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新舊賠償法的不同
① 行政訴訟法的行政訴訟的起訴條件和行政賠償訴訟的起訴條件有哪些區別
您好,1,行政賠償訴訟首先要求確定的是行政行為違法,才能得到國家賠償,而行政訴訟僅僅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撤銷具體行政行為,不涉及賠償問題。
2,行政賠償訴訟可以進行調解,但是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
3,行政賠償訴訟強調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對自己提出的主張,各自提供證據,但是行政訴訟強調行政機關自證其行為合法。
4,依據的法律不一樣。前者主要依據國家賠償法(新的),後者主要依據行政訴訟法。
5,行政訴訟的監督對象是行政主體。司法機關只能監督行政機關而不是公務員個人。行政賠償訴訟的規范對象是公務員個人。這是因為,國家雖然可以以其財產承擔金錢責任,但國家作為抽象的主體卻不可能「具體」地犯錯,侵權行為終歸只能是由具有意志能力的具體的公務員做出的,所以只有以公務員為監督對象,對其進行規范才可能促其踐行法治,實現其職務行為的理性化、法理化。
6,行政訴訟的審查對象是行政行為。行政賠償訴訟的審查對象是公務員的公職行為。 7,行政訴訟奉行合法性原則,以公法規范為主要法律淵源。行政賠償訴訟奉行違法性(過錯)審查原則
8,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非常廣泛。行政訴訟是客觀合法性監督之訴,所以在原則上一切法律主體都可以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賠償訴訟的原告資格相對狹窄,當事人只有在主觀權利受損時才能提起賠償訴訟,但在行政訴訟中,只要利益受損就可以起訴。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② 行政法規有哪些呢 行政訴訟法、行政賠償之類的嗎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專行政法規制屬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
通俗的說,所有的國務院令,即由國務院總理簽署並發布的法規都是行政法規。
而行政訴訟法屬於法律的范疇,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通過,由國家主席簽署並發布的。從法律效力上來說比行政法規的效力高。
行政賠償是指行政主體違法實施行政行為,侵犯相對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時由國家承擔的一種賠償責任。
所以行政法規與行政訴訟法、行政賠償是不同的。
③ 請比較行政法上行政訴訟,行政復議和國家賠償三者受案范圍的異同
我是在想你說的是不是受理的機關、內容上的范圍?
行政訴訟:對行版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權不服,到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包括學校、村委會行為);
行政復議: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同級政府法制機構或者上級行政機關提起行政復議,注意復議前置的問題,也就是根據復議法規定,有幾個行政行為是要先經過復議才能訴訟的,自己翻閱;
國家賠償:提起賠償請求可以向法院也可以向行政機關,自己酌定。
不到之處,請指正!
④ 死亡賠償標准在行政法與民法上的區別對待,是否違反平等原則
不違反平等原則,更體現了國人的人權,你可以自由選擇民法和行政法訴訟賠償,行政法更加體現法律的嚴肅性,既要交罰金又要接受刑事處罰,相比較民法主要側重於罰款額度。
⑤ 求行政處罰、刑事處罰、民事賠償之間的關系和區別。
行政處罰就是違反行政法規定或者因行政法規定而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刑事處罰是因為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有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的法律後果。民事賠償一般是由於民事范圍的違約、違反民事法律或者民法規定的一定的償還行為。這三者的不同,就在於他們的法律的性質不一樣,行政處罰是行政法范圍,刑事處罰是刑法范圍,民事賠償是屬於民法范圍的。
⑥ 行政法規有哪些 行政法律和行政法規怎麼區分
⑦ <行政賠償法>屬於一般行政法還是特殊行政法
要搞清這個問題,首先搞清什麼是一般什麼是特殊。一般是指能普遍適用的,而特殊是指只能適用某一特定方面。《行政賠償法》是只能行政賠償方面的法律。你說《行政賠償法》是不是特殊行政法。《行政賠償法》和《行政處罰法》當然屬於同一法律范疇,如果不屬於同一范疇就沒法分特殊和一般。
⑧ 行政法上的問題
1、行政賠償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版織合法權益造成權的損害。
2、國家補償是國家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合法行使職權行為對公民造成的損失給予的補償。國家補償與國家賠償不同,國家賠償是國家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造成損害的行為承擔的賠償責任。
3、行政追償是指行政賠償義務機關代表國家向行政賠償請求人支付賠償費用後,依法責令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組織和個人承擔部分或全部賠償費用的法律制度。
⑨ 懲罰性損害賠償和補償行賠償的區別
懲罰性賠償很少的,目前我國立法中只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欺詐責任。補償性賠償主要是指沒有賠償義務人沒有過錯,但損害後果的發生又與其存在密切關聯,比如緊急避險中的受益人,對受害人的責任就是一種典型的補償性責任。
⑩ 行政法有什麼特點
行政法的特點:
行政法尚沒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這是因為行政法涉及的社會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豐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難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統一法典。
行政法散見於層次不同、名目繁多、種類不一、數量可觀的各類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之中。
凡是涉及行政權力的規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規范。重要的綜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國和國外主要有: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製法、行政許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開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
行政法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由於現代行政權力的急劇膨脹,其活動領域已不限於外交如國防、治安、稅收等領域,而是擴展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這就決定了各個領域所發生的社會關系均需要行政法調整,現代行政法適用的領域更加廣泛,內容也更加豐富。
行政法具有很強的變動性,與其他部門法由於社會生活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作為行政關系調節器的行政法律規范也具有較強的變動性,需要經常進行廢、改、立。
(10)行政法新舊賠償法的不同擴展閱讀:
現代國家,行政法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為它調整的主要是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關系,指向的乃是行政權力的規范與約束,在國家的變遷中承擔著促使傳統「行政國」向現代「法治國」轉型的功能。就中國而言,依法治國的核心環節,在於如何實現對強大的政府權力的依法治理。
對龐大的行政組織系統進行有效的規制。不同於其他邦聯制國家,我國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格局,需要一部統一的法律為行政組織提供行為指引,這便是制定「行政基本法」的國情背景。
傳統觀點認為,行政法很難生成一部統一的法典,因為生活中的行政關系太過廣泛多樣且穩定性低,很難以一部法典進行格式化規范。這樣的理由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更有說服力,政府主導的改革不僅讓社會始終處在不斷轉型之中。
也讓政府的行政權力和治理方式處在變換之中,從而讓制定統一行政法典的努力更顯徒勞。這樣的認知突出反映在改革開放之初的立法轉向上,學者們一開始也試圖勾勒出類似《民法通則》一樣的行政法典框架,但隨後的改革與治理實踐使得這一探索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