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的工作地點
『壹』 勞動合同上寫的工作地點是「全國」,這個合法嗎
根據問題描述,如果勞動合同上寫的是「全國」,這個約定太過於寬泛,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合同中應寫明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如果寫的是「全國」,可以視為沒有約定,視為無效條款。
法律分析
根據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條款中必須具備的條款中有一條為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本條約定的目的就是為了目的在於限制用人企業隨意變更勞動合同增加勞動者工作及生活成本,如果約定為全國,就相當於用人單位不和勞動者協商是可以隨便調動勞動者的工作地點的,這顯然不符合勞動合同法的精神,也與勞動合同法其他的約定相悖,比如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顯然,如果地點變更,是要變更勞工合同的,這需要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一致,根據該條,如果用人單位隨意調動工作地點,也是要和勞動者協商一致的,是要變更勞動合同的,如果地點寫為「全國」,也可解讀為用人單位隨意調動工作地點,無需協商無需變更勞動合同,這就無限擴大了用人單位的用人許可權,因此,可以視為無效約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第三十五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貳』 勞動合同約定工作地點可以是多地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17條規定工作地點系勞動合同必備條款之一,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雙方應當對具體的工作地點作出約定。工作地點是勞動者從事工作、進行生產的地方。法律並未禁止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多地作為工作地點。因此,除非勞動合同有其他違法約定,或者約定多地作為工作地點明顯不合理,否則,僅僅是約定多個地點作為工作地,並不能因此認定勞動合同無效。
在勞動合同的履行過程中,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工作地點的要求一般被認為是其用工自主權的體現。所謂用工權,是指企業依照法律規定錄用、辭退職工的權利,主要包括:(1)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生產需要和行業特點,通過考試、公開招工,擇優錄用新職工;2)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從外單位和外地區聘用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3)企業可以辭退違反法律和企業規章的職工;(4)企業可以對職工進行適當獎勵和必要的懲罰等。法律賦予用人單位自主用工的權利,目的在於使單位能根據自身生產經營的特點,按照自己的意志選擇合適的員工為其服務,最終達到整個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相對於單位的用工自主權,法律賦予了勞動者自由擇業的權利。自由擇業權是指勞動者可以依自己的意願,自主選擇職業的權利,包括對是否從事職業勞動、何時何地從事何種職業勞動以及為哪個單位(僱主)從事職業勞動等事項的自由選擇,勞動者享有自主擇業權是勞動者人格獨立和意志自由的法律表現。
如果勞動者認為在合同中約定多地作為工作地點不合理,自己不能接受,可以拒絕與該單位簽訂相應的勞動合同。
『叄』 新勞動法工作地點調動
法律分析:原則上變更工作地點對員工造成消極影響的須經員工同意並書面確認,但若工作地點調整對員工造成的影響很小或者幾乎沒有的情況下,盡管工作地點變動從實質上講也構成合同內容的變化,但如果員工在此情形下仍可以未經雙方協商一致而拒絕搬遷,顯然不符合常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肆』 勞動合同法工作地點約定
法律分析: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工作地點應當由雙方協商確定。如果用人單位日後要求的工作地點的與約定不一致時,必須經勞動者協商一致,否則,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並且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伍』 新勞動法中,變動工作地點是如何界定的,在同一個鎮內不同一個管理區,算不算變動工作地點
對於變動工作地點,法律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從審判實踐看,一般是以一個區或者一個市為准,因此如果僅僅是在一個鎮里予以變動,一般不視為已經變動了工作地點。
『陸』 勞動法工作地點規定
這是可以的。如果有多個分公司,應該寫明是在哪個分公司工作。不需要具體地址,因為所有分公司的地址在辦理工商注冊時就已經明確了。
『柒』 勞動合同中的工作地點如何約定
勞動合同中的工作地點的約定一般應具體的市級,但不宜過於細化,細化會給公司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並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
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第十八條 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捌』 勞動合同工作地點范圍
法律分析:工作地點是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實踐中眾多的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用人單位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經營生產需要調整勞動者工作地點,或者僅僅約定一個大致的范圍,如華東地區,用人單位依此對勞動者的工作地點進行隨意調動,如勞動者不服從,用人單位就以違反合同約定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