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處罰釋義
『壹』 名詞解釋(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給予的制裁措施。行政處罰的主要種類有: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貳』 行政處罰法講解
法律分析:《行政處罰法》的修訂,是公法大事,體現了行政執法領域重大改革要求,對於規范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改進行政管理工作,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第二條中予以明確:「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第三條 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適用本法。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第五條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叄』 行政處罰的意義是什麼
行政處罰法釋義是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的規范,對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行政違法行為的規范;意義是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條
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適用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
『肆』 行政處罰法一事不二罰解釋
行政處罰法一事不二罰的解釋為:行政機關不得以同一事實和同一依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給予兩次罰款的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需要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行為人的一個行為,同時違反兩個以上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給予兩次以上的處罰。但如果處罰是罰款,則只能罰一次,另一次處罰可以是其他處罰行為;
2、行為人的一個行為,違反一個法律,法規規定,該法律法規同時規定施罰機關可以並處兩種處罰的,不違背一事不再罰原則;
3、違法行為性質嚴重已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同時,依法應予行政處罰的當然適用;
4、同一個行為,需要分別對單位和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的,不屬於一事再罰。
一事不再罰是指對違法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同一依據,給予兩次以上的行政處罰。一事不再罰作為行政處罰的原則,目的在於防止重復處罰,體現過罰相當的法律原則,以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現實生活中,行政管理活動十分復雜,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也是錯綜復雜的,因此,同一行政違法行為可能同時違反兩個以上不同方面的行政管理秩序,觸犯兩個以上的法律規范。面對這種情況,既要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正當權益,又不能違背行政處罰過罰相當、依法處罰的原則,如何規定對同一違法行為的處罰原則就成為十分重要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 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同一個違法行為違反多個法律規范應當給予罰款處罰的,按照罰款數額高的規定處罰。
『伍』 行政處罰法全文釋義是什麼
法律分析: 1.行政處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實行迴避制度,包括執法人員自行請示迴避和行政管理相對人申請迴避3.處罰程序適宜。行政處罰規定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簡易程序的適用也要嚴格按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進行; 4.行政處罰作出以前要通知被處罰人將要作出的內容、理由以及提出意見的途徑、方式和期限,以便使其有陳述意見、提出反證等參與的機會; 5.現場勘查、物品檢驗要通知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到場; 6.職權分立。事實的調查和作出處罰決定分立,復議、申訴受理與作出處罰決定分立,處罰決定與處罰執行分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第五條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陸』 新版行政處罰法解讀
法律分析:首次明確行政處罰的概念,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第二條明確規定: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這一規定較為全面地反映了行政處罰的內涵和外延,也有利於將行政處罰與其他行政行為區別開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二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柒』 行政處罰法釋義解釋
行政處罰 [ xíng zhèng chǔ fá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 xíng zhèng chǔ fá ]
國家行政管理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制裁。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產停業、行政拘留等。
『捌』 行政處罰法釋義以及有什麼意義
法律分析: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依法實施管理 以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保護公民和組織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意義:1、健全了我國法律責任制度。2、完善了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3、它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 加強廉政建設有著促進作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第三條 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適用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