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內對停職的規定
❶ 勞動法規定停崗最長停多長時間
1、勞動法沒有規定停崗最長停多長時間,但是對待崗期間的工資有規定的。
2、如《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第三十五條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用人單位停工、停產,未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最長三十日)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正常工作時間支付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據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按照雙方新約定的標准支付工資;用人單位沒有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當按照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支付勞動者生活費,生活費發放至企業復工、復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
❷ 公司停職停多久是違法
法律分析:《勞動法》沒有關於企業停職時間的具體規定。但是,停職不同於開除,待崗期間員工與單位之間勞動關系仍然存在,停職期間單位應發放勞動者基本工資。待崗必然會涉及到工作內容和勞動報酬等相關事項的調整和變化,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如果簽訂勞動合同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首先應該雙方協商變更勞動合同。無法平等協商工作崗位,導致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用人單位應該與員工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內的;
(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三)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❸ 勞動法停職的規定
勞動法律沒有停職的規定。
現在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都是勞動內合同關系容。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雙方都有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法律有明確的規定。
❹ 停薪停職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停薪留職是指為了使特定職工有期限離崗停薪並保留職工身份,而由用人單位與該職工依法簽訂的,約定停薪留職期間雙方相互權利和義務的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
第十七條 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第四十九條 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三)勞動生產率;(四)就業狀況;(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五十一條 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❺ 職工停職後怎麼處理
職工停職後的處理辦法:如果法律、行政法規有相關規定的,按其規定處理;沒有相關規定的,單位可按照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來處理;如果規章制度未規定的,則可按照行業的習慣等來處理。單位不得在此期間隨意剋扣或者拖欠職工的工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七條
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
第九條
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❻ 勞動法停職的規定是什麼
勞動法律沒有停職的規定。
現在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都是勞動合同關系專。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屬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雙方都有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法律有明確的規定。
❼ 勞動法停職的規定
摘要 勞動法現在沒有關於停職的規定。現在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都是勞動合同關系。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雙方都有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法律有明確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