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第三人
1. 行政訴訟第三人的特徵是什麼
1.第三人是原、被告以外的訴訟參加人,第三人在法律上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
2.第三人參加訴訟須是在原、被告的訴訟程 序已經發生且訴訟程序尚未終結前進行。第三人參加訴訟是由自己申請或由人民法院通知而參加。
3.參加訴訟的目的是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是為了防止訴訟結果 對自己產生不利影響,且該權利義務;
4.參加訴訟的根據是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
2. 行政訴訟中的第三人到底是什麼人
首先,行政訴訟中的第三人均為「有獨三」,即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行使申請調取證據、提起上訴、申請執行生效裁判等權利。
其次,行政訴訟中的第三人雖然都是「有獨三」,但根據具體情況,還是要區分原告型第三人和被告型第三人。
原告型第三人主要包括(1)與被訴行政行為有厲害關系的「民」此處的利害關系,即此前文章中提到的包括侵權、親屬、物權等關系;(2)與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一種情況時法院審查被訴行政行為中所認定的事實對該當事人產生影響或者直接產生「預決效力」,例如,甲歌廳向行政機關申請通宵營業的行政許可,行政機關不予准許,此時甲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院經審查認為甲歌廳的通宵營業申請應當予以批准,此時甲歌廳周圍的居民就受到此判決的影響,可以作為第三人的身份參與到訴訟中。另一種情況時行政機關根據當事人的違法事實作出同一類行政行為,未起訴的主體就可以作為第三人參與訴訟。例如張三李四兩人打架斗毆,同時被公安機關罰款,張三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李四雖未提起行政訴訟,但可以第三人的身份參與行政訴訟。
被告型第三人包括(1)與行政機關共同署名且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非政府組織,例如消協和市場監管局在某一行政處罰中共同署名,此時市場監管局是被告,消協就是第三人;(2)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互相矛盾的具體行政行為,非被告的行政機關可以作為第三人。例如,環保部門允許甲工廠排污水,河流管理部門認為甲工廠違法,如果環保部門是被告,河流管理部門就是第三人;反之,如果河道管理部門是被告,環保部門就是第三人。(3)應當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法院應通知其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這里要特別注意,在經復議後再起訴的情況,如果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則復議機關和作出原行政行為的機關是共同被告,如果原告不同意追加,法院依法將兩者列為共同被告。
最後,不管是原告型第三人還是被告型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時間都必須在第一審程序尚未作出判決前。如果一審法院應當通知第三人而未通知的,屬於遺漏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二審法院應當依法撤銷原判發回重審。
3. 行政訴訟第三人承擔法律責任嗎有什麼特徵
法律分析:是否承擔法律責任還需要根據具體的案件來進行判斷。特徵:1、行政訴訟第三人一般是原告、被告之外的行政相對人;2、行政訴訟第三人是同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人;3、行政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是在訴訟開始之後和審結之前;4、行政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方式有主動申請參加訴訟和人民法院依職權通知其參加訴訟兩種。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被訴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但沒有提起訴訟,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第三人承擔義務或者減損第三人權益的,第三人有權依法提起上訴。
4. 行政法中的第三人是有獨三嗎
你好!
行政法不分有獨三和無獨三,而是分為原告型第三人和被告型第三人。第三人是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是原告型第三人;第三人是行政機關的,是被告型第三人。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5. 如何確認行政訴訟第三人
確定行政訴訟第三人的方式有:可以自己申請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也可以由人民法院通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法律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被訴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但沒有提起訴訟,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被訴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但沒有提起訴訟,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判決第三人承擔義務或者減損第三人權益的,第三人有權依法提起上訴。
6. 行政訴訟第三人如何確定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參加訴訟的個人或者組織。法律規定第三人參加訴訟有利於人民法院查明案情,保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有利於簡化訴訟程序,提高辦案效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因同一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類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第二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應當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第二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被訴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但沒有提起訴訟,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判決第三人承擔義務或者減損第三人權益的,第三人有權依法提起上訴。
7. 如何確定行政訴訟中的第三人
行政訴訟中確定第三人的規定是:自己申請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也可以由人民法院通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法律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被訴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但沒有提起訴訟,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人民法院也可以通知第三人參加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被訴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但沒有提起訴訟,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判決第三人承擔義務或者減損第三人權益的,第三人有權依法提起上訴。
8. 行政訴訟第三人是指什麼
【法律分析】
行政訴訟中的第三人不象民事訴訟那樣分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他不僅與訴訟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享有行政實體法上的權利,而且享有訴訟法上的一些權利。如請求賠償的權利,上訴的權利等。行政訴訟中第三人的參加,既可以實現訴訟的合並,簡化訴訟程序,也可以有助於人民法院查明事實,保證案件的審判質量,還可以提高辦案效率,節省訴訟時間,防止因新的訴訟而帶來的人力、物力等審判資源的浪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被訴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但沒有提起訴訟,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第三人承擔義務或者減損第三人權益的,第三人有權依法提起上訴。
第三十條 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三十一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9. 行政訴訟的第三人如何確定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27條的規定,所謂行政訴訟第三人,就是指因與被提起行政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通過申請或法院通知形式,參加到訴訟中來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行政訴訟第三人的種類
行政訴訟第三人從總體上可以分為原告型第三人、被告型第三人和證人型第三人。
1、原告型第三人,是指享有訴權的公民沒有在法定期限內起訴,而是參加他人提起的行政訴訟的第三人。
2、被告型第三人,是指應當作為被告參加訴訟,但因原告不指控,而被法院作為第三人通知參加訴訟的行政機關。
3、證人型第三人,是指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主要作用是協助法院查明案件事實的第三人。
(9)行政法第三人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第三人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一)行政訴訟第三人是與本訴所爭議的訴訟標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
行政訴訟第三人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利害關系,具體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l、在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以兩個以上當事人為對象所形成的行政法律關系中,原告以外的當事人與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2、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影響到原告與他人之間特定的民事法律關系。
3、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原告與其他行政機關之間的特定行政法律關系。
(二)行政訴訟第三人須是參加到他人訴訟中來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三)行政訴訟第三人在法律上有獨立的訴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