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不通知家屬

刑事訴訟法不通知家屬

發布時間: 2022-05-19 23:44:25

A. 拘留後幾種不告訴家屬

拘留後,存在無法通知到其家屬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以及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家屬可能會妨礙偵查的情況時,會不告訴家屬。
根據相關規定,公安機關在拘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後,原則上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之內,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家屬。但存在以下兩種情形時,可以不通知家屬:
1、無法通知到其家屬;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以及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家屬可能會妨礙偵查的。待有礙於偵查情況消失後,應立即通知其家屬。
拘留,是指扣留,拘禁。公安機關在緊急時刻對需要受偵查的人依法暫時扣押;行政拘留指將違反治安管理的人關在公安機關拘留所內,一般不超過十五天,合並處罰最長不超過二十天。行政拘留是最嚴厲的行政處罰。被處罰人對治安管理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拘留分為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行政拘留是指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一般違法行為,給予的一種最嚴厲制裁,屬於行政處罰的一種。治安拘留最高期限為15日(期滿即釋放,由公安機關決定,在行政拘留所執行;對拘留不服的,可提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合並執行拘留的期限不得超過20天。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在刑事案件偵查中,對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暫時採取的強制措施。公安機關對於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B. 逮捕之後沒通知家屬合法嗎

逮捕不通知家屬的這種情形一般是不合法的。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逮捕後,應當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逮捕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公安機關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逮捕證。逮捕後,應當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逮捕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第九十四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於各自決定逮捕的人,公安機關對於經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須在逮捕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C. 法院判刑不通知家屬,家屬怎樣才能知道判刑了呢

應該由當事人自己告知,判刑一般來講法院是不會通知家屬的,除未成年人為被告人的以外所有刑事案件,開庭前,都不會通知被告人的家屬。判決後,法院沒有義務通知家屬,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判決書應當同時送達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法律分析
法院判刑後是不會通知家屬的,法院沒有義務通知家屬,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判決書應當同時送達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但執行刑罰時,執行機關應當將罪犯及時收押,並且通知罪犯家屬。除未成年人為被告人的以外所有刑事案件,開庭前,都不會通知被告人的家屬。但是根據相關規定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判後,應當進行下列工作:確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至遲在開庭十日以前送達被告人;將開庭的時間、地點在開庭三日以前通知人民檢察院;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至遲在開庭三日以前送達;公開審判的案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對未成年犯應當在未成年犯管教所執行刑罰,執行機關應當將罪犯及時收押,並且通知罪犯家屬,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執行期滿,應當由執行機關發給釋放證明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二條 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五日以內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定期宣告判決的,應當在宣告後立即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判決書應當同時送達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第一百八十七條 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判後,應當確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至遲在開庭十日以前送達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在開庭以前,審判人員可以召集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迴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排除等與審判相關的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人民法院確定開庭日期後,應當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人民檢察院,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至遲在開庭三日以前送達。公開審判的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上述活動情形應當寫入筆錄,由審判人員和書記員簽名。

D. 刑事拘留可以要求不通知家屬嗎

法律分析:如果拘留24小時的話是不用通知家人的,但是時間超過24小時了就應該通知家人,被處罰人拒不提供家屬聯系方式或者有其他無法通知情形的,公安機關可以不予通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五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E. 刑事案件判刑後不通知家人,傳票通知書都沒有給家屬法院能公平正義處理案件開庭嗎

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開庭要通知家屬。判刑後也不需要通知家屬。家屬不是刑事案件的當事人或參與人。家屬可以通過開庭公告參加庭審或觀看庭審直播。

F. 刑事訴訟法無法通知具體依據是什麼

法律分析:原刑訴法規定,拘留、逮捕後,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拘留、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24小時以內通知家屬。其中「有礙偵查」情形的界限比較模糊。新刑訴法中明確規定只有兩種情形可不通知家屬:其一,無法通知;其二,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嚴重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三條 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G. 判刑為什麼沒通知家屬

法律分析:在一般情況下,人民法院宣判是不會通知家屬的。除未成年人為被告人的以外所有刑事案件,開庭前,都不會通知被告人的家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八十七條 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判後,應當確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至遲在開庭十日以前送達被告人及其辯護人。 在開庭以前,審判人員可以召集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迴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排除等與審判相關的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 人民法院確定開庭日期後,應當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人民檢察院,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至遲在開庭三日以前送達。公開審判的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上述活動情形應當寫入筆錄,由審判人員和書記員簽名。

H. 公安抓人24小時不通知家屬怎麼辦

法律分析:視情況而定,如果符合法定情形,即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依法無需通知。其他情形除無法通知外,原則應當在24小時內通知家屬。排除上述情形而不通知的,公安機關涉嫌違規,可以向其紀檢督察部門進行投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五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 第四十六條 公民或者組織對人民警察的違法、違紀行為,有權向人民警察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行政監察機關檢舉、控告。受理檢舉、控告的機關應當及時查處,並將查處結果告知檢舉人、控告人。對依法檢舉、控告的公民或者組織,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熱點內容
考研刑法學碩 發布:2025-02-05 12:21:09 瀏覽:764
永遠居留條例 發布:2025-02-05 12:05:08 瀏覽:796
美國律師守則 發布:2025-02-05 11:15:41 瀏覽:138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
公司監事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5 10:03:50 瀏覽:68
日本古代刑法圖片 發布:2025-02-05 10:03:05 瀏覽:104
司法考試考點組 發布:2025-02-05 09:29:15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