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工傷十級賠償
㈠ 工傷十級傷殘 一共可以拿多少補償金
十級工傷當事人可以享受七個月本人工資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如果解除勞動關系的話,還有一次性工傷傷殘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但總的說來,十級工傷,一般賠付標准在4.5萬---6萬元之間。
法律分析
工傷保險是法律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符合規定的員工強制性購買的保險,所以無論用人單位是否購買工傷保險,勞動者受到傷害並被鑒定為十級傷殘時,用人單位都應當根據所在地的相關補償標准支付勞動者工傷補償金。工傷保險和商業保險是可以同時存在於工傷這種傷殘情況下的,一般工傷補償金相對於商業保險要賠償的更多一點,但是是否購買商業保險是由老闆個人意願決定的,通常是老闆購買來沖抵員工工傷時由公司支付的那部分補償金的,所以如果是老闆同時為勞動者購買了工傷保險和商業保險時,勞動者也只能享受工傷保險。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㈡ 我在工傷去鑒定了十級,公司賠償多少錢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單位繳納工傷保險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第一、二、三、六項以及第七項中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單位支付第四、五項以及第七項中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單位沒有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支付以上全部七項工傷保險待遇。
殘疾賠償金的相關規定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十級傷殘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乘以20年再乘百分之十。
十級傷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為7個月本人工資。
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第六十四條。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十級傷殘解除勞動關系可以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具體標准參照各省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的具體規定。
㈢ 勞動法規定10級工傷鑒定後多久能拿到賠償金
發生工傷,認定工傷後,鑒定出殘疾。
向人社局申請支付工傷待遇,入股單位沒有繳納工傷保險費,單位承擔支付
一般一個月左右
㈣ 我只在公司上班一個多月,因工傷鑒定為十級,按勞動法規定是按照多少一個月賠償
如果與公司解除勞動關系,公司和社保基金需要支付你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另外還要支付你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如果公司沒有給你繳納工傷保險,那所有的費用就需要公司支付。
㈤ 2021年民法典勞動法對公傷十級傷殘補償金是什麼
在工來作中,每個人都面對危險,源當員工受到傷害的時候,除了及時去治療,如果傷害比較大,可以通過傷殘鑒定,達到傷殘的級別,這樣就有工傷保險來賠付,每一級的傷殘補償金不同,十級是傷殘最親的級別,工傷保險也要按照規定賠付員工,用補償金來代替。
㈥ 勞動者十級工傷賠償標準是多少
十級工傷賠償標准1、標准: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2、要求: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分別按其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支付本人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3.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㈦ 2020勞動法工傷鑒定10級怎麼陪
2020年合肥十級工傷賠償:除去醫療費用,按月工資4000元計算,可一次性獲得12-18萬元左右賠償金。
㈧ 工傷勞動法賠償標准
法律分析:工傷勞動法賠償,在我國分為一到十級,是按照相關的等級進行劃分。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由工傷鑒定結果決定工傷賠償的標准,按照工傷鑒定結果法定的工傷賠償計算方式計算賠償。工傷鑒定結果決定工傷賠償的標准,按照法定的工傷賠償計算方式進行相關計算,在工傷鑒定結果的基礎上,計算出勞動者工傷最終賠償的金額。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進行治療,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定。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㈨ 工傷十級傷殘解除勞動合同怎麼賠償
法律分析:十級工傷後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是包括醫療費、殘疾輔助器具費、伙食補助費等,一般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賠償的,還有賠償是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 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 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 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 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