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對一審法院宣判的具體要求
① 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是這樣的第一審和其他審理的區別是什麼
一,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
: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初次審理所適用的程序。按照中國行政訴訟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第一審程序有普通程序和特別程序之分,普通程序是人民法院一般的第一審行政案件廣泛適用的程序;特別程序是人民法院審理特殊類型行政案件所適用的程序。第一審程序的任務是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對行政案件的事實和證據進行法庭調查和辯論,査請案件事實。
二,第一審和其他審理的區別:
第一,案件的來源不同,第一審程序的案件來源是人民檢察院提起的公訴或者自訴人提起的自訴,第二審程序的案件來源則是下級人民檢察院依法提出的抗訴,或者是有上訴權的訴訟參與人依法提出的上訴。
第二,審理的對象不同,第一審程序是審理公訴機關或自訴人所指控的犯罪事實和訴訟要求,其內容集中反映在起訴書或自訴狀之中,第二審程序則是審理第一審的判決或裁定認定的事實是否清楚,適用法律是否正確,處理是否適當,其內容集中反映在一審的判決書或裁定書之中。
第三,有權進行審理的法院不同,第一審程序可以由任何一級法院進行,第二審程序只能由一審法院的上一級法院進行,所以基層人民法院夫權審理第二審案件。
第四,審理案件,程序和對案件的處理結果不同,第二審、程序除必須遵守第一審程序的各項原則和制度以外,還有某些特有原則,第一審必須開庭審理,第二審程序中有些案件可以不開庭審理,第一審程序可以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第二審程序不得適用簡易程序。
第五,判決和裁定的效力不同,第一審的判決和裁定只有在法定的上訴和抗訴期限以內沒有上訴或抗訴的才發生法律效力,第二審的判決和裁定,一經作出則立即生效。第二審程序民不同於審判監督程序,在審判監督程序中,有些案件可以適用第二審程序審理,但是它不是第二審案件,而是再審案件。
拓展資料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作出裁定或判決,解決行政爭議,並通過行政案件的審判,向當事人及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和行政機關進行遵紀守法和依法行政的宣傳教育。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從原告起訴、人民法院受理立案、審理前准備、開庭審理到最後判決等,都有全面系統的規定,完整地體現了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遵循的基本程序,在整個行政訴訟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
② 《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多少天內作出第一審判決
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判決並審結。
《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權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行政訴訟法對一審法院宣判的具體要求擴展閱讀
簡易程序審理可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三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第八十四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第八十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③ 行政案件一審審理完多久就出判決
行政訴訟一審審理完,如果事實清楚簡單的,會當庭出判決,並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給當事人;如果不能當庭宣判的,則法院會定期宣判,及時告知當事人,並在宣判後立即發給當事人判決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條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和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人民法院。
第八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④ 行政訴訟一審的程序
行政訴訟一審程序主要包括: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確認判決、撤銷判決、履行判決、變更判決、賠償判決。人民法院審理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一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二條,人民法院審理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
(一)被訴行政行為是依法當場作出的;(二)案件涉及款額二千元以下的;(三)屬於政府信息公開案件的。
除前款規定以外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當事人各方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發回重審、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不適用簡易程序。
《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三條,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⑤ 行政訴訟法對一審宣判有什麼要求
公開宣告判決。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
第八十條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和不公開審理的案回件,一律公開宣答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人民法院。
⑥ 行政訴訟案件多長時間宣判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三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⑦ 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有下列規定:
1、《行政訴訟法》第81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行政訴訟法》第83條,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3、《行政訴訟法》第84條,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八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第八十四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⑧ 行政訴訟一審判決的種類及適用條件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一審判決的種類:維持判決、撤銷判決、履行判決、變更判決、確認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判決。適用條件:一是證據確鑿。二是適用法律法規正確。三是符合法定程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⑨ 行政訴訟一審審限
法律分析:如果行政相對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是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內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是需要在法定的審理期限內依法判決的,一審普通程序的審理期限是六個月,一審簡易程序的審理期限是四十五天。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一條和第八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案件的審理期限從立案次日起計算。行政案件公告、鑒定的期間、由有關專業機構進行審計、評估、資產清理的期間、中止訴訟(審理)至恢復訴訟(審理)的期間等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將審理案件期限情況作為審判管理的重要內容,加強對案件審理期限的管理、監督和檢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
(一)被訴行政行為是依法當場作出的;
(二)案件涉及款額二千元以下的;
(三)屬於政府信息公開案件的。
除前款規定以外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當事人各方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
發回重審、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不適用簡易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