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212條
『壹』 現在執行死刑還是用槍決嗎
自從1997年對《刑事訴訟法》作出修改之後,我國對執行死刑的方式就加入了注射死刑。在刑訴法的第二百一十二條中規定有,對死刑犯執行死刑的,一般是採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式執行。也就是說,不允許採取這兩種方式之外的方式來執行死刑。
一、注射死刑的規定有哪些?
1997年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第212條規定:「死刑採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法執行。」這為採用注射方法執行死刑確立了合法地位。但由於注射執行死刑的軟、硬體要求較高,投資比較大,從中國來看,槍決仍然是執行死刑比較普遍的一種方法。
二、注射死刑的管理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開展注射執行死刑工作要求後,北京市法院對注射執行死刑工作十分重視,在推行注射死刑方面有過一些嘗試,並積累了一定經驗。法院在人員配置、技術能力、設施條件方面日趨完善,基本具備了注射執行死刑的條件。
為適應新的死刑執行方式,以確保死刑執行工作的順利完成。培訓對象主要涉及司法警察和專職法醫,司法警察負責提押、固定罪犯和執行死刑工作,專職法醫負責監督、指導執行死刑葯物的使用,監測、確認罪犯死亡工作。它是「非劇毒致死,注射後進入臨床死亡時間短,通常在30秒到60秒之間,生理上無痛苦反應」。受刑人的感覺如同生病打針一樣。
注射死刑需要注射執行室和專門設備器材。罪犯經驗明正身後,被固定在執行床上,由法醫連接注射通道,法警具體行刑。從啟動注射泵向罪犯注射葯物到確認罪犯死亡只要幾十秒鍾。注射葯物由最高人民法院專門配製提供。
對死刑注射葯物及器材的管理也將設立嚴格的制度,葯物和注射用器材,由最高人民法院有關部門進行配製和組裝,市高法將轄區內開展注射執行死刑的法院及數量匯總,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請,最高人民法院有關部門進行統一發放。然後由市高級法院統一保管,北京市三家中級法院執行死刑時,向高級法院申領。
三、執行死刑後的處理
1.執行死刑完畢,應當由法醫驗明罪犯確實死亡後,在場書記員製作筆錄。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執行死刑情況(包括執行死刑前後照片)及時逐級上報最高人民法院。
2.執行死刑後,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罪犯家屬。
3.執行死刑後,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辦理以下事項:
(1)對於死刑罪犯的遺書、遺言筆錄,應當及時進行審查,涉及財產繼承、債務清償、家屬囑托等內容的,將遺書、遺言筆錄交給家屬,同時復制存卷備查;涉及案件線索等問題的,應當抄送有關機關;
(2)通知罪犯家屬在期限內領取罪犯屍體;有火化條件的,通知領取骨灰。過期不領取的,由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單位處理。對於死刑罪犯的屍體或者骨灰的處理情況,應當記錄在卷;
(3)對外國籍罪犯執行死刑後,通知外國駐華使、領館的程序和時限,依照有關規定辦理。
注射死亡其實也就是說的注射死刑,這是我國執行死刑中的一種方式,另一種則為槍決。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其實很少還有對死刑犯執行槍決的情況了,大部分的法院已經逐步從槍決改為了注射死刑。而在執行了死刑之後,一般還需要由法醫檢驗罪犯是否真的已經死亡,同時同級人民檢察院還需要派員到場監督執行死刑。
『貳』 辯護律師在刑事訴訟中享有哪些主要權利,履行
一、辯護律師在刑事訴訟中主要享有以下權利:
1、有依法執行辯護職務受國家法律保護,不受任何單位、個人干涉的權利;
2、有查閱案卷、了解案情的權利;
3、有與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的權利;
4、有經許可或同意向有關單位、個人調查與取證的權利;
5、有申請延期審理的權利;
6、法庭調查時有發問的權利;
7、有對證人、證言詢問、質證和對證據提出異議的權利;
8、有申請周取新證據的權利;
9、有參加法庭辯論的權利;
10、有拒絕辯護的權利;
11、經被告人同意,有代被告人提出上訴的權利; 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司訴訟權利或有人身侮辱行為的,有提出控告的權利;
12、有獲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抗訴書副本,自訴人的起訴狀、上訴狀副本,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副本等各種訴訟文書副本的權利;
13、有在開庭前3天得到出庭辯護通知書的權利;
二、 辯護律師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以下義務:
1、執行辯護職務必須嚴格遵守法律,屬守律師的工作紀委和職業道德規范;
2、必須認真履行辯護職責,依法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3、不得故意歪曲或捏造事實,毀滅證據或製造假證,不得與被告人相互串通,包庇被告人使其逃避應得的懲罰;
4、對在擔任辯護人期間接觸到的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要保守秘密,不得泄露;
5、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要嚴格遵守監所的有關規則;
6、要按時出庭,遵守法庭守則,嚴格遵守和執行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 在庭審中要尊重司法工作人員,維護公安、司法機關的尊嚴。
『叄』 刑法中驗明正身什麼意思
刑法中驗明正身是在執行死刑前對罪犯檢查,是不是將要被處刑的人,防止冒名頂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在交付執行死刑前,應當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派員臨場監督。
死刑採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法執行。
死刑可以在刑場或者指定的羈押場所內執行。
指揮執行的審判人員,對罪犯應當驗明正身,訊問有無遺言、信札,然後交付執行人員執行死刑。在執行前,如果發現可能有錯誤,應當暫停執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裁定。
執行死刑應當公布,不應示眾。
執行死刑後,在場書記員應當寫成筆錄。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執行死刑情況報告最高人民法院。
執行死刑後,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罪犯家屬。
(3)刑事訴訟法212條擴展閱讀:
執行死刑的相關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四編執行
第二百六十條 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無罪、免除刑事處罰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後應當立即釋放。
第二百六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判處和核準的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
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死刑緩期執行期滿,應當予以減刑的,由執行機關提出書面意見,報請高級人民法院裁定;
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查證屬實,應當執行死刑的,由高級人民法院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第二百六十二條 下級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執行死刑的命令後,應當在七日以內交付執行。但是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停止執行,並且立即報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一)在執行前發現判決可能有錯誤的;
(二)在執行前罪犯揭發重大犯罪事實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現,可能需要改判的;
(三)罪犯正在懷孕。
前款第一項、第二項停止執行的原因消失後,必須報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再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才能執行;由於前款第三項原因停止執行的,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
第二百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在交付執行死刑前,應當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派員臨場監督。
死刑採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法執行。
死刑可以在刑場或者指定的羈押場所內執行。
指揮執行的審判人員,對罪犯應當驗明正身,訊問有無遺言、信札,然後交付執行人員執行死刑。在執行前,如果發現可能有錯誤,應當暫停執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裁定。
執行死刑應當公布,不應示眾。
執行死刑後,在場書記員應當寫成筆錄。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執行死刑情況報告最高人民法院。
執行死刑後,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罪犯家屬。
第二百六十四條 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的時候,應當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在判決生效後十日以內將有關的法律文書送達公安機關、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
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依法將該罪犯送交監獄執行刑罰。
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對被判處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
對未成年犯應當在未成年犯管教所執行刑罰。
執行機關應當將罪犯及時收押,並且通知罪犯家屬。
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執行期滿,應當由執行機關發給釋放證明書。
第二百六十五條 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一)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項規定情形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對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
對罪犯確有嚴重疾病,必須保外就醫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診斷並開具證明文件。
在交付執行前,暫予監外執行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決定;在交付執行後,暫予監外執行由監獄或者看守所提出書面意見,報省級以上監獄管理機關或者設區的市一級以上公安機關批准。
第二百六十六條
監獄、看守所提出暫予監外執行的書面意見的,應當將書面意見的副本抄送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決定或者批准機關提出書面意見。
第二百六十七條
決定或者批准暫予監外執行的機關應當將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抄送人民檢察院。
人民檢察院認為暫予監外執行不當的,應當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個月以內將書面意見送交決定或者批准暫予監外執行的機關,決定或者批准暫予監外執行的機關接到人民檢察院的書面意見後,應當立即對該決定進行重新核查。
第二百六十八條 對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收監:
(一)發現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有關暫予監外執行監督管理規定的;
(三)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後,罪犯刑期未滿的。
對於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應當予以收監的,由人民法院作出決定,將有關的法律文書送達公安機關、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
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通過賄賂等非法手段被暫予監外執行的,在監外執行的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罪犯在暫予監外執行期間脫逃的,脫逃的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
罪犯在暫予監外執行期間死亡的,執行機關應當及時通知監獄或者看守所。
第二百六十九條 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由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
第二百七十條 對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執行期滿,應當由執行機關書面通知本人及其所在單位、居住地基層組織。
第二百七十一條 被判處罰金的罪犯,期滿不繳納的,人民法院應當強制繳納;如果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等原因繳納確實有困難的,經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繳納、酌情減少或者免除。
第二百七十二條 沒收財產的判決,無論附加適用或者獨立適用,都由人民法院執行;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會同公安機關執行。
第二百七十三條 罪犯在服刑期間又犯罪的,或者發現了判決的時候所沒有發現的罪行,由執行機關移送人民檢察院處理。
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罪犯,在執行期間確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現,應當依法予以減刑、假釋的時候;
由執行機關提出建議書,報請人民法院審核裁定,並將建議書副本抄送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意見。
第二百七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減刑、假釋的裁定不當,應當在收到裁定書副本後二十日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糾正意見。
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糾正意見後一個月以內重新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作出最終裁定。
第二百七十五條 監獄和其他執行機關在刑罰執行中,如果認為判決有錯誤或者罪犯提出申訴,應當轉請人民檢察院或者原判人民法院處理。
第二百七十六條 人民檢察院對執行機關執行刑罰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如果發現有違法的情況,應當通知執行機關糾正。
『肆』 死刑犯有反抗的么
行刑是由武警執行的。一隊武警負責押送,一隊負責行刑。從看守所到刑場專門武警押送,到達刑場後三人一組將犯人押送到槍決地點。反抗是沒有用的,已經被綁起來了。 然後後腦一槍,沒死再補槍,每個武警只開一槍,而且不能見到犯人的臉。開槍後立即轉身離開。 雖然這些人個個該死,但看到生命的結束還是很唏噓的。
死刑犯被一審宣判死刑,後可在10天內提出上訴。即使終審被判處死刑後,死刑執行的還需要得到最高法院的核准。以前電視上看到的公審大會。並不是宣判死刑,而是宣布其死刑已經得到最高法院的核准,然後押赴刑場,執行死刑。實際上在公審大會前已經向犯人宣布了死刑執行的命令。如果你仔細看的話,從前開公審大會的時候,凡是立即執行死刑的囚犯都是用繩子五花大綁的,而未判死刑的犯人通常只是帶手銬而已。
執行死刑前的准備工作,原審法院在交付執行死刑前,應當做好以下准備工作:
1、確定執行死刑的日期與地點。執行死刑的下級人民法院接到執行死刑的命令以後,應首先確定執行死刑的具體日期及執行死刑的地點。刑事訴訟法第212條第3款規定,「死刑可以在刑場或者指定的羈押場所內執行。」
2、通知人民檢察院派員臨場監督。刑事訴訟法第212條第1款規定,「人民法院在交付執行死刑前,應當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派員臨場監督。
死刑執行的過程 :
1、對罪犯執行死刑前,指揮執行的審判人員,應當認真查問被告人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籍貫、住址、基本犯罪事實及其他情況,並將本人同案卷中被告人照片相對照,以驗明正身。
2、執行死刑,應依法進行,執行死刑應當公布,但不應示眾。
3、對罪犯執行死刑後,指揮執行的審判人員和人民檢察院的臨場監督人員,應當驗屍,有法醫的可由法醫協助驗屍,以保證死刑執行的有效性。同時,臨場書記員應當寫成筆錄。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執行死刑情況報告最高人民法院。
4、執行死刑後,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罪犯家屬。
5、執行死刑後,對罪犯身邊的遺物、遺款,除應扣除其在訴訟中確應支付的款項外,由羈押罪犯的看守所或者監獄清點後,交其家屬領收,並將收條移送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存放。
6、執行死刑後,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對於死刑犯的遺書、遺言,應當及時進行審查,涉及財產繼承、債務清償、家事囑托等內容的,將遺書、遺言筆錄交給家屬,同時復制存卷備查,涉及案件線索等問題的,應當抄送有關機關。
7、執行死刑後,應當通知罪犯家屬在限期內領取罪犯骨灰或屍體;過期不領的,由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單位處理。對於死刑罪犯的骨灰或者屍體的處理情況,應當記錄在卷。
『伍』 已立刑事案件如何撤案
對於自訴刑事案件,我國刑訴法第212條規定「可以進行調解,自訴人在宣告判決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但如果是「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則不適用調解。而對於公訴案件,撤案的決定權在公安機關,檢察院可以決定不起訴,被害人可以就刑事附帶民事部分接受調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因而,刑事案件如果是公訴案件被害人無法撤案,只有自訴的刑事案件才能夠自行撤案。
『陸』 主刑的種類
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主要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等五種。《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是對犯罪分子適用的主要刑罰,它只能獨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適用。即,人民法院在定罪量刑的時候,只能判處一種主刑,不能同時判處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主刑。
在主刑的執行當中,適用范圍最為廣泛的應是「徒刑」的執行,「徒刑」的執行可以分為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兩種,兩者都是放在固定的執行場所當中執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第2條規定:「監獄是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依照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監獄內執行刑罰」。在執行方法上,徒刑的執行經歷了從殘酷到人道的發展演變的過程。在監禁制度上,陸續創立了獨居制、沉默制、點數制、分類制、中間監獄制、自治制和累進制等。
死刑的執行是所有主刑執行中最為嚴厲因此也應當最為慎重的一種執行方法。死刑的執行分為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兩種。死刑是以剝奪受刑人的生命為結果,它的嚴厲性和不可逆轉性都決定了其執行應當慎重,因此,在死刑執行上規定了嚴格的程序以防止錯殺。死刑本身的殘酷性和固有的負面效應要求我們在死刑的執行中應當盡可能減少被執行人的痛苦及其對家屬的情感傷害。在執行方法上,死刑的執行也經歷了從古代各種方法的殘酷性發展到今天的越來越人道化。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12條規定:「死刑採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法執行。」對於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實際上是對受刑人考察中的執行,通過考察以決定其二年後執行的變更。其考察的場所也是監獄。
『柒』 刑事案件到檢察院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可以調解嗎
輕微的刑事案件可以,調解後對社會沒有違害性,到了檢杳院也是可以調解的。
刑事案件被退回到公安機關,是為了補充偵查。接下來人民檢察院會繼續審查案卷,准備移送起訴。
《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一十二條人民法院對自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自訴人在宣告判決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本法第二百一十條第三項規定的案件不適用調解。
人民法院審理自訴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羈押的,適用本法第二百零八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未被羈押的,應當在受理後六個月以內宣判。
(7)刑事訴訟法212條擴展閱讀:
刑事案件調解制度
適用范圍:刑事案件分為自訴和公訴。自訴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1、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包括侮辱、誹謗;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侵佔四類);
2、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3、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訴法)第212條規定:「人民法院對自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自訴人在宣告判決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本法第二百一十條第三項規定的案件不適用調解。」
第二百一十條自訴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因此,調解由人民法院主導,只對自訴案件中前兩項案件。
調解的後果:調解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刑事自訴案件調解書,由審判人員和書記員署名,並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調解沒有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簽收前當事人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判決。」
人民法院組織調解達成協議後,自訴案件以調解書形式結案,當事人在簽收前可以反悔,雙方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
『捌』 怎樣執行死刑
1997年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第212條規定:「死刑採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法執行。」這為採用注射方法執行死刑確立了合法地位。但由於注射執行死刑的軟、硬體要求較高,投資較大,從中國來看,槍決仍然是執行死刑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
死刑可以在刑場或者指定的羈押場所內執行。 指揮執行的審判人員,對罪犯應當驗明正身,訊問有無遺言、信札,然後交付執行人員執行死刑。在執行前,如果發現可能有錯誤,應當暫停執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裁定。 執行死刑應當公布,不應示眾。 執行死刑後,在場書記員應當寫成筆錄。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執行死刑情況報告最高人民法院。 執行死刑後,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罪犯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