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實施新勞動法
㈠ 2016年最新勞動法實施細則什麼時候執行
你好,「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內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容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本決定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大律師網 相關律師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16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㈡ 7月1日實行的新勞動法同工同酬包括公益性崗位嗎
《勞動合同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實踐中事業單位人員的構成是由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實行聘用制的人員;一般勞動者。由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不適用《勞動合同法》,一般勞動者適用《勞動合同法》,實行聘用制的人員部分適用。
所以要看你是聘用制的還是參照公務員的。
㈢ 由於7月1號實行新的勞動法現公司要與我把先前的勞務派遣合同改為外包合同合法嗎
1、由於7月1號實行來新的勞源動法現公司要與我把先前的勞務派遣合同改為外包合同是不合法的。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第五條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與新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新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提出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在計算支付經濟補償或賠償金的工作年限時,勞動者請求把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新用人單位工作年限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用人單位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屬於「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
(一)勞動者仍在原工作場所、工作崗位工作,勞動合同主體由原用人單位變更為新用人單位;
(二)用人單位以組織委派或任命形式對勞動者進行工作調動;
(三)因用人單位合並、分立等原因導致勞動者工作調動;
(四)用人單位及其關聯企業與勞動者輪流訂立勞動合同;
(五)其他合理情形。
㈣ 我國勞動合同法是什麼時間開始施行的
我國的《勞動合同法》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具體規定如下:
第九十八條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4)2016年7月1日實施新勞動法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實行的意義:
1、《勞動合同法》的貫徹實施,不僅有利於更加切實有效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有利於增強企業凝聚力,有利於促進企業長遠發展,對於實現勞動關系雙方利益的平衡、促進勞動關系規范有序發展、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進而促進社會和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總的來看,《勞動合同法》頒布以來,絕大多數企業對法律的貫徹實施是主動的、認真的,通過開展宣傳培訓、規范用工行為、完善勞動規章制度、加強勞動合同日常管理等措施,提高了人力資源管理水平。
但也有一些企業對法律的實施認識還不到位,社會上也還有一些不同的認識,認為這部法律的實施會導致用工機制僵化、帶來用工成本上升、影響就業和投資環境等等。
3、《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在我國勞動力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勞動關系主體雙方中勞動者一方處於弱勢地位,因而 《勞動合同法》更加強調對勞動者的保護,同時也對保護用人單位合法權益給予了必要的關注,作出了相應的法律規范。
因此,只有正確全面地理解法律的立法宗旨,自覺增強法律意識,認真研究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才能全面推進法律的貫徹實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㈤ 7月1日新勞動法能實現嗎如果不能實現國家怎麼應對。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修正案於2013年7月1日起實施
必須遵守
必須實現
對於違反修正案內容的
有經濟途徑,如仲裁與訴訟,構成犯罪的還有刑法保障
祝您一生平安,財源滾滾
㈥ 7月1日實行新勞動法 那西部計劃志願者屬於同工同酬范圍嗎
西部自願者應該是屬於國家政策范圍內的,一般按照勞動合同法來,至於具體報酬應該是結合當地的生活水準和政府支持的,不應該是單純的同工同酬
㈦ 有人了解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勞動法嗎
今年7月1日起實施的是《勞動合同法》修正案,和以前的勞動合同法沒有大的出入,主要是對當下規避勞動風險、存在用工歧視的勞務派遣制度進行了修改,將勞動派遣限定在「臨時性」、「輔助性」和「替代性」三種崗位。具體見下。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五十七條修改為:「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人民幣二百萬元;
「(二)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設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公司登記。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
二、將第六十三條修改為:「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
三、將第六十六條修改為:「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四、將第九十二條修改為:「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本決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㈧ 新的勞動法是那一年施行的
沒有新的勞動法。你指的應該是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和勞動法是兩內部不同的法律,容目前同時有效,共同施行。勞動法是1995.1.1起實施的,勞動合同法是2008.1.1起實施的,2013.7.1起勞動合同法修訂版實施(主要是修訂了勞務派遣相關規定)。
㈨ 7月1日新的勞動法實施了,同工同酬會解決么
沒有所謂的新《勞動法》出台。同工同酬問題是頑疾,雖有所改善,但仍普遍存在,任重道遠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