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專家輔助人必須倆個人出庭嗎

民事訴訟法專家輔助人必須倆個人出庭嗎

發布時間: 2022-05-12 05:05:04

A. 民事訴訟中的證人和專家輔助人的區別

首先,概念不同。證人是指知道案件情況並提供證言的人;專家輔助人是指在科版學、技術以及權其他專業知識方面具有特殊專門知識或者經驗的人員根據當事人的聘請並經人民法院准許,出庭輔助當事人對訴爭的案件事實所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或者發表意見和評論的人。
其次,法律地位不同。證人證言屬於民事訴訟法中一項單獨的證據種類,而專家輔助人的意見並非單獨的證據種類,而是被視為當事人陳述。(《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
再次,出庭人數是否受限不同。證人出庭不受人數限制,凡是知道案件事實的人,都應當出庭作證;但專家輔助人出庭有人數限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當事人只能申請一至二名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
然後,舉證針對的對象不同。證人出庭作證,只能就其直接感知的事實提供證言,不得就其感知的事實發表意見或者作出推斷;而專家輔助人與證人恰好相反,只能針對鑒定意見進行質證湖綜合對案件事實所涉及的專業問題提出個人的意見。
最後,出庭作證啟動程序不同。出庭作證的證人,可以由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也可以依法院職權要求證人出庭;而專家輔助人只能依據一方當事人的申請並經法院同意才能出庭。

B. 開庭可以帶兩個訴訟代理人嗎然後加上自己一共3個人可以嗎

開庭可以帶兩個訴訟代理人。
加上當事人自己,一共就是3個人,是完全可以的。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C. 專家證人,專家輔助人,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和鑒定人的區別與聯系

摘要 在訴訟活動中,除去案件的當事方以外,為查明案件事實,允許出庭闡述意見的往往有證人、鑒定人和專家輔助人三種類型。

D. 開庭時,第三人要不要出庭出庭的作用是什麼坐在哪個席位上

一、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按第三人個人意願,可以出庭,也可以不出庭。

二、出庭的作用在於主張自己在於對案件的訴訟標的全部的或者部分的獨立訴訟請求,或者雖然不具有獨立訴訟請求, 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需要就結果主張自己的權利。

三、對於席位的具體位置,要根據訴訟請求的內容而決定在原告席還是被告席上。

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4)民事訴訟法專家輔助人必須倆個人出庭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條 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E. 民事案件中,委託訴訟代理人為兩人,這兩個人都必須參加訴訟嗎謝謝回答

這兩個人可以都抄參襲加,也可以一個人參加,也可以一個人都不參加,就看你的委託協議是怎麼簽定的了,法院並沒有這樣的強制規定。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第六十二條,離婚案件有訴訟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達意志的以外,仍應出庭;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訴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六十八條規定,除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當事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之外,當事人還可以委託其他公民為訴訟代理人。

F. 專家輔助人出庭規則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對申請「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作了明確規定,將專家輔助人出庭從司法解釋層面上升到立法,為實體公正進一步提供了程序保障。但執行中,其制度設計還需完善。筆者試就民事訴訟中專家輔助人制度的構建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專家輔助人應具備專門知識。該專門知識是基於教育、實踐等被特定人群所掌握的,能夠佐證當事人訴訟主張的知識、經驗、技能,且一般情況下不被法官、律師及其他法律服務工作者所了解。這就意味著只具有法律知識的人不能以專家輔助人的身份在庭審中出現。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理解與適用》中看,當事人意願是特定人成為專家輔助人的資格門檻。現實中具備「專門知識」不僅體現為職稱、學術論文、技術成果、資格證書等,標准也確難統一。

但在當事人提交申請時,應附「具備專門知識的人」的基本信息及能夠證明其具備相關專門知識的材料。盡管法院不做資格審查,但前述資料的提供既便於其他訴訟參加人了解情況,維持訴訟平衡;也為法官裁量做好必要鋪墊。

專家輔助人起輔助當事人的作用。專家輔助人是輔助一方當事人的,只能與該方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共同出庭,且不能在同一案件中同時擔任雙方當事人的專家輔助人。其出庭時的位置可設在相應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的外側。

專家輔助人不同於法官就專業問題求教的對象。一般而言,專家輔助人出庭需要經過當事人申請、法院通知的程序。法院認為需要專家輔助人出庭的,可以向當事人釋明,但是不能依職權聘請。如果法院認為有必要就專門知識進一步論證,但當事人不申請的,可以通過其他形式比如專家論證會等方式完成,此中「專家」的地位不是專家輔助人。雙方都聘請專家輔助人的,也可通過論證會方式聽取意見。

專家輔助人的參與確有必要。當事人在提出申請時,應說明申請理由,法院基於案件情況,認為確有必要的,方可通知專家輔助人出庭。

申請時間宜截止於法庭辯論終結前。人民法院在收到當事人申請後,應就專家輔助人出庭的必要性進行審查,是否同意出庭都要通知申請人。人民法院同意一方當事人申請的,應當通知其他當事人,並根據案件的復雜程度與專家輔助人出具意見的合理時間,確定是否延長期限或變更期日。

專家輔助人的出庭。專家輔助人應當遵守法庭紀律,享有查閱涉及專門性問題的案件材料,針對涉案的專門性問題發問與發表意見等權利。同時負有接受對涉案專業問題的詢問或發問,按照人民法院要求提交書面意見等義務。

基於其輔助功能,專家輔助人在庭審中發表的意見代表申請一方當事人提出的意見,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由當事人承擔,但當事人或其代理人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明確否認的除外。專家輔助人就專門問題發表的意見須經過質證,未經質證不得作為裁判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或者專業問題提出意見。

G. 專家輔助人是不是訴訟參與人

專家輔助人屬於訴訟參與人,有專門知識的人經人民法院通知後可以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或者專業問題提出意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鑒定人有權了解進行鑒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時可以詢問當事人、證人。鑒定人應當提出書面鑒定意見,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所以專家輔助人是訴訟參與人。

H. 證人都要兩個以上嗎一個人行嗎

法律沒有規定證人的人數,但證人須是親歷事實者,且當事人要申請證人出庭作證,證人要簽署保證書。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5〕5號,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第一百一十七條 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符合本解釋第九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未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不得出庭作證,但雙方當事人同意並經人民法院准許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條 證人拒絕簽署保證書的,不得作證,並自行承擔相關費用。

(8)民事訴訟法專家輔助人必須倆個人出庭嗎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二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第七十三條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I. 民事訴訟證人必須出庭嗎

不是必須要出庭作證。

根據第五十六條《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之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根據第五十七條《民事訴訟法》,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證人為聾啞人的,可以其他表達方式作證。證人作證時,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

根據第五十八條《民事訴訟法》,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證人進行詢問。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

(9)民事訴訟法專家輔助人必須倆個人出庭嗎擴展閱讀: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1、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2、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3、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4、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個人認為,具體個案中需根據證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判定。

另外,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

參考來源:東方紅林區法院網-民事訴訟中證人是否必須出庭作證

J. 專家證人和專家輔助人的區別

法律分析:概念不同。證人是指知道案件情況並提供證言的人;專家輔助人是指在科學、技術以及其別的專業知識方面具有特殊專門知識或者經驗的人員根據當事人的聘請並經人民法院准許,出庭輔助當事人對訴爭的案件事實所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或者發表意見和評論的人。法律地位不同。證人證言屬於民事訴訟法中一項單獨的證據種類,而專家輔助人的意見並非單獨的證據種類,而是被視為當事人陳述。

法律依據:《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二十二條 對《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規定的「有專門知識的人」在訴訟中的作用和法律地位進行了澄清。至此,關於「具有專門知識的人」是專家證人還是專家輔助人的爭論暫時劃上了句號。根據該《解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是相當於當事人代表人的專家輔助人。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一條 就已經對當事人申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案件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的制度進行了規定。 根據該規定,「具有專門知識的人」 出庭涵蓋了四方面的作用:就案件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 接受詢問、 對質、 詢問鑒定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 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或者專業問題提出意見。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
僱傭律師 發布:2025-02-06 15:30:25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