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勞動法講解的ppt
A. 求文檔: 勞動法《最低工資制度》ppt
關於調整北京市年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
京人社勞發﹝2011﹞375號 頒布時間:2011.12.29
各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人民團體,中央、部隊在京有關單位及各類企、事業等用人單位:
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合理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收入」的精神和國家人力社保部的有關要求,經市委、市政府批准,對我市最低工資標准進行調整。現將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我市最低工資標准由每小時不低於6.7元、每月不低於1160元,提高到每小時不低於7.2元、每月不低於1260元。
下列項目不作為最低工資標準的組成部分,用人單位應按規定另行支付:
(一)勞動者在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
(二)勞動者應得的加班、加點工資;
(三)勞動者個人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四)根據國家和本市規定不計入最低工資標準的其它收入。
二、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由13元/小時提高到14元/小時;非全日制從業人員法定節假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由30元/小時提高到33元/小時。
以上標准包括用人單位及勞動者本人應繳納的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費。
三、實行計件工資形式的企業,要通過平等協商合理確定勞動定額和計件單價,保證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正常勞動的前提下,應得工資不低於我市最低工資標准。
四、生產經營正常、經濟效益持續增長的企業,原則上應高於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勞動的工資;因生產經營困難確需以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全體勞動者或部分崗位勞動者工資的,應當通過工資集體協商確定或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討論通過。
五、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勞動者在未完成勞動定額或承包任務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低於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條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六、上述各項標准適用於本市各類企、事業等用人單位。
七、本通知自2012年1月1日起執行。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B. 談談你對勞動法的看法和認識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制定勞動法的目的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維護社會安定,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勞動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上的勞動法,一般是指國家最高立法機構制定頒布的全國性、綜合性的勞動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廣義上的勞動法,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我國勞動法的淵源有:憲法中有關勞動領域事務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勞動法律,如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國務院制定的勞動行政法規;國務院所屬各部委制定的勞動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立法機關制定的地方性勞動法規和勞動規章;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勞動法規;我國批准生效的國際勞工公約;其他規范性文件(如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或准規范性文件(如中華全國總工會制定的《工會參與勞動爭議處理試行辦法》)等。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勞動合同法,是全面調整勞動合同關系的法律規范,在規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履行、解除、變更、終止、續訂勞動合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是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系,即勞動合同法有規定的,優先適用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沒有規定的,適用勞動法。
C. 請懂勞動法的朋友幫我
你看完這些以後,可能會給你啟示,但你要會捉重點:
《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
——職業生活中的法律
案例
林某是北京市德麗絲紡織有限公司公關部女職員。2003年4月15日,林某到正在流行非典的明港市出差。4月20日回京後,她出現了咳嗽、渾身發冷等症狀,測了一下體溫發現體溫已經高達38°。她懷疑自己可能是非典就到醫院檢查,經過檢查,醫院初步診斷林某為疑似病例,並當即決定對其實行隔離觀察。其公司以防她將來回單位上班時將非典傳染給其他員工,4月22日做出了立即解除公司與林某之間訂立的勞動合同的決定,並通過特快專遞將該決定通知了林某的丈夫。
問題:當林某被醫院確定為非典疑似病例時,公司是否有權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法概述
1.勞動法的概念及調整對象
勞動法是以勞動關系以及為實現或保護勞動關系而產生的其他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的法律部門。調整的對象有兩大類:一類是勞動關系;一類是為實現或保護勞動關系而產生的其他社會關系。其中,勞動關系居於核心地位,她是勞動法的基本調整對象,勞動法調整的其他社會關系服務於勞動關系。
勞動法調整的其他社會關系主要包括:(1).因政府促進就業、社會中介機構提供就業服務等產生的就業方面的社會關系;(2).因勞動行政部門對勞動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產生的勞動行政關系;
(3).因工會組織依法履行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之職責而發生的各種涉及工會組織的社會關系;
(4).因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人民法院的等處理勞動爭議產生的勞動爭議處理關系。
2我國《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1)各類企業(包括企業化經營的事業組織)以及個體經濟組織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適用《勞動法》。
(2)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的「工勤人員」、「聘用人員」;
二、勞動合同的簽訂
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同企業、事業等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根據協議,勞動者加入某一用人單位,承擔某一工作和任務,遵守單位內部的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有義務按照勞動者的勞動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根據勞動法律、法規和雙方的協議,提供各種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受本單位成員的各種權利和福利待遇。
我國《勞動法》第十七條規定: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第七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勞動合同法》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案例
馬先生在一家外企公司工作,工資很高,工作環境也不錯,一切都令他滿意。但唯獨一件事讓馬先生放心不下。那就是,進入公司工作後,馬先生要求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領導卻說:「你是急聘進來的,公司計劃要到兩個月後才大批招人,現在只跟你一個人簽了合同,不好管理,等到兩個月後跟成批進來的員工一起簽吧。」可是兩個月後,公司領導又說:「這次招的人都是工人,工作性質跟你不一樣,等到管理人員續訂勞動合同時,再…..」.後來馬先生多次要求公司和他簽訂勞動合同,但是公司一直以種種理由進行推託,致使馬先生和該公司始終未簽訂勞動合同。一年過去了,公司和馬先生還是沒有簽訂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 ◆ ◆勞動合同的內容
1、《勞動法合同法》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2.選擇性條款 :
(1)試用期條款。
《勞動法》第21條的規定,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延長或縮短試用期都應該經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協商一致,不能單方更改。
(2)保密條款。
(3)禁止同業競爭條款。
(4)培訓條款。
(5)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條款。
◆ ◆ ◆ 簽訂合同
1.簽訂勞動合同應當合法。
2.警惕五種勞動合同。一旦勞動合同中出現以下五種情況,勞動者可以拒簽,也可以向勞動部門舉報: (1)「霸王合同」; (2)「押金合同」; (3)「暗箱合同」; (4)「性命合同」; (5)「雙面合同」
3.關於工資、培訓費 的問題
4.掌握相關細節。
三、勞動合同的解除
勞動合同的解除,是指勞動合同訂立之後,尚未全部履行之前,由於某種原因導致勞動合同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提前解除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行為。
案例
某公司總裁由於工作需要,經常下車間巡視,對車間每一名工人都非常熟悉。一天,他在車間里突然發現了一張陌生的面孔在工作,經詢問車間主任才知道,這位陌生人是公司新招聘的員工,叫朱彥,剛剛入職兩個星期,還在試用期內。總裁聽完介紹後,去了人事部,對人事經理悄悄說:「你們趕緊把那個在試用期內的新員工朱彥解聘掉,因為公司最高管理層正在醞釀著裁員計劃,一個月後聯公司老員工都要裁減一大批。趁著朱彥還在試用期內,找個借口早點解聘,至少比等到裁員時在解聘能省點經濟補償金。」第二天,人事經理通知朱彥:公司作出了與她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朱彥很驚奇地問原因,人事經理解釋說:「你在試用期表現不出色,工作雖然沒有什麼錯誤,但因為你在試用期,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公司可以隨時跟你解除勞動合同。」
問題:該公司解除朱彥勞動合同的做法正確么?
試用期內合同的解除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 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二十一條 在試用期中,除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在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說明理由。
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勞動者可以解除合同的兩種情形:
1、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7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8條,如果出現如下法定事由,勞動者可以不履行任何法定手續和義務,可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1)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2)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3)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4)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
1.1.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有權解除勞動合同,而無需徵得勞動者意見,也不必履行特別的程序,更不存在經濟補償問題 :(1)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2)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3)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傷害的。(4)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2.根據我國《勞動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並應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金: (1)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3)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3.《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五、勞動爭議處理制度
1.爭議發生的主要情形:
勞動爭議是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在勞動權利和勞動義務方面產生的爭議,包括:
(1)因用人單位開除、除名、辭退職工發生的爭議;
(2)因執行國家有關工作時間、勞動報酬、社會保險、集體福利、職業培訓、勞動保護等方面的規定發生的爭議;
(3)因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解除、終止及其效力發生的爭議;
(4)因勞動關系發生的其他爭議。
2、勞動爭議的解決機關
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和人民法院
3、勞動爭議解決的程序
先仲裁, 對仲裁不服再訴訟
4、勞動爭議解決的主要形式
協商、調解、仲裁、訴訟
5、勞動爭議解決的時效
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不服裁定者在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D. 對勞動法的認識
勞動法(labour law),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女職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辦法;職業培訓制度;社會保險與福利制度;勞動爭議的解決程序;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檢查制度以及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等。此外,還包括工會參加協調勞動關系的職權的規定。以上內容,在有些國家是以各種單行法規的形式出現的,在有些國家是以勞動法典的形式頒布的。勞動法是整個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獨立的法律部門
補充:
《勞動法》是國家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而制定頒布的法律。從狹義上講,我國《勞動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通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從廣義上講,《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法規,以及調整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E. 各位法學院的前輩們,誰有合同法、勞動法的講義或ppt
我有,但怎麼給你呢
F. 如何做好勞動爭議的預防和處理.ppt
您好,在處理勞動爭議時,政府承擔著談判者、協調者和立法者三種角色。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維護者,必須通過監督、干預等手段調解勞動糾紛、促進勞動關系的協調發展,下面將對政府如何預防和處理勞動爭議進行討論。
1.合理使用政府的管理職能,減少勞動爭議的產生
政府雖然不能對勞資爭議直接進行干預,但具有對勞動關系指導和調整的功能。政府應積極調查研究,引導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制度的新型勞動關系的形成,出台符合時代特徵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政策,支持政府職能部門正確行使監督檢查職權協調督促勞動保障部門與各經濟主管部門、工商、稅務、財政、工會在工作上的配合。
2.強化勞動保障部門行政監管手段,加大行政執法力度
行政手段是規范企業行為調整勞動系預防勞動爭議的一個重要方式,勞動保障部門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履行監督檢查職能,加大執法力度,糾正和處理違法違規行為,將勞動監察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當前,勞動監察重點應放在有過違法行為以及勞動關系不穩定的企業上,處理利益沖突較為集中的非法用工、拖欠工資、欠繳社會保險費和強制加班等行為,防微杜漸,減少勞動爭議的產生。另外,將職工舉報進行查處與定期和不定期到企業進行檢查督促有效結合使用,一經查實,要及時予以糾正,對於屢不悔改的現象,通過媒體曝光、經濟罰款等手段加重處罰,以加大企業的違法成本,促使企業自覺遵守勞動法律法規。
3.加強勞動法宣傳力度,提高勞資雙方的法律意識
勞動保障部門要廣泛深入地宣傳勞動法律法規,以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小冊子為宣傳載體,通過就業上崗前勞動法規培訓以及在人力資源招聘現場設立咨詢點等一系列多種多樣的宣傳方式,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和輿論工具,宣傳一些典型勞動爭議的案件,使勞資雙方明白各自的權利和義務,樹立其從根源上減少勞動爭議的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企業管理者的勞動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對極個別企業中漠視勞動法律法規、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現象,要加大力度進行勞動合同法的宣傳教育,提高企業管理者的守法意識,自覺依法經營。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G. 關於新勞動法的解讀
相關解讀
解讀一:用人單位不簽勞動合同將面臨更為嚴厲的罰則
關聯條款: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第十四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解讀:
形成勞動關系而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法律上稱之為「事實勞動關系」。這些條款對簽訂勞動合同的時間以及事實勞動關系的法律責任進行了嚴格的規定。應當說,其中制定的處罰規則是非常嚴厲的。
對於用人單位來說,將來考慮的重點應轉向如何在管理中採取各種強化措施,建立單位內部嚴格的勞動合同簽訂紀律,禁止或防範出現員工不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現象,避免與員工形成事實勞動關系。
解讀二:引導訂立長期或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關聯條款:
第十四條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解讀:
本條主要規定的是用人單位應當與員工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情形。
長期或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被認為是構建和諧勞資關系的重要基礎。因此,立法者試圖通過這些條款引導用人單位與員工簽訂長期或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以推動長期或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在國內的「落地生根」。
盡管仍有不少用人單位對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及該條款存有恐懼之心,但實際上,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並非是不可解除的勞動合同。從解除的法定條件上說,用人單位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與解除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事實上是一樣的。從用人單位長遠發展來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如果運用得當,能給用人單位帶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勵員工、提升團隊凝聚力等效力。因此可以說,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的利益大於風險。
解讀三: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經濟補償總體成本增加
關聯條款: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解讀:
本條主要規定了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的工齡經濟補償金問題。從總體上看,增加了用人單位在與員工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的經濟補償成本。
另外,在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准上,第四十七條區分了高端勞動者和一般勞動者。對高收入者進行了兩個高額限定,一個是月平均工資標準的限定,另一個是經濟補償金總額的限定。把高端勞動者和一般勞動者區分開,進行兩種經濟補償,體現出《勞動合同法》對於一般勞動者的傾斜保護,避免在經濟補償金標准上出現過分懸殊,同時也對用人單位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成本作了適當平衡。
解讀四:對勞務派遣的規范與限制
關聯條款:
第五十八條 勞務派遣單位是本法所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除應當載明本法第十七條規定的事項外,還應當載明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崗位等情況。
被派遣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情形的,用工單位可以將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第六十六條 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解讀:
勞務派遣作為一種新型的用工方式,在國內市場上一直備受爭議。目前規范勞務派遣的法律規定極少,基本上是立法的空白點,因此,《勞動合同法》在第五章中用了第二節共十一個條款來規范勞務派遣。
有關勞務派遣的條款,一直是《勞動合同法》立法過程中爭議的焦點之一。此次勞務派遣規定中對用人單位影響較大的變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勞務派遣單位應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2.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3.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等。
從這些規定上看,用人單位使用勞務派遣用工的預期利益與以前相比,將大為降低。
解讀五:有十大亮點可關注
一是民辦非企業職工有法可依。《勞動合同法》擴大了《勞動法》的適用范圍,增加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及其勞動者。
二是違法不簽合同單位須付雙薪。根據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仍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除在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期間向勞動者每月支付2倍工資外,還應視為雙方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三是續訂「無固定合同」勞動者有權做主。根據規定,在「連續工作滿10年」等三種法定情形下,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予簽訂。
四是1年期合同的試用期不得超過2個月。同時,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五是「違約金」有「上限」。根據規定,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除培訓服務期和競業限制可以約定勞動者違約金之外,其餘任何名義的違約金都屬違法。
六是單位未依法繳社保費,勞動者可隨時解除勞動合同。
H. 求做勞動法ppt 課件。
這么好啊,可是我不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