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吉林省勞動法

吉林省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2-05-19 13:08:09

『壹』 長春市勞動法內男士陪產假有幾天

目前吉林省新的《吉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還沒有出台,根據其專他省份調整情況進屬行推算,陪產假可能增加到15天。目前按照現有規定執行,對晚婚、晚育者給與男方七天陪產假。


原《吉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對晚婚、晚育者給與男性7天的陪產假。

第四十八條 實行晚婚晚育的職工,按照下列規定給予獎勵或者福利待遇:

(一)晚婚的職工,憑《結婚證》增加婚假十二天;

(二)晚育的女職工,憑一胎生育情況證明增加產假三十天,同時給予男方護理假七天;

(三)農村村民憑《結婚證》或者一胎生育情況證明,享受當地鄉(鎮)人民政府規定的優惠待遇;

(四)本條前三項以外的人員,憑《結婚證》或者一胎生育情況證明,享受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優惠待遇。

晚婚晚育的職工,在享受婚假、產假、護理假期間,按其正常工作對待,工資、獎金照發,其他福利待遇不變。


資料:

『貳』 勞動法對於病假的規定

公司可以不按照正常出勤算工資。扣當天一半工資是否合法取決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因為病假期間的工資標准為:不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80%。

參照《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九條,職工患病或非因工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參照《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四條,勞動法第四十八條中的「最低工資」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履行了正常勞動義務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單位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

最低工資不包括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單位支付的伙食補貼,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下的津貼,國家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社會保險福利待遇。

(2)吉林省勞動法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參照《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三條,勞動法中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工資」是勞動者勞動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勞動者的以下勞動收入不屬於工資范圍:

(1)單位支付給勞動者個人的社會保險福利費用,如喪葬撫恤救濟費、生活困難補助費、計劃生育補貼等;

(2)勞動保護方面的費用,如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工作服、解毒劑、清涼飲料費用等;

(3)按規定未列入工資總額的各種勞動報酬及其他勞動收入,如根據國家規定發放的創造發明獎、國家星火獎、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中華技能大獎,以及稿費、講課費、翻譯費等。

『叄』 吉林省民辦院校違反勞動法如何投訴

如有吉林省民辦學院違反勞動法的相關證據,可以到勞動仲裁委提起仲裁。但必須提交相關的違反《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證據才能夠有效仲裁。供參考。

『肆』 年吉林省病假工資怎麼算,吉林省勞動法關於病假的規定

病假一般的情況下都是沒有提成和獎金,只有基本的工資。

『伍』 吉林省勞動法規定男職工的陪產假是多少天

產假: ⑴女員工:來正源常生育,產假90天,其中產前15天,產後75天。 ⑵難產者:增加產假15天。 ⑶一次多胎:每多育一個嬰兒增加產假15天。 ⑷晚育者:年滿23周歲第一次生育者,增加產假60天。 流產假: ⑴懷孕不滿4個月流產 15天 ⑵懷孕滿4個月以上流產 42天男士各公司不同規定!

『陸』 吉林省企業拖欠員工工資期限相關規定

找當地的勞動監察大隊申訴,要求解決。
按照《勞動法》規定,工資按月發放。當月可以發放上月的工資,如果公司拖欠工資,勞動者可以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由勞動監察大隊責令用人單位限期發放工資,
《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七條規定: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
《勞動合同法》規定: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柒』 吉林市關於勞動法的咨詢。

《吉林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規定》已經2003年11月3日省政府十屆八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省長 洪虎
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第一條 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根據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稱《條例》)和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關聯法規:

第二條 本省境內的各類企業、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條例》的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擁有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參加工傷保險的具體步驟和實施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第三條 工傷保險基金在設區的市實行全市統籌。具備條件的市州應實行市州統籌,暫不具備條件的,也可以實行縣(市)統籌,具體統籌層次由市州人民政府確定。

第四條 工傷保險基金當年結余部分作為儲備金存入工傷保險基金財政專戶,單獨列賬管理,用於統籌地區重大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儲備金不足支付的,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墊付。
使用儲備金應由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報當地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 工傷保險基金實行縣級統籌的,市州可以從所轄統籌地區工傷保險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費用作為調劑金,用於統籌地區工傷保險基金發生支付困難時的調劑。調劑金占統籌地區工傷保險基金的比例不超過5%,具體比例和使用辦法,由市州人民政府確定,並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市州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等應加強對工傷保險調劑金的管理,做到專款專用,不準截留和挪用。

第六條 以市州為單位建立調劑金的,統籌地區重大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先使用統籌地區儲備金;儲備金不足支付的,由市州調劑金進行調劑支付;調劑金仍不足支付的,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墊付。

第七條 縣級以上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設立的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負責承辦本行政區域內工傷保險事務。

第八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還應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繼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九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同時終止工傷保險關系。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為:五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4個月的本人工資;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為:五級傷殘為14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

第十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同時終止工傷保險關系。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0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0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8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4個月的本人工資。

第十一條 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和生活護理費支付標准,由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本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每3年調整一次,具體調整方案經當地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並報上一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備案。

第十二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十級傷殘,在1996年9月30日前發生工傷,已按月領取傷殘補助金的,本規定實施後,繼續由原渠道按月支付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55元,二級傷殘為50元,三級傷殘為45元,四級傷殘為40元,五級傷殘為35元,六級傷殘為30元,七級傷殘為25元,八級傷殘為20元,九級傷殘為15元,十級傷殘為10元。
由用人單位按月支付傷殘補助金的,《條例》和本規定實施後,用人單位因關閉、破產、撤銷等情況不能按月支付傷殘補助金,應當一次性支付;用人單位雖能按月支付傷殘補助金.但願意一次性支付的,可以一次性支付,其標准為:1996年該統籌地區職工月平均工資乘以《條例》規定的不同傷殘等級人員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的月數,減去已領取的傷殘補助金總額。

第十三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十級傷殘,在1996年10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間發生工傷,已按規定領取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的,不再重新計發。未按規定領取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的,由用人單位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有困難的,用人單位應在2005年12月31日前分期完成支付。標准為: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乘以《條例》規定的不同傷殘等級人員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的月數。

第十四條 本規定實施前,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已參加省級養老保險社會統籌,並按照養老保險辦法享受傷殘津貼的人員,其傷殘津貼的標准不變,繼續從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由用人單位補足。上述人員中享受生活護理費的,按照《條例》和本規定的標准,仍由養老保險基金支付。
屬於本條第一款規定,但已由統籌地區原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的,本規定實施後至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前,繼續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按照《條例》的規定執行。

第十五條 本規定實施前職工因工緻殘,在本規定實施後被鑒定為或者經復查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在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前,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按照《條例》的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 本規定實施前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由養老保險基金支付相關待遇的人員,在本規定實施後死亡的,其直系親屬按照《條例》規定的標准應享受的喪葬補助金,由養老保險基金按照原標准支付,差額部分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由用人單位補足。供養親屬撫恤金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由用人單位支付。

第十七條 用人單位依照本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未參加工傷保險期間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條例》和本規定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

第十八條 用人單位中斷繳納工傷保險費1個月以上,又重新繳費的,須將中斷繳費期間欠繳的工傷保險費及滯納金補齊,其工傷人員從重新繳費的次月起開始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中斷繳費期間工傷人員的工傷保險待遇,由用人單位支付。

第十九條 對違反規定截留或挪用工傷保險調劑金的,由有關部門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 本規定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自己首先得有個基本的了解,不要光吧希望寄託在律師身上啊 自己了解點 不吃虧

『捌』 吉林省勞動保險條例

《2016年吉林省勞動保險條例:病假工資標准規定》
1、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2、除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勞動者在醫療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內,勞動,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用人單位不得終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期限應自動延續至醫療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期滿為止。
3、請長病假的職工在醫療期滿後,能從事原工作的,可以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醫療期滿後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辦理因病或非因工負傷退休退職手續,享受相應的退休退職待遇;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並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和醫療補助費。
4、勞動法第四十八條中的「最低工資」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履行了正常勞動義務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單位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最低工資不包括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單位支付的伙食補貼,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下的津貼,國家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社會保險福利。
5、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症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想了解更多的保險知識,可以進入 >> 「多保魚講保險」進行免費咨詢!

『玖』 勞動法哪條規定工傷丙類葯費誰拿

搶救必須的丙類葯品費一般由用人單位和工傷保險基金各負擔50%,非搶救必須的按所在省市規定分別情形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和醫療機構承擔。

根據《社會保險法》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工傷職工治療工傷的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但丙類葯品一般都是不屬於工傷保險葯品目錄的新特葯、保健葯,工傷保險基金一般不予報銷,由誰支付,從各地規定看,區別不同情形,由工傷保險基金、用人單位,醫療機構、工傷職工分別承擔。

一、吉林省
《吉林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職工治療工傷發生的醫療費用,不屬於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的,由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各承擔50%。」

二、其他省市
其他省市並未統一的規定,但從一些省市的規定和司法實踐,按以下辦法辦理:
(一)搶救必須的費用,報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審核同意,有工傷保險基金支付或者由工傷保險基金與用人單位各付50%;
(二)非搶救必須醫療機構使用超三個目錄費用,應當事先徵得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同意,隨同意誰承擔;未徵得同意的,由醫療機構承擔。

《吉林省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三條職工受到事故傷害至被認定為工傷前發生的救治醫療費用,由用人單位墊付。工傷認定後,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葯品目錄和工傷住院服務標準的醫療費用,由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報銷。
職工治療工傷發生的醫療費用,不屬於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的,由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各承擔50%。

無錫市人民政府
《關於貫徹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的意見》
錫政發[2005]356號

九、工傷保險待遇。
(一) 職工發生工傷應按規定進行救治,並在3日內以書面或電話形式向當地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報告。需轉外地醫療機構救治的,由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提出意見並報統籌地區工傷經辦機構同意。如情況緊急,可先救治,後辦理轉診手續。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超出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范圍的,屬於搶救生命危急工傷職工所必需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各支付50%。

廈門市領導和社會保障局
《廈門市工傷保險醫療管理服務暫行辦法》
廈勞社〔2005〕36號

第十一條工傷職工因傷情治療需要,確需使用人工器官、進口體內放置材料等目錄外特殊診療項目的,由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提出,經工傷職工申請,用人單位同意,報經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准後使用,其費用實行單項費用審核管理,費用核銷辦法按醫療費用審核結算辦法相關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工傷職工因傷情治療需要,使用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外的診療項目、葯品及其費用金額,協議醫療機構應當告知用人單位,經用人單位同意後其費用由用人單位以現金墊付,再由用人單位按工傷保險相關規定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銷。
用人單位應當積極參與工傷醫療費用的控制和管理。經用人單位同意後使用人工器官、體內放置材料等特殊診療項目及葯品的醫療費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未予核銷的部分,由用人單位承擔。
治療非工傷的醫療費用,工傷保險基金不予支付。

蚌埠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蚌埠市工傷保險醫療服務管理暫行辦法》
蚌勞社〔2009〕98號

二、工傷保險就醫管理
(五)工傷職工、用人單位要求使用超出工傷保險葯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住院服務標准范圍外發生的費用,由其簽字確認,定點醫療機構直接向工傷職工、用人單位收取;定點醫療機構未經工傷職工、用人單位同意使用超出工傷保險葯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住院服務標准范圍外發生的費用,由定點醫療機構自行承擔。

熱點內容
紀律責任與法律責任關系 發布:2025-02-05 13:56:59 瀏覽:766
行政法規立法程序是什麼 發布:2025-02-05 13:51:27 瀏覽:52
昆明市司法鑒定 發布:2025-02-05 13:30:52 瀏覽:984
李晨被法院 發布:2025-02-05 13:19:50 瀏覽:10
考研刑法學碩 發布:2025-02-05 12:21:09 瀏覽:764
永遠居留條例 發布:2025-02-05 12:05:08 瀏覽:796
美國律師守則 發布:2025-02-05 11:15:41 瀏覽:138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