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第二審程序論文

刑事訴訟法第二審程序論文

發布時間: 2022-05-23 08:49:34

『壹』 刑事案件二審程序怎麼審

二審案件的審理方式有兩種,開庭審理和書面審理兩種。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三條對二審的審理方式作了以下規定: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一)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貳』 刑事案件二審程序

法律分析:二審的流程有:1、先由當事人提出上訴,或者是檢察院提出抗訴。2、決定是否開庭審理,對一審事實、證據有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死刑立即執行的、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應當開庭審理。3、開庭審理的,檢察院應派員出庭,並在決定開庭後的一個月內查閱案件。4、對案件作出維持原判、改判或發回重審的判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一十八條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後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後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並且答復請求人。

第二百一十九條 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叄』 刑事案件上訴的程序是怎樣的,二審的方式有哪些

一、刑事案件上訴的程序是怎樣的
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原審人民法院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百三十三條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訴案件,一般應當有上訴狀正本及副本。
上訴狀內容應當包括:第一審判決書、裁定書的文號和上訴人收到的時間;第一審法院的名稱;上訴的請求和理由;提出上訴的時間;上訴人簽名或者蓋章。如果是被告人的辯護人、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提出上訴的,還應當寫明提出上訴的人與被告人的關系,並應當以被告人作為上訴人。
第二百三十四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和被告人因書寫上訴狀確有困難而口頭提出上訴的,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其所陳述的理由和請求製作筆錄,由上訴人閱讀或者向其宣讀後,上訴人應當簽名或者蓋章。
第二百三十六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過第一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上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在上訴期滿後三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第二百三十七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上訴狀後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第一審人民法院。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上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在接到上訴狀後三日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第二百三十八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上訴期限內要求撤回上訴的,應當准許。
第二百三十九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上訴期滿後要求撤回上訴的,應當由第二審人民法院進行審查。如果認為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應當裁定準許被告人撤回上訴;如果認為原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將無罪判為有罪、輕罪重判等,應當不準許撤回上訴,並按照上訴程序進行審理。
第二百四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的抗訴,通過第一審人民法院提交抗訴書。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抗訴期滿後三日內將抗訴書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並且將抗訴書副本送交當事人。
二、二審的方式有哪些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合議庭經過閱卷,訊問被告人、聽取其它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對事實清楚的,可以不開庭審理。對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
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上訴、抗訴案件,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百五十二條在第二審程序中,被告人除自行辯護外,還可以繼續委託第一審辯護人或者另行委託辯護人辯護。
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只就第一審人民法院對部分被告人的判決提出抗訴的,其它同案被告人也可以委託辯護人辯護。
第二百五十三條對上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經過閱卷,訊問被告人,聽取其它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後,合議庭認定的事實與第一審認定的沒有變化,證據充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對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
第二百五十四條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上訴、抗訴案件,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第二百五十五條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上訴或者抗訴案件,除參照第一審程序的規定外,還應當依照下列規定進行:
(一)法庭調查階段,審判長或者審判員宣讀第一審判決書、裁定書後,由上訴人陳述上訴理由或者由檢察人員宣讀抗訴書;如果是既有上訴又有抗訴的案件,先由檢察人員宣讀抗訴書,再由上訴人陳述上訴理由;法庭調查的重點要針對上訴或者抗訴的理由,全面查清事實,核實證據;
(二)法庭調查階段,如果檢察人員或者辯護人申請出示、宣讀、播放第一審審理期間已經移交給人民法院的證據的,法庭應當指令值庭法警出示、播放有關證據;需要宣讀的證據,由法警交由申請人宣讀;
(三)法庭辯論階段,上訴案件,應當先由上訴人、辯護人發言,再由檢察人員發言;抗訴案件,應當先由檢察人員發言,再由被告人、辯護人發言;既有上訴又有抗訴的案件,應當先由檢察人員發言,再由上訴人、辯護人發言,並進行辯論。
第二百五十六條共同犯罪案件,沒有提出上訴的和沒有對其判決提出抗訴的第一審被告人,應當參加法庭調查,並可以參加法庭辯論。

『肆』 刑事訴訟中第二審程序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應分別作出以下處理:1、維持原判。對認定事實清楚和適用法律正確、刑事案件量刑適當的原審有罪判決和正確的原審無罪判決,應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2、直接改判。有兩種情況:(1)原判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2)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通過第二審開庭審理,查明事實後直接改判。3、發回重審。發回重審有兩種情況,一是原判決認定的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二是發現具有刑事訴訟法第191條規定的違反訴訟程序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包括:(1)違反有關公開審判規定的;(2)違反迴避制度的;(3)剝奪或限制了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4)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的;(5)其他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判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七條 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有權用書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訴。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出上訴。對被告人的上訴權,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剝奪。

『伍』 刑事案件二審程序怎麼審,審理哪些內容

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二審審理分二種方式,開庭審理與書面審理。

法條鏈接:《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三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一)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上訴、抗訴案件,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陸』 論兩審終審原則(本科畢業論文)

論兩審終審制原則

摘要:兩審終審制是我國民事訴訟中的一項重要制度。我國現階段的兩審終審制度,雖然具有減少當事人訴累,節約審判資源的特點,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案件類型與數量的劇增,兩審終審制度的適時性和合理性都已逐漸喪失,它在實際運作中已顯得弊端叢生,我國民事訴訟兩審終審制的改革勢在必行。本文旨在於探討我國現行兩審終審制的改革方向,並為兩審終審制的改革提出一些具體的措施。
關鍵詞:民事訴訟;兩審終審制;多元化審級制度

一、設立兩審終審制的理論根據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之所以放棄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曾經實行的三審終審制,而確立兩審終審的刑事審級制度,並且一直延續至今,與我國下列主流觀點密切相關:兩審終審制不僅是我國長期以來審判實踐的經驗總結,而且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司法實踐需要的一種審級制度。例如, 1951年9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代理主任委員許德珩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暫行組織條例〉的說明》中在談到該條例設立三級兩審終審制的原因時曾經指出,「我們認為這樣的規定,是既能保障人民的訴訟權利,又能及時有效地制裁反革命活動,而又防止了某些狡猾分子,故意拖延時間,無理取鬧,造成當事人以及社會人力財力的損失。同時,這樣的規定,又照顧了中國的實際情況:中國地域遼闊,交通不便,情況復雜,案件又多,三級三審,會使人民為訴訟長期拖累,耽誤生產,所以我們採取了基本上的三級兩審制,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的審級制」。盡管從1954年以後,我國將三級兩審終審制修改為四級兩審終審制,但上述關於兩審終審制的立法理由的解釋仍然得到了我國權威人士的認可。
上述權威解釋基本上得到了理論界的認可。有學者認為,「增加一個審級不僅會大大增加法院和檢察院的工作負擔,而且隨著審判周期的延長,訴訟參與人也難以承受,所以兩審終審制仍然是我國當前的最佳選擇」。
還有學者認為,「我國是地域遼闊的發展中國家,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交通不便,人力、物力資源都不算充足,用於刑事司法的資源相應更為不足,表現為辦案人員、經費長期缺乏,因而提高效率顯得尤為重要,若審級過多,勢必在一個案件中要投入更多的司法資源,也會給當事人、證人等增加負擔。而且審級越多,訴訟時間越長,久拖不決,也難以及時懲罰犯罪分子,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
還有學者認為,「實行兩審終審制是根據我國國情和司法的實際需要確定的,其意義在於:可以防止訴訟拖延,保證准確、及時地打擊犯罪分子,節省人力、財力,便利公民訴訟」。還有學者認為,「實行兩審終審制比較符合我國當前實際情況,既可以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案件質量,又可以方便群眾,節省人力和物力」。此外,我國主流觀點還認為,從刑事審判制度和刑事訴訟程序的整體來看,不需要增加更多的審級,實行兩審終審足以保證案件審理的質量。這是因為:第一,我國第二審程序實行全面審查原則,既審查初審程序認定的案件事實有無錯誤,也審查適用法律是否正確,同時第二審程序原則上應當開庭審理,第二審程序基本上可以糾正一審裁判可能出現的錯誤;第二,我國刑事訴訟中具有較為完備的級別管轄制度和審查起訴制度,能夠保障刑事初審案件的質量;第三,刑事訴訟法對死刑案件單獨規定了一整套嚴格的復核程序,能夠防止錯殺,保證死刑案件獲得正確的處理;第四,即使少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者裁定出現錯誤,還可以通過審判監督程序予以救濟和糾正。

二、我國民事訴訟兩審終審制的弊端
兩審終審制在歷史上確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減少了當事人的訴累,節約了審判資源。但是,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關系的日益復雜化,我國兩審終審制的各種問題也開始逐漸凸顯出來,並由此造成了司法實踐中的種種弊端。
(一)兩審終審制易導致地方保護主義,影響審判的公正性我國法院系統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級,四級法院的建制基本上與行政區劃相一致,並且地方法院的人事、財政、編制和經費也都依賴於地方政府。這種體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審判工作的順利開展,但同時也為地方保護主義埋下了隱患。因為,在現行的審級制度下,對於大多數案件來說,都是由基層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兩審終審的,其審理范圍一般都未超出地級市或地區的區域;即便是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的案件,亦未超出省級的區域。這樣一來如果雙方當事人分屬於不同的地區或省份,外地一方當事人就可能會由於地方保護主義而處於不利的訴訟境地。
(二)兩審終審制的職能受到案件請示制度的削弱
關於案件請示制度,法律並無明文規定,但在司法實踐中卻普遍存在,並有司法解釋予以認可。在一審程序中的這種案件請示,實質上是將兩審終審制變成了一審終審,變相剝奪了當事人的上訴權。因為案件尚處在一審法院審理過程中,上級法院就對案件如何處理做出明確、具體的指示,下級法院依此作出判決或裁定,當事人如果對一審結果不服,提起上訴,第二審人民法院仍會根據本院給予第一審法院的批復意見對上訴案件進行裁判,致使上訴流於形式。
(三)兩審終審制易造成再審程序的無限擴張
從最高法院公布的數字來看,近年來,進入再審程序的民事案件越來越多,再審程序被無限擴大。盡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這和終審法院級別過低有著密切的聯系。如前所述,在實行兩審終審制的情況下,大量案件的終審法院是中級人民法院。而中級法院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中間審級,它的社會認同度和信任度,以及法官的現狀等,都還不足以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這必然造成不少訴訟主體對於中級法院的終審裁判難以接受,從而尋求再審、上訪等途徑,最終造成了民事再審案件的急劇擴張,導致了「終審不終」的情況。綜上所述,我國民事訴訟的兩審終審制度已不再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步伐,為了實現與時俱進的社會主義發展綱要,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兩審終審制的改革勢在必行.

『柒』 第二審程序的法律條文

我國的上訴不加刑原則,是指第二審人民法院審判被告人一方上訴的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被告人刑罰的一項審判原則。《刑事訴訟法》第190條第1款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審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捌』 什麼是刑事案件中第二審程序,上訴審程序是指什麼

刑事案件 第二審程序,又稱上訴審程序,是指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上訴人的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對第一審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進行審理時所應遵循的步驟和方式、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六條 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有權用書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訴。
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出上訴。
對被告人的上訴權,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剝奪。
第二百一十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第二百一十八條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後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後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並且答復請求人。
第二百一十九條 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第二百二十條 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原審人民法院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第二百三十二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二個月以內審結。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的審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

熱點內容
法院審判部門 發布:2025-02-04 22:39:56 瀏覽:385
法治宣教外包 發布:2025-02-04 22:30:31 瀏覽:541
肛門周圍長猴子土方法治療 發布:2025-02-04 22:22:02 瀏覽:805
政府制定規章的程序 發布:2025-02-04 21:28:54 瀏覽:274
2014年陳印法規講義 發布:2025-02-04 21:17:34 瀏覽:976
法官助理立案 發布:2025-02-04 21:13:45 瀏覽:177
房屋外牆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4 21:12:57 瀏覽:775
北京勞動法病假 發布:2025-02-04 20:26:20 瀏覽:373
行政法由哪兩部分組成 發布:2025-02-04 19:15:17 瀏覽:543
經濟法期末測試卷 發布:2025-02-04 19:07:38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