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公司財產丟失
『壹』 公司資產丟失由員工一人負責賠付這合法嗎
這個情況當然是不合法的。如果處罰員工要根據勞動法的規則來進行處罰。
『貳』 關於員工遺失公司財物,是否應該有員工全額賠償
這個要看你是否有看管該東西的義務。
如果該東西本就是由你保管的或本不由你保管但該東西放在你辦公室時你知道(通知過你),則你要負責任,責任大小還要看具體情況:你是否盡到了保管義務,或盡到了多少。比如你進出是否關了門,公司安保情況(如無保安,公司也要負責任,保安未到崗或到崗未盡職也要負責任)
此外你還可看看公司有無相關的規定:丟失公司財物的處理規定,如無規定,你也可不用負全責。
如該東西你沒有看管義務,則不用賠償。
『叄』 職工盜竊公司財物,發現後交還回來了.按勞動法怎麼處理
職工盜竊公司財物,勞動法沒有具體規定,如果數額較小,應當按照公司規章制度進行處理;如果超過3000元以上,涉嫌盜竊罪,應當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法院判刑,按照勞動合同法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肆』 根據勞動法,公司財產被盜,當班員工有何責任
根據勞動合同來法第三十九源條規定
員工因過錯導致用人單位重大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員工被依法刑事處罰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也就是說:公司財務被盜,員工如果出現以下情形,需要承擔責任
1,履職員工具備保護公司財務的指責(如保安或特定的財務保管人員)
2,履職員工在履職期間,因個人原因玩忽職守,或出現重大疏忽,導致公司財務嚴重受損
亦或者
履職員工利用職務之便,自行或內外勾結盜竊公司財務的
舉個例子:如A某是某公司保安,負責夜間巡邏。但某日,A某當班期間,未經公司許可也沒有向上級請假,擅自鎖了門跑去和女友約會,結果當晚公司財物被盜。A某在履職期間,擅離職守,屬於重大過錯,導致單位財物重大損失的,單位除有權辭退A某外,還可以依照物權法,民事訴訟法等依法要求A某承擔全部或部分財物損失(根據過錯)。
或者說,A某利用當班之變,勾結外人跑到公司來盜竊,或者利用職務便利,勾結外人利用公司空當進行盜竊,那麼A某就涉嫌盜竊罪,用人單位不但可以辭退,還可以要求A某及其團伙全額賠償公司損失。
如果員工本身沒有保管義務和責任,或已經盡到工作義務,沒有故意行為的,用人單位無權要求員工承擔責任
『伍』 員工離職丟失公司財產多久可以起訴
按照員工在職期間的時間有丟失公司財產的都可以起訴。不過要證據證明員工的確是有責任才行。
拓展資料
起訴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法院對特定案件進行審判的行為。刑事案件的起訴,在於請求法院通過審判對被告人定罪判刑;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在於請求法院通過審判追究被告人的經濟賠償責任。起訴必須是有起訴權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向有管轄權的法院進行。在中國,刑事案件的起訴,主要是指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只有對告訴才處理和其他不需要進行偵查的輕微刑事案件,才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起自訴;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可以是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可以是人民檢察院和受侵害的法人單位。
起訴(法律術語)_網路 (.com)
『陸』 根據勞動法,公司財產被盜,當班員工有何責任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
員工因過錯導致用人單位重大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員工被依法刑事處罰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可以這么說:公司財務被盜,員工如果出現以下情形,需要承擔責任
1,履職員工具備保護公司財務的指責(如保安或特定的財務保管人員)
2,履職員工在履職期間,因個人原因玩忽職守,或出現重大疏忽,導致公司財務嚴重受損,亦或者履職員工利用職務之便,自行或內外勾結盜竊公司財務的。
『柒』 勞動法第幾條規定勞動者不是故意損壞公司財產不予賠償
應予以賠償,根據法律規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自身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賠償可從員工本人工資中扣除。但是,月扣除額不得超過勞動者月工資的20%。扣除後剩餘工資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無故剋扣工資:《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由此可見,用人單位剋扣員工工資必須有正當理由,否則就會存在剋扣工資的違法行為。工資應當按照合同約定支付,且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標准。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提成等費用。拖延、剋扣工資或者改變工資支付形式是違法的。可以按照合同約定的方式要求全額支付,要求單位支付拖欠工資的50%的經濟補償金。超過合同約定的工資支付日15天視為拖欠。第十七條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下列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號碼;(三)勞動合同期限;(4)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六)勞動報酬;(七)社會保險;(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密、補充保險、福利等事項。第十八條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標准和勞動條件約定不明確,發生爭議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的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約定勞動報酬的,應當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沒有約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如果單位有任何違法行為,可以隨時離開,無需事先通知。單位要辦理離職手續,包括工資結算、離職證明、戶口、社保、檔案轉移等。協商不成,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勞動仲裁申請應在單位注冊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提出。也可以委託律師代為仲裁。勞動仲裁時效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
『捌』 按勞動法員工把工廠的東西掉了怎麼處理
員工因個人原因導致單位損失的,單位可依法主張權益,可以根據物權法依法向員工索賠(主要是員工存在重大過錯過失或員工故意行為)
至於根據勞動合同法,單位沒有權利對員工直接進行罰款處理,職工獎懲條例已經廢止,企業已經沒有罰款的權利,對於工作這塊的處罰,必須合法,而且不得超過月工資的80%且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標准
也就是說:員工給單位造成的直接損失(如設備損壞,物品遺失),單位不可以直接處罰或扣除工資,但可以協商或通過法院訴訟的方式依法要求員工賠償
『玖』 勞動法規定員工給公司造成損失怎麼賠償
是應當要補償的,依據的法律: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16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但是不能無緣無故的扣工資的:
《勞動法》第50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由此可知,用人單位扣減員工工資,必須有正當理由,否則將出現剋扣工資的違法行為。
工資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發放,
且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標准。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提成等全部費用。拖欠或扣發工資、改變工資發放形式都是違法行為,可以要求按照合同約定的方式全額發放,並要求單位支付拖欠工資50%的經濟補償。超過合同約定工資發放日15天以上算拖欠。
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第十八條
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若單位有違法行為的情況下,可以隨時離職,不需要提前通知,單位應當為辦理離職手續,
包括結算工資、開具離職證明、辦理戶口、社保和檔案的遷轉等。
建議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以申請勞動仲裁,申請勞動仲裁應當在單位注冊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也可以委託律師代為仲裁。
勞動仲裁時效為1年,自知道或應當知道侵權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
『拾』 關於勞動法中損壞公司財物賠償問題
是應當要補償的,依據的法律: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16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但是不能無緣無故的扣工資的:
《勞動法》第50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由此可知,用人單位扣減員工工資,必須有正當理由,否則將出現剋扣工資的違法行為。
工資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發放, 且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標准。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提成等全部費用。拖欠或扣發工資、改變工資發放形式都是違法行為,可以要求按照合同約定的方式全額發放,並要求單位支付拖欠工資50%的經濟補償。超過合同約定工資發放日15天以上算拖欠。
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第十八條 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若單位有違法行為的情況下,可以隨時離職,不需要提前通知,單位應當為辦理離職手續, 包括結算工資、開具離職證明、辦理戶口、社保和檔案的遷轉等。
建議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以申請勞動仲裁,申請勞動仲裁應當在單位注冊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也可以委託律師代為仲裁。
勞動仲裁時效為1年,自知道或應當知道侵權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