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法規行政法規
❶ 我國的國防法規體系由哪些層次構成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憲法中的國防法律條款和基本國防法律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憲法中的國防法律條款,是國防法律規范的最高層次是制定其他國防法律規范的根本性依據。基本國防法律的效力僅低於憲法,主要規定國防領導體制,武裝力量的構成、任務、建設目標和原則,國防建設與斗爭的基本制度,社會組織和公民的基本國防權利與義務,對外軍事關系等。在國防法律體系中,基本國防法律起著詮釋,銜接憲法,統領其他國防法律法規的作用。
2、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國防法律
國防法律以憲法和基本國防法律為依據,其內容主要是國防和軍隊建設某一方面重要的原則、制度和行為規范,它們是憲法中的國防法律條款和基本國防法律的具體化。如已經制定的《兵役法》、《軍官服役條例》、《軍官軍銜條例》、《預備役軍官法,、(軍事設施保護法》,《人民防空法》、《香港駐軍法》、《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9等,國防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主體廣泛,立法程序嚴格,具有較強的穩定性。
3、中央軍委制定軍事法規,國務院單獨或與中央軍委聯合制定國防行政法規
軍事法規和國防行政法規以國防法律為依據,其內容主要是國防和軍隊建設某一方面中某一重要事項的原則、制度和行為規范。包括:一是國防法律規定需要由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或分別制定實施辦法的事項,如《軍事設施保護法》規定其實施辦法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制定。二是國務院、中央軍委依職權需要制定軍事法規和國防行政法規的重要事項。屬於調整國防建設領域內的社會軍事關系,但不直接涉及軍隊和現役軍人的規范,由國務院單獨制定,如《軍人撫恤優待條例》、《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等。屬於調整軍隊內部基本活動、軍人基本行為及相互關系的規范,由中央軍委制定,如《司令部條例》、《後勤條例》、《戰斗條令》等。凡屬於調整國防建設領域,涉及軍隊、軍人與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相互關系的規范,則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聯合制定,如《士兵服役條例》、《國防交通條例》等。一般說來,由國務院單獨或與中央軍委聯合制定的國防行政法規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一體遵行的法律效力,由中央軍委制定的軍事法規在全軍具有一體遵行的法律效力。
4、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軍事規章,國務院有關部委單獨或與軍委各總部聯合制定國防行政規章
軍事規章和國防行政規章以軍事法規和國防行政法規為依據,結合本系統或本區域的實際情況做出具體規定,以保證實施軍事法規或國防行政法規的貫徹實施。由軍委各總部和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軍事規章或國防行政規章在全軍或全國一定范圍內具有法律效力,如《單兵訓練規定,、《兵員管理規定》、《犧牲、病故人員遺屬撫恤的規定》等:由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的軍事規章通常只本系統,本區域具有法律效力。
5、地方各級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出地方性國防法規和規章
地方性閘防法規和規章以國防法律和國防行政法規為依據,其內容是本地區國防建設的制度和行為規范,主要限於兵員徵集,軍人優撫及退伍安置、國防教育、軍事設施保護等方面,如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廣東省徵兵工作規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退伍義務兵安置辦法》等。
❷ 我國各類軍事法律法規有多少
我國軍事法律法規有五類,分別是:
國防法 兵役法 軍事刑回法 國防教育法 國防動答員法
軍事法規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並由國家強制保證實施的用以調整軍事社會關系的各項法律規范的總稱。軍事法規由國家立法機關極其授權的國家機關制定並頒布,由軍事司法機關和軍事行政執法機關以國家的名義對各種違反軍事法的行為採取制裁措施。
❸ 中國的行政法規和中央軍事委員會指定的軍事法規哪個法律效力高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通過後由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這些法規也具有全國通用性,是對法律的補充,在成熟的情況下會被補充進法律,其地位僅次於法律。適用於所有人!
而中央軍事委員會制定的軍事法規,只是針對現役軍人而制定的,只對現役軍人起作用!
所以,行政法規法律效力高於中央軍事委員會制定的軍事法規!
❹ 國防法律屬於什麼法律
國防法律屬於軍事法規。
軍事法規泛指國家機關制定頒布的一切軍事規范性文件。如軍事法律、軍事法規(軍事行政法規)、軍事規章(軍事行政規章)等,與廣義上的軍事法律可以通用。
有時也特指某國家機關制定頒布的軍事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單獨或者與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合制定頒布的軍事行政法規。例如:《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國防法》。
(4)軍事法規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1988年,軍委法制局把編制軍事立法規劃、計劃的任務列為重要議事日程。20年來,軍委先後印發4個五年立法規劃、20個年度立法計劃。1990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立法程序暫行條例》發布,標志著軍事立法工作首次實現了「有法可依」。
1993年4月26日,在軍隊法制工作部門的積極籌劃下,一個高層次、高規格的國防立法座談會在北京召開。1997年3月14日,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領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問世。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軍事法規
❺ 我國的國防法規按調整領域不同可以劃分為多少個門類
法律分析:我國的國防法規的體系可以由十六個門類構成:
一是國防基本法類,
二是國防組織法類,
三是兵役法類,
四是軍事管理法類,
五是軍事刑法類,
六是軍事訴訟法類,
七是國防經濟法類,
八是國防科技工業法類,
九是國防動員法類,
十是國防教育法類,
十一是軍人權益保護法類,
十二是軍事設施保護法類,
十三是特區駐軍法類,
十四是緊急狀態法類,
十五是戰爭法類,
十六是對外軍事關系法類。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第三條 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國家加強武裝力量建設,加強邊防、海防、空防和其他重大安全領域防衛建設,發展國防科研生產,普及全民國防教育,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實現國防現代化。
第十四條 國務院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行使下列職權:
(一)編制國防建設的有關發展規劃和計劃;
(二)制定國防建設方面的有關政策和行政法規;
(三)領導和管理國防科研生產;
(四)管理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
(五)領導和管理國民經濟動員工作和人民防空、國防交通等方面的建設和組織實施工作;
(六)領導和管理擁軍優屬工作和退役軍人保障工作;
(七)與中央軍事委員會共同領導民兵的建設,徵兵工作,邊防、海防、空防和其他重大安全領域防衛的管理工作;
(八)法律規定的與國防建設事業有關的其他職權。
第十五條 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行使下列職權:
(一)統一指揮全國武裝力量;
(二)決定軍事戰略和武裝力量的作戰方針;
(三)領導和管理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建設,制定規劃、計劃並組織實施;
(四)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五)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軍事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六)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體制和編制,規定中央軍事委員會機關部門、戰區、軍兵種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等單位的任務和職責;
(七)依照法律、軍事法規的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武裝力量成員;
(八)決定武裝力量的武器裝備體制,制定武器裝備發展規劃、計劃,協同國務院領導和管理國防科研生產;
(九)會同國務院管理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
(十)領導和管理人民武裝動員、預備役工作;
(十一)組織開展國際軍事交流與合作;
(十二)法律規定的其他職權。
❻ 軍事法規與行政法規發生沖突時,應該如何裁決
目前我國的體制是軍事優先,軍事施法獨立,單獨審判,所以一旦出現軍事法規與行政法規沖突的時候,按軍事法規執行,行政法規讓路。
❼ 我國國防法規有多少項
我國的國防法規體系,按立法許可權區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法律。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現行的國防方面的法律共有15件,其中國防法律11件,關於法律問題的決定4件。如修改兵役法的決定,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決定等,與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第二個層次是法規。法規是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制定的。由中央軍委制定的為軍事法規,現有126件;由國務院制定或國務院與中央軍委聯合制定的為軍事行政法規,現有39件。共165件。第三個層次是規章。由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的為軍事規章,由國務院有關部委與軍委有關總部聯合制定的為軍事行政規章。現有規章2500多件。第四個層次是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貫徹執行國家國防法規的實施辦法、實施細則、補充規定等。
我國的國防法規按調整領域劃分為十六個門類:一是國防基本法類,二是國防組織法類,三是兵役法類,四是軍事管理法類,五是軍事刑法類,六是軍事訴訟法類,七是國防經濟法類,八是國防科技工業法類,九是國防動員法類,十是國防教育法類,十一是軍人權益保護法類,十二是軍事設施保護法類,十三是特區駐軍法類,十四是緊急狀態法類,十五是戰爭法類,十六是對外軍事關系法類。
現在,我國的國防法規基本上可以與國家的法律制度相適應,基本上可以滿足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的需要。我講基本上,這就意味著我國的國防法規體系還有不健全的方面,主要表現是,有些重要的法律還沒有出台,已經頒布的國防法規,內容還不夠完備,有些規定操作性不強,國防法制建設的任務仍然很繁重。但總的來說,已經有法可依,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已開始走上法制化的軌道。
❽ 為什麼需要不同層級的法規
因為每個行業每個環境都需要不同的法律來制約。
我國法律依法律淵源的不同,可分為:(1)憲法;(2)法律(狹義上僅指立法機關通過的除憲法以外的);(3)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4)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6)特別行政制定的法律和法規;(7)經濟特區制定的法規;(8)軍事法規。
法的淵源也稱「法律淵源」、「法的形式」,指那些來源不同,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義和作用的外在表現形式。
❾ 82憲法對軍事規定有哪些具體法規
現在還是有效的《憲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版本。其中對於軍事規定是相當少的,或者講是籠統的,有的還是滯後的。
截至2015年4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軍事法律以及關於國防和軍事方面的決定共有18件,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制定的國防方面的行政法規有99件,中央軍委制定的軍事法規有240多件,各總部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制定的軍事行政規章與各總部、軍兵種、軍區和武警部隊制定的軍事規章3700多件,軍事法律法規規章數量已達4050多件。
1、比如82憲法的第四十五條就是明顯滯後的:國家和社會保障殘廢軍人的生活,撫恤烈士家屬,優待軍人家屬。
事實上我們國家經過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後,特別是與國內、國際接軌的情況下,以及在2005年7月,已經實施了《軍人撫恤優待條例》,把82憲法中的「殘廢軍人」改為「殘疾軍人」的同時,對於等級和待遇也做了較大的調整。
2、比如82憲法的第四節:中央軍事委員會就是籠統、粗框的,其中只有兩個條文:
第九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
第九十四條: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
3、 截至2015年4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軍事法律以及關於國防和軍事方面的決定共有18件,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制定的國防方面的行政法規有99件,比如《國防教育法》、《兵役法》、《國防法》、《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軍事設施保護法》、《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官服役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退役軍人安置條例》以及《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等等,中央軍委制定的軍事法規有240多件,各總部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制定的軍事行政規章與各總部、軍兵種、軍區和武警部隊制定的軍事規章3700多件,軍事法律法規規章數量已達405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