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對加班費有追繳時效嗎

勞動法對加班費有追繳時效嗎

發布時間: 2022-05-19 15:56:01

A. 加班費追訴時效是多久

很難用語言表述,舉例說明:
賈某在職十年,都沒拿過加班費,辭職後,兩年內可以追訴所有加班費。但,按勞動法規定,員工離職,企業保留員工工資考勤表兩年。也就說,超過兩年的加班考勤要自己舉證。無法舉證即無法拿到加班費。
易某在職一年,都沒拿過加班費,跳槽後,每半年向原企業要求加班費一次(要有證據證明),企業都沒有支付。則,時效以易某最後一次問原單位要求加班費算起,的兩年。

打官司打證據!越早越好!加班費仲裁難贏,在於舉證難,兩年內由公司舉證,超過的個人舉證非常難。

B. 勞動法規定是賠償加班費只能追繳兩年的嗎

1、沒有,只不過提出要求支付加班費的請求存在時效的制約,即需要在離職後一年內提出。
2、對於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的加班費可以從入職之時開始起算。

C. 申請勞動仲裁,追討加班工資的時效

申請勞動仲裁可以追討兩年前的加班工資,但是需要勞動者承擔全部舉證責任。
工作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1.5倍;
雙休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2倍;
法定節假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3倍。
證明加班時間方面的證據主要包括:考勤表、考勤卡、加班審批單、加班通知、監控錄像、證人證言、加班時所做工作形成的書面文字記錄、電子郵件等。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D. 勞動法規定加班費可以往前追多長時間的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不受時間限制;勞動關系解除(終止)滿一年超過時效。依據最高法《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九條規定,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勞動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用人單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後果。

E. 在職員工追討加班費有時效期嗎

一、在職員工追討加班費,沒有時效限制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二、【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F. 勞動法規定是賠償加班費只能追繳兩年的嗎

1、沒有,只不過提出要求支付加班費的請求存在時效的制約,即需要在離職後一年內提出。
2、對於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的加班費可以從入職之時開始起算。

G. 勞動爭議加班費有時效限制嗎

有,加班費的主張可以在勞動關系終止後一年內提出,並且可以主張勞動關系存續期間所有的加班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第二十七條之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H. 追討加班費勞動仲裁有時效嗎

法律分析:追討加班費勞動仲裁有時效,但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沒有。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熱點內容
紀律責任與法律責任關系 發布:2025-02-05 13:56:59 瀏覽:766
行政法規立法程序是什麼 發布:2025-02-05 13:51:27 瀏覽:52
昆明市司法鑒定 發布:2025-02-05 13:30:52 瀏覽:984
李晨被法院 發布:2025-02-05 13:19:50 瀏覽:10
考研刑法學碩 發布:2025-02-05 12:21:09 瀏覽:764
永遠居留條例 發布:2025-02-05 12:05:08 瀏覽:796
美國律師守則 發布:2025-02-05 11:15:41 瀏覽:138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