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解釋仲裁

民事訴訟法解釋仲裁

發布時間: 2022-05-12 05:15:24

㈠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試用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這解釋第208條第三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208條第三款規定:立案後發現不符合起訴條件或者屬於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情形的,裁定駁回起訴。

㈡ 民事訴訟法第200條司法解釋

訴訟和仲裁都是解決糾紛兩個法律途徑,為了保證訴訟仲裁的順利開展,國家有一系列的訴訟仲裁法規,保障了訴訟仲裁的運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㈢ 如何理解最高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解釋第212條

很好理解。主要意思是,駁回起訴和裁定不予受理的案件,再次起訴的,應當受理。不能因為已經駁回起訴或者不予受理了,就永遠不再受理了。但是,如果屬於不應當予以的受理的案件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一十二條規定: 裁定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的案件,原告再次起訴,符合起訴條件且不屬於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㈣ 民事訴訟法第237條第2款第3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 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

(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裁定書應當送達雙方當事人和仲裁機構。

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4)民事訴訟法解釋仲裁擴展閱讀: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四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㈤ 仲裁法司法解釋條文 解釋了哪些仲裁法條文

摘 要 2012年8月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的決定》,這是繼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民事訴訟法後對民事訴訟法的第一次全面修改。本次修改共涉及六個仲裁條文,充分說明了立法機關對運用仲裁程序解決民事糾紛的重視程度。為方便仲裁員掌握和理解涉及仲裁的民事訴訟法條文,特整理歸納如下,以供參照學習。
中國論文網
關鍵詞 民事訴訟法 修改 仲裁製度 影響
作者簡介:方剛成,浙江金哲律師事務所,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保險、金融與公司法。
中圖分類號:D9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3)03-082-02
一、仲裁證據保全
(一)新法規定
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一條規定:「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因情況緊急,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利害關系人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證據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證據保全的其他程序,參照適用本法第九章保全的有關規定。」
(二)條文理解
與仲裁法比較,2012年《民事訴訟法》增加了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兩個保全證據的管轄法院。
1.仲裁證據保全的啟動:(1)依仲裁當事人申請啟動;(2)依仲裁利害關系人申請啟動。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民事訴訟法、仲裁法還是仲裁法司法解釋,都未賦予仲裁機構享有依職權啟動證據保全的規定。
2.仲裁證據保全適用的條件:根據2012年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仲裁證據保全應具備以下條件:(1)申請人是仲裁案件的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2)申請人應提供存在緊急情況,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3)當事人申請仲裁應在仲裁審理過程中,利害關系人申請證據保全應在申請前提出;(4)由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後交由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5)人民法院要求申請人提供擔保的,申請人應提供擔保。
二、仲裁保全
(一)新法規定
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規定:「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該法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二)條文理解
1.仲裁行為保全的程序。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改新增了行為保全的規定,但因仲裁法並未隨民事訴訟法的修訂而修訂,故在仲裁案件中尚缺乏行為保全的程序規定。
2.仲裁訴前保全的程序。(1)仲裁訴請保全的管轄。根據2012年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訴請仲裁保全應由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管轄。本條賦予了申請人以選擇權,以方便利害關系人提出申請。其中對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是指對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之間的民事糾紛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2)仲裁訴請保全的啟動、擔保及處理。由利害關系人申請啟動;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申請人向仲裁機構申請並提交法院後,法院須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並立即開始執行。(3)仲裁訴請保全的解除。根據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三款的規定,利害關系人應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30日內申請仲裁,逾期提出的,人民法院將解除保全。
三、惡意仲裁
(一)新法規定
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和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條文理解
1.關於立法本意。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和一百一十三條是對打擊民事訴訟欺詐行為的規定,欺詐訴訟一般指惡意訴訟和虛假訴訟。近幾年來,欺詐訴訟也有向仲裁領域蔓延的趨勢。
2.關於惡意串通的認定。上述兩個條文均涉及到惡意串通。所謂惡意串通,一般是指參加訴訟或仲裁的雙方當事人之間非法勾結,為謀取私利而發動訴訟或仲裁,騙取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的裁判文書,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一般有以下幾個特徵:(1)雙方當事人出於故意;(2)當事人之間相互串通、配合;(3)牟取非法利益,損害他人權益。
3.對第三人的救濟途徑和對當事人的制裁措施。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了人民法院有權對惡意串通的當事人予以處罰的權利,同時駁回其訴訟請求,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了人民法院有權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在仲裁案件中,雖尚無法律規定可由仲裁機構作出處罰,但駁回其仲裁請求是沒有問題的。
四、仲裁主管 (一)新法規定
2012《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二)條文理解
1.仲裁協議屬於排除法院的管轄權,如果當事人雙方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願意將糾紛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的,依照《仲裁法》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就不得再向人民法院起訴。一方起訴到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應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2.有效的仲裁協議。何為有效的仲裁協議,應嚴格按《仲裁法》第三章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執行。比如當事人選擇的仲裁機構不明確不存在,或者仲裁事項超越仲裁機構許可權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一方當事人的起訴。當事人約定爭議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協議無效。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的,應當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當事人一方起訴時未聲明有仲裁條款,另一方應訴答辯的,視為人民法院對該爭議有管轄權。
五、撤銷仲裁裁定
(一)新法規定
2012《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九)撤銷或者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二)條文理解
1.立法目的。撤銷仲裁裁決制度是仲裁司法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於防止因仲裁程序不當導致當事人利益或公共秩序受損,防止仲裁一裁終局的弊端和濫用,確保仲裁的公正性。
2.可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情形。《仲裁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一)沒有仲裁協議的;(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人民法院經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決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人民法院認定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裁定撤銷。該法第五十九條同時規定,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的,應當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第六十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撤銷裁決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撤銷裁決或者駁回申請的裁定。
3.對撤銷仲裁申請的處理。對撤銷仲裁的申請,人民法院有以下三種處理方式:(1)裁定駁回申請。(2)裁定撤銷裁決。(3)當事人申請撤銷國內仲裁裁決的案件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仲裁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仲裁:(一)仲裁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二)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在通知中說明要求重新仲裁的具體理由。仲裁庭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開始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撤銷程序;未開始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恢復撤銷程序。
六、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一)新法規定
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規定:「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條文理解
1.根據《仲裁法》第五十八條和2006年9月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九條之規定,申請撤銷仲裁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而申請執行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上述規定解決了申請撤銷仲裁裁決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法院級別的統一。
2.2012年《民事訴訟法》實現了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和撤銷仲裁裁決標準的基本統一。本次修改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二款第(4)項、第(5)項與《仲裁法》第五十八條第(4)項、第(5)項修改一致,實現了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和撤銷仲裁裁決標準的基本統一,從內容上看,順應司法與仲裁關系發展的世界潮流,在立法上最大限度地體現了支持仲裁的精神。
3.關於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與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程序關系問題。本次《民事訴訟法》修改仍然未就撤銷仲裁裁決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程序是否統一作出明確規定,對此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兩種程序具有不同的救濟功能,都應當保留,但是不得重復適用。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仍然適用,即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被駁回後,又在執行程序中以相同理由提出不予執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㈥ 民事訴訟法與仲裁製度

民事訴訟和仲裁製度是訴訟和仲裁的法律程序,兩者所屬部門不同,職責范圍不同。如果當事人雙方已經達成仲裁協議,另一方又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將不會受理。如果雙方協議不成無效時,法院將接受處理,裁定或審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十六條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項;
(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㈦ 訴訟,申訴,復議,仲裁怎麼區分

法律分析:訴訟,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解決訟爭的活動。

申訴,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對某一問題的處理結果不正確,而向國家的有關機關申述理由,請求重新處理的行為,也是公民維護權益的一種方式並且具有法律效力。

復議,指司法機關根據有關機關和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或要求,對已作出的決定重新予以考慮,或重新審查處理。

仲裁,指由雙方當事人協議將爭議提交,具有公認地位的第三者,由該第三者對爭議的是非曲直進行評判並作出裁決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五條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㈧ 仲裁法司法解釋

仲裁法司法解釋的解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司法解釋)公布施行。根據這一司法解釋,人民法院審理相關仲裁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適用問題將迎刃而解
確定仲裁協議效力尊重當事人真實意思
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說,在確定仲裁協議的效力時,司法解釋堅持尊重當事人真實意思的原則。凡當事人自願達成的仲裁協議,且能夠執行的,一般應當確認該仲裁協議的效力。如仲裁機構不準確,但能夠確定仲裁機構的,仲裁協議有效;仲裁協議明確約定兩個以上仲裁機構的,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向其中的一個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等

針對仲裁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的「違反法定程序」,司法解釋劃定了范圍,是指違反仲裁法規定的仲裁程序和當事人選擇的仲裁規則可能影響案件正確裁決的情形。還規定,仲裁裁決部分超裁,超裁部分與其他部分可分的,人民法院可以僅撤銷仲裁裁決的超裁部分,而不必撤銷全部仲裁裁決。
司法解釋規定了重新仲裁適用范圍,限於違反仲裁法第五十八條規定中的兩種情形:仲裁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或者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人民法院才可以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同時要求人民法院應當在通知中說明要求重新仲裁的具體理由。
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有利於避免法官通知重新仲裁中的隨意性,也有利於讓仲裁庭明白為何要進行重新仲裁,確保重新仲裁能夠解決問題。
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提到中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說,在司法實踐中,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件是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由於執行法院級別過低,在確定執行或者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時隨意性較大。
針對此,司法解釋規定:「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件,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這就把執行法院由原先的基層法院提高到中級法院,使審理撤銷仲裁裁決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法院級別得到統一,解決了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案件審理級別過低的問題,能夠確保審判的質量。
針對當事人先申請撤銷仲裁裁決,後又以相同事由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濫用不予執行申請權故意拖延裁決執行的情形,司法解釋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被駁回後,又在執行程序中以相同理由提出不予執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這一規定也可以避免法院之間或者同一法院裁定維持仲裁裁決效力後又作出不予執行仲裁裁決裁定,導致相互沖突的問題。

㈨ 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法的名詞解釋

1、民事訴訟:是指來法院、源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總和。

2、民事訴訟法:是國家制定的規范法院和一切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過程中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事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在民事訴訟程序中依法享有訴訟權利和承擔訴訟義務的國家機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4、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的訴訟權利和承擔的訴訟義務共同所指向的對象。

(9)民事訴訟法解釋仲裁擴展閱讀:

確認之訴:是一方當事人請求法院確認其與對方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某種民事法律關系的訴。給付之訴:是一方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判令對方當事人履行一定的民事給付義務的訴。

人民調解原則: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的指導下,依照法律規定,根據自願原則,採用說理疏導的方法,對民間糾紛進行調解。

㈩ 民事訴訟法第257條第6項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10)民事訴訟法解釋仲裁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釋義

涉外仲裁委員會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決,當事人請求執行的,如果被執行人或者其財產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應當由當事人直接向有管轄權的外國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

當事人申請執行海事仲裁裁決,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判決、裁定以及國外海事仲裁裁決的,向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或者被執行人住所地海事法院提出。

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或者被執行人住所地沒有海事法院的,向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或者被執行人住所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提出。

訴訟和仲裁都是解決糾紛兩個法律途徑,為了保證訴訟仲裁的順利開展,國家有一系列的訴訟仲裁法規,保障了訴訟仲裁的運行,其中也規范了司法工作人員的行為,維護司法的威嚴和公正。

如果出現上述五條列舉以外的情況,法院認為應該終結執行,就可以依據第六項來裁定終結執行。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
僱傭律師 發布:2025-02-06 15:30:25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