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法是行政法嗎
① 工程招投標和政府采購兩者有何區別
工程招投標和政府采購區別
一、管理體制不同
①政府采購是實行財政統一管理,監察、審計和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監督的體制。最高領導機關是財政部
②工程招標投標是實行發改協調指導,各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監督的體制。最高領導機關是發改委
二、執行模式不同
①政府采購實行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相結合的模式,採取強制委託和自願委託的形式
②工程招標投標實行分散采購(包括分散委託和自行組織)的模式,由招標人自願委託
三、采購目錄和限額標准不同
①政府采購按預算隸屬關系由國務院和省級政府或授權部門制定並頒布
②招標投標由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
四、法律責任不同
①《政府采購法》屬於行政法的范疇,規范的是政府機關單位如何管理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因而它強調的是行政責任
②《招標投標法》屬於民法、經濟法的范疇,招標投標行為是一種民事行為,因而強調的是民事責任
五、規范的主體不同
①《政府采購法》規范的主體是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
②《招標投標法》規范的主體則無限制,凡是在我國境內的任何主體進行招標投標活動(強制或自願),包括私人企業以及其他非法人組織
② 《政府采購法》與《招標投標法的》聯系和區別
《政府采購法》第二條規定:政府采購包括貨物、工程和服務;同時第四條又規定:政府采購工程進行招標投標的,適用招標投標法。表明兩個法既密切聯系,又有較大的區別,兩法並行但不矛盾。
首先從條文上理解:
1、政府采購工程適用《招標投標法》,僅僅是招標投標活動(或程序)上的適用,但在招標投標程序之外的其他活動及管理,還應當《政府采購法》,否則與政府采購范圍相沖突 。
2、本法所指的工程,僅指建設工程,不應包括信息、環保、水電工程等。
其次從立法的過程看:
工程是否列政府采購的對象,在立法過程中有過較大爭論。最後支持將工程列入采購法調整范圍原因在於:
第一,政府采購法屬於實體法、招標投標法屬於程序法。我國採取兩法並立的立法模式,並不能導致兩法內容的互相排斥;
第二,是否納入政府采購范圍,關鍵要看采購主體及資金來源,而不是采購的對象;
第三,在實踐中,政府投資工程是政府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資源,工程支出占政府采購支出支出比重相當高,如果將工程排除在外,不僅調整范圍不完整,入世談判缺少一個重要的籌碼,也將使政府采購制度的意義大為降低。
因此我們認為,兩法並行但不矛盾。
從兩法的關系看,《招標投標法》和《合同法》一樣,可以說是《政府采購法》的配套法律,這也符合國際通行作法和各國的立法經驗的。
同時,在處理兩法關系時,應按「後法優於前法」和「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法律適用原則,當政府采購法的規定與招標投標法不一致,或政府采購法另有特別規定時,應遵行政府采購法。
所以說,招投標與政府采購制度有聯系,但兩者不能劃等號;政府采購法與招標投標法有交叉,但不矛盾,而是相互協調、彼此補充。
兩法的主要區別有:
(一)規范的主體不同
《政府采購法》規范的主體是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
《招標投標法》規范的主體則無限制,凡是在我國境內的任何主體進行招標投標活動(強制或自願),包括私人企業以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並且,《招標投標法》不但規范招標(采購)主體,也規范投標(銷售)主體,這與《政府采購法》規范的主體很大不同。
實踐中,招標投標法許多條文是針對強制招標(工程建設項目及相關的貨物、服務)而言,不適合當事人自願招標的情況。
(二)規范的行為性質不同
政府采購法,規范的是政府采購行為。這種行為不僅包括招標采購,還包括詢價采購、競爭性談判采購、單一來源采購行為。
學術界常被視是一種行政行為,認為政府可以利用采購政策干預采購市場。
招標投標法,規范的是招標投標行為。是指招標人以招標公告或投標邀請書的方式,公開選擇賣方一種交易方式。
僅指「標買」,不包括「標賣」 。是一種民事行為
同時從行為的過程看,政府采購行為要比招標投標行為來得長而復雜。
(三)強調的法律責任不同
雖然《政府采購法》與《招標投標法》都涉及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規定,但兩者的側重點是不同的。
由於《政府采購法》屬於行政法的范疇,規范的是政府機關單位如何管理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因而它強調的是行政責任;
《招標投標法》屬於民法、經濟法的范疇,招標投標行為是一種民事行為,因而強調的是民事責任。
(四)管理體制與操作模式的不同
1、管理體制。
政府采購是實行財政統一管理,監察、審計和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監督的體制。最高領導機關是財政部。
招標投標是實行發改協調指導,各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監督的體制。最高領導機關是發改委。
2、執行模式。
政府采購實行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相結合的模式,採取強制委託和自願委託的形式。
招標投標實行分散采購(包括分散委託和自行組織)的模式,由招標人自願委託。
3、采購目錄和限額標准(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
政府采購按預算隸屬關系由國務院和省級政府或授權部門制定並頒布。
招標投標由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
4、采購方式審批
非公開招標的政府采購方式由市級以上財政部門審批。
邀請招標方式由國家發改委或省政府批准。
5、供應商(投標人)資格要求
政府采購對供應商資格除了技術要求和能力要求外,還有政策性要求,如納稅、環保、社保、就業等要求。
政府采購除了邀請招標方式允許對供應商進行資格預審,公開招標卻不可以;而招標投標中卻均允許,而且比較普遍。
以聯合體形式參加的,政府采購對一般供應商資格條件,聯合體各方均應具備,特定資格條件,只需其中一方具備;招標投標要求聯合體各方均應具備,並按資質最低的一方確定資質等級。
6、救濟程序(供質疑、投訴)不同
政府采購中供應商質疑、投訴是特指供應商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及采購結果使自己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采購組織單位和財政部門進行申訴和監督的行為。
對政府采購供應商質疑、投訴按規定進行受理、答復是采購組織單位和財政部門的應盡職責和法定義務,否則供應商可以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
招標投標法的異議、投訴是指投標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只要認為招投標活動不符合本法規定的,均有權向招標人提出異議或向有關行政監管部門投訴。
投訴人和投訴事項寬泛,不必提供確切證據,不會引起訴訟風險。
③ 政府采購法與招標投標法的區別和聯系
兩者區別:
(1)規范的主體不同:
①「政府采購法」規范的主體是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
②「招標投標法」規范的主體則無限制,凡是在我國境內的任何主體進行招標投標活動(強制或自願),包括私人企業以及其他非法人組織。
(2)規范的行為性質不同:
①「政府采購法」規范的是政府采購行為。
②「招標投標法」規范的是招標投標行為。
(3)強調的法律責任不同
(4)管理體制與操作模式的不同
兩者聯系:《政府采購法》第二條規定:政府采購包括貨物、工程和服務;同時第四條又規定:政府采購工程進行招標投標的,適用招標投標法。有次表明兩個法是有密切聯系的。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有哪些法律
當代中國法律包括:
1、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主要國家機關組織法、選舉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授權法、立法法、國籍法等。
2、行政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政府采購法、國家公務員暫行條理等(一般行政法)。食品衛生法、葯品管理法、治安管理出發條理(特別行政法)。
3、民法: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商標法實施細則。
4、商法:對比一下商標法論文。糖尿病食療與按摩。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企業破產法、海商法。
5、經濟法: 有關企業管理的法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鄉鎮企業法。
6、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勞動法、工會法、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法。
7、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 屬於自然資源方面的: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野生動物保護法。
(4)政府采購法是行政法嗎擴展閱讀:
1、社會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實踐經驗的總結、提煉。社會實踐永無止境,法律體系也要與時俱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同樣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必須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不斷向前推進。
2、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對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提出了更為突出、更加緊迫的要求。中國將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加快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特徵: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1、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本質,由這個國家的法律確立的社會制度的本質所決定。中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2、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法律制度必然是社會主義的法律制度,所構建的法律體系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體系。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體現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
1、中國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改革開放相伴而生、相伴而行、相互促進。一方面,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內在要求,是在深入總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豐富實踐經驗基礎上進行的。
2、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環境,發揮了積極的規范、引導、保障和促進作用。
3、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妥善處理了法律穩定性和改革變動性的關系,既反映和肯定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做法,又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一步發展預留了空間。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體現了結構內在統一而又多層次的國情要求:
1、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如何構成,一般取決於這個國家的法律傳統、政治制度和立法體制等因素。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單一制國家,由於歷史的原因,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
2、與這一基本國情相適應,中國憲法和法律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統一而又多層次的立法體制,這就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內在統一而又多層次的結構特徵,這既反映了法律體系自身的內在邏輯,也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
3、與其相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憲法為統帥,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這些法律規范由不同立法主體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立法許可權制定,具有不同法律效力,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共同構成一個科學和諧的統一整體。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體現了繼承中國法制文化優秀傳統和借鑒人類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1、各國的法律制度基於本國歷史文化傳統和社會現實情況不斷發展,也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增強而相互溝通、交流、借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始終立足於中國國情,堅持將傳承歷史傳統、借鑒人類文明成果和進行制度創新有機結合起來。
2、一方面,注重繼承中國傳統法制文化優秀成分,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進行制度創新,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
3、另一方面,注意研究借鑒國外立法有益經驗,吸收國外法制文明先進成果,但又不簡單照搬照抄,使法律制度既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又順應當代世界法制文明時代潮流。這個法律體系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充分體現了它的獨特文化特徵。
(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體現了動態、開放、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
1、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通常是對這個國家一定歷史發展階段現狀的反映。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法律體系需要不斷豐富、完善、創新。
2、中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整個國家還處於體制改革和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這就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必然具有穩定性與變動性、階段性與連續性、現實性與前瞻性相統一的特點;
3、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必然是動態的、開放的、發展的,而不是靜止的、封閉的、固定的,必將伴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國家建設的實踐而不斷發展完善。
⑤ 中國政府采購法和中國招標投標法有什麼區別
兩法的主要區別有:
(一)規范的主體不同
《政府采購法》規范的主體是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
《招標投標法》規范的主體則無限制,凡是在我國境內的任何主體進行招標投標活動(強制或自願),包括私人企業以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並且,《招標投標法》不但規范招標(采購)主體,也規范投標(銷售)主體,這與《政府采購法》規范的主體很大不同。
實踐中,招標投標法許多條文是針對強制招標(工程建設項目及相關的貨物、服務)而言,不適合當事人自願招標的情況。
(二)規范的行為性質不同
政府采購法,規范的是政府采購行為。這種行為不僅包括招標采購,還包括詢價采購、競爭性談判采購、單一來源采購行為。
招標投標法,規范的是招標投標行為。是指招標人以招標公告或投標邀請書的方式,公開選擇賣方一種交易方式。僅指「標買」,不包括「標賣」 。是一種民事行為同時從行為的過程看,政府采購行為要比招標投標行為來得長而復雜。
(三)強調的法律責任不同
雖然《政府采購法》與《招標投標法》都涉及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規定,但兩者的側重點是不同的。
由於《政府采購法》屬於行政法的范疇,規范的是政府機關單位如何管理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因而它強調的是行政責任;
《招標投標法》屬於民法、經濟法的范疇,招標投標行為是一種民事行為,因而強調的是民事責任。
(四)管理體制與操作模式的不同
1、管理體制。
政府采購是實行財政統一管理,監察、審計和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監督的體制。最高領導機關是財政部。
招標投標是實行發改協調指導,各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監督的體制。最高領導機關是發改委。
2、執行模式。
政府采購實行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相結合的模式,採取強制委託和自願委託的形式。
招標投標實行分散采購(包括分散委託和自行組織)的模式,由招標人自願委託。
3、采購目錄和限額標准(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
政府采購按預算隸屬關系由國務院和省級政府或授權部門制定並頒布。
招標投標由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
4、采購方式審批
非公開招標的政府采購方式由市級以上財政部門審批。
邀請招標方式由國家發改委或省政府批准。
5、供應商(投標人)資格要求
政府采購對供應商資格除了技術要求和能力要求外,還有政策性要求,如納稅、環保、社保、就業等要求。
政府采購除了邀請招標方式允許對供應商進行資格預審,公開招標卻不可以;而招標投標中卻均允許,而且比較普遍。
以聯合體形式參加的,政府采購對一般供應商資格條件,聯合體各方均應具備,特定資格條件,只需其中一方具備;招標投標要求聯合體各方均應具備,並按資質最低的一方確定資質等級。
6、質疑、投訴不同
政府采購中供應商質疑、投訴是特指供應商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及采購結果使自己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采購組織單位和財政部門進行申訴和監督的行為。
對政府采購供應商質疑、投訴按規定進行受理、答復是采購組織單位和財政部門的應盡職責和法定義務,否則供應商可以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
招標投標法的異議、投訴是指投標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只要認為招投標活動不符合本法規定的,均有權向招標人提出異議或向有關行政監管部門投訴。
投訴人和投訴事項寬泛,不必提供確切證據,不會引起訴訟風險。
⑥ 政府采購法與招標投標法的關系
兩法的主要區別有:
(一)規范的主體不同
《政府采購法》規范的主體是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
《招標投標法》規范的主體則無限制,凡是在我國境內的任何主體進行招標投標活動(強制或自願),包括私人企業以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並且,《招標投標法》不但規范招標(采購)主體,也規范投標(銷售)主體,這與《政府采購法》規范的主體很大不同。
實踐中,招標投標法許多條文是針對強制招標(工程建設項目及相關的貨物、服務)而言,不適合當事人自願招標的情況。
(二)規范的行為性質不同
政府采購法,規范的是政府采購行為。這種行為不僅包括招標采購,還包括詢價采購、競爭性談判采購、單一來源采購行為。
學術界常被視是一種行政行為,認為政府可以利用采購政策干預采購市場。
招標投標法,規范的是招標投標行為。是指招標人以招標公告或投標邀請書的方式,公開選擇賣方一種交易方式。
僅指「標買」,不包括「標賣」 。是一種民事行為
同時從行為的過程看,政府采購行為要比招標投標行為來得長而復雜。
(三)強調的法律責任不同
雖然《政府采購法》與《招標投標法》都涉及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規定,但兩者的側重點是不同的。
由於《政府采購法》屬於行政法的范疇,規范的是政府機關單位如何管理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因而它強調的是行政責任;
《招標投標法》屬於民法、經濟法的范疇,招標投標行為是一種民事行為,因而強調的是民事責任。
(四)管理體制與操作模式的不同
1、管理體制。
政府采購是實行財政統一管理,監察、審計和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監督的體制。最高領導機關是財政部。
招標投標是實行發改協調指導,各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監督的體制。最高領導機關是發改委。
2、執行模式。
政府采購實行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相結合的模式,採取強制委託和自願委託的形式。
招標投標實行分散采購(包括分散委託和自行組織)的模式,由招標人自願委託。
3、采購目錄和限額標准(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
政府采購按預算隸屬關系由國務院和省級政府或授權部門制定並頒布。
招標投標由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
4、采購方式審批
非公開招標的政府采購方式由市級以上財政部門審批。
邀請招標方式由國家發改委或省政府批准。
5、供應商(投標人)資格要求
政府采購對供應商資格除了技術要求和能力要求外,還有政策性要求,如納稅、環保、社保、就業等要求。
政府采購除了邀請招標方式允許對供應商進行資格預審,公開招標卻不可以;而招標投標中卻均允許,而且比較普遍。
以聯合體形式參加的,政府采購對一般供應商資格條件,聯合體各方均應具備,特定資格條件,只需其中一方具備;招標投標要求聯合體各方均應具備,並按資質最低的一方確定資質等級。
6、救濟程序(供質疑、投訴)不同
政府采購中供應商質疑、投訴是特指供應商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及采購結果使自己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采購組織單位和財政部門進行申訴和監督的行為。
對政府采購供應商質疑、投訴按規定進行受理、答復是采購組織單位和財政部門的應盡職責和法定義務,否則供應商可以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
招標投標法的異議、投訴是指投標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只要認為招投標活動不符合本法規定的,均有權向招標人提出異議或向有關行政監管部門投訴。
投訴人和投訴事項寬泛,不必提供確切證據,不會引起訴訟風險。
⑦ 我國的政府采購法律制度由《政府采購法》、國務院頒布的一系列部門規章,以及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組成。
國務院頒布的是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是由財政部以財政部長令發布。
⑧ 政府采購法是行政合同還是民事合同
政府采購是民事行為和行政行為混合。
政府采購 Government Procurement就是指國家各級政府為從事日常的政務活動或為了滿足公共服務的目的,利用國家財政性資金和政府借款購買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政府采購不僅是指具體的采購過程,而且是采購政策、采購程序、采購過程及采購管理的總稱,是一種對公共采購管理的制度。(來源:網路)
《政府采購法》第一條就規定了立法目的是為了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提高政府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政府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廉政建設,制定本法。應是行政私法行為,但采購的本身又具有民事屬性。
⑨ 法律都有什麼法
我們的國家
制定了許多
法律
、特別是近些年,立法速度加快,每年都有不少法律、
法規
頒布實行。對法律種類的劃分,可以從不同
角度
,有不同的劃分方法。如:
從法律的文字表現形式方面劃分,可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從法律的適用范圍方面劃分,可分為普通法和特別法;從法律制定的
主體
方面劃分,可分為國際法和國內法;從法律的內容方面劃分,可分為實體法和
程序
法;等等。
對於我們
打官司
的人來說,對法律可以這樣來劃分:
憲法
,它是
國家的根本大法
,是我國一切法律、法規的
母法
。其他法律、法規是憲法
的子
法。
子法
如與母法的內容相違背,子
法則
無效。除了母法——憲法之外,我們可以把其餘一切法律、法規分為以下四大部門。即:(1)刑事;(2)民事;(3)經濟;(4)行政。打官司的人可以根據自己所打的
官司
,側重學習其中的一個部門法律、法規。
(1)刑事方面。它又分兩類,一類是實體法,即規定哪些
行為
是犯罪的,犯了什麼罪,將要受到怎樣的處罰等。如:刑法、懲法軍人違反
職責
罪暫行
條例
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有關決定、通知、補充規定等。另一類是程序法,即規定辦理
刑事案件
程序、
步驟
的法律。如
刑事訴訟法
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有關補充規定等。
(2)民事方面。它也分兩類,一類是實體法,如民法通則、
婚姻法
、繼承法、收養法、
著作權法
等等,以及有關的補充規定。另一類是程序法,如
民事訴訟法
、仲裁條例等,也包括各種有關的補充規定、
暫行規定
等。
(3)經濟方面。實體法主要有經濟合同法、
技術合同法
、
稅法
、產品質量法等。程序法與民事方面的程序法相同或基本相同。
(4)行政方面。實體法有食品衛生法、
環境保護法
、
勞動法
、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程序法有
行政訴訟法
、
行政復議條例
和其他有關補充規定等。
⑩ 政府采購法屬於行政法部門嗎
屬於!規范的是政府采購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