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過年獎金如何計算

勞動法過年獎金如何計算

發布時間: 2022-05-18 04:41:49

① 公司年終獎如何計算

法律分析:一、年終獎高於(或等於)費用扣除額的計算

按照年終獎繳稅規定,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且獲取獎金當月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高於(或等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時,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個人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分別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取得年終獎當月個人工資、薪金所得低於費用扣除額的計算

如果在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個人工資、薪金所得低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年終獎減除「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後的余額,再確定年終獎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這時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個人當月取得年終獎-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三、單位發不含稅年終獎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取得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規定,對於年終獎個人所得稅由單位負擔的,如果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於(或等於)規定費用扣除額的,其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一)按照不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數,查找相應適用稅率A和速算扣除數A;

(二)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不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一速算扣除數A)÷(1一適用稅率A);

(三)按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數,重新查找適用稅率B和速算扣除數B;

(四)應納稅額=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B一速算扣除數B.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② 勞動法 年終獎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4條,工資總額由六部分組成:計時工資、計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權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第2條第1項規定,關於獎金的范圍:生產(業務)獎包括超產獎、質量獎、安全(無事故)獎、考核各項經濟指標的綜合獎、提前竣工獎、外輪速遣獎、年終獎(勞動分紅)等。

如果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有明確的約定,或者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中有確切的年終獎的計發辦法,應當按照約定或規章制度的內容執行;如果沒有相關的約定或規定,按以往的案例判斷,法院或仲裁委可能會以勞動法的同工同酬原則,支持勞動者以入職時間為計算基數的一定比例的年終獎,也有可能會以無法律依據駁回。

③ 關於年終獎的計算公式

1、年終獎發放的金額,是公司與員工之間的一種協議,可以簽署在勞動合同中,也可以不簽署。

2、對於那些沒有在勞動合同中的年終獎,是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執行。一般企業為1-3個月工資作為年終獎勵,有的也可以是按一定比率的工資發放。

3、年終獎可以是固定金額,也是可以是浮動金額。這就是同一家公司同一個員工,每年的年終獎可能不一致的原因。

通俗來講,市面上好的公司,都是設有年終獎的,而年終獎的多少,也是會提前進行約定。約定的金額就是發放的金額,有時候也會有增幅,具體要看公司的規章制度。

年終獎是指每年度末企業給予員工不封頂的獎勵,是對一年來的工作業績的肯定。

年終獎的發放額度和形式一般由企業自己根據情況調整。好的年終獎辦法要有較好的考評指標、評價方法、發放規則等等相應的各項制度,可以有效激勵員工,增加企業凝聚力。

全年一次性獎金是指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扣繳義務人根據其全年經濟效益和對雇員全年工作業績的綜合考核情況,向雇員發放的一次性獎金,也包括年終加薪、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隨著改革的深入,企業的薪酬分配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員工的固定工資在收入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小,而獎勵工資在收入中占的比例卻越來越大,而且這種趨勢還在發展。

根據《勞動法》規定,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由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部分組成。

過年了,在正常薪水之外,再給員工或者下屬發點兒紅包和禮品,作為年終獎勵,這個規矩老早就有。在民國,商店的伙計、作坊的工匠、公司的職員、當鋪的朝奉,一般都能拿到年終獎。獎勵的形式主要是發紅包。紅包有大有小,要看受獎人的級別,也看發獎人的器量,更要看當年「單位」的效益和大夥的工作表現。那時候,絕大多數的商鋪和作坊都有一批學徒,也就是見習期還沒結束的新手,學徒一般是沒有工錢的,老闆只管食宿,不給工資。可是,年終獎卻少不了,碰到出手大方的老闆,有的學徒到年終能拿到二三十塊大洋的紅包。即使老闆再小氣,年終也會擺上一桌,管學徒一頓好飯,這頓好飯也可以算作是年終獎。

④ 年終獎怎麼計算

1.關於年終獎費用入帳時間問題。

如果你公司年終獎金列入員工工資單上,則隨工資一起按你公司規定時間入帳即可。如果年終獎的發放未計入工資單中的,一般情況下,可以在發放當月計入相關成本費用。

2.關於年終獎金的計稅問題。

根據稅法規定:

——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並按以下計稅辦法,由扣繳義務人發放時代扣代繳:
(一)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如果在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後的余額,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二)將雇員個人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按本條第(一)項確定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征稅,計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於(或等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採用一次。

舉例說明。

員工A當月工資薪金所得1 000元,員工B當月工資薪金所得2 000元,另發放每人年終獎5 000元,則:

員工A。

1.當月工資薪金應納稅額 = 0
2.年終獎應納稅額
尚未扣完的費用扣除數 = 1 600 - 1 000 = 600元
確定適用稅率及速算扣除數:(5 000 - 600) / 12 = 366.67元,對應級距0-500元,適用稅率5%,速算扣除數0元。
應納稅額 = (5 000 - 600) * 5% - 0 = 220元
3.當月共計應納稅額 = 0 + 220 = 220元

員工B。

1.當月工資薪金應納稅額 = (2 000 - 1 600)* 5% - 0 = 20元
2.年終獎應納稅額
尚未扣完的費用扣除數 = 0元
確定適用稅率及速算扣除數:(5 000 - 0) / 12 = 416.67元,對應級距0-500元,適用稅率5%,速算扣除數0元。
應納稅額 = (5 000 - 0) * 5% - 0 = 250元
3.當月共計應納稅額 = 20 + 250 = 270元

關於補充問題。

對於未列入工資單中的年終獎金,相關會計處理:

借:應付工資
貸:現金 或 銀行存款

借:製造費用 等科目
貸:應付工資
(該分錄,也可與工資單費用一起合並處理)你好。

1.關於年終獎費用入帳時間問題。

如果你公司年終獎金列入員工工資單上,則隨工資一起按你公司規定時間入帳即可。如果年終獎的發放未計入工資單中的,一般情況下,可以在發放當月計入相關成本費用。

2.關於年終獎金的計稅問題。

根據稅法規定:

——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並按以下計稅辦法,由扣繳義務人發放時代扣代繳:
(一)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如果在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後的余額,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二)將雇員個人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按本條第(一)項確定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征稅,計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於(或等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採用一次。

舉例說明。

員工A當月工資薪金所得1 000元,員工B當月工資薪金所得2 000元,另發放每人年終獎5 000元,則:

員工A。

1.當月工資薪金應納稅額 = 0
2.年終獎應納稅額
尚未扣完的費用扣除數 = 1 600 - 1 000 = 600元
確定適用稅率及速算扣除數:(5 000 - 600) / 12 = 366.67元,對應級距0-500元,適用稅率5%,速算扣除數0元。
應納稅額 = (5 000 - 600) * 5% - 0 = 220元
3.當月共計應納稅額 = 0 + 220 = 220元

員工B。

1.當月工資薪金應納稅額 = (2 000 - 1 600)* 5% - 0 = 20元
2.年終獎應納稅額
尚未扣完的費用扣除數 = 0元
確定適用稅率及速算扣除數:(5 000 - 0) / 12 = 416.67元,對應級距0-500元,適用稅率5%,速算扣除數0元。
應納稅額 = (5 000 - 0) * 5% - 0 = 250元
3.當月共計應納稅額 = 20 + 250 = 270元

關於補充問題。

對於未列入工資單中的年終獎金,相關會計處理:

借:應付工資
貸:現金 或 銀行存款

借:製造費用 等科目
貸:應付工資
(該分錄,也可與工資單費用一起合並處理)

⑤ 春節工資該怎麼算

春節假期即將來臨,加班工資的計發成為上班族討論的話題。很多人雖然知道加班有加班費,但具體的計算標准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是不很清楚。記者采訪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解答了相關問題。

前三天3倍 後四天2倍

春節長假放7天,而這7天是由兩部分組成的(法定休假日和法定休息日)。據悉,春節前三天是法定節假日,後四天是休息日。

休息日和休假日,兩者性質不同,支付的工資也不相同。按《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凡在春節前三天期間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支付加班工資;春節後四天是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的,可給勞動者安排補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資,如不給補休,則應當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加班費基數如何定?

「春節前三天,加班給三薪」已是職工們都清楚的規定了,但是這三倍的工資應該以什麼作為基數來計算呢?這也一直是很多公司「鑽空子」的地方。

勞動合同中對工資有約定的,應按不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工資標准確定。勞動合同中沒有約定的,可由用人單位與員工代表集體協商明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無上述約定的,按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正常出勤月工資的70%確定。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上述辦法確定的加班工資計算基數低於最低工資的,則要按最低工資計算,現行月最低工資標准為635元。

而計算加班工資時又如何折算日工資和小時工資?有關人士介紹,日工資按平均每月工作時間20.92天折算,小時工資則在日工資基礎上再除以8小時。春節期間每日加班工資計算方法為:節假日加班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20.92×300%;休息日加班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20.92×200%。

前三天不能「補休」

近日,記者了解到有一些用人單位一方面想讓員工春節期間堅守崗位,一方面又不想支付300%的加班工資,紛紛以「過年後給你假期補休」為借口,拒絕支付員工春節期間的加班工資。

根據國家規定,在節假日加班,不能以安排補休形式替代加班工資;而在休息日可以以補休形式代替加班工資。根據規定,安排了補休可不再支付加班工資,而不能補休則應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因此,「春節」前三天加班一定要「補錢」,後四天可以「補休」。

法定假日有哪些?

根據1999年國務院令《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全體公民放假的法定節假日為元旦1天、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各3天,共計10天,而休息日一般為星期六和星期天,即通常所說的雙休日。

兩者性質不同,加班工資也不一樣,節假日加班工資高於休息日加班工資。按照《勞動法》規定,企業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應當按照不低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300%支付加班工資。但用人單位經批准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度的,則不執行上述規定。

如果拿不到加班工資,可通過多種渠道舉報和投訴。一是撥打勞動保障咨詢電話「12333」詢問、投訴;二是到區縣的勞動監察部門進行舉報;三是通過勞動部門的爭議仲裁機構進行爭議仲裁。

年底雙薪如何納稅?

臨近年關,年底雙薪、年終獎的計稅方法已經成為各地方稅務局納稅服務熱線的咨詢熱點。為了解答眾多讀者心存的疑慮,昨天,記者采訪了南京市地方稅務局等相關部門,解讀年底雙薪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相關政策。

年終「雙薪」單獨計稅

據了解,因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其他單位實行「雙薪制」,很多員工因此在年底領到了雙薪。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最新規定,從現在起,個人取得的「雙薪」,將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

即第12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將在扣除800元起征點的費用後,對剩餘部分按相應稅率計算並繳納個人所得稅;第13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將不扣除800元起征點費用,而是對其全額按相應稅率計算並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納稅人第12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不足800元,那麼就可以將其第12個月和第13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加起來,再減去800元後,對余額按相應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

例如,卓小姐每個月的工資為3000元。這3000元作為一個月扣繳個人所得稅,由於其「四金」已經在12月份工資中扣除,所以不能在第13個月的工資中扣除任何費用,必須全額繳納個人所得稅,3000×15%-125=325元,而卓小姐12月份的個人所得稅是:(3000-2100)×10%-25=65,所以卓小姐12月份總計必須繳納個人所得稅325+65=390元。

年終獎金要先分攤再定稅率

據了解,很多人往往會將第13個月的薪金與單位對發放給雇員的年終獎金、勞動分紅、年終加薪等屬於全年度獎勵性質的個人收入混為一談,但實際上這兩種收入在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上卻有很大的差別。

地稅局的相關人士表示,假定某一員工2004年年終獎金6000元,12月份的工資為3000元,「四金」及允許稅前扣除額共2400元,那麼這位員工的個人所得稅應該這么算:(1)平均每月所得的獎金=6000÷12=500元;(2)當月工資薪金總額=3000+500=3500;(3)應納稅所得額=當月工資薪金總額-稅前扣除額和「四金」=1100;(4)根據(3)計算出的數額確定稅率為10%,速算扣除額為25元;(5)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數額=(年終獎數額+當月所發的其他工資薪金-可扣除的費用)×確定的稅率-速算扣除數(6000+3000-2400)×10%-25=635 元。

此外,有關人員還補充稱,2004年度的年終獎,如在去年12月發,按照老辦法計稅;如在今年1月份發,則按照新辦法計算,但每人每年只能使用一次。對於多扣的稅款,原則上不進行退稅,將在今後的稅收中進行抵扣。

獲利最大的是高收入人群

「這一計稅方式將分開發錢與集中發錢所繳稅的差距縮小了。雖然對普通員工影響不大,但總是個利好消息」,江蘇省社科院的相關專家認為,當然獲利最大的是高收入人群。月薪1萬元、年終獎3萬元的員工,實行新政策後將比原來少繳上千元稅。「基數大,獲利就大」。

與此同時,這一方式可能會改變一些單位發放獎金的習慣,以前常見的季度獎、半年獎可能被一次性在年終發放的獎金代替。

有人認為「月賺5000元至20000元最劃算」。也有人士對此提出疑問,「劃算不劃算」的觀點其實是站不住腳的,因為按照現行的稅收政策,目前個人所得稅徵收的起點是1000元,也就是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是不用繳稅的,1000元以上賺得越多繳得更多,由此只能推斷說,賺得越多越「不劃算」。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賺20000元以上的月薪,雖然繳納了相當數額的稅款,但畢竟個人得了大頭。

與單位合同約定,薪金不因繳稅而減少

對於目前很多公司員工遇到的大筆薪金因為繳納個人所得稅而減少問題,法律部門也獻出良策。有關人士指出,員工可與單位在合同中約定「員工與單位約定的工資薪金是指員工實際到手的收入,單位支付給員工的工資薪金(包括第13個月的薪金或年終獎)的個人所得稅由單位承擔」的條款內容。

這位人士解釋說,按照有關勞動法的規定,勞動時間、勞動報酬、工作崗位等內容屬於勞動合同必備條款,但在員工與單位約定勞動報酬的過程中,員工可就勞動報酬的具體內容、要求等與單位進行協商。

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當月應繳納的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當月收入-1000元)×個人所得稅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第13個月工資薪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當月工資、薪金所得1000元及以上):第13個月工資薪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第13個月工資薪金數額×個人所得稅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發雙薪當月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當月應繳納的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第13個月工資薪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例如:一位員工12月份的工資獎金為5000元,12月份發放的第13個月薪水也是5000元,那麼,12月份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5000元-1000元)×15%-125 元=475元,第13個月薪金個人所得稅=5000元×15%-125元=625元,12月份總計繳納個人所得稅=475元+625元=1100元。

⑥ 一般年終獎是一個月工資的幾倍,怎麼算的呢

年終獎發放形式:

一、雙薪制

1、12+1的方法,即到年底企業多發給員工一個月的工資。這種是以時間為衡量指標的,只要你做滿了一年,就可以拿到雙薪。但這種方法在香港、新加坡地區已經不常用了。

2、12+2方式,當員工為公司服務了一整年,公司多發2個月的薪水作為獎勵。這是非常靈活的做法,它一般有公司營業指標、客戶指標和個人指標三方面來衡量。

二、績效獎金

這是一種variable bonus(浮動的獎金)。根據個人年度績效評估結果和公司業績結果,所發放的績效獎金。

三、紅包

通常是由老闆決定的,沒有固定的規則,可能取決於員工與老闆的親疏、取決於老闆對員工的印象、取決於資歷,取決於重大貢獻等。除了發放現金,一些公司還將旅遊獎勵、贈送保險、車貼、房貼等列入年終獎的內容。

拓展資料:

年終獎是指每年度末企業給予員工不封頂的獎勵,是對一年來的工作業績的肯定。

年終獎的發放額度和形式一般由企業自己根據情況調整。好的年終獎辦法要有較好的考評指標、評價方法、發放規則等等相應的各項制度,可以有效激勵員工,增加企業凝聚力。

⑦ 國家的年終獎是怎麼算的工資怎麼算

國家規定工資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計算,年終獎法律沒有規定,由用人單位規章制度規定,用人單位也可以不支付年終獎。對工資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熱點內容
刑事司法學英文 發布:2025-02-05 17:37:59 瀏覽:903
城陽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05 17:37:47 瀏覽:250
法院杜雲發 發布:2025-02-05 16:57:31 瀏覽:449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
法家法治國誤導 發布:2025-02-05 16:14:19 瀏覽:427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與勞動法不一致 發布:2025-02-05 16:11:11 瀏覽:900
陽泉市礦區法院 發布:2025-02-05 16:10:01 瀏覽:289
司法拍賣北京房產 發布:2025-02-05 15:50:12 瀏覽:11
非全日製法律碩士學費 發布:2025-02-05 15:39:35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