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規實施宣貫會新聞稿

行政法規實施宣貫會新聞稿

發布時間: 2022-05-14 18:43:06

1. 行政法規是什麼

法律分析: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由於法律關於行政權力的規定常常比較原則、抽象,因而還需要由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就是對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一種主要形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2. 行政法規的簽署及公布部門為哪個部門

法律分析: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總理以國務院令形式簽署公布。

法律依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二十七條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根據國務院對行政法規草案的審議意見,對行政法規草案進行修改,形成草案修改稿,報請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施行。簽署公布行政法規的國務院令載明該行政法規的施行日期。

3. 如何才能進一步加強我國的行政法規建設

提高建設法治政府的途徑:

1、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合理劃分和依法規范各級行政機關的職能和許可權, 實現政府職責、 機構和編制的法定化;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實行政務信息公開制度。

2、建立健全行政決策機制,建立健全公眾參與、 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完善行政決策程序, 建立健全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制度;

3、 提高制度建設質量,制度建設要遵循並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 改進政府立法工作方法, 擴大政府立法工作公眾參與程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法規、 規章修改、 廢止的工作制度和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

4、 理順行政執法體制, 加快行政程序建設, 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加快建立權責明確、 行為規范、 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 建立公開、 公平、 公正的評議考核制和執法過錯或者錯案責任追究制。

5、 完善行政監督制度和機制, 強化對行政行為的監督。主要內容包括: 自覺接受人大監督

和政協的民主監督; 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

補充:
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法治原則,嚴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項權力都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據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4. 行政法規有哪些

行政法規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2、《國務院關於鼓勵華僑和香港澳門同胞投資的規定》;
3、《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
4、《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
5、《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第三條
制定行政法規,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第六條
行政法規應當備而不繁,邏輯嚴密,條文明確、具體,用語准確、簡潔,具有可操作性。
行政法規根據內容需要,可以分章、節、條、款、項、目。章、節、條的序號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序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

5. 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區別

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區別如下:
1、制定者不同。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
2、制定依據不同。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部門規章是國務院所屬的各部、委員會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行政法規是部門規章的依據;
3、發布程序不同。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部門規章走的是內部發文程序,基本上辦公室、法制辦、分管領導審核,部門一把手簽發即可;
4、法律效力不同。因為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因此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而部門規章是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和發布的調整本部門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並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
5、適用范圍不同。行政法規適用於全國;而部門規章則僅適用於部門許可權范圍內相關的機構和人員;
總的來說行政法規大於部門規章,是部門 規章的依據之一;行政法規是底線要求,觸犯了即為違法;部門規章是規范要求,觸犯了還可以修改、說明,甚至在與法律法規相抵觸的情況下,還可以特殊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十二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修改憲法;
(二)監督憲法的實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四)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六)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七)選舉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
(八)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九)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十)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一)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十二)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十三)批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
(十四)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
(十五)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
(十六)應當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其他職權。

6. 屬於行政法規的是什麼

屬於行政法規的是國務院發布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行政法規是中國法律層次的一個劃分。它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及法律的授權,制訂並頒布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行政法規指的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制定行政法規,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組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行政法規的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

法律依據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法規制定程序,保證行政法規質量,根據憲法、立法法和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行政法規的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解釋,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制定行政法規,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

7. 行政法規的發布方式

以往行政法規多用「通知」發布,以文件的形式上傳下達。根據國辦發〔1988〕25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進行政法規發布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行政法規都用「命令(令)」發布,而且經國務院總理簽署公開發布的行政法規均由新華社發稿,《國務院公報》、《人民日報》全文刊載。這樣,就提高了行政法規的權威性,使行政法規及時被社會和公眾知曉,便於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全體公民執行和遵守。
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的區別
行政規章與行政法規同屬於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但是:
①行政法規調整的對象一般是行政管理領域帶有普遍性、全局性、原則性以及意義重大的問題。行政規章的調整對象則限定在行政管理領域中某些特殊的、局部的、具體的問題。
②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中國的中央政府,而行政規章的制定主體或是中央政府的組成部分,或是地方政府。因而,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行政規章。
③行政法規可以直接依據憲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尤其是其中的行政法律),對一般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行政管理領域的權利義務作出具體規定;對於各種行政違法行為的處罰,可以在符合憲法、法律的前提下,作出帶有創制性的規定;並且可以在不違背憲法、法律的情況下,對某些尚未受到法律調整的社會生活作出行政法調整。行政規章中,對一般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行政管理領域的權利義務所作的規定,則不僅要符合憲法法律的精神原則,同時,還必須以某個具體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直接依據,或者有其通過條文內容的明確授權。而對於有關罰則條款的規定,則只能嚴格囿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所規定的種類、方式、幅度。不可以作出創設性規定。
④依照全國六屆人大三次會議所作出的,有關授權國務院的《決定》等,行政法規在關於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等問題上,可以體現某些立法上的「超前性」「實驗性」,行政規章則不可以具有 「超前性」「實驗性」。
⑤依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法規是人民法院進行行政審判的重要依據,這肯定了行政法規對於行政審判活動的絕對約束力。行政規章對於行政審判活動則不具有絕對的約束力,只是人民法院在行政審判活動中的一種參照。

8. 如何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是一門長期研究探討的課題,狹義的行政管理與公司層面廣義的行政管理有較大區別。如果是狹義的行政管理,是指單純的行政部門的管理,不涉及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則是公司紀律管理、獎懲管理、辦公室管理、辦公用品及耗材管理與采購、辦公通訊與網路管理、列印與復印管理、廠服管理、生產安全管理、工傷社保管理、醫務室或急救護理用品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保安隊管理、公務車輛管理、後勤清潔管理、宿舍管理、飯堂管理、環境與綠化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公司證照管理、政府及對外關系管理、印章管理、危機公關管理等等方面;如是廣義的公司行政管理,也就是企業管理,則根據公司類型不同而有所區別。如是工廠類,做行政管理你第一步是充分了解公司發展目標和管理理念,與決策層溝通確定發展目標及步驟;第二步,根據公司目標設計適宜的組織架構,確定一線與二線人員配比;第三步,根據組織架構和人員配比設計各部門和崗位的職責要求,將公司目標分解,明確各部門及崗位職責目標及分工;第四步,充分考慮人力成本,結合架構和崗位要求配置適宜的人員,建立初步的薪酬體系;第五步,根據公司運營管理需要,制度紀律、人事、行政相關管理制度,制度各部門操作程序文件和操作管理制度;第六步,逐層級宣貫公司目標及各部門目標要求,宣貫培訓公司各制度與操作運營程序;第六步,根據部門與崗位職責要求制定績效目標考核;第七步,優勝劣汰。根據公司目標與部門及崗位目標達成情況,結合崗位績效考核結果,有針對性的對員工進行培訓提升,提高人員價值;第八步,建立員工職業發展通路,引導員工逐步提升,同時提高員工待遇與福利;第九步,建立員工溝通渠道及溝通機制,及時了解員工需要,傳達公司理念和管理目標,尋求員工支持,促進員工工作主動性並與公司共同發展;第十步,根據公司運營情況及管理需要,及時更新修訂公司各類管理制度和流程,促進標准化管理;建設公司企業文化,形成統一的目標、思想及行為規范;非工廠類企業相對於工廠類企業要相對單一些,本人一直從事工廠類企業管理,對非工廠類了解有限,沒有具體的操作經驗,個人認為其公司管理可以參考工廠類企業,必要時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取捨或簡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安陽免費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6 11:31:06 瀏覽:583
黃河管理和保護條例 發布:2025-02-06 11:11:26 瀏覽:872
開平法律援助中心在哪裡 發布:2025-02-06 11:06:57 瀏覽:886
在職法律碩士全日制 發布:2025-02-06 10:44:51 瀏覽:539
員工道德經 發布:2025-02-06 10:33:31 瀏覽:248
試述行政法上的控權理論 發布:2025-02-06 10:33:20 瀏覽:544
勞動法對社保的社會意義 發布:2025-02-06 09:39:12 瀏覽:90
任慧律師 發布:2025-02-06 09:15:42 瀏覽:238
對照準則條例自查報告 發布:2025-02-06 09:07:41 瀏覽:317
教師資格證教育法律法規責任 發布:2025-02-06 08:59:27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