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辱母案行政法治特點

辱母案行政法治特點

發布時間: 2022-05-19 20:07:40

Ⅰ 為什麼「山東刺死辱母者案」會引發全民關注與討論

這次事件,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刑事案件,也不是網路熱議的了,因為在民眾心中著火了!

為什麼是說著火了呢??!!

整個事件過程挑戰了我們的母親和生活的尊嚴,挑戰了我們的法律的神聖,挑戰了我們的社會道德和正義存在和底線!

這次事件,應該比以前「強奸不配合」案(被強奸者不配合,至強奸者生殖器斷裂案,而被判刑)法律意義要深遠得多,應該比「呼格錯案」的社會影響要深刻沉重得多!

所以,已然不只是在熱議,而是在呼喚正義,呼喚生命安全,呼喚生存尊嚴!


請大家繼續關注這個可能會曠日持久的法律事件、民眾生命安全事件、社會公德安危事件!

******************


  • 第一著火點:必須是母親、母親的尊嚴、還有兒子作為子的尊嚴!

母親在一個家庭、在一個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神聖、不可替代、可分侵犯的!

著火,只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母親!

這是任何一個小家庭,生命、活著的尊嚴和生命底線!

不管,母親作了什麼,任何人,不得侵犯母親的神聖和尊嚴!更何況是當著兒子的面「對方竟然,公然脫褲子數分鍾污辱」!

所以,民眾必然「義憤填膺」,怒火中燒,不僅是為人子的,而且所有的人,都站在兒子的角度都「當時就拔劍了」!


反過來,如果是「輕判」,那麼必然悖斥法律條款。所以這是法律和社會道德不折不扣的撞車!可是又不得維護社會公道和公眾正義!

所以,本案件已經延伸成了公眾關注和社會公道和正義事件,延伸到了法律建設的領域,與案件本身並沒有多少關系了。

這不是爭議能解決的了,而是判決後的思考!是新時代法律和法律執行過程提出的新的挑戰!


至此,民眾燃著了正義火也是必然的!

正義之火,在呼喚法律正義,在呼喚社會正義,在呼喚生命安全在,呼喚生存尊嚴!



「山東刺死辱母者案」事件,應該比以前「強奸不配合」案(被強奸者不配合,至強奸者生殖器斷裂案,而被判刑)法律意義要深遠得多,應該比「呼格錯案」的社會影響要深刻沉重得多!諸多的「挑戰」和「沖突」,對法律建設提出了新思考和新定位,因為其面臨的是必須存在,而且必須維護的社會道德力量和正義力量!



___篇_後_思_考___

我們日常生活中,法律和道德、正義,被分割成兩個不同的集合。

教科書上對法律和社會道德、社會正義,二者概念、區別、的關系做了詳細的解釋。

但是【「山東刺死辱母者案」】、【「強奸不配合」案】、【「呼格錯案」等等錯案】,卻把這兩個被分割的集合擰在了一起:法律絕不允許社會正義和社會道德受到踐踏和侵犯,而且也不允許法律自身踐踏和侵犯!


【「山東刺死辱母者案」】,一個案件,一個案件中的「黑社會行為」就挑戰了我們所有的社會道德、社會正義、法律和執行機關的神聖和不可侵犯!


所以民眾的正義之火,在呼喚正義,更是在呼喚正義、法律、法律執行過程的「新時代的切合點」!這才是真正的「社會正義」!

說到這里,想起了曾經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女法官的「詩意判決書」!(江蘇現"詩意判決書",對此你怎麼看?- 網路派)更多的人:法律是神聖的,規則不允許此類行為!但是這是職業所在,其母性良知所在、是社會道德和正義所在,實質是在履行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神聖職責!

社會正義和道德之不存,法律的尊嚴的神聖何以依附!


在沒有法律之前,人們依靠社會伸張正義、恪守社會道德規則,依靠正義和道德的力量維護社會秩序和生命安全!所以從淵源上來講,法律應該派生於社會化的正義和道德規則!(個人觀點)

Ⅱ 如何看待「辱母殺人案」

辱母殺人案

最近網路上的一篇《刺死辱母者》迅速刷屏。根據《南方周末》報道,2016年4月14日,在山東發生了一起辱母殺人案。女企業家蘇銀霞借款後無法償清欠款,遭致辱罵、毆打、限制人身自由和露出下體等暴力催款行為。蘇銀霞的兒子於歡因無法忍受追債人對母親身心的欺辱,用水果刀亂刺,致一人休剋死亡,其餘三人受傷。2017年3月17日山東省淄博城市中級法院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判處於歡無期徒刑,同時,於歡還需賠償死者家屬30598.5元和傷者53443.47元。

在很多人看來,於歡的行為不僅僅是一個法律上的行為,更是一個倫理行為。而對於判決是否合理的檢視,也正顯示出在法律調節之下的行為和在倫理要求之下行為或許會存在的沖突,顯示出法的道理與人心常情之間可能會出現的罅隙。也正是在這個角度上看,回應好人心的訴求,審視案件中的倫理情境、正視法治中的倫理命題,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也正是因此,轉型期中國的法治建設,無論是立法還是司法,需要更多地正視這些人心經驗,正視轉型時代保護倫理價值的重要性,從而把握好邏輯與經驗的關系、條文與人情的關系、法律與倫理的關系。

Ⅲ 你怎麼看待「辱母殺人案」

當時辱母案發生時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所有人都在惋惜於正為了保護自己母親的尊嚴而殺人,辱母殺人案想必大家都有一定了解,過程如何我就不贅述了,結果是於正判刑。一時之間掀起了一股對司法機關對警察的聲討熱潮。但我想說一些不太一樣東西。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不要被某些媒體所煽動所利用,盲目的抵製法制抵制政府。

Ⅳ 從法理學的角度如何看待山東辱母殺人案

嫌疑人於歡(或被害人於歡及其母親),被害人(或嫌疑人)放高利貸的。於歡角度出發談及倫理道德,個人意見認為於歡做的很對,警察到場後並沒有立即組織犯罪只是口頭勸阻然後出去探明情況,我認為於歡在警察離場後拿出刀來正當防衛無錯。反而錯在警察(不作為),然後防衛過當捅傷三人一人致死,防衛過當,背叛無期徒刑,這里需要談及美國的不退讓法:一個人可以名正言順地使用武力自衛,有合理理由相信非法的威脅,沒有義務先撤退。

而中國法律不夠完善每年都在修繕(其實各國每年也在修繕法案)只有遇到某一大案特案,以此為戒。然而從法理出發我認為判處無期也太過,防衛過當與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有很大區別,雖然他們為受生命威脅,可高利貸者涉嫌強將未遂,這足以證明於歡不是故意殺人。雖說他沒有故意殺人可也不能無罪,防衛過當也是要負刑責的,但是,對方有多人,正當防衛是讓犯罪嫌疑人失去犯罪能力,可因對方多人,一個失去能力還有多個,案件細節沒有紕漏,所以如果在於歡阻止犯罪時還有人要進行犯罪於歡絕對無罪。

從個人角度出發,如果我是於歡,在場所有放高利貸的都要死。

Ⅳ 辱母殺人案#何為法律何為人性

判無期就是人性,處死刑就是法律。

Ⅵ 如何從法律,道德分析辱母殺人案

從辱母殺人案看法律審判與道德審判的一致性。

法律和道德與人性本來是統一的;造成法律和道德與人性的對立,不是法律本身,而是執法者和一些對法律一知半解的人對法律的錯誤理解。正當防衛,本來法律就有明確的規定。
我國刑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本案因辱母而殺人本來屬於法律規定的正當防衛的范圍,所以所謂「辱母殺人案是法律與道德之間的抉擇」、「人性與法律孰輕孰重」、「道德同情不能代替法律審判」等等,都是自以為是的偽命題。
辱母殺人案的要害在於:「士可殺不可辱」,人格權高於生命權,是中華民族主體性的表現,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精華。辱母殺人不但屬於正當防衛,而且是正當防衛的典型。該案一審判決之所以激起公憤,就是因為只承認生命權,不承認人格權,觸犯了中華民族的道德底線。辱母殺人案後面的案中案、包括背後的黑吃黑不能否認特定場景下基本的法律事實、法律關系與道德關系,這是避免以案中案、黑吃黑為由把水攪渾的方法論原則。案中案屬於不同的法律關系,可以也應該另案處理。黑吃黑不能作為辱母、非法拘禁的合法性依據,不能作為在遭遇辱母、非法拘禁時不可以正當防衛、殺人不屬於正當防衛的依據。
法律與道德不可能截然分離。道德是無形的法律,法律是有形的道德;法律是強力推行的道德,道德是約定俗成的法律;道德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道德的保證。道德審判固然不能代替司法審判,但司法審判如果離開了道德審判,恐怕也將成為無根的浮萍。所謂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就是司法審判與道德審判的統一。古今中外沒有一個違背道德審判的司法審判是公正的審判;公正的審判必然與社會道德准則相一致。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社會風氣取決於社會法治環境,法治崩潰必然道德淪喪,很難想像為坑蒙拐騙保駕護航的司法體制環境會在全社會形成講誠信講道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司法腐敗、無法無天的社會必然使坑蒙拐騙偷橫行假冒偽劣充斥。任何法律都不可能盡善盡美,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必須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建立在道德基礎上的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本身屬於法治的組成部分,必須建立使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建立在道德基礎上的司法體制、政治體制、社會風氣、思想理論環境。如果以「帕累托改進」、資本原始積累理論、腐敗是社會發展的潤滑劑理論為社會的主導思想,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將成為法官合法的尋租空間,有傾向性、鑽牛角尖、乃至預設前提辦案將成為法官審案的常態。健全的道德與健全的法治兩者相輔相成,健全的道德體系是健全的法治體系的基礎,健全的法治體系是健全的道德體系的保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是使兩者統一起來的紐帶與橋梁。

Ⅶ 「辱母殺人案」法律與倫理你更偏向誰

2016年4月14日,在山東發生了一起辱母殺人案。隨著「辱母殺人案」一審判決書全文披露,案件的諸多細節也曝光於天下。蘇銀霞欠了當地涉黑團伙頭目吳學占的高利貸,135萬元的借款,支付了184萬元本息,搭上一套70萬的房產後,仍未還清。被於歡刺死的杜志浩,光天化日之下,侮辱於歡的母親蘇銀霞逼迫其還債。而工友們報警之後,警察趕到,短短4分鍾之後,就離開了現場。據說民警當時丟下的話是,「要賬可以,但是不能動手打人」。情急之下的於歡才拿起水果刀,刺向催債人員。更富戲劇性的是,杜志浩曾撞死一個少女後逃逸,這事兒最後私了了,受害者家屬通過中間人收到了賠償金,但始終沒見過杜本人,交警的說法是,「抓不到人」。




說實話,現在筆者很糾結。一方面筆者認為作為法官,審判終身追責制度已經形成,沒有人敢徇私枉法,包庇罪犯;法官的審判站在法理的角度或許沒有問題;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站在倫理的角度,看著母親被侮辱,求助警察又無所作為,憤怒之下,拿起水果刀,刺向催債人又彷彿合情合理。

我們是感性的人,也是理性的人。感性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同情於歡的遭遇,因為這種同情源自於我們自身對安全感的渴望。我們又都是理性的人,畢竟中國是法治社會,司法的公正判決,包含著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輿論向法律傳遞出良知的意願,法律也應該回饋給輿論條理分明,論證周嚴的法律推理。

法律與倫理不應該成為對立的雙方,不應該成為彼此撕扯的對象,因為二者有著相同的目標:讓有罪者受到懲罰,讓無辜者不致蒙冤,讓強梁不敢橫行,讓弱者獲得尊嚴。

Ⅷ 「辱母殺人案」暴露的真問題是什麼

當年的辱母殺人案,主要指的是高利貸討債者強行索要錢財,當眾侮辱余歡的母親,然後余歡對討債者進行了誤殺!這起案件在網路上掀起了巨大的波瀾,很多網民的觀點大為相同,都支持於歡。

暴力催收

一審判決判處了於歡無期徒刑,但是由於於歡的行為具有正當防衛性以及當時出於人道主義對其他人進行攻擊,因此後來社會各界反響巨大,因此迫於網路壓力和道德方面的壓力,法律最後改判認為於歡有一定的正當防衛以及正當意義上的反抗行為,因此從輕處罰!

Ⅸ 為什麼"辱母案"由無期改判5年

談及於歡案,二審主審法官、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吳靖18日在北京表示,通過二審開庭審理,最大限度地還原整個案件的事實情節,並在此基礎上通盤考慮天理、國法、人情,最終依法作出裁判。

在林文學看來,群眾對司法案件的關注,實際上是群眾高度關注法院工作,既是對法院工作的監督,更是一種期待,是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期待,法院必須要回應這種期待,滿足這種需求。

林文學認為,在於歡案二審的審理中,山東高院傾聽群眾的呼聲,回應群眾的關切,接受群眾的監督,使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高度統一。山東高院同時還堅持司法定力,依法嚴格辦案,依照法律的程序,依照法律的規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

林文學強調了該案二審庭審的信息公開:在整個庭審過程,通過圖文、視頻發布176條微博,將整個庭審完全呈現在公眾面前,消除了各種質疑。

他認為從中啟示有三點,一是始終堅持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回應社會關切;二是始終堅持司法定力,嚴格依法裁判;三是始終堅持最大限度的司法公開。

談及是什麼讓輿論回歸理性時,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宣傳部部長陳有賢表示,最主要的是司法公開,也就是增加透明度。

「話語權決定主導權,時效性決定有效性,透明度決定公信度。」陳有賢說,檢察機關遵從了輿論的傳播規律,從話語權、時效性和透明度三方面入手,第一時間回應關切,履行檢察機關職能,用實際行動爭取到話語權,並得到有效的傳播,讓輿論關注回歸到案件本身,讓案件在法律框架下得到裁判。

如何看待輿論關切和法治之間的關系?

對於輿論關切和法治之間的關系,吳靖結合於歡案表示,這是因媒體報道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一起刑事案件。社會關注度之高,歷年來少有,應當說是空前的。

吳靖說,從媒體報道和網上評論的情況看,盡管說法上各不相同,但絕大多數媒體和社會公眾都希望二審法院能通過二審審理,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之上,依法辦案,作出公正的處理。

「從這個角度來說,輿論和我們法院的目標和出發點是一致的。」

吳靖認為,作為法院而言,面對輿論高度關注的案件時,首先要認真梳理社會關注的問題有哪些,同時認真研究引發社會關注的原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要把社會關注作為改進工作、補齊短板的一個巨大動力,同時要以實事求是、開誠布公和真誠的態度,對社會所關注的問題給予積極的回應。

"辱母案"由無期改判5年是正義的體現。

熱點內容
考研刑法學碩 發布:2025-02-05 12:21:09 瀏覽:764
永遠居留條例 發布:2025-02-05 12:05:08 瀏覽:796
美國律師守則 發布:2025-02-05 11:15:41 瀏覽:138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
公司監事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5 10:03:50 瀏覽:68
日本古代刑法圖片 發布:2025-02-05 10:03:05 瀏覽:104
司法考試考點組 發布:2025-02-05 09:29:15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