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可備條款有哪些
A. 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有哪些
勞動合同的條款包括必備條款和約定條款兩部分,勞動合同的八條必備條款:版1、勞動合同期許可權。2、工作內容和工作時間。3、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主要包括勞動安全衛生的設施、設備及防護措施,女工和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以及為勞動者提供的保證生產(工作)任務順利進行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生產(工作)環境;4、勞動報酬。包括勞動者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等內容。5、社會保險。6、勞動紀律。包括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勞動紀律等內容及其執行程序。7、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主要指勞動合同期滿或者法定終止條件或當事人約定條件出現,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即行消滅,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終止。8、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是指當事人不履行勞動合同或者不完全履行勞動合同,所應承擔的相應法律責任。勞動合同除以上規定的必備條款外,勞動合同當事人還可以通過協商訂立約定條款。雙方當事人可以就職業技能培訓、保守商業秘密等事項,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但雙方的約定條款不能違背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章的規定。
B. 勞動合同必備條款和可備條款有哪些
法律分析:動合同應當具備的條款有: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勞動合同中可備條款有:試用期、培訓和最低服務年限的約定、用人單位安排、提供培訓相關費用約定、保守商業秘密和競業禁止等條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並具備以下條款:
(一)勞動合同期限;
(二)工作內容;
(三)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四)勞動報酬;
(五)勞動紀律;
(六)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七)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C. 勞動合同可備條款有哪些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除了要有必備條款,還可以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經過協商約定其他內容。一般而言,協商約定的條款主要涉及以下四個方面:
(一)試用期。按照國家規定,勞動合同中預定的試用期不得超過6個月,具體說,勞動合同期限在6個月(半年)以下的,試用期不得超過15天;勞動合同期限在半年以上一年以下的,試用期不得超過30天;勞動合同期限在一年
(二)培訓和最低服務年限的約定。用人單位為了自身的發展,就要對員工進行必要的技能教育和培訓。但是由於接受培訓後的員工因其工作能力和勞動力價值升高,被其他用人單位「挖走」的事情時有發生。為了保護用人單位的利益,減少因此遭受的損失,不少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與之訂立培訓協議,並對勞動者參加培訓後的最低服務年限加以約定。所謂最低服務期限是勞動者因接受用人單位給予的特殊待遇而承諾必須為用人單位服務的最低期限。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勞動合同約定的期限屆滿,勞動合同即行終止,如果是雙方續訂勞動合同的,必須平等協商一致,任何一方不得強迫對方。因此,當勞動合同期限與最低服務年限發生沖突時,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就容易被侵害。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簽訂培訓協議時,要注意培訓協議中最低服務年限要盡可能與勞動合同期限一致,如果不能做到二者時間一致。
(三)用人單位安排、提供培訓相關費用約定。用人單位出資培訓的勞動者違約解除勞動合同的,如果在勞動合同或培訓合同中有明確的約定,按合同的約定賠償;合同沒有規定的,應賠償造成的經濟損失,並依據培訓費總額、勞動合同期限和勞動者為用人單位實際服務時間,合理給付賠償費用。具體計算方法就是:雙方服務期限有約定的,按服務期等分出資金額,以勞動者已履行的服務期限遞減計算;沒有約定服務期的,按勞動者接受培訓後勞動合同所剩餘的期限等分出資金額,以勞動者在接受培訓後履行的勞動合同期限遞減計算;沒有約定勞動合同期的,按平均5年的服務期等分出資金額,以職工在接受培訓後已履行的服務期限遞減計算。
(四)保守商業秘密和競業禁止。目前,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開始重視對商業秘密的保護,因此在錄用一些關鍵崗位的人員時均要求簽訂保密條款、競業限制條款等。這樣做,首先可以減少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被侵害,使得用人單位能保持競爭力;第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勞動者的利益,當用人單位的競爭對手願意支付更多的薪水來爭取那些有價值的勞動者的時候,用人單位也可能會為爭取人才而提供更好的待遇,從而不能獨占勞動力市場,這無形中能使勞動者獲得較好的待遇;第三,可以使用人單位在勞動者身上的投資得到回報保證,而有信心在勞動者身上繼續進行人才的投資,以激發其創造力;第四,還可以防止隨意跳槽、惡性「挖牆腳」等行為。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D. 哪些條款屬於勞動合同中可備條款
《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勞動紀律;
(十)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E. 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與可備條款有哪些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的條款有: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勞動合同可備條款有試用期,培訓和最低服務年限的約定。用人單位安排、提供培訓相關費用約定。保守商業秘密和競業禁止。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F. 勞動合同可備條款包括什麼
勞動合同的條款包括必版備條款和約定條款兩部分,勞動合同的八條必備條款:1、勞動合同期限權。2、工作內容和工作時間。3、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主要包括勞動安全衛生的設施、設備及防護措施,女工和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以及為勞動者提供的保證生產(工作)任務順利進行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生產(工作)環境;4、勞動報酬。包括勞動者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等內容。5、社會保險。6、勞動紀律。包括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勞動紀律等內容及其執行程序。7、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主要指勞動合同期滿或者法定終止條件或當事人約定條件出現,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即行消滅,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終止。8、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是指當事人不履行勞動合同或者不完全履行勞動合同,所應承擔的相應法律責任。勞動合同除以上規定的必備條款外,勞動合同當事人還可以通過協商訂立約定條款。雙方當事人可以就職業技能培訓、保守商業秘密等事項,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但雙方的約定條款不能違背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章的規定。
G. 勞動合同的可備條款有哪些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H. 勞動法要求勞動合同必須註明的條款有哪些
我國《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中規定了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與《勞動法》相比,增加了以下內容:
1.增加了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等條款。這些內容是勞動關系雙方主體的基本情況,應當在勞動合同中明確。
2.增加了工作地點條款。原因是實踐中勞動者的工作地點可能與用人單位住所地不一致,有必要在訂立勞動合同時予以明確。
3.增加了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條款。原因是為了在法定標准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該勞動者具體的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安排。
4.增加了社會保險條款。強化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社會保險權利義務意識。
5.增加了職業危害防護的條款。《職業病防治法》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者欺騙。《勞動合同法》增加職業危害防護的必備條款與《職業病防治法》以上規定有效銜接。
《勞動合同法》
第十七條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