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關於行政復議

行政訴訟法關於行政復議

發布時間: 2022-05-13 11:07:00

㈠ 行政訴訟法中的行政復議是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㈡ 關於行政訴訟的范圍和行政復議范圍關系是什麼

法律分析:二者的關系是能提起行政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也一定能提起復議,行政復議受案范圍大於行政訴訟范圍屬於行政訴訟范圍的,全部屬於行政復議范圍行政訴訟的審查的是具體行政行為和違法行政行為,它不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理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㈢ 行政訴訟法上行政復議是什麼意思

行政訴訟是指行政相對人因不服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而向法院提起的,請求法院維護其合法權益的訴訟。其中的行政相對人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八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第十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㈣ 對行政復議不服怎麼辦

法律分析:行政復議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我國《行政復議法》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是法律規定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的除外。當事人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不可以再復議,對行政復議不服只可行政訴訟。
一級復議制度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只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不得再向復議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制度。即不服從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法定的復議機關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機關作出的復議決定是行政終級決定,行政相對人不服不能再向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制度。一級復議制度是中國《行政復議法》確立的基本制度,主要是考慮到中國行政復議決定在多數情況下並非最後救濟手段,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仍可以得到人民法院兩級審判的救濟,這樣就沒有必要在行政系統內實行兩極或多級復議制度,以免行政爭議在行政系統內遲遲不能解決,對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不利影響,而且影響行政效率的提高。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是法律規定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㈤ 行政訴訟法能否用於行政復議

法律分析:可以。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並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㈥ 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關系

法律分析: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聯系主要體現為:1、產生的根據相同。2、目的和作用相同。3、審查的對象基本相同。4、產生的條件相同。5、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都是一種權利救濟手段。6、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都是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作為行使行政權的一方當事人行政機關無權提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㈦ 行政訴訟前必須進行行政復議嗎

法律分析:絕大多數的行政案件都可以直接提起訴訟,當然也可以申請復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七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㈧ 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的區別

法律分析:

1、性質不同,行政訴訟是司法活動,行政復議本質上屬於行政行為;2、審理機關不同,前者人民法院,後者復議機關;3、對具體行政行為審查的范圍不同,前者僅限於合法性審查,後者全面審查;4、審理方式不同,前者開庭審理,後者書面審查;5、審級不同,前者兩審終審制,後者一級復議原則,;6、法律效力不同,行政訴訟終審後必須執行,不服復議決定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法律依據:

一、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二、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㈨ 什麼是行政訴訟,什麼是行政復議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的制度。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並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行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行政救濟途徑解決行政爭議的一種方法。

兩者的區別:

(1)、處理機關不同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處理機關是不同的,前者是行政機關,後者是人民法院,即司法機關。

(2)、性質不同處理機關的不同決定了它們行為性質上的區別:行政復議機關的復議行為屬於行政行為,它是一種行政機關內部的層級監督制度,對相對人來說,這是一種行政救濟的手段而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活動屬於司法活動,是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的監督活動,是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權對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對行政相對人來說這是一種訴訟救濟的手段前者受行政程序法即行政復議法調整,後者則受訴訟法即行政訴訟法支配。

(3)、受案范圍不同

行政復議范圍大於行政訴訟范圍屬於行政訴訟范圍的,必然屬於行政復議范圍;但屬於行政復議范圍的,未必屬於行政訴訟的范圍

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限於人身權和財產權方面:行政復議的受案范圍除行政行為對人身權、財產權的侵犯外,還包括對受教育權和其他權利的侵犯。

(4)、審查標准不同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都以具體行政行為為審查對象,但其審查標準是不同的行政復議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與適當進行審查

行政訴訟原則上只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對不適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不予審查此外,行政復議法對復議的申請范圍作了擴大的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更全面的保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熱點內容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
僱傭律師 發布:2025-02-06 15:30:25 瀏覽:278
刑事訴訟法第151條具體內容 發布:2025-02-06 15:09:35 瀏覽:271
法考界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教主 發布:2025-02-06 15:08:22 瀏覽:724
勞動法福建哺乳期 發布:2025-02-06 14:58:58 瀏覽:94
審議環保條例發言 發布:2025-02-06 14:57:38 瀏覽:757
信訪聽證會結論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4:35:04 瀏覽:602
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多久可以消除 發布:2025-02-06 14:32:33 瀏覽:576
去法院起訴去哪個法院 發布:2025-02-06 13:47:16 瀏覽:736
法考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發布:2025-02-06 13:46:41 瀏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