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自考復習資料

勞動法自考復習資料

發布時間: 2022-05-17 10:19:52

1. 勞動法自考復習大綱

第一章 勞動法的產生和發展

1、勞動法的產生:(1)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勞工法規

"勞工法規"主要內容就是強迫勞工接受僱主苛刻的勞動條件,如允許延長工時、禁止提高工人工資等。就其實質而言,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勞動法。(2)十九世紀初期的"工廠立法"《學徒健康與道德法》,1802年英國議會通過, 一般認為這是資產階級"工廠立法"的開端。

2、勞動法產生的原因;(1)勞動法的產生,是大工業時期"人類理性"的體現。(2)勞動法的產生,是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的客觀要求。(3)勞動法的產生,是在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過程中,國家為協調勞雇雙方利益關系,穩定社會經濟秩序,而頒布某些改善勞工條件的法律。

3、當代各國勞動法的發展:(1)世界各國普遍頒布適合本國特點的勞動法律、法規(2)勞動法適用范圍不斷擴大(3)勞動法已成為完整而系統的法律體系(4)當代各國勞動法加強了責任條款及處理勞動糾紛的機構(5)各國勞動法一般均規定了各項最低勞動標准(6)國際勞動立法的發展對各國勞動法的影響

4、中國勞動立法概述:(1)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發動和領導的勞動立法運動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1922年發出《關於開展勞動立法運動的通告》,擬定了《勞動立法原則》、《勞動立法大綱》、《勞動法案大綱》。包括勞動者有集會結社權、同盟罷工權等內容,是中國最早的勞動法律文件。(2)北洋政府時期的《暫行工廠規則》 北洋政府農商部於1923年公布《暫行工廠規則》,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勞動立法。(3)革命根據地的勞動立法 1931年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關於實施勞動法的決議案》;1941年公布《晉冀魯豫邊區勞工保護暫行條例》;1948年全國勞動大會決議中提出"關於解放區職工運動的任務"。(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勞動立法1949年到1966年,是我國勞動法的建立和形成時期。1966年到1976年,是我國勞動立法的停滯時期。1976年以後至今,是我國勞動立法的恢復和大發展時期。(5)《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通過,1995年1月1日實施。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保障勞動者權益,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這一法律的頒布是中國勞動法制建設的重大進展,為建立公正、平等、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勞動力市場提供了法律保障。

5、初期勞動法的特點;(1)初期的勞動立法,多數是從改善女工和童工的立法開始。(2)初期的勞動立法,適用范圍很小。(3)初期的勞動立法,雖然法律規定了對某些勞動條件的改善,但一般缺少監督條款、責任條款。

6、現階段我國勞動法制建設的新發展;(1)基本形成了完整而系統的勞動法律體系。(2)勞動法的適用范圍不斷擴大。(3)初步建立了最低勞動標准。(4)為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在社會保障改革過程中,建立了法定的多層次的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社會保險制度。(5)逐步普遍實行勞動合同與集體合同制度。(6)不斷完善解決勞動爭議的程序法。

7、國際勞動立法;(1)狹義的國際勞動立法,一般主要指國際勞工組織的章程、國際勞工公約、國際勞工建議書。廣義上可以包括聯合國或區域性的公約和協定,還包括國於國之間的雙邊協定。(2)國際勞動立法的開端A、1900年國際勞動法協會在巴黎成立。B、 1906年國際勞動立法會議討論通過《關於禁止工廠女工夜間工作的公約》和《關於禁止火柴製造中使用白(黃)磷的公約》,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勞工公約。(3)國際勞工組織A、國際勞工組織的產生1919年6月國際勞工組織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主管勞動勞工方面的事務。國際勞工組織的主要機構:國際勞工大會(最高權力機關)、理事會(執行機構)、國際勞工局(常設秘書處)。 國際勞工組織的特點是三方原則:各國代表團必須由政府、僱主、工人三方代表組成,參加國際勞工的各種組織和會議。B、國際勞工組織的主要任務制定和通過國際勞工公約和國際勞工建議書。國際勞工公約和勞工建議書是國際勞工組織的立法形式,因此國際上通常將國際勞工組織通過的國際勞工公約和勞工建議書合稱為《國際勞工標准》。

國際勞工組織制定國際勞工公約和勞工建議書的主要依據,二次大戰之前是《國際勞動憲章》的9項原則;二次大戰之後是1944年通過的《費城宣言》中的原則。C、國際勞工組織與中國的關系中國是創始會員國,1944年成為國際勞工組織常任理事國。1983年新中國參加國際勞工組織的活動並陸續批准了23個國際勞工公約,其中重新承認舊中國批準的公約有14個,新批準的公約有9個。

2. 你好 自考勞動法的重點章節是什麼呀 快呀考試了 沒時間全看了 謝謝

你自考勞動法的重點章節是自考勞動法大綱,然後根據歷年真題進行查缺補漏。

其中勞動法主要的章節是:

第三章 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第四章 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五章 特別規定

3. 自學考試勞動法的相關學習資料和歷年試題及答案

你好
自考資料可以網上找找看,或是多帶帶購買模擬題或其他輔導書。自考書籍內資料主要是教容學材料、大綱和輔導書模擬題,歷次考試真題,可以網上試試,或是有賣那種歷次考試真題的試卷的輔導資料的可以,或是模擬試題都是可以的。

4. 自考本科法律專業2016年4月考試勞動法,合同法的有什麼好資料或者是練習題之類

你好
自考抄資料可以網上找找看,襲或是單獨購買模擬題或其他輔導書。自考書籍資料主要是教材、大綱和輔導書模擬題,歷次考試真題,可以網上試試,或是有賣那種歷次考試真題的試卷的輔導資料的可以,或是模擬試題都是可以的。

5. 你能給我提供一些勞動法(山東自考)的資料嗎

勞動法名詞解釋1. 勞動法:勞動法一詞在我國可以做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狹義上理解的勞動法時只有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頒布的關於調整勞動關系以及勞動過細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的.全國性的,綜合性的法律,即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於1994年7月5日通過.自1995年1月1日期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廣義上理解的勞動法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其中,除了包括上述的狹義勞動法中的法律規范以外,還包括其他各種規范性文件中有關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的法律規范. 2. 勞動:是指人們為創造社會財富所進行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勞動對於人類具有特殊的作用.首先,勞動對於人類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其次,勞動是整個人類活動的最基本條件;第三.勞動也是人類社會賴以發展的基礎. 3. 勞動關系:是指人們在社會勞動過程中彼此之間發生的關系,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旨在實現社會勞動過程中,勞動者與所在單位之間的社會關系.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狹義的勞動關系,專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 4. 勞動法調整的對象:是指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其中.勞動關系是我國勞動法調整的主要對象. 5. 勞動法體系:是指勞動法各項法律制度的結構體系,包括就業促進制度.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資制度.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制度.職業培訓制度.社會保險和福利制度.勞動爭議制度.監督檢查制度等. 6. 勞動法的適用范圍又稱勞動法的效力范圍,是指勞動法適用於什麼地方.什麼任何什麼時間.它包括空間適用范圍.對人的適用范圍和時間適用范圍. 7. 勞動法的空間適用范圍是指勞動法適用的地域范圍.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 8. 勞動法對人的適用范圍是指勞動法對那些人發生效力.依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勞動法適用於基於訂立勞動合同而形成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 9. 勞動法的時間適用范圍是指勞動法生效和時效的時間.給居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勞動法生效的時間為1995年1月1日. 10.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勞動法制度和法律規范的指導思想,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的基本准則,他貫穿和體現在勞動法律制度和法律規范之中. 11. 勞工法規:是指14世紀中葉到17世界末葉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新興的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花的封建貴族為了加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形成和發展,公開使用國家暴力,頒布的一系列血腥恐怖的關於勞工方面的法律.這些法規把背包多了土地的農民去感到資本家的工廠中做工.通過鞭打.烙印.酷刑等手段強迫他們服從僱用勞動制度所必需的紀律.接受延長工作時間,限制最高工資等苛刻的勞動條件.正如馬克思所言,勞工法規」字時就是為了剝削工人,並且在進行中總是直接和工人居於敵對地位的關於工資僱用勞動的立法.」 12. 工廠立法:是指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鞏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而頒布的一系列有關調整勞動關系的法規.1804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學徒健康與道德法>>被認為是資產階級工廠立法的開端.最初的」工廠立法」只適用於某類工廠某些工人工作時間的限制,其後發展為不僅包括勞動合同.勞動報酬.勞動時間.女工與童工.安全與衛生.社會保險.職業培訓等勞動關系的一切方面.並且還包括工會.集體合同等方面的內容,同時使用的主體范圍也比較廣泛,並最終形成獨立的法律部門—勞動法. 13. <<學徒健康與道德法>>時1802年英國政府頒布的非同步有關限制工作日長度的法律.該法律適用於紡織工廠18歲以下的學徒,其內容為學徒的工作時間每日限制在12小時並禁止學徒從事夜班勞動.該法是資本主義國家第一部限制資本家剝削.專門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因此這以法律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國家」工廠立法」的開端. 14. 國際勞工組織:是在巴黎和會上由與會各國一致同意建立的由各國政府.僱主.工人代表參加的國際組織,該組織與1919年6月正式宣布成立,1919年10月在華盛頓召開第一屆國際勞工大會.國際勞工組織曾作為國際聯盟的一個獨立機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與1946年成為與聯合國建立聯系的第一個專門機構,是聯合國專門負責勞動事務,社會事務的機構.該組織的宗旨在於促進充分就業和提高生活水平,促進勞資雙方合作擴大社會保障措施,保護工人生活與健康.其組織機構主要有國際勞工大會,理事會和國際勞工局,此外還設有許多產業性,專門性,地區性的委員會.中國是該組織的創始會員國. 15. 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是國際勞動立法的主要形式,是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立法原則以及<<費城宣言>>而制定的.公約一經會員國批准,就對批准國具有約束力,建議書對成員國沒有約束力,職工各國在制定本國有關勞動法律時參考.公約和建議書提出的勞動立法標准,對成員國制定或修改本國勞動立法產生明顯推動作用,成為勞動立法的重要參考依據,並對推動各國勞動立法趨向協調起著積極作用. 16. 法律關系:是指當事人依據法律規范而形成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法律關系是一種社會關系,但並不是所有社會關系都是法律關系,只有社會為法律規范所確認和調整而形成權利義務關系,才成為法律關系. 17. 勞動法律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在實現社會勞動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勞動法律關系是勞動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是勞動關系為勞動法律規范調整的結果. 18. 勞動法律關系要素是指構成各種勞動法律關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任何一種勞動法律關系,都是由勞動法律關系主體.勞動法律關系內容和勞動法律關系客體三個基本要素構成的,如果缺少其中一個要素,就不能形成勞動法律關系. 19.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在實現社會勞動過程中依照勞動法律規范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當事人,也即是勞動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其具有特定性,勞動法律關系一方是勞動者,另一方是用人單位.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構成勞動法律關系的第一要素. 20. 勞動權利能力是指依法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承擔勞動義務的資格和能力,是勞動者作為勞動法律關系主體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之一.依照勞動法的規定,我國公民自16周歲起具有勞動權利能力,也就是說,公民自16周歲起即具有成為勞動法律關系主體的資格. 21. 勞動行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為依法行使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的能力,是勞動者作為勞動法律關系主體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之一.依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我國公民自16周歲起具有勞動權利能力,也就是說,公民自16周最起即具有成為勞動法律關系主體的資格. 22. 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他是勞動法律關系的基本要素,是聯結勞動法律關系主體和客體的媒介,也是勞動法律關系的核心和實質. 23. 勞動權利即勞動法律關系主體依法享有的權利,是指勞動法律規范確認的勞動法律關系主體享有權利和獲得利益的可能性.具體表現為享有權利的主體有權依法做出一定行為和不做出一定行為,或者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為和不做出一定行為. 24. 勞動義務即勞動法律關系主體依法承擔的義務,是指負有的義務的勞動法律關系主體依照勞動法律規范,為滿足權利主體的要求,履行自己應盡義務的必要性.具體表現為義務主體依法做出一定行為和不做出一定行為,以保證權利主體的權利和利益得以實現. 25. 勞動法律關系客體是指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的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主體雙方的權利義務必須共同指向同一對象才能形成勞動法律關系,因此客體是構成勞動法律關系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在我國,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是勞動者的勞動行為. 26. 勞動法律事實是指勞動法律規范規定的,能夠引起勞動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勞動法律師是主要包括行為和事件兩種. 27. 行為是勞動法律事實的一種,是指以行為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法律事實.他是行為人依照勞動法律規范,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一定行為和不做出一定行為,或者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為和不做出一定行為,從而引起勞動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行為可分為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 28. 勞動法律行為是指勞動者.用人單位做出的具有法律後果的行為,可分為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 29. 勞動行政管理行為是指國家勞動行政管理機關行使勞動行政管理職權的行為,主要包括勞動力管理.工資管理.勞動安全衛生管理.職業培訓管理.社會保險管理.勞動監督檢查等行為. 30. 勞動仲裁行為是指勞動仲裁機構依法仲裁勞動案件的行為,包括勞動爭議的調解行為和勞動爭議仲裁行為. 31. 勞動司法行為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審理勞動案件的行為,包括一審人民法院,二審人民法院的勞動爭議調解行為和勞動爭議判決行為. 32. 事件是勞動法律事實的一種,是指不以行為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法律事實.他雖然不以行為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能夠引起勞動法律關系的變更或消滅.事件包括自然現象,如自然災害,也包括勞動能力暫時或永久喪失.如患病,傷殘,死亡等. 33. 勞動法律關系產生是指勞動者痛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和勞動合同約定,明確相互間的權利義務,形成勞動法律關系. 34. 勞動法律關系變更是指勞動者痛用人單位依據勞動關系法律規范變更起原來確定的權利義務內容. 35. 勞動法律關系消滅是指勞動者同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終止起相互間的勞動權利義務關系. 36. 勞動就業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年齡內依法從事某種有一定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社會職業. 37. 勞動就業方針是指黨和國家制定的指導勞動就業工作的總原則.他是黨和國家根據不同時期的社會勞動力供求情況以及社會經濟,政治狀況,為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和實現勞動力供求基本平衡,所確定的指導勞動就業工作的總原則. 38. 勞動就業原則是指勞動法規定的勞動就業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國家促進就業原則.平等就業原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相互選擇原則,勞動者競爭就業原則,照顧特殊群體人員就業原則,禁止未滿16周歲未成年人就業原則等. 39. 國家促進就業是指國家採取各種措施創造就業條件和擴大就業機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主要指標. 40. 平等就業是勞動法確定的勞動就業原則之一,指勞動者享有平等的就業權利和就業機會.包括兩種含義:以是勞動者享有平等的就業權利;二是勞動者享有平等的就業機會. 41. 相互選擇是勞動法確定的勞動就業原則之一,指在勞動就業中,勞動者有權自由選擇用人單位,用人單位也有權自由選擇勞動者. 42. 競爭就業是勞動法確定的勞動就業原則之一,指勞動者通過用人單位考試或考核競爭取勝而獲得就業崗位. 43. 勞動就業服務企業是指承擔安置城鎮失業人員任務,由國家和社會扶持,進行生產經營自救的股份合作制集體所有制經濟組織. 44. 職業介紹機構及職業介紹所,是指依法設立的,從事職業介紹工作的專門機構.他有常年固定的服務場所.專制從事就業服務的工作人員和相應的工作設施.他在勞動行政部門領導下,運用市場機制調解勞動力供求,未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溝通聯系和提供服務,促進求職者和用人單位相互選擇,未充分開發和利用勞動力資源服務. 45. 境內職業介紹機構是指依法設立的從事境內就業服務工作的職業介紹機構,分為勞動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和非勞動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兩類. 46. 境外職業介紹機構是指依法設立的從事境外就業服務工作的職業介紹機構. 47. 勞動合同亦稱勞動契約,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為確認勞動關系,依法協商達成的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勞動合同是確立勞動關系的法律形式.按照勞動合同的規定,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成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並且遵守該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則按照勞動者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且給據勞動法規和雙方協議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受本單位成員的各種權利和福利待遇. 48. 勞動合同的訂立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為建立勞動關系,依法就雙方的權利義務協商一致,設立勞動關系的法律行為. 49. 平等自願是訂立勞動合同的基本原則.平等是指當事人雙方法律地位平等,當事人以平等的身份訂立勞動合同.自願,是指訂立勞動合同完全處於當事人的意志,任何以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也不允許第三者非法干預. 50. 協商一致是訂立勞動合同的基本原則.指當事人雙方在充分表達自己意思的基礎上,經過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簽訂勞動合同. 51. 訂立勞動合同的程序是指訂立勞動合同必須遵守的先後有序的行為規范.分為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 52. 要約時訂立勞動合同的程序之一.是當事人一方向特定的或不特定的他方提出訂立勞動合同的意思表示.提出要約得一方為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人為受要約人. 53. 承諾是訂立勞動合同的程序之一.指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包括應招標是和應招行為.前者是指受要約人在要約規定的期限內表示願意接受要約的內容.後者是指受要約人按照要約人的要求提交有關證明文件,填寫應招表格,接受考試,考核和體格檢查等行為. 54. 錄用合同是錄用單位預備錄用勞動者之間,為確立勞動關系,明確相互權利義務的協議. 55. 聘用合同亦稱聘任合同.他是聘用單位預備聘用勞動者之間,為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協議,一般是用於有技術專長的特定勞動者. 56. 借調合同亦稱借用合同.他是借調單位,被借調單位與借調職工之間,為借調職工從事某種工作,明確像互相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57. 定期勞動合同亦稱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是指雙方當事人規定合同有效的起止日期的勞動合同. 58. 無定期勞動合同亦稱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是指雙方當事人不規定合同終止日期的勞動合同. 59. 勞動合同的內容是指合同當事人雙方達成的勞動權利義務的具體規定,具體表現為合同條款. 60. 法定內容是指勞動法律規范規定的,勞動合同當事人必須遵照執行的具體內容. 61. 商定內容是指勞動合同當事人雙方協商規定的具體內容,又分為必要內容和補充內容.前者是指勞動合同必須具備的內容,缺少他勞動合同就不能成立.後者並非勞動成立必須具備的條件,缺少他勞動合同依然成立. 62. 勞動合同的形勢是指訂立勞動合同的方式,分為書面形式和口頭形式兩種. 63. 勞動合同成立是指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設立勞動合同關系. 64. 勞動合同生效是指勞動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起始時間. 65. 無效勞動合同是指當事人違反法律規定訂立的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勞動合同.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66. 勞動合同鑒證是指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審查,證明勞動合同真實性和合法性的一項行政監督,服務措施. 67. 勞動合同的履行是指當事人雙方按照勞動合同規定的條件,履行自己應承擔義務的行為.勞動合同的履行,必須由當事人雙方共同完成,只有當事人雙方各自履行自己所映襯乾的義務,才能保證勞動合同履行. 68. 勞動合同的變更是指當事人雙方對依法成立,尚未履行的勞動合同條款所做的修改或增減.勞動合同的變更是因發生一定的福利事實而對依法成立的勞動合同,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變更,氣質先與勞動合同條款內容的變更,不包括當事人的變更. 69. 勞動合同的解除是指當事人雙方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解除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他是發生一定的法律事實,導致有效的勞動合同在期限屆滿之前終止. 70. 法定解除即法定解除勞動合同,是指因發生法律,法規或勞動合同規定的情況,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71. 協商解除即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是指當事人雙方因某種原因,協商同意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72. 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是指因解除勞動合同而用人單位給予勞動者的一次性的經濟補償金. 73. 勞動合同的終止是指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勞動合同訂立後,雙方當事人不得隨意終止勞動合同,只有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的情況出現,當事人才能終止勞動合同. 74. 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是指當事人由於自己的過錯造成勞動合同的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所應承擔的相應的經濟的,行政的或刑事的責任.追究當事人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必須同時具備有因果關系的兩項必要條件:一是當事人有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勞動合同的行為;而是當事人本身有過錯,包括主管的故意或行為的過失,只有當當事人由於自己的過錯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勞動合同時,才需承擔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75. 集體協商亦稱集體談判,是指用人單位工會或職工代表與相應的用人單位代表為簽訂集體合同進行商談的行為.他是簽訂集體合同的前提條件. 76. 集體合同亦稱團體協約,勞動協約,集體協約,是集體協商雙方代表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在平等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的書面協議. 77. 集體合同訂立是指工會或職工代表與企業或事業組織之間,為規定職工集體勞動條件,依法就集體合同條款經過協商一致,設立集體合同關系的法律行為. 78. 集體合同內容是指集體合同主體雙方權利義務的具體規定. 79. 標助興條款是集體合同的核心內容.即規定勞動標準的條款.他制約著勞動合同的勞動標准,職工個人與企業,事業組織訂立的勞動合同的勞動標准,職工個人與企業,事業組織訂立的勞動合同中的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標注不得低於集體合同的規定. 乖叮叮 超級版主 UID 162 精華0 積分520 帖子453 威望520 金錢1715 閱讀許可權 150 注冊2007-1-9 來自 青島 狀態 離線 #2發表於 2007-1-9 20:11 資料 文集 短消息 接上 80. 目標性條款是集體合同的內容.即規定在合同規定內應達到的具體目標和實現該目標的主要措施的條款. 81. 程序性條款是具體合同的內容.即規定具體合同自身運行的程序規則的條款,包括具體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解除,終止,續訂以及違反集體合同責任的承擔和集體合同爭議的處理等. 82. 集體合同的履行是指集體合同主體雙方按照集體合同規定履行自己應當承擔的義務. 83. 集體合同的變更是對依法成立,尚未履行完畢的集體合同條款所作的修改或增刪. 84. 集體合同的解除是指提前終止集體合同的法律效力.經集體合同雙方協商一致,可以解除集體合同. 85. 集體合同的終止是指因某種法律事實的發生而導致集體合同法律關系消滅. 86. 工資是指基於勞動關系,用人單位給據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的貨幣報酬.工資的概念也可以安勞動部有關部門有關解釋: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87. 工資法律調整的原則是指關窗整個工資立法過程的指導思想和准則,也是貫徹執行工資法律制度必須遵守的基本准則,包括按勞分配原則,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工資水平的原則與用人單位自主分配和勞動者個人物質利益原則. 88. 按勞分配原則是我國工資法律調整的基本原則.指把勞動量作為個人消費品分配的主要標准和形式,按照勞動者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老少得. 89. 工資總量是指用人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工資總額.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各類補貼,加班工資,特殊情況下的工資等. 90. 工資總量宏觀調控是指國家對全國工資總量從宏觀上進行調解和控制,以確保工資總額與國民經濟發展保持一個科學,合理,協調的比例關系. 91. 最低工資是指用人單位對單位時間勞動必須按法定最低標准支付的工資,最低工資具有以下三個要件:一是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提供了正常的勞動;二是最低工資標準是由政府直接確定的,而不是勞動關系雙方自願協商的;三是只要勞動者提供了單位時間的正常勞動,用人單位支付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政府規定標准.最低工資也可以安勞動部有關解釋:最低工資是指勞動者法定工作時間內履行了正常勞動義務的前提下,油氣所在單位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最低工資包括基本工資和獎金,津貼,補貼,但不包括加班加點工資,特殊勞動條件下的津貼和國家規定的社會保險和福利待遇. 92. 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單位勞動時間的最低工資數額.它使最低工資標准化. 93. 工資形式是指計量勞動和支付工資的形式.我國相形工資形式祝有有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兩種基本形式和獎金,津貼兩種附助形式. 94. 計時工資是指按照工資技術熟練程度,勞動繁重程度和工作時間的長短支付工作的一種形式. 95. 計件工資是指按照合格產品的數量和預先規定的計件單位來計算的工作.其特點是不直接用勞動時間來計量報酬,而用一定時間內的勞動成果來計算. 96. 獎金是有效超額勞動報酬,是職工工資的補充形式,是對在工作和生產建設中取得卓越成績的職工的一種獎勵. 97. 津貼是指補償職工在特殊條件下的勞動消耗即生活費額為支出的工資補充形式. 98. 特殊情況下的工資是指依法或按協議在非正常工作情況下支付給職工的工資.如職工在工作時間內履行國家和社會義務,法定假日,停工期間和生產廢品,受處分時等非常情況下,支付給職工的工資.它體現了國家對勞動者權利和基本生活的保障. 99. 探親假工資是指依法支付給職工探望配偶,父母親人期間的工資. 100. 廣義上的工資保障是指實現」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收入」的憲法原則的全部制度,如提高工資,穩定物價,擴大勞動就業,舉辦各種福利事業,修建住宅等確保工資水平穩定和提高的所有制度.狹義的工資保障,即<<勞動法>>調整的工資支付方法,禁止任意扣發工資和工資監督等制度. 101. 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於從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勞動且取得相同勞績的勞動者,應支付同等的勞動報酬. 102. 工資分配方式是指單位內部的工資制度,包括工資構成,工資標准,工資形式,工資增長機制等. 103. 最低生活費用是指勞動者本人及其贍養人口為維持最低生活需要而必須支付的費用,包括吃,穿,住,行等方面.. 104. 工作時間是指勞動者根據國家規定,在一晝夜之內或一周之內用於完成本職工作的時間。 105. 休息休假是指勞動者在任職期間,根據國家規定,不從事勞動和工作而自行支配的休息時間和法定節假日。 106. 工作日也稱勞動日,是指法定的一日為計算單位的工作時間。 107. 標准工作日是指在一般情況下法律規定的統一工作時間。我國實行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不超過40小時的標准工作時間。 108. 縮短工作日是指少於標准工作日的工作時間。 109. 不定是工作日是指每日無固定的工作時間。 110. 公休假日是指職工工作滿一個工作周以後的休息時間,一般情況下安排在每個星期日。 111. 法定節日是指由國家統一規定用以開展紀念,慶祝活動的休息時間。 112. 探親假是指職工工作地點與父母或配偶居住地不屬同一城市而分居兩地時,每年所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帶薪假期。 113. 年秋家是指職工每年享有保留職務和工資的一定期限連續休息的假期。 114. 加班是指單位行政經過法定批准手續,要求職工在法定節日或工假日從事工作的時間。 115. 加點是指單位行政經過法定批准手續,要求職工在正常的工作日之外延長工作時間。 116. 勞動安全衛生又稱勞動保護,他是指直接保護勞動者在勞動中的安全和健康的法律保障。 117. 安全技術規程是指國家為了防止勞動者在生產和工作過程中的傷亡事故,保障勞動者的安全和防止生產設備遭受破壞而制定的各種法律規范。 118. 傷亡事故是指勞動者在執行職務時所遭到的意外傷害。 119. 勞動衛生規程是指國家為了保護職工在生產和工作過程中的健康,防止,消除職業病和各種職業危害而制定的各種法律規范。 120. 職業病是指在勞動過程中,由於有害健康的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長期影響所造成的人體器官的疾病。 121. 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求採納

6. 福建自學考試勞動關系與勞動法試卷

給你網站:
http://www.xhzk.cn/ReadNews.asp?NewsID=659
http://www.x5dj.com/Blog/00469392/00601876.shtml

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福建省統一命題考試

勞動關系與勞動法 試卷

(課程代碼 6089)

一、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國際勞工組織從1919年第一屆大會到2004年底為止,共通過國際勞動公約( )

A.150個 B.184個 C.194個 D.200個

2、《勞動法》規定,國家實行的標准工作時間為勞動者的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 )

A.7小時 B.8小時 C.10小時 D.24小時

3、工人紀某因公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公司領導安排的其他工作,該公司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但是公司應當提前以書面形式通知紀某,提前的期限為

( )

A.30日 B.35日 C.40日 D.60日

4、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 )

A.勞動合同期滿;

B.勞動合同因合同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提出解除

C.勞動者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

D.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

5、根據《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在標准工作日內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 )

A.100% B.150% C.200% D.250%

6.為了妥善處理勞動爭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維護正常的生產秩序,《勞動法》第80條和81條規定:在用人單位內,可以設立的委員會是( )

A.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 B.工會調解委員會

C.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D.職工調解委員會

7、未成年上崗工須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勞動行政部門辦理登記,由勞動行政部門核發的證件是( )

A.未成年人健康檢查表 B.未成年工登記表

C.未成年工登記證 D.畢業證

8、根據《勞動法》規定,不可以招用未滿16周歲未成年人的單位是( )

A.福建省歌舞團 B.福建某邊遠地區企業

C.福州省體工隊 D.福建某特種工藝單位

9、下面的社會關系中,屬於勞動關系的是( )

A.個體經濟組織中個體勞動者與幫工之間的關系

B.承攬人與定作人之間的關系

C.弄明在市場上出售自己的勞動產品所發生的買賣關系

D.勞動者與需要方之間的勞務關系

10、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要提出申訴的,當事人應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提出,其提出申訴的有效期限是( )

A. 15 B.30 C.45 D.60

11、西方研究勞動關系的學者認為,無論是否接受剝削的論點,對利潤的追求都以為著僱主和工人之間的利益存在著沖突,這種沖突客源屬於( )

A.異化的合法化 B.客觀的利益差異

C.僱用關系的性質 D.勞動合同的性質

12、國際上對勞動關系的認識主要有「五大學派」,有學派認為,在經濟中代表工人的「勞動」的利益,與代表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資本」的利益,是完全對立的。持這種觀點的是( )

A.新保守學派 B.管理主義學派

C.正同多元論學派 D.激進學派

13、《勞動法》第30條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工會認為不適當的,有權( )

A.提出意見 B.起訴 C.控告 D.申訴

14、法律禁止企業安排參加加班加點的職工包括( )

A.成年人 B.經期女工 C.哺乳期女工 D.患病女工

15、下列糾紛中屬於勞動爭議的是( )

A.廠長與職工因個人債務的糾紛

B.公司經理與會計對社會上財稅腐敗問題觀點不同的糾紛

C.企業不服稅務管理部門因執行稅法引起的糾紛

D.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支付工資報酬引起的糾紛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給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16、屬於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關於女工保護的公約有( )

A.《生育保護公約》和同名建議書

B.《夜間工作公約》和同名建議書

C.《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約》和同名建議書

D.《每周工作時間減至40小時公約》

E.《准許就業最低年齡公約》

17、根據《勞動法》第73條,我國社會保險可劃分為( )

A.養老保險 B.疾病保險 C.工傷保險

D.失業保險 E.生育保險

18、根據《勞動法》第3條規定,勞動者應履行的基本義務是( )

.A.積極完成勞動任務 B.不斷提高勞動技能

C.認真執行勞動安全衛生教程 D.嚴格遵守勞動紀律

E.遵守職業道德

19、甲公司招聘員王某,在雙方訂立的勞動合同中,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有

( )

A.王某在試用期內不得提出辭職

B.王某與他人發生民事糾紛是,甲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

C.王某嚴重違反甲公司的勞動紀律時,甲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

D.王某在試用期內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時,甲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

E.王某因嚴重失職給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損失時,甲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

20、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勞動關系主體雙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關系

B.勞動關系雙方在維護各自經濟利益的過程中,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C.勞動關系主體雙方各自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

D.勞動關系主體雙方有統一的經濟利益

E.勞動關系發生在直接的勞動過程中

21、勞動者個人的權益有( )

A.勞動就業權 B.報酬請求權

C.休息休假權 D.自主擇業權

E.勞動安全權

22、某私營企業不符合《勞動法》規定的行為有( )

A.招收了2名15周歲的工人

B.以性別為由拒絕招用6名女工

C.辭退正在休產假的婦女2名

D.以私營企業為由,不同意組建工會

E.以本企業生產的鞋子代替貨幣支付工人工資

23、《勞動法》第33條規定: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可以簽訂集體合同的事項是 ( )

A.勞動報酬 B.工作時間 C.休息時間

D.勞動安全衛生 E.保險福利

24、對用人單位利用勞動紀律濫用懲處權的制約表現為( )

A.職工代表大會的制約 B.工會的制約

C.勞動者本人的制約 D.勞動行政部門的制約

E.企業主管部門的制約

25、按《勞動法》的規定,對違反勞動紀律的人採取紀律處分的必備要件是( )

A.由違法、違紀行為 B.違法、違紀人主管要有故意

C.違法、違紀人有過失 D.無違法、違紀行為

E.違法、違紀因不可抗逆原因造成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26.員工團體

27.集體談判

28、最低工資

29、社會保險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0分)

30、論述我國實行集體合同制度的意義。

五、案例分析(本大題共20分)

31、2002年1月,某化工廠僱用50名工人,對其生產的香皂進行手工包賺。雙方簽訂了一份書面勞動合同。合同中規定,合同有效期為2年,從2002年月至2003年12月,約工資2200元。同年6月,廠里採納了技術科的建議,決定購買香皂包裝機械,實行自動化包裝,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從長遠來看還可越資金。同年11月25日,香皂包裝機械運到化工廠並開始安裝調試。廠里書面通知50名僱工,不久香皂包裝機械就要投入使用,希望他們能夠及時重新聯系工作。雙方簽訂的合同只能履行1年,2003年1月這50名僱工應離開化工廠,廠里對此表示歉意,願意在給每人1個月的工資作為補償。接到廠里的通知後,這50名工人中當即就有人表示反對。廠里多次派日與這批工人協商也沒有達成一致意見。2003年1月,化工廠宣布合同解除,每位工人多發1個月工資2200元,同時每人再發500元過節費。劉某等十幾名工人由於未聯繫到工作,要求繼續留在化工廠工作,但遭拒絕,於是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問題:本案中劉某等幾十名工人與某化工廠發生勞動爭議後能夠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勞動關系與勞動法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福建省統一命題考試

試題答案及評分參考

(課程代碼608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B 2、B 3、A 4、B 5、B

6、A 7、C 8、B 9、D 10、D

11、B 12、D 13、A 14、C 15、D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6、ABC 17、ABCDE 18、ABCDE 19、CDE

20、ABCE 21、ABCDE 22、ABCDE 23、ABCDE

24、ABCDE 25、ABC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26、員工團體是指因的共同利益、興趣或目標組成的員工組織,包括工會組織和類似於工會組織的員工協會和專門的職業協會。

27、集體談判是指僱主和工會之間針對報酬、工作時間及其他僱用條件,在適當時間以坦誠的態度所進行的協商和交涉。在談判過程中,一方可以向對方就履行義務、協議情況提出質詢,對方有義務回答,但任何一方不得強迫對方同意或終止協議。

28、最低工資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正常勞動的前提下,其所在企業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其中,法定工作時間是指國家歸經的制毒工作時間;正常勞動是指工薪勞動者按照勞動合同的有關規定,在法定工作時間內從事的勞動。根據國家有關規等,下列不得作為最低工資組成部分:(1)加班加點工資;(2)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3)國家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勞動保險、福利待遇等。

29、社會保險,是指國家同過立法建立的,對勞動者在其生、老、病、死、傷、殘、失業以及發生其他生活困難時,給與物質幫助的制度。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0分)

30、答:集體合同又稱團體協議或集體協議。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集體合同時企業、事業單位和工會之間就各項具體勞動標准協商談判而締結的協議。它是調整勞動關系的一種法律制度。我國實行集體合同制度的意義有:

(1)集體合同適應了社會主義經濟的需要;

(2)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高職工的生活福利條件

(3)加強企業的民主管理,充分調動之功德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

(4)促進企業改革經營管理,提高工會的威信;

(5)協調勞動關系,為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服務『

(6)彌補勞動法規的不足,為企業提供調整勞動關系的具體規范。

五、案例分析(本大題共1小題,每小題20分,共20分)

31、答:本案中劉某等十幾名工人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訴,而應在發生勞動爭議後先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理分析:我國《勞動法》第79條規定:「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可見,仲裁是處理勞動爭議訴訟的必經程序。只有不服仲裁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本案中,由於劉某等十幾名工人在未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情況下,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因此,人民法院應以勞動爭議應先行仲裁委由駁回起訴。

此外,應當注意某化工廠解除勞動合同也是合法的。依據《勞動法》第26條的規定,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合同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30天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7. 自考法律本科專業,勞動法,合同法,要買哪些資料來復習

教材 ,一考通,自考通等,有卷子,有練習冊,你上淘寶網搜一下,比如搜《自考勞動法》等就會出來了

8. 自考法律專業勞動法試題

我國現來行的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的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生效。最新的立法是《勞動合同法》第2008條。推薦你去新華書店找,學習這個,我覺得法律+解釋+案例就足夠了。我們的本科教材是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熱點內容
2016商法答案 發布:2025-02-05 22:24:37 瀏覽:897
對教師宣傳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5 22:23:04 瀏覽:81
法院的業務庭 發布:2025-02-05 20:06:51 瀏覽:974
黃驊司法輔警 發布:2025-02-05 19:26:40 瀏覽:910
怎樣用物理方法治晚上打呼 發布:2025-02-05 19:07:27 瀏覽:407
刑事司法學英文 發布:2025-02-05 17:37:59 瀏覽:903
城陽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05 17:37:47 瀏覽:250
法院杜雲發 發布:2025-02-05 16:57:31 瀏覽:449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