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以下的制度中不屬於勞動法

以下的制度中不屬於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2-05-22 15:39:24

『壹』 不屬於勞動法調整范圍的勞動關系有哪些

根據《勞動法》第
2
條,原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若干問題的意見》第
4
條的規定,
下列人員不是《勞動法》上所稱為勞動者,
不適用《勞動法》


1
.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

公務員依法行使國家職權的行為,
不是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
而國家職權不
能作為合同的對象,從而不能把公務員祝為雇員。

我國當前採取的是公務員和非公務員分別立法的模式,
公務員勞動關系,

國家公務員法和其他法律加以規范。
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工作人員
(如工、
青、
婦等社會團體的機關工作人員)也不適用《勞動法》


2
.農村勞動者(或稱農業勞動者、農民)

毫無疑問,
農民屬於勞動者的范疇,
但農民勞動關系是否由
《勞動法》
調整,
爭議很大。

現在立法的態度是,農村勞動者通過家庭聯產承包合同確定其權利和義務,
農民與村民委員會之間不屬於勞動關系,不受《勞動法》調整。但是,如果作為
鄉鎮企業的職工或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與相應的企業、僱主之間形成的勞動關
系,仍應是《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3
.現役軍人

正在服役的軍人肩負著保衛祖國和人民安全的重任,
這是符合服役條件的公
民應盡的義務,所以任何國家均規定現役軍人不適用《勞動法》


4
.家庭保姆

家庭保姆是否適用勞動法,
各國規定不同,
有的國家規定家庭保姆適用勞動

5
法。但大多數國家規定家庭保姆不適用勞動法,我國也是如此。教師、醫生等事
業單位的勞動者是否適用《勞動法》


一般來講,
在事業單位中,
從大中專以上學校畢業的在一定技術或有一定知
識程度崗位上工作的人員均為幹部身份(包括教師和醫生)
。但根據目前的有關
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大批像教師、醫生這樣的事業單位的勞動者,既不屬
於公務員,也不是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人員,同時又不是《勞動法》所調整的
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事業單位的勞動者。
這樣,
這些勞動者與所在的用人單位之
間的關系處於無法調整的狀態,由此產生的糾紛也是投訴無門。

為了彌補上述空白,
國家人事部曾頒布過處理事業單位與其職員之間發生勞
動爭議的規定,
但該規定的頒布僅是有關部門有心無力的行為,
在客觀上不能起
到解決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糾紛的作用。
因為依該規定成立的仲裁機構所
作出的裁決沒有法律上的強制執行力,對爭議的裁決無實體法依據。

『貳』 下列主體中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適用范圍的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專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屬)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叄』 不屬於勞動法適用范圍的有那些人員

據勞動法的規定,下列人員不適用《勞動法》:公務員;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農業勞動者;現役軍人;家庭保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 適用范圍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3)以下的制度中不屬於勞動法擴展閱讀:

一、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各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辦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也依照本法執行。

二、勞動者在簽定勞動合時要注意合同上的必備條款。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應具備以下條款:

1、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人代表或者主要負責人。

2、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3、勞動合同期限。

4、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5、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6、勞動報酬。

7、社會保險。

8、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9、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三、勞動者在簽定勞動合同後應當和用人單位各執一份勞動合同。現實生活中,一些單位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後不給職工一份,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定勞動合同後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四、勞動者在辦理解除或終止合同手續時應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或賠償金的應在辦結工作交接時一次性支付,除此之外,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15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肆』 什麼不是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意義上的勞動者不包括:
1、公務員。公務員依法行使國家職權的行為,不是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而國家職權不能作為合同的對象;
2、事業單位有正式編制的人員。有正式編制的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調整或保護的對象。反之,沒有正式編制的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調整或保護的對象;
3、現役軍人。正在服役的軍人肩負著保衛祖國和人民安全的重任,這是符合服役條件的公民應盡的義務,所以,現役軍人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調整或保護的對象;
4、家庭保姆;
5、從事兼職工作的在校期間的學生;
6、以勞務出資的投資人;
7、律師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四條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 和第四十條 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伍』 下列不屬於現行《勞動法》主要制度的是( )。

正確答案:B
解析:現行《勞動法》主要由就業促進制度、集體談判和集體合同制度、勞動標准制度、職業技能開發制度、社會保險制度、勞動爭議處理制度和勞動監督檢查制度組成。

『陸』 根據《勞動法》規定,以下不屬於勞動合同應當具備的條款是( )。

C,D,E
答案解析:
[解析]
勞動合同的條款:①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②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③勞動合同期限;④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⑤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⑥勞動報酬;⑦社會保險;⑧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⑨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協商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商業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柒』 不屬於勞動法適用范圍的是什麼

一、我國勞動法律調整的勞動關系的范圍:

(1)《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的范圍
①.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中形成的勞動關系——勞動法調整的主要對象
②.一定范圍的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通過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建立的勞動關系。
A.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與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規定應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員之間的勞動關系;
B.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與其職工之間形成的勞動關系;
C.其他勞動者通過簽訂勞動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建立的勞動關系。
③.未納入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
A.公務員和比照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適用《公務員法》。
B.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
C.現役軍人。
D.家庭保姆、自然人用工 。
E.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

(2).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范圍的發展。(《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
①.將民辦非企業單位與其勞動者的勞動關系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②.將事業單位的勞動關系有條件地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③.將社會團體的勞動關系基本上都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以外的其他社會團體與其勞動者的勞動關系,納入《勞動合同法》調整,進而被納入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④.將勞務派遣、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部分類型的非標准勞動關系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⑤.用人單位不合格的勞動關系、勞動者不合格的勞動關系已被納入《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進而被納入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⑥.將退休人員重新受聘的勞動關系有條件的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達到退休年齡的勞動者若不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退休人員重新就業的勞動關系由勞動法調整。否則,作為民事僱傭關系由民法調整。
⑦.將個人承包經營中的勞動關系有條件的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在個人承包經營中,承包個人招用了勞動者,一旦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視為勞動者與發包人建立了勞動關系,發包人要承擔賠償責任。
⑧.《勞動合同法》仍然不調整農村勞動者、現役軍人、家庭保姆、自然人用工等性質的勞動關系。

二、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主要有:

(1)勞動行政關系
(2)勞動服務關系
(3)勞動團體關系
(4)處理勞動爭議方面的社會關系
(5)勞動監督檢查方面的社會關系

除了這些以外的勞動法都不調整。

『捌』 以下各項社會關系不是勞動法調整對象的是( )。

用人單位與勞動行政管理機關在工傷認定方面發生的關系。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是勞動關系和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包括國家進行勞動力管理中的關系、社會保險方面的關系、工會、組織與單位在執行工會法、勞動法過程中發生的關系、處理勞動爭議所發生的某些關系和有關國家機關對執行勞動法進行監督檢查而發生的關系。

需要注意: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待遇方面的關系屬於勞動法調整對象。用人單位與勞動行政管理機關在工傷認定方面發生的關系是行政關系。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8)以下的制度中不屬於勞動法擴展閱讀:

勞動法的意義:

1、保證了勞動者的休息權,嚴格規定了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和工作時間;

2、普遍實行了勞動合同制度,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均在95%以上,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協商確定雙方權利義務的用人機制和觀念已經形成;

3、建立了勞動標准制度,工資支付制度不斷完善,工資支付的項目、水平、形式、對象、時間以及特殊情況下的工資支付等工資支付行為,均有了明確規范,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在保障低工資勞動者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4、為建立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制度提供了法律支持。

『玖』 下列哪項不屬於《勞動法》對勞動者的規定。A提高職業技能,B執行勞動安全衛生

B執行勞動安全衛生

『拾』 以下勞動關系中,哪個不適用勞動法的規定 a 鄉鎮企業與其職工之間的

B勞動法不適用公務員和比照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非農場的農業勞動者,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的。

熱點內容
經濟法自考論文選題 發布:2025-02-05 00:39:48 瀏覽:539
刑事訴訟法183 發布:2025-02-05 00:31:10 瀏覽:803
民法典實施日 發布:2025-02-05 00:19:43 瀏覽:379
businesslaw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0:15:55 瀏覽:721
中學生法律知識漫畫 發布:2025-02-04 23:56:24 瀏覽:968
法律服務護航產業占 發布:2025-02-04 23:31:48 瀏覽:366
法院審判部門 發布:2025-02-04 22:39:56 瀏覽:385
法治宣教外包 發布:2025-02-04 22:30:31 瀏覽:541
肛門周圍長猴子土方法治療 發布:2025-02-04 22:22:02 瀏覽:805
政府制定規章的程序 發布:2025-02-04 21:28:54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