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中得勞動關系

勞動法中得勞動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5-22 07:08:42

A. 勞動法中關於勞動關系的認定

法律分析:主要依據是勞動合同,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1、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2、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3、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4、考勤記錄;5、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第十四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B. 《勞動法》中的勞動關系認定內容

沒有鑒定《勞動合同》勞動關系時,勞動關系的認定只要取得用人單位的考勤表或工資發放情況等,找兩人以上的同事證明,加蓋手印、簽名、身份證號,就可認定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

C. 勞動法關於事實勞動關系怎麼確定

法律分析:未簽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主體資格符合規定、單位制訂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勞動者、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就形成事實勞動關系。

法律依據:《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一、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

(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二、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

(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四)考勤記錄;

(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D. 勞動法關於勞動關系的認定

法律分析:認定標準是:

其一、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只能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

其二、建立勞動關系需要雙方當事人達成合意;

其三、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需要雙方實際履行的合同的主要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E. 法律對勞動關系的確認是如何規定的

主要依據是勞動合同,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回列憑證:1、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答(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2、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3、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4、考勤記錄;5、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F. 勞動法上的勞動關系是什麼意思

從法律意義上講,是指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為其成員,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報酬的勞動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G. 勞動法中得勞動關系有哪些具體內容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在工作事件、休息時間、勞動報酬、勞動安全、勞動衛生、勞動紀律及獎懲、勞動保護、職業培訓等方面形成的關系。 2、此外,與勞動關系密不可分的關系還包括勞動行政部門與用人單位、勞動者在勞動就業、勞動爭議以及社會保險等方面的關系。 3、工會與用人單位、職工之間因履行工會的職責和職權,代表和維持職工合法權益而發生的關系等等。 正確處理企業勞動關系,應遵循以下原則: 1、兼顧各方利益原則。 2、協商為主的解決原則。 3、以法律為准則。 4、勞動爭議預防為主。 企業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改善內部勞資關系: 1、立法。 2、發揮工會及黨組織的作用。 3、培訓主管人員。 4、提高職工的工作生活質量。 5、職工參與民主管理。 相關閱讀: 勞動關系的法律特徵有哪些? 勞動關系的法律特徵有哪些? 《勞動法》中所規范的勞動關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法律特徵: 1、勞動關系是在現實勞動過程中所發生的關系,與勞動者有著直接的聯系。 2、勞動關系的雙方當事人,一方是勞動者,另一方是提供生產資料的勞動者所在單位。 3、勞動關……[更多] 勞動關系的具體含義? 勞動關系的具體含義? 勞動關系又稱為勞資關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對勞動關系作了明確的界定,是指勞動者與所在單位之間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關系。《勞動法》從法律的角度確立和規范勞動關系,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

H. 勞動法中所稱的勞動關系是指

您好,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包括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事業單位等)在實現勞動過程中建立的社會經濟關系。

I. 勞動法勞動關系處理是怎麼規定的

現在的勞動關系是建立在公平、公正、自願、平等的原則之上的,其實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地位都是互相平等的。在各取所需的情況下,雙方又必須遵循我國的勞動法,勞動法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都具有約束力。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勞動法勞動關系處理是怎麼規定的?
勞動法勞動關系處理是怎麼規定的?
一、事實勞動關系的處理辦法
(一)應當訂立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二)事實勞動關系的解除,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協商一致解除;二是法定解除。協商一致解除是事實勞動關系處理的首選方式,如果協商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單方再選擇法定解除。
二、法定解除的依據有兩個:
1、勞動合同期滿後,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的,視為雙方同意以原條件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一方提出終止勞動關系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據此,對於勞動合同期滿後形成的事實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可以提出終止;
2、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補簽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期限由雙方協商確定。協商不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終止勞動關系。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本單位連續工齡10年以上的勞動者,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訂立。
勞動關系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范和調整,而且建立勞動關系必須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務關系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進行規范和調整,建立和存在勞務關系的當事人之間是否簽訂書面勞務合同,由當事人雙方協商確定。勞動關系中的一方應是符合法定條件的用人單位,另一方只能是自然人,而且必須是符合勞動年齡條件,且具有與履行勞動合同義務相適應的能力的自然人;勞務關系的主體類型較多,如可以是兩個用人單位,也可以是兩個自然人。法律法規對勞務關系主體的要求,不如對勞動關系主體要求的那麼嚴格。
處於勞動關系中的用人單位與當事人之間存在著隸屬關系是勞動關系的主要特徵。隸屬關系的含義是指勞動者成為用人單位中的一員,即當事人成為該用人單位的職工或員工(以下統稱職工)。因為用人單位的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勞務關系中,不存在一方當事人是另一方當事人的職工這種隸屬關系。如某一居民使用一名按小時計酬的家政服務員,家政服務員不可能是該戶居民家的職工,與該居民也不可能存在勞動關系。
我國勞動法當中針對勞動關系的規定包括,勞動關系的建立和勞動關系的解除。勞動關系的建立這一點大家應該是比較熟悉的,只要和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那麼就代表著事實勞動關系的正式確認,沒有簽訂合同的話,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確認。同時用人單位在沒有正常借口的情況下,不得無故解除勞動關系。
延伸閱讀:
勞動法加班費規定是怎樣的?加班工資怎麼計算?
2017年最新勞動法辭退補償規定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J. 關於勞動關系法律規定有哪些,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主要依據是勞動合同,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專憑證:屬1、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2、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3、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4、考勤記錄;5、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熱點內容
注會備考攻略2020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1:37:32 瀏覽:409
吉安市安福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1:30:40 瀏覽:65
深圳律師合作 發布:2025-02-05 01:02:09 瀏覽:147
經濟法自考論文選題 發布:2025-02-05 00:39:48 瀏覽:539
刑事訴訟法183 發布:2025-02-05 00:31:10 瀏覽:803
民法典實施日 發布:2025-02-05 00:19:43 瀏覽:379
businesslaw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0:15:55 瀏覽:721
中學生法律知識漫畫 發布:2025-02-04 23:56:24 瀏覽:968
法律服務護航產業占 發布:2025-02-04 23:31:48 瀏覽:366
法院審判部門 發布:2025-02-04 22:39:56 瀏覽: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