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是

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是

發布時間: 2022-05-16 02:39:13

『壹』 什麼"法制監督"

法制監督的復主體及其形式有:制

1、立法監督。一般來說,西方國家的議會擁有立法權、財政權、監督權、彈劾權和條約權,這些權力構成對政府的直接的立法監督。

2、司法監督。司法機關所具有的監督權:行使違憲審查權;審理和判決行政訴訟案件。是一種外部的、直接產生法律效果的行政監督形式,是行政監督體系中強制性程度最高的一種監督機制,也是國家運用監督手段維護社會政治、經濟秩序的最後一道防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由專門的憲法法院或普通法院系統對政府頒布的行政法規或行政措施進行審查,以判斷其是否違反憲法;由司法機關對於政府行政管理有關的行政糾紛進行審理和裁判,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我國,司法機關對行政的監督是指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公務員實施的監督。

3、檢察監督。在許多國家裡,檢察機關是代表政府追究責任和提起公訴的機關,是一種行使司法行政權的國家機關,其所進行的監督可稱為檢察監督。

4、黨的監督。黨對政府及其官員的監督主要指執政黨的監督。

『貳』 行政法制監督的概念、特徵和分類

【行政法來制監督的概念】源也叫監督行政,是指依法享有監督權的國家機關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政和正確行使行政職權所進行的監督。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要特徵】①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廣泛性;②行政法制監督對象的特定性;③行政法制監督內容的全面性。

【行政法制監督的分類】是指依照不同標准對行政法制監督所作的劃分。如依照監督機關的不同,可以將行政法制監督分為權力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與行政機關自身的監督;如依照監督機關與被監督機關的關系的不同,可以將行政法制監督分為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等。

『叄』 行政監督的主體是什麼

一、什麼是行政監督
1、 行政監督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行政監督是指行政機關內部上下級之間,以及專設的行政監察、審計機關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廣義的行政監督泛指執政黨、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和人民群眾等多種社會力量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
(1)黨、國家機關和人民群眾是行政監督的主體,具有廣泛性和群眾性。
(2)被監督的對象,稱為行政相對方,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3)其內容是相對方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執行決定、命令的情況。
(4)其目的是,監察和督導國家公共政策執行機關工作人員及國家公務員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遵紀守法情況。
2、行政監督的內容。
行政監督的內容比較寬泛。凡是監督對象的行為是否合法的問題,都是監督的內容,都包括在監督的范圍之內。在行政監督中所發現的一切沒有法律依據的行政行為都應依法予以撤銷;對在行政監督中發現的一切濫用職權、貪污腐敗的行為要依法嚴懲。隨著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入,現在的行政監督已不僅僅局限於監督對象行為的合法性,同時也注重了對行政機關辦事效率的監督。因此,效能監督也同樣重要,政府和政府官員既要廉政,又要勤政。這是對行政監督提出的更為嚴格的、更高層次的要求。
二、行政監督的主體
行政監督的主體。在我國,行政監督的主體就是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包括國家行政系統內部的上下級機關,如國務院、國務院所屬各部委和各級人民政府;還包括行政系統內部設立的各專門職能機關,如監察機關和審計機關等。我國的行政法制監督體制是由行政組織內部的同體監督和行政組織外部的異體監督兩部分構成。依監督的主體劃分,行政監督有五種類型:
(1)執政黨的監督;
(2)權力機關的監督;
(3)行政機關的監督;
(4)司法機關的監督;
(5)社會監督。
綜上所述,對於行政監督的主體這個問題,我國行政監督的主體分為執政黨的監督、權力機關的監督、行政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社會監督這五大類型。其中社會監督也就是需要發揮人民群眾以及社會媒體的監督作用,與其他四種監督類型共同發生作用。

『肆』 行政法制監督的行政法制監督概述

1.行政法制監督由主體、對象和內容三部分構成。
2.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是指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和是否遵紀守法進行監督的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以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
3.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
4.行政法制監督的內容是監督行政主體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以及國家公務員和被授權組織中的工作人員是否遵紀守法。 國家權力機關對行政主體的監督是全面的,具有最高權威性的。其監督方式主要有:
1.法律監督;
2.工作監督;
3.人事監督。 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包括審判機關的監督和檢察機關的監督。
審判機關的監督主要是通過行政訴訟的方式進行。
檢察機關的監督主要是通過查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職務犯罪案件的方式進行。 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是指行政監察機關、審計機關和上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屬於內部監督,有較大的監督范圍。
行政監察機關主要是對國家公務員遵紀守法情況進行監督。
國家審計機關主要是對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財政收支行為進行監督。
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負有領導和監督職責,主要是通過檢查工作、受理復議申請等方式進行監督。 公民、組織的監督主要是通過批評、建議、檢舉、揭發或申訴、申請等方式進行。

『伍』 行政監督的對象包括( )

依據我國行政監察法的規定,行政監督的對象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公辦事業單位人員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第十五條監察機關對下列公職人員和有關人員進行監察:

(一)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機關、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委員會機關、民主黨派機關和工商業聯合會機關的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受國家機關依法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三)國有企業管理人員;

(四)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

(5)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是擴展閱讀:

執法監察是指行政監察機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貫徹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決定、命令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法律、法規和政策、決定、命令的行為可以提出監察建議或作出監察決定。這種「行為」就是執法監察的對象,包括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

抽象行政行為如各級政府發布的法規、政策及決定和命令等;具體行政行為如對某一管理相對人的裁決、罰款、吊銷執照等。抽象行政行為亦即行政立法,主要是國務院各部門以及地方各級政府和部門根據法律、法規制定的各種規章、政策和措施,它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陸』 行政監督與行政法制監督(監督行政)有什麼不同

行政監督與監督行政的區別:

1、性質不同。行政監督是行政權的一種形式,又稱行政監督檢查;監督行政是對行政的監督。行政監督檢查是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能所實施的一種具有法律效力並能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而監督行政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和社會性,有的具有法律意義,有的不具有嚴格的法律意義。

2、監督的主體不一樣。行政監督是對政府和行政人員進行監督;監督行政是對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活動及其工作人員員是否遵守法律進行監督。行政監督檢查的主體只能是行政主體,而監督行政的主體主要是行政主體以外的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

3、監督的對象和客體不同。行政監督檢查的對象是行政相對人,其客體是行政相對人的守法行為和執行行政決定、命令情況等。而監督行政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其客體是行政主體及其公務員所實施的行為。

4、監督內容不同。行政法制監督,是指享有監督權的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專門行政機關以及一般公民依法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行使職權和與行使職權有關的行為實施的監督;是指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群眾組織、民主黨派、公民等對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活動及其工作人員員遵守法律,執行法律的情況進行監督的活動。

(6)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是擴展閱讀:

監督是即對現場或某一特定環節、過程進行監視、督促和管理。使其結果能達到預定的目標。

行政監督可根據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通常由:

1、以行政監督的對象是否特定為標准,可以分為一般監督與特別監督。

2、以行政監督的內容為標准,可以分為公安、工商、海關、資源、環境保護、審計等行政監督。

3、以其實施的時期為標准,可以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後監督。

4、以其主體的任務為標准,可分為依職權的監督與依授權的行政監督。

參考資料:網路-行政監督

『柒』 行政主體進行行政監督檢查的對象是

行政監督有兩種用法:一是指行政主體基於行政職權依法對行政相對回人是否遵守行政法答規范和執行行政決定等情況進行的監督檢查,也叫行政檢查。另一種是指行政組織系統內容的監督檢查,指的是對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的監督。由於第一種行政監督本質上屬於行政管理職能和行政執法活動的組成部分,所以用行政管理或行政執法即可涵蓋,因此一般行政法上的行政監督主要是指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其監督對象是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在第一種意義上使用行政監督概念的著作以及法律規范是極少的。

『捌』 簡述行政救濟與行政法制監督的區別是什麼

(一)行政救濟的含義: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直接侵害其合法權益,請求有權的國家機關依法對行政違法或行政不當行為實施糾正,並追究其行政責任,以保護行政管理相對方的合法權益。行政救濟是行政相對人與行政主體互動的一個過程,更側重於行政主體提供救濟的過程,其途徑主要是行政復議,當前中國行政復議存在著復議機構缺乏獨立性,復議程序不嚴謹等缺陷,針對這些不足,應該賦予復議機構獨立地位,實行行政復議程序司法化。

(二)行政法制監督的含義
行政法制監督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和是否遵紀守法所進行的監督。
行政法制監督的構成
行政法制監督由主體、對象和內容三部分構成。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是指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和是否遵紀守法進行監督的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以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
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
行政法制監督的內容是監督行政主體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以及國家公務員和被授權組織中的工作人員是否遵紀守法。

『玖』 狹義的行政法制監督主體

狹義的行政法制監督是指以行政機關為主體的監督,即行政監督行政,或稱行政內部監督。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以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其中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和專門行政監督機關所進行的監督屬於權力性監督,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所進行的監督屬於權利性監督,權力性監督主體一般能對被監督主體直接採取法律上的措施,產生法律效力。而權利性監督主體則不能作出直接產生法律效果的監督行為,而只能通過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等方式向權力性監督主體反映,或通過新聞媒體曝光而引起權力性監督主體的注意,最終由權力性監督主體採取具有直接法律效果的措施。因此,權利性監督主體的監督是啟動行政法制監督的前提和基礎,二者結合在一起共同實現行政法制監督的目標。
行政法制監督的特徵
行政法制監督具有以下特徵:
(1)行政法制監督,是以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為對象的監督;
(2)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具有多樣性;
(3)行政法制監督的范圍具有廣泛性;
(4)行政法制監督的監督方式具有多樣性及非行政性。

『拾』 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有哪些國家工作人員是不是對象

行政監督有兩種用法:一是指行政主體基於行政職權依法對行政相對人是否遵守行政法規范和執行行政決定等情況進行的監督檢查,也叫行政檢查。另一種是指行政組織系統內容的監督檢查,指的是對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的監督。由於第一種行政監督本質上屬於行政管理職能和行政執法活動的組成部分,所以用行政管理或行政執法即可涵蓋,因此一般行政法上的行政監督主要是指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其監督對象是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在第一種意義上使用行政監督概念的著作以及法律規范是極少的。

熱點內容
看社會與法寫一篇小故事 發布:2025-02-06 06:33:11 瀏覽:312
王群司法局 發布:2025-02-06 06:19:40 瀏覽:429
婚姻法2018年 發布:2025-02-06 06:07:44 瀏覽:633
萬國道德會王鳳儀 發布:2025-02-06 05:53:42 瀏覽:270
2016三大訴訟法對比pdf 發布:2025-02-06 05:45:34 瀏覽:779
法官閣下21 發布:2025-02-06 05:42:42 瀏覽:501
司法審計費用 發布:2025-02-06 05:12:05 瀏覽:487
民法分論論文 發布:2025-02-06 05:00:30 瀏覽:983
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 發布:2025-02-06 05:00:26 瀏覽:402
社會與法我想要個家 發布:2025-02-06 04:46:44 瀏覽: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