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合同糾紛除外
Ⅰ 合同糾紛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
一、協商: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合同糾紛,是指合同糾紛的當事人,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和合同的約定,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達成和解協議,自行解決合同糾紛的一種方式。二、調解:合同糾紛的調解,是指雙方當事人自願在第三者(即調解的人)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由第三者對糾紛雙方當事人進行說明勸導,促使他們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議,從而解決糾紛的活動。三、仲裁:仲裁也稱公斷。合同仲裁,即由第三者依據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或自願達成的仲裁協議,按照法律規定對合同爭議事項進行居中裁斷.以解決合同糾紛的一種方式。
【法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二條 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先行調解,但當事人拒絕調解的除外。
Ⅱ 民事訴訟法涉外合同相關規定有什麼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法涉外合同相關規定有:1.被告在我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合同糾紛或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案件的管轄。2.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由當事人協議選擇管轄法院。3.應訴管轄。4.專屬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五條
因合同糾紛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訴訟,如果合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簽訂或者履行,或者訴訟標的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或者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有可供扣押的財產,或者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有代表機構,可以由合同簽訂地、合同履行地、訴訟標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財產所在地、侵權行為地或者代表機構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Ⅲ 合同糾紛案件的訴訟管轄
法律分析:(一)當事人約定管轄時,在不違反法院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情況下,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當事人沒有約定管轄的,通常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其他由法律規定的管轄法院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果保險標的物是運輸工具或者運輸中的貨物,由被告住所地或者運輸工具登記注冊地、運輸目的地、保險事故發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四)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Ⅳ 什麼是民事訴訟管轄
親,您好!《民事訴訟法》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簡介:民事訴訟中的管轄是指各級法院之間和同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
級別管轄,是指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上下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我國法院有四級,分別是: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每一級均受理一審民事案件。我國《民事訴訟法》主要根據案件的性質、復雜程度和案件影響來確定級別管轄。在實踐中·爭議標的金額的大小,往往是確定級別管轄的重要依據,但各地人民法院確定的級別管轄爭議標的數額標准不盡相同。
根據《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標准》,高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廣東高級人民法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在3億元以上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2億元以上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北京、上海、江蘇、浙江高級人民法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在2億元以上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1億元以上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合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天津、重慶、山東、福建、湖北、湖南、河南、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安徽、江西、面川、陝西、河北、山西、海南、雲南高級人民法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在1億元以上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5000萬元以上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甘肅、貴州、新疆、內蒙古高級人民法院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2000萬元以上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青海、寧夏高級人民法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1000萬元以上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市民商事案件。
西藏高級人民法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第一市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500萬元以上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由高級人民法院自行確定,並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地域管轄
地域管轄是指接照各法院的轄區和民事案件的案屬關系,劃分同級法院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地域管轄實際上是以法院與當事人、訴訟標的以及法律事實之間的案描關系和關聯關系中確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一般地域管轄
一般地域管轄轄,是以當事人與法院的案屬關系來確定訴訟管轄,通常實行"原告就被告"原則,即以被告住所地作為確定管轄的標准。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條規定:
(1)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其中,公民的住所地是指該公民的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滿1年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2)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楚指汝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或者主要營業地。
特殊地域管轄
特殊地域管轄,是指以被告住所地,訴訟標的所在地、法律事實所在地為標准確定的管轄。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19種特殊地域管轄的訴訟,其中與工程建設領域關系最為密切的是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
《民事訴訟法》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履行地是指合同約定的履行義務的地點,主要是指合同標的的交付地點。合同履行地應肖在合同中明確約定,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當事人既不能協商確定,又不能按州合同有關條款和交易習慣確定的,按照《合同法》第62條的有關規定確定。對於購銷合同糾紛,《最高人昆法院關於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管轄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中規定:"對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當時人在合同中未明確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合同中約定的貨物到達地,到站地、驗收地、安裝調試地等,均不應視為合同履行地。"對於建設工欄施工合同糾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中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以施工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
發生合同糾紛的,《民出訴訟法》還規定了協議管轄制度。所謂協議管轄,是指合同當事人在糾紛發生前後,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以出面形式約定案件的管轄法院。協議管輔僅適用於合同糾紛。《民事訴訟法》規定。合同的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屆管轄的規定。
專屬管轄
專屬管轄,是指法律規定某些特殊類型的案件專門由特定的法院管轄。專屬管轄是排他性管轄,排除了訴訟當事人協議選擇管轄法院的權利。專屬管轄與一般地域管轄和特殊地域的關系是:凡法律規定為專屬管轄的訴訟,均適用專屬管轄。
《民事訴訟法》中規定了3種適用專屬管轄的案件,其中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房屋買賣糾紛,土地使用權轉讓糾紛等。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不適用專屆管轄,而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第24條的規定,適用合同糾紛的地域管轄原則,即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發包人和承包人也可根據《民事訴訟的規定》在發包人住所地、合同簽訂地、施工行為地(工程所在地)的范圍內,通過協議確定管轄法院。
移送管轄
編輯
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指定管轄
編輯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人民法院之間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報請其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管轄權異議
管轄權異議是指當事人向受訴法院提出的該法院對案件無管轄權的主張,《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交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級別管轄異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受訴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異議之日起15日內作出裁定;對人民法院就級別管轄異議作出的裁定,當事人不服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審理並作出裁定。
Ⅳ 合同糾紛法院管轄常識
法律分析:合同糾紛法院管轄常識如下:1、雙方有約定的,按照約定;2、沒有約定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法》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Ⅵ 民事訴訟法合同案件管轄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為您推薦】蘭山區律師
屏山縣律師
耒陽市律師
瑞昌市律師
團風縣律師
夏津縣律師
固安縣律師
合同是一種契約或協議,是由平等的雙方當事人之間對相關民事權利義務關系設立、變更、終止的協議。但在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總會產生合同糾紛。那麼,合同案件由誰管轄?現在,的小編將為您解答民事訴訟法合同案件管轄的相關規定有哪些的相關問題。
民事訴訟法合同案件管轄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四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十八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九條
購銷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對交貨地點有約定的,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沒有約定的,依交貨方式確定合同履行地;採用送貨方式的,以貨物送達地為合同履行地;採用自提方式的,以提貨地為合同履行地;代辦托運或按木材、煤炭送貨辦法送貨的,以貨物發運地為合同履行的。
購銷合同的實際履行地點與合同中約定的交貨地點不一致的,以實際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
第二十條
加工承攬合同,以加工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有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條
財產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以租賃物使用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有約定的除外。
第二十二條
補償貿易合同,以接受投資一方主要義務履行地為合同履行地。
第二十三條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書面合同中的協議,是指合同中的協議管轄條款或者訴訟前達成的選擇管轄的協議第二十四條
合同的雙方當事人選擇管轄的協議不明確或者選擇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人民法院中的兩個以上人民法院管轄的,選擇管轄的協議無效,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確定管轄。
第二十五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保險標的物是運輸工具或者運輸中的貨物,由被告住所地或者運輸工具登記注冊地、運輸目的地、保險事故發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民事訴訟法合同案件管轄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法條都有明確的說明,的小編在這里提醒大家,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就是在實踐中如何進行合同履行地的確認。民事訴訟法遵循私法自治的原則,所以要記得雙方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中書面協議選擇合同履行地。
延伸閱讀:
民事訴訟法關於強制執行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新舊對比表
有關民事訴訟法時效
Ⅶ 民事訴訟合同糾紛時 法院管轄權如何規定
民事訴訟合同糾紛時 法院管轄權的法律規定有:
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回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答定,因合同膠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許合同實施地人民法院統轄。
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 合同的兩頭當事人能夠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實施地、合同簽定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統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等級統轄和專屬統轄的規矩。
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因保險合同膠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許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統轄。
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送和聯合運送合同膠葛提起的訴訟,由運送始發地、目的地或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統轄。
Ⅷ 合同糾紛管轄有哪些合同糾紛受理問題
合同糾紛管轄包括:一.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二.購銷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對交貨地點有約定的,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沒有約定的,依交貨方式確定合同履行地。三.加工承攬合同,以加工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有約定的除外。四.財產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以租賃物使用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有約定的除外。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三條合同糾紛管轄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