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司法解釋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5-20 05:21:22

A. 被派出所拘留多久通知家人

需要根據情況分析,如果是普通的刑事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的規定,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機關應該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內通知家屬,如果是是涉及國家安全和恐怖活動的案件等的,可以不通知家屬,因此被拘留的,一般會在二十四小時內通知家屬,特殊情況下不會通知家屬。
法律分析
1、需要視情況而定,不同的案件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通知家屬的時間也不可一概而論。
2、被採取拘留的犯罪分子,一般的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的規定,公安機關應該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內通知其家屬,但如果是涉及危害國家安全和恐怖活動的案件的,為了案件的偵查工作和國家、社會的整體安全,則不會通知家屬,只有在情況消失後才通知家屬,這一期限沒有明確的規定,視案件辦理情況而定。
3、拘留後通知家屬是十分重要的,必須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權,需要及時通知家屬,因此需要在較短時間內進行通知,但是由於某些案件情況特殊,如果通知家屬可能會導致案件的偵查工作難以進行,因此,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做出了例外的規定,對於危害國家安全和涉及恐怖活動的案件,可以不通知家屬,但是同時為了保障其權利,上述阻礙偵查的情況消失後必須立刻通知家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五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B.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和恐怖活動犯罪有哪些特殊的規定。

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由國家安全機關辦理,律師不用保密。涉及危害國家安全和恐怖活動的犯罪的,一審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在偵查期間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的,需要經過偵查機關的許可,這些案件的證人、鑒定人、被害人本人或者其近親屬可以申請保護,監視居住需要在指定住所,可以採取技術偵查,可以採取缺席審判程序。
法律分析
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和恐怖活動犯罪都是危害極大的犯罪,因此,在刑事程序上有一定的特殊性,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第四條、第二十一條、第三十九條、 第四十八條、第六十四條、第七十五條 、第八十一條、第八十五條、第一百五十條 、第二百九十一條中,可以歸納總結如下:
(1)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由國家安全機關辦理,而不是由公安機關辦理。
(2)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一審由中級法院管轄。
(3)偵查期間,律師會見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的在押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
(4)律師有保密義務,但是對於在執業過程中得知的他人准備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應當及時告知司法機關,恐怖活動犯罪也有可能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因此,律師也需要及時告知司法機關。
(5)該類案件的證人、鑒定人、被害人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應當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採取保護措施。
(6)該類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可以採取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7)該類案件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危害發生的,應當逮捕。
(8)拘留後不需要在24小時內通知家屬。
(9)可以採取技術偵查。
(10)可以適用缺席審判程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四條 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一)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九條 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上述案件,偵查機關應當事先通知看守所。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法律咨詢等;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有關證據。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辯護律師同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通信,適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四十八條 辯護律師對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委託人的有關情況和信息,有權予以保密。但是,辯護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知悉委託人或者其他人,准備或者正在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應當及時告知司法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五條 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一條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批准或者決定逮捕,應當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質、情節,認罪認罰等情況,作為是否可能發生社會危險性的考慮因素。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五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條 公安機關在立案後,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人民檢察院在立案後,對於利用職權實施的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按照規定交有關機關執行。追捕被通緝或者批准、決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經過批准,可以採取追捕所必需的技術偵查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九十一條 對於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以及需要及時進行審判,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的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人民法院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符合缺席審判程序適用條件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前款案件,由犯罪地、被告人離境前居住地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C.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嚴重嗎

以危險方法危來害公共安全罪是一個概括源性罪名,是故意以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險物質以外的並與之相當的危險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該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主觀表現為故意。與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同的是,該罪屬於行為犯,無論是否造成嚴重後果,只要實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都能構成該罪。因此,刑法規定,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嚴重後果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可見,這種罪是嚴重犯罪,量刑最少的也有三年,多了十年以上。

D. 司法拘留最長多少時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和第九十一條的規定,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機關應該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內通知家屬,除非是涉及國家安全和恐怖活動的案件等,才不通知家屬,後續要向檢察院提請逮捕最長為七天,特殊案件可以延長至三十日,檢察院批捕的時間一般為七天,因此,拘留的最長時間為三十七日。
法律分析
1、被採取拘留的犯罪分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的規定,公安機關應該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內通知其家屬,除非是涉及危害國家安全和恐怖活動的案件等,為了案件的偵查工作和國家、社會的整體安全,才不通知家屬。
2、拘留的時間計算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一條的規定進行推測,公安機關可以向檢察院提請逮捕,並且這一段申請時間也比較長,正常是在三日內,但是可以延長一至四日,如果是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公安機關向檢察院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檢察院需要在七日內做出決定,因此,這段時間最長為三十七日。這三十七日也是積極爭取機會的最佳時期,建議聘請律師,爭取不訴不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五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一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E. 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拘留後,是否會通知家屬

按照現行《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規定: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
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現實中,公安機關一般會製作《拘留通知書》給家屬郵寄,但現實中也有些家屬沒有收到;
除了有些機關員不規范操作原因外,還有些就是公安機關掌握的家屬地址不準確,即郵寄過程中送達不到造成的。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F. 刑事拘留最長多久,是不是37天,37天沒有放出來,也就意味著什麼就沒有可能在被放出來嗎

公安機關作為偵查機關的刑拘留時間最長37天,若還沒有被放出來,可能已經批准逮捕,逮捕後,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二十四小時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第八十六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6)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一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G.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具體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2、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3、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九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H. 2021年偷渡刑事拘留

偷渡被刑事拘留後,如果拘留機關發現不應當拘留,則會立即釋放。《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規定,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第八十六條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放釋放證明。

熱點內容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
公司監事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5 10:03:50 瀏覽:68
日本古代刑法圖片 發布:2025-02-05 10:03:05 瀏覽:104
司法考試考點組 發布:2025-02-05 09:29:15 瀏覽:780
術前簽字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5 09:27:47 瀏覽:399
法院康翻身 發布:2025-02-05 09:25:35 瀏覽:856
崇陽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8:55:02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