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第73條第二款
『壹』 刑法第73條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二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一年。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所謂「判決確定之日」,是指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從接到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書的第2日內,被告人沒有提出上訴,人民檢察院沒有提出抗訴的,該判決即發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七十三條 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二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一年。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貳』 刑訴法第73條
2012《刑事訴訟法修正案》73條: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指定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
被堅實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第二款
《刑事復訴訟法》第七十七條制第二款是關於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後,辦案機關辦案程序方面的規定。
根據該款規定,辦案機關應該履行以下義務:
1、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
2、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
3、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肆』 刑法73條內容是什麼
(三)緩來刑的考驗期自 緩刑考驗期,是指對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進行考察的一定期間。 刑法第73條規定,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2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1年。 根據刑法第73條第3款的規定,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所謂「判決確定之日」,是指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從接到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書的第2日內,被告人沒有提出上訴,人民檢察院沒有提出抗訴的,該判決即發生法律效力。對於已提出上訴或抗訴的案件,如果第二審法院維持原判,則應從二審法院的判決或裁定確定之日起計算。判決前先行羈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緩刑考驗期,因為羈押期與緩刑考驗期的性質不同。
『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第二款之規定
第二款: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七條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第七十八條執行機關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採取電子監控、不定期檢查等監視方法對其遵守監視居住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在偵查期間,可以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進行監控。
第七十九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5)刑事訴訟法第73條第二款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四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四)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
(五)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
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七十五條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陸』 刑事訴訟法第73條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刑訴法第七十三條意味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未違反本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的,取保候審結束的時候,憑解除取保候審的通知或者有關法律文書到銀行領取退還的保證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未違反本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的,取保候審結束的時候,憑解除取保候審的通知或者有關法律文書到銀行領取退還的保證金。
『柒』 新刑訴法73條是什麼(做任務)
新刑事訴訟法抄將要修改,增加第73條,內容如下:
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指定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捌』 刑事訴訟法修改後規定偵查階段辯護律師的權利有那些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第五條、將第三十三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後,應當及時告知辦理案件的機關。」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條、「第七十三條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二十八、將第六十四條改為第八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這三條修正案中,沒有明說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能在偵查階段請辯護律師,也就說這些犯罪嫌疑人有權聘請辯護律師。我們不禁會有一個疑問: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拘留逮捕後要求請律師,偵查機關怎麼辦?一、如果以有礙偵查為由不通知犯罪嫌疑人的監護人或近親屬,那麼犯罪嫌疑人本人被羈押,其監護人或近親屬又不知道,其監護人或近親屬如何幫助其聘請辯護律師?二、如果犯罪嫌疑人將自己要請的辯護律師請求告知偵查人員,偵查人員按照規定又不能通知犯罪嫌疑人的家屬?那麼,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如何按照規定轉達其請求?三、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針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和恐怖活動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你一方面告知他有權利聘請辯護律師,另一方面又不告知其家屬,那麼告知這兩類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的聘請辯護律師的權利又有什麼意義?四、如果犯罪嫌疑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發現犯罪嫌疑人失蹤了,向公安報警,那麼接到報警的公安是否應該對此予以核查並將實情告知犯罪嫌疑人的近親屬?如果告知,是否算通知犯罪嫌疑人家屬?如果不告知,那麼公安還是否值得我們信賴?其實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第73條,83條的規定,實際上是剝奪了觸犯危害國家安全罪和恐怖活動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的聘請辯護律師的權利!這也實際上是在製造不平等和不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