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
① 稅收法律關系的組成部分有( )。 A.主體 B.客體 C.內容 D.對象
稅收法律關系的要素包括:
(1)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也稱為稅法主體。是指在稅收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主要包括國家、征稅機關、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
(2)稅收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稅收法律關系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承擔的義務,主要包括納稅人的權利義務和征稅機關的權利義務。
(3)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主要包括貨幣、實物和行為
②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哪三個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參加者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專范圍十分廣泛,概括來講可以屬分成這三種:物、智力成果、行為。
物可以是指一定的物質財富,如土地、房屋、森林、交通工具等。
智力成果可以是指一定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專利、發明等。
行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為一定目的的有意識的活動,可以是納稅、征地、交通肇事、打架斗毆等。但是注意一點,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即納稅、不納稅等)
③ 我國稅收法律關系的不同形式
1.稅收法律關系的概念
稅收法律關系是由稅收法律規范確認和調整的,國家和納稅人之間發生的具有權利和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稅收法律關系的一方主體始終是國家,稅收法律關系主體雙方具有單方面的權利與義務內容,稅收法律關系的產生以納稅人發生了稅法規定的行為或者事實為根據。
編輯本段2.稅收法律關系的要素
稅收法律關系的要素包括:
(1)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也稱為稅法主體。是指在稅收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主要包括國家、征稅機關、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
(2)稅收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稅收法律關系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承擔的義務,主要包括納稅人的權利義務和征稅機關的權利義務。
(3)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主要包括貨幣、實物和行為。
在區別國家和國家的代表前提下,考察稅收活動而引發的法律關系,我們可以發現稅收法律關系具有多重性,有以下稅收法律關系:
1、稅收憲法法律關系。稅收憲法法律關系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部分是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稅收法律關系。在該種法律關系主要體現在國家憲法規定本國公民有依法納稅的義務。例如,我國憲法第五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這里規定的國家和納稅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抽象的稅收法律關系,稅務職能機關不可能以此作為依據向納稅人征稅。另一個部分是國家與國家的代表之間的稅收法律關系,規定作為國家的代表的各國家機關的許可權。] 按照我國憲法規定,稅收的立法權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行使,稅法的執行權由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行使。在執行稅法的過程中,國務院和地方政府可以行使稅收行政立法權、稅收行政管理權和稅收行政復議權,但不能直接行使稅收徵收權。稅收徵收權只能由各級財政機關、稅務機關和海關行使。稅收刑事偵察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稅收刑事起訴權只能由檢察機關行使。稅收爭議的認定權根據不同性質由不同的機關行駛:如果是稅收憲事爭議應由憲法授權的機關行使 ;如果是稅收行政爭議,可以由行政復議法授權的行政機關行使或由行政訴訟法授權的法院行使;如果是稅收民事爭議和刑事爭議則只能由法院行使。
2、稅收經濟法法律關系。稅收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雙方是國家和納稅人,不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各級政府和稅收稅務職能機關,也不包括扣繳義務人和稅務代理人。稅收經濟法律關系的形成依據是稅收實體法律規范。在實行憲政的法治國家,稅收實體法律規范只能由民選的立法機關來制定,我國《立法法》第8條也規定涉及稅收的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稅收實體法規范的是國家和納稅人之間的具體稅收權利義務關系,是一種具體的稅收法律關系,稅務職能機關只能以此作為依據向負有納稅義務的納稅人征稅,而不能向所有的居民和企業征稅。例如,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新修訂而從2006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當國內居民個人的月薪少於1600元人民幣時,稅務機關就不能對其征稅。需要注意的是稅收實體法規范的不是各級政府和稅務職能機關與納稅人之間的關系,而是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關系,所以,如果納稅人對稅收實體法的規定有異議時,不可能通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獲得解決,而只能通過提起憲政訴訟,要求確認稅收實體法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而無效,納稅人才可能被免除納稅義務。
3、稅收行政法律關系。稅收行政法律關系分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內部稅收行政法律關系,另一個部分是外部稅收行政法律關系。內部稅收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各級政府之間、各級政府與稅務職能機關之間和稅務職能機關之間的法律關系。外部稅收行政法律關系是指稅務職能機關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和稅收代理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各級政府不可能成為外部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需要指出的是外部稅收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雙方在征稅過程中產生的爭議只能是稅收行政爭議,只能通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解決,雙方只能爭議以下問題:(1)居民和企業是否發生了納稅義務,成為了納稅人;(2)征稅機關是否是合法的征稅主體,有權征稅;(3)征稅機關要求納稅人交納的稅額是否符合稅法的規定;(4)納稅義務人、扣繳義務人和稅收代理人是否實施了違反稅法的行為,征稅機關的稅收處罰及其它稅收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合理。但雙方不可能討論以下問題:稅收實體法是否符合憲法的規定,納稅人是否有權不交納稅款。
4、稅收刑事法律關系。稅收刑事法律關系是國家和違反稅收征管秩序的行為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違反稅收征管秩序的行為人既包括納稅人,也包括非納稅人。非納稅人既包括扣繳義務人、稅務代理人、稅收職能機關和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也包括一般的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分則第3章第6節危害稅收征管罪集中規定了涉及稅收的犯罪行為。第201條到第205條規定的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只能是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第206條到第210條規定的犯罪主體是普通主體,既可以是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也可以是一般的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關於稅收職能機關和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涉及稅收犯罪的規定被包括在分則第8章貪污賄賂罪和第9章瀆職罪裡面。
5、稅收民事法律關系。稅收民事法律關系是指稅務代理人和之間的法律關系。稅務代理人是在法定的代理范圍內接受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委託,代為辦理稅務事宜的專門人員及其工作機構。稅務代理是一種稅務代理人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提供社會中介服務的民事代理行為,所以,稅務代理關系的產生必須以委託與受託雙方自願為前提,這樣稅務代理當事人雙方之間是通過雙向選擇形成的民事合同關系。
6、稅收救濟法律關系。稅收救濟法律關系分為四種。(1)是就稅收經濟法法律關系發生爭議而引發的稅收憲政訴訟法律關系;(2)是就稅收行政法律關系發生爭議而引發的稅收行政訴訟法律關系;(3)是就稅收刑事法律關系發生爭議而引發的稅收刑事訴訟法律關系;(4)是就稅收民事法律關系發生爭議而引發的稅收民事訴訟法律關系。
④ 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是什麼
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在稅收法律關系中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主要有三類:即國家、稅務機關、納稅人。如果按性質不同,可將其分為兩類:即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
征稅主體指參加稅收法律關系,享有國家稅收征管權力和履行國家稅收征管職能,依法對納稅主體進行稅收徵收管理的當事人,從嚴格意義上講,只有國家才享有稅收的所有權,因此政府是真正的征稅主體。但是,實際上國家總是通過法律授權的方式賦予具體的國家職能機關來代其行使征稅權力,因此,更具法律意義的征稅主體是稅務機關。
(4)稅務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擴展閱讀:
一般認為,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就是稅收利益,包括物和行為兩大類。具體而言,在稅收征納法律關系中,稅收利益表現為納稅主體部分財產的單向轉移,同時也表現為征稅主體稅收收入的無償取得。進一步說,納稅主體因為償付了公法上的債務——繳納稅收,從而獲得了要求並享有國家提供社會公共需要的權利,與此同時,國家也因其實現了公法上的債權——獲得稅收,從而負有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的義務,由此,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由三方主體組成的稅收法律關系。
⑤ 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是什麼
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徵收對象,即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
稅收法律關系是稅法所確認和調整的,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以及各政府之間在稅收分配過程中形成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稅收法律關系是由權利主體、權利客體、法律關系的內容構成。
稅收法律關系客體也是國家利用稅收杠桿調整和控制的目標,國家在一定時期根據客觀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通過擴大或縮小征稅范圍調整征稅對象,以達到限制或鼓勵國民經濟中某些產業、行業發展的目的。
(5)稅務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擴展閱讀
稅收法律關系的要素包括:
(1)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也稱為稅法主體。是指在稅收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主要包括國家、征稅機關、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
(2)稅收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稅收法律關系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承擔的義務,主要包括納稅人的權利義務和征稅機關的權利義務。
(3)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主要包括貨幣、實物和行為。
⑥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概括來講可以分成這三種:物、智力成果、行為。
行政法律關系版的客體是指行政權法律關系參加者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范圍十分廣泛。物可以是指一定的物質財富,如土地、房屋、森林、交通工具等。智力成果可以是指一定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專利、發明等。行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為一定目的的有意識的活動,可以是納稅、征地、交通肇事、打架斗毆等。但是注意一點,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即納稅、不納稅等)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經過行政法規范所調整,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政關系。
⑦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參加者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范圍十分廣泛,概括來講可以分成這三種:物、智力成果、行為。
1、物可以是指一定的物質財富,如土地、房屋、森林、交通工具等。
2、智力成果可以是指一定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專利、發明等。
3、行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為一定目的的有意識的活動,可以是納稅、征地、交通肇事、打架斗毆等。但是注意一點,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即納稅、不納稅等)
(7)稅務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擴展閱讀:
行政法律關系不同於行政關系。行政關系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行政關系構成了行政法的調整對象,主要包括四類:第一類是行政管理關系;第二類是行政法制監督關系;第三類是行政救濟關系;第四類是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徵
1、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主體一方的行政機關往往可以直接運用國家強制力,強制對方當事人履行義務或者接受制裁。
2、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機關或法律的授權代行某種行政職能的社會組織。
3、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爭議,通常是通過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決。
4、行政法律關系的成立,往往是以行政機關單方面的行為為根據。
網路-行政法律關系
⑧ 我國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哪三類。
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也就是征稅對象。例如,所得稅法律關系客體就是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財產稅法律關系的客體即是財產,流轉稅法律關系客體就是貨物銷售收入或勞務收入。稅收法律關系客體也是國家利用稅收杠桿調整和控制的目標,國家在一定時期根據客觀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通過擴大或縮小征稅范圍調整征稅對象,以達到限制或鼓勵國民經濟中某些產業、行業發展的目的
⑨ 稅務機關是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納稅人是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這句話對嗎如果是錯的請告訴我錯在哪裡,
錯了。
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是雙方,其中一方是國家和征稅機關,另一方就是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
客體呢,通俗講就是,我講不好。
我舉例,你從單位每月取得工資5000元,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收法律關系就是,因為你的所得按法律規定要繳納個稅;關系的主體就是:國家和征稅機關,還有你,還有你的單位;關系的客體就是:你每月的工資5000元
⑩ 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
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是稅收法律關系中各種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內容,它聯結了整個稅收法律關系的運行,它是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得以存在的客觀基礎。
一般認為,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就是稅收利益,包括物和行為兩大類。具體而言,在稅收征納法律關系中,稅收利益表現為納稅主體部分財產的單向轉移,同時也表現為征稅主體稅收收入的無償取得。
進一步說,納稅主體因為償付了公法上的債務——繳納稅收,從而獲得了要求並享有國家提供社會公共需要的權利。
與此同時,國家也因其實現了公法上的債權——獲得稅收,從而負有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的義務,由此,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由三方主體組成的稅收法律關系。
(10)稅務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擴展閱讀:
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在稅收法律關系中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主要有三類:即國家、稅務機關、納稅人。如果按性質不同,可將其分為兩類:即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
征稅主體指參加稅收法律關系,享有國家稅收征管權力和履行國家稅收征管職能,依法對納稅主體進行稅收徵收管理的當事人,從嚴格意義上講,只有國家才享有稅收的所有權,因此政府是真正的征稅主體。
但是,實際上國家總是通過法律授權的方式賦予具體的國家職能機關來代其行使征稅權力,因此,更具法律意義的征稅主體是稅務機關。
納稅主體應當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上,就是通常所謂的納稅人,即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廣義上,除納稅人外,還包括扣繳義務人,即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不同種類的納稅主體,在稅收法律關系中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不盡相同。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稅收法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