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子非魚說勞動法36計

子非魚說勞動法36計

發布時間: 2022-05-23 13:50:15

① 36計內容

第一套 勝戰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第三計 借刀殺人
第四計 以逸待勞 第五計 趁火打劫 第六計 聲東擊西
第二套 敵戰計
第七計 無中生有 第八計 暗渡陳倉 第九計 隔岸觀火
第十計 笑裡藏刀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第三套 攻戰計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第四套 混戰計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 假途伐虢
第五套 並戰計
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 假痴不顛
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
第六套 敗戰計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
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
《三十六計》作者:楊南柯,秦朝咸陽人。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系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全詩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計中的一計,依序為: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渾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痴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道伐虢。
現傳《三十六計》較早版本系1941年由成都興華印刷廠所用土紙翻印的,封面書《三十六計》,旁註「秘本兵法」,並說明原書是手抄本,1941年在分州(今陝西省分縣)某書攤發現,抄本前部「都系養生之談,而未尾數十篇,附抄三十六計,解釋皆用兵法,然後知其果為兵法也。」1961年,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日報》撰文加以介紹後,又將這土紙本贈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此後便出現了各種翻印和傳抄的版本。

② 36計的詳細故事

三十六計故事(詳細解讀)
http://www.njmuseum.com/zh/book/zzbj/shanshiniu/36ji.html

附:
三十六計故事(簡單介紹)
◎第一計-瞞天過海◎
「瞞天過海」的「天」是指皇帝,因為古時候是稱皇帝「天子」的。原意為瞞著皇帝,讓他平穩渡海。「瞞天過海」用在兵法上,就是把秘密之計隱藏在公開的行動中,以達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是使用偽裝的手段,利用機會,趁對方不注意的時候,出其不意的行動,讓人措手不及。
古時有名的有:薛仁貴瞞天過海、太史慈奇謀突圍楚、楚莊王示弱滅敵、賀若弼施計渡江等。

◎第二計-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成功的戰例,它主張對敵方避實就虛,善於抓住敵方的弱點,使敵人受到牽制,從而用最少的代價去取得最完滿的成功。利用敵人的精銳去攻打別的國家,當二軍相持不下時,趁隙攻佔敵方的本土,待敵回國的時候,在途中予以迎頭痛擊,並把他們消滅掉,這是孫臏的做法。
古時有名的有:孫臏圍魏救趙。

◎第三計-借刀殺人◎
「借刀殺人」計,就是藉助別人力量去消滅自己的敵人,以達到保全自己的目的。
利用矛盾、反間、離間等謀略,巧妙的借用別國的力量,來擊敗敵人,並能保存自己的實力。
古時有名的有:曹操借孫權殺關羽、鄭桓公借刀誅敵。

◎第四計-以逸待勞◎
「以逸待勞」這個計策說明當強敵當前,不一定只用直接進攻的方法,而是積極防禦,慢慢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敵人由強變弱,再等待時機一舉消滅敵人。
乃佔有利的形勢,一面防止敵人的功擊,一面養精蓄銳,等到敵人士氣低落的時候,再採取主動攻擊的策略。
古時有名的有: 孫臏再敗魏軍於馬陵、陸遜以逸待劉備。

◎第五計-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這一計,是趁敵人遭遇困難、力量薄弱無力還擊時加以打擊,這樣就可以就勢取勝。
趁著人家的家裡失火時,闖入屋內掠奪財物,也就,是說趁著敵人處於危險混亂的時候加以攻擊的策略。
古時有名的有: 劉邦毀約滅項羽、齊國趁虛攻燕、宋襄之仁。

◎第六計-聲東擊西◎
「聲東擊西」計,就是故意製造假象,引誘敵人作出錯誤判斷,然後出奇不意地採取行動,一舉殲滅敵人。
利用巧妙的方法誘敵,使敵人產生錯覺,再乘機消滅敵人。
古時有名的有:官渡之戰、周亞夫敉平七國之亂。

◎第七計-無中生有◎
「無中生有」計的妙處,就在於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使敵人判斷失誤,從而出其不意地把敵人擊敗。
所謂無中生有是將沒有假裝成有,使出虛虛實實的手段,以混淆對方判斷的策略。
古時有名的有:張巡以稻草人借箭、淝水之戰、張儀無中生有。

◎第八計-暗渡陳倉◎
「暗渡陳倉」一計,就是以虛似的正面攻擊來迷惑敵人,當敵人集結力量固守時,又悄悄派出部隊迂迴到敵人後方,乘虛而入,使敵人措手不及而失敗。
此計和聲東擊西有異曲同工之妙,亦即假裝要出兵攻擊,誘使敵方注意,集中兵力防備,我方卻從另一個方向予以突擊。這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策略。
古時有名的有: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呂蒙巧奪荊州、鄧文識破敵計。

◎第九計-隔岸觀火◎
「隔岸觀火」計,就是在敵人內部有矛盾時,我們不必急於進攻,而是安靜地等待敵人內哄,讓他們互相仇恨,互相爭斗,最後自取滅亡,這樣我方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達到預期效果。
靜觀對岸火勢,按兵不動,不論遇到任何事,就靜靜的觀察變化。
古時有名的有:曹操隔岸觀火。

◎第十計-笑裡藏刀◎
「笑裏藏刀」的意思是表面裝出十分友好、充滿誠意的樣子,使對方信以為真,放鬆警愓,但實際上卻暗中策劃,積極准備,一有機會就立刻行動,使對方措手不及。表面上露出笑容,態度和善,使人疏於防備,而自己卻秘密策劃,准備充份後,一舉打敗對方,這是表面柔和,卻暗藏殺機的策略。
古時有名的有:曹操機智除患、荊軻示好刺秦王、關羽大意失荊州。

◎第十一計-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用在兵法上,是說當戰局發展到必然會有所損失時,就要以放棄局部的利益來保全大局的利益。
就是舍棄李而獲得桃的策略,也就是用最小的損失得到最大的勝利。
古時有名的有:孫臏以下駟敵上駟、程嬰殺子報恩、公子壽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順手牽羊」這一計,是及時利用敵人的失誤,抓住一切有利的機會來擴大戰果,發展勝利。
原意是,在路上看到一隻羊,便順手把它牽回去的意思,就是趁對方不注意的時候,把人家的東西拿走。
古時有名的有:滿清順手拿走大明江山、沿路撒財以保命。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打草驚蛇」計,提醒我們對於有懷疑的事要了解清楚,等明了以後再行動,否則會一敗塗地。
以木棍揮打四周的草叢,使躲在草中的蛇驚惶奔走,進而加以捉捕。當敵情不明時,應切實掌握情況後,再展開行動,如此才不會陷入敵人的埋伏中。
古時有名的有:打草驚縣官。

◎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借屍還魂」原意是說已經消亡的、不存在的東西,又藉助某種形式得以復活。作為一個軍事計謀,則是說要善於抓住一切機會,甚至看上去是毫無用處的東西也可加以利用,爭取主動,擴大成果。
原意是指,已失去的效用東西,又以另外一種方式出現。
古時有名的有:李鐵拐借屍還魂、劉備掠蜀自立、田子春為主討兵權。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調虎離山」是一種調動敵人的策略,把虎調開,使敵人部署上出現漏洞,自己一方便乘虛而入,這樣就可以輕易取得勝利。
老虎是山中之王,因此若想打虎,必須要先把老虎從山中引誘出來,所謂虎落平陽被犬欺,因為老虎離開了山區後,威風盡失。這句話用在戰略上,就是說當強敵一但離開其根據地,失去了優勢後 ,再予以攻擊。
古時有名的有:韓信背水之戰、虞詡調虎離山脫困解危。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
「欲擒故縱」是說在敵我交手時,如果逼得敵人走投無路,他就會反撲。而故意放他一條生路,反而會削弱他的氣勢,瓦解他的鬥志。我方就可以尋找適當時機,征服敵人。
以退為進,卻抑先與的策略。在包圍攻擊時,故意放縱敵人,並不是任意的放縱敵人,而是先放鬆一下,不把敵人逼的太緊,所謂的逼則兵反,縱則滅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散而後擒,兵不血刃 。
古時有名的有: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鄭武公巧計滅胡邦、王邑圍攻昆陽。

◎第十七計-拋磚引玉◎
「拋磚引玉」計是指用相類似的事物去迷惑、誘騙敵人,引敵人入圈套,然後乘機擊敗敵人。
其意是指:利用沒有價值的東西來換取珍貴而有價值的策略。有以小易大、以賤易貴的意思。
古時有名的有:常健求詩、劉邦輕率受困、魏王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擒賊擒王」計認為攻打敵軍主力,捉住敵人首領,這樣就能瓦解敵人的整體力量。敵軍一旦失去指揮,就會不戰而潰。挽弓當自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作戰時要先把敵方的主力摧毀,先俘虜其領導人,就可以瓦解敵人的戰力。
古時有名的有:張巡計擒子奇、曹操機智解危。
◎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計是當兩軍對壘時,一方不直接針對敵人的鋒芒與敵人抗衡。而是另想辦法,從根本上削弱敵方的氣勢,這樣就可以以弱勝強。
就是抽薪止沸,徹底根除的意思。換句話說,當敵人勢力強大,我方無法以實力與其相對抗時,就要運用策略以削弱敵方的氣勢,進而屈服對方,出其不意的打擊對方的弱點。
古時有名的有:吳漢冷靜退敵、薛長儒勇挫敵人士氣、曹操火燒烏巢。

◎第廿計-混水摸魚◎
「混水摸魚」計是乘亂取勝的意思。中國古代軍事家運用這一計時,大都是先設法把水攪混,然後利用敵人互相混戰之機,把他們一一消滅掉。
原意是指攪混池水,使魚兒昏頭轉向,然後加以捕捉。利用敵人內部混亂,失去主體性時再予以攻擊,即可以輕易擊潰對方。
古時有名的有:益二州之計。

◎第廿一計-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的本意是:蟬在蛻變時,本體脫離皮殼而走,留著蟬蛻還掛在枝頭。此計用於軍事,是指通過偽裝擺脫敵人,以實現我方的戰略目標的謀略。
千鈞一發之際,設法留下偽裝的假像,以掩人耳目,然後暗中逃走,這種巧妙的脫身方法就是金蟬脫殼。
古時有名的有:劉邦金蟬脫殼、王守仁脫身之計、齊景公換裝脫困。

◎第廿二計-關門捉賊◎
「關門捉賊」是說對弱小的敵人要採取四麵包圍,這樣就可以全殲敵人。當然,這個計如果運用得好,甚至可以圍殲比自己強大的敵人。
當賊跑到屋內時,將門窗關緊,讓其無路可退,再加以捕捉,有瓮中捉鱉的味道。也就是說緊緊的包圍對方予以一網打盡。
古時有名的有:秦趙長平之戰、夫差未斷禍根。

◎第廿三計-遠交近攻◎
「遠交近攻」計是當實現軍事目標的企圖,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時,先攻取就近的敵人,而對遠隔的敵人取得暫時的聯合。等攻取了近敵之後,再一一擊破遠敵。
照字面上的意思是說:與遠方的國家締交聯盟,以攻擊鄰國。
古時有名的有:秦始皇遠交近攻統一天下。

◎第廿四計-假道伐虢◎
「假道伐虢」的「假道」是借路的意思。對於處在敵我兩個強國中的弱國,當敵方逼迫它屈服時,我方立刻出兵援救,借機把軍事力量滲透進去,控制其局面,再乘機發動突然襲擊,就可輕而易舉取得勝利。也可理解作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到目的後,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掉。
就是趁小國有危難的時候,藉著救援之名而加以並吞。
古時有名的有:趙燕唇亡齒寒、晉獻公假途伐虢。

◎第廿五計-偷梁換柱◎
「偷梁換柱」計的意思是要暗中抽換敵人的主力,然後乘機控制或吞並敵人。
就是暗中將對方的主力調換,削弱戰力的策略。和偷天換日、偷龍轉鳳的意義相同的。
古時有名的有:秦始皇以謀略滅齊、趙高矯詔立胡亥。

◎第廿六計-指桑罵槐◎
「指桑罵槐」的意思是故意利用某些人的過失,通過對這些人的懲罰,去警誡那些不服從自己指揮的人。
勢力強大者要使弱小者屈服,應不露痕跡,委婉的提出警告,是一種間接的指責方法。
古時有名的有:優孟辭相諫庄王、司馬穰苴統馭人心之法。

◎第廿七計-假痴不顛◎
「假痴不癲」,重點在一個「假」字。「假」的意思是偽裝。裝聾作啞,軟弱忍讓,使敵人放鬆警惕。等時機成熟,再出奇不意地向敵人發起進攻,敵人猝不及防,必然失敗。
便是裝成痴呆狀,讓對方消除戒心,其實內心非常的冷靜,等最佳的時機就立刻行動,和扮豬吃老虎是同義的。
古時有名的有:司馬懿詐病欺曹爽、狄青擲錢振軍心、燕王假痴不顛。

◎第廿八計-上屋抽梯◎
「上屋抽梯」用在軍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誘敵人,以便將敵人圍殲的策略 。
以利益誘使對方深入困境後,再徹底的予以消滅,不留後路。和過橋拆板和過河拆橋意思是一樣的。
古時有名的有: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項羽破釜沉舟之計。

◎第廿九計-虛張聲勢◎
「樹上開花」是指樹上本來沒有花,但可以借用假花點綴在上面,讓人真假難辨。此計用在軍事上,是指當自己的力量薄弱時,可以借別人的勢力或某種因素,使自己看起來強大,以此虛張聲勢,懾服敵人。
當己方處於劣勢的時候,隱瞞自己的實力,明明乏力卻故作很有實力的樣子,讓敵方摸不清相,以便能出奇致勝,頗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味道。
古時有名的有:李世民計救隋煬帝。

◎第卅計-反客為主◎
「反客為主」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主人不去招待客人,反而受客人招待。用在軍事上,就是乘支援盟軍的機會,把自己的力量安插進去,然後有計劃地逐步控制盟軍。
由被動的狀態轉為主動,進而掌握到控制權,與喧賓奪主意義相同,是以漸進的方式進行,一有機會就立刻把握住,進而掌握主導權。
古時有名的有:劉邦忍辱負重、司馬氏反客為主、郭子儀化被動為主動。

◎第卅一計-美人計◎
「美人計」的意思是對兵力強大的敵人,要先制服他的主帥;對足智多謀的主帥,要設法腐蝕他的意志。只要讓敵人的將帥鬥志衰退,士兵士氣消沉,那麼敵軍就沒有了戰鬥力了。因此,針對敵人的弱點滲透瓦解,就可以更容易消滅敵人。
兵強攻其將,將智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以利禦寇,順而相保。美人計就是用美女來迷惑對方,使其耽溺於享樂,失去戰斗的意志。
古時有名的有:西施絕色媚夫差、紂王女色亡國、孫權貼了夫人又拆兵。

◎第卅二計-空城計◎
「空城計」屬於一種心理戰術,主要是利用敵人多疑的心理弱點,在兵力空虛時,故意做出不加防守的樣子,使敵人產生疑慮,不敢作進一步的進攻,從而使自己化險為夷。
這是一種心理戰,讓敵人心生疑慮,以為我方有埋伏,而不敢貿然出擊,以佯裝來擾亂敵人的判斷力,使其嶨動退兵而解除危機,這也是不得已的辦法,若被敵方識破的話,可能會全軍覆沒。
古時有名的有:諸葛亮設空城計、張守珪空城退敵。

◎第卅三計-反間計◎
「反間計」的實質是巧妙地利用敵人間諜反過來為己方服務。
利用間諜傳播假情報,以達到離間分化的目的。
古時有名的有:陳平離間范增遭貶、岳飛反間破賊兵。

◎第卅四計-苦肉計◎
「苦肉計」是一種特殊做法的離間計。運用這條計,「自害」是真,「他害」是假,以真亂假。己方要做成內部矛盾激化的假像,再派人裝作受迫害,借機打入敵人內部進行間諜活動,以達到操縱敵人、打擊敵人的目的。故意傷害自己,利用血淚換取敵人的信任,再行反間顛覆敵人。古時有名的有:黃蓋的苦肉計、王佐斷臂說文龍、要離刺慶忌。

◎第卅五計-連環計◎
「連環計」是指多計並用,計計相連,一計累敵,一計攻敵,這樣任何強敵,都會攻無不破。
就是計上計,先用一個計謀混淆敵人的判斷力,再以另一個計謀加以攻擊,如此計中生計,使敵人內部互相矛盾,以達到擊敗敵人的目的。
古時有名的有:王允施連環計、張儀巧計縱橫天下。

◎第卅六計-走為上策◎
「走為上計」,是指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己方採取有計劃的主動撤退,暫時避開敵人鋒頭。再尋找機會,以退為進,以弱勝強。
走為上策不是三十六計中最明智的計策,而是說當情況非常危險的時候,走到恰到好處,走到讓人覺得聰明的做法。
古時有名的有:曹操的雞肋戰術、檀道濟走避魏軍。

③ 36計分別是什麼計

36計分別是: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無中生有、暗渡陳倉、隔岸觀火、笑裡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途伐虢、偷梁換柱、指桑罵槐、假痴不顛、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反客為主、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走為上計。

1、瞞天過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讓天知道就過了大海。形容極大的欺騙和謊言,什麼樣的欺騙手段都使得出來。所謂瞞天過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偽裝的手段迷惑、欺騙對方,使對方放鬆戒備,然後突然行動,從而達到取勝的目的。

2、 圍魏救趙:本指圍攻魏國的都城以解救趙國。現借指用包超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進攻兵力集中、實力強大的敵軍,不如使強大的敵軍分散減弱了再攻擊。攻擊敵軍的強盛部位,不如攻擊敵軍的薄弱部份來得有效。

3、借刀殺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別人的手去害人。敵人的情況已經明了,友方的態度尚未確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滅敵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麼力量。這是從《損》卦推演出的計策。

4、以逸待勞:指作戰時不首先出擊,養精蓄銳,以對付從遠道來的疲勞的敵人。

5、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東西。現比喻乘人之危,撈一把。敵害在內,則劫其地;敵害在外,則劫其民;內外交害,敗劫其國。如:越王乘吳國內蟹稻不遺種而謀攻之,後卒乘吳北會諸侯於黃池之際,國內空虛,因而搗之,大獲全勝。

6、 聲東擊西:指表面上聲言要攻打東面,其實是攻打西面。軍事上使敵人產生錯覺的一種戰術。此計是運用「坤下兌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敵志亂萃」而造成了錯失叢雜、危機四伏的處境,我則要抓住敵人這不能自控的混亂之勢,機動靈活地運用時東時西,似打似離,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戰術,進一步造成敵人的錯覺,出其不意地一舉奪勝。

7、無中生有:指本來沒有卻硬說有。現形容憑空捏造。

8、暗度陳倉:指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比喻暗中進行活動。 後多比喻暗中進行某種活動(多指男女私通)。此計是利用敵人被我「示之以動」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虛而入,以達軍事上的出奇制勝。

9、隔岸觀火:隔著河看對岸的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熱鬧。此計正是運用本卦順時以動的哲理,說坐觀敵人的內部惡變,我不急於採取攻逼手段,順其變,「坐山觀虎鬥」,最後讓敵人自殘自殺,時機—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舉成功。

10、 笑裡藏刀:比喻外表和氣而內心陰險。

11、計李代桃僵:原指桃、李共患難。比喻兄弟相愛相助。後用來指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我敵之情,各有長短。戰爭之事,難得全勝,而勝負之訣,即在長短之相較,乃有以短勝長之秘訣。如以下駟敵上駟,以上駟敵中駟,以中駟敵下駟之類:則誠兵家獨具之詭謀,非常理之可測也。

12、順手牽羊:順手就牽了羊。比喻不費勁,乘機便得到的。現多指乘機拿走人家東西的偷竊行為。

13、打草驚蛇:打動草驚動了藏在草里的蛇。後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動不謹慎,而使對方有所覺察。

14、借屍還魂:迷信人認為人死後靈魂可附著於別人的屍體而復活。後用以比喻已經消滅或沒落的事物,又假託別的名義或以另一種形式重新出現。

15、調虎離山:設法使老虎離開山頭。比喻為了便於行事,想法子引誘人離開原來的地方。

16、欲擒故縱: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比喻為了進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鬆一步。所謂縱著,非放之也,隨之,而稍松之耳。「窮寇勿追」,亦即此意,蓋不追者,非不隨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縱七擒,即縱而隨之,故躡展轉推進,至於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縱,其意在拓地,在借孟獲以服諸蠻,非兵法也。故論戰,則擒者不可復縱。

17、拋磚引玉:以自己的粗淺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見解。

18、擒賊擒王:作戰要先擒拿主要敵手。比喻做事要抓關鍵。

19、釜底抽薪:從鍋底抽掉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0、混水摸魚:比喻趁混亂時機攫取不正當的利益。也作「渾水摸魚」。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打仗時要得於抓住敵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機行事,使亂順我之意,我便亂中取利。

21、金蟬脫殼: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幼早的殼。比喻用計脫身

22、關門捉賊:關起門來捉進入屋內的盜賊。此計引此卦辭,是說對小股敵人要即時圍困消滅,而不利於去急追或者遠襲。

23、遠交近攻:交離得遠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秦國用以並吞六國,統一全國的外交策略。此計運用「上火下澤」相互離違的道理,說明採取「遠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敵相互矛盾、離違,而我正好各個擊破。

24、假道伐虢:以借路為名,實際上要侵佔該國(或該路)。虢,諸侯國名。也作「假道滅虢」。

25、偷梁換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好比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能運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勁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會坍塌,於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26、指桑罵槐: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借題發揮,指著這個罵那個。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治軍,有時採取適當的強剛手段便會得到應和,行險則遇順。

27、假痴不癲:假裝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在軍事上,有時為了以退求進,必得假痴不癲,老成持重,以達後發制人。這就如同雲勢壓住雷動,且不露機巧一樣,最後一旦爆發攻擊,便出其不意而獲勝。

28、上屋抽梯:上樓以後拿掉梯子。借指與人密談。也用以比喻慫恿人,使人上當。此計運用此理,是說敵人受我之唆,猶如貪食吃,只怪自己見利而受騙,才陷於了死地。

29、樹上開花:比喻將本求利,別人收獲。語出《盪寇志》。此計運用此理,是說弱小的部隊通過憑借某種因素,改變外部形態之後,自己陣容顯得充實強大了,就象鴻雁長了羽毛豐滿的翅膀一樣。

30、反客為主:本是客人卻用主人的口氣說話。後指在一定的場合下採取主動措施,以聲勢壓倒別人。此計運用此理,是說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易經.漸》卦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要循序漸進。

31、美人計:以美女誘人的計策。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利用敵人自身的嚴重缺點,己方順勢以對,使其自頹自損,己方一舉得之。

32、空城計: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後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敵我交會,相戰,運用此計可產生奇妙而又奇妙的功效。

33、反間計:原指使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或使敵人獲取假情報而有利於我的計策。後指用計謀離間敵人引起內訌。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陣之後,能使來自敵內部的間諜歸順於我。

34、苦肉計:故意毀傷身體以騙取對方信任,從而進行反間的計謀。本計用此象理,是說用採用這種辦法欺騙敵人,就是順應著他那柔弱的性情達到目的。

35、連環計:本為元雜劇名。劇本寫漢末董卓專權,王允設計,先許嫁美女貂蟬與呂布,後又獻給董卓,以離間二人,致使呂布殺死董卓。後用以指一個接一個相互關聯的計策。

36、走為上計:指戰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現多用於做事時如果形勢不利沒有成功的希望時就選擇退卻、逃避的態度。

④ 36計的完整解釋

我只是借花獻佛,幫你查到的大概解釋 ----------------------------------------------------------- ◎第一計-瞞天過海◎ 是使用偽裝的手段,利用機會,趁對方不注意的時候,出其不意的行動,讓人措手不及。古時有名的有:薛仁貴瞞天過海、太史慈奇謀突圍楚、楚莊王示弱滅敵、賀若弼施計渡江等。 ◎第二計-圍魏救趙◎ 利用敵人的精銳去攻打別的國家,當二軍相持不下時,趁隙攻佔敵方的本土,待敵回國的時候,在途中予以迎頭痛擊,並把他們消滅掉,這是孫臏的做法。古時有名的有:孫臏圍魏救趙。 ◎第三計-借刀殺人◎ 利用矛盾、反間、離間等謀略,巧妙的借用別國的力量,來擊敗敵人,並能保存自己的實力。古時有名的有:曹操借孫權殺關羽、鄭桓公借刀誅敵。 ◎第四計-以逸待勞◎ 乃佔有利的形勢,一面防止敵人的功擊,一面養精蓄銳,等到敵人士氣低落的時候,再採取主動攻擊的策略。古時有名的有:孫臏再敗魏軍於馬陵、陸遜以逸待劉備。 ◎第五計-趁火打劫◎ 趁著人家的家裡失火時,闖入屋內掠奪財物,也就,是說趁著敵人處於危險混亂的時候加以攻擊的策略。古時有名的有:劉邦毀約滅項羽、齊國趁虛攻燕、宋襄之仁。 ◎第六計-聲東擊西◎ 利用巧妙的方法誘敵,使敵人產生錯覺,再乘機消滅敵人。古時有名的有:官渡之戰、周亞夫敉平七國之亂。 ◎第七計-無中生有◎ 所謂無中生有是將沒有假裝成有,使出虛虛實實的手段,以混淆對方判斷的策略。古時有名的有:張巡以稻草人借箭、淝水之戰、張儀無中生有。 ◎第八計-暗渡陳倉◎ 此計和聲東擊西有異曲同工之妙,亦即假裝要出兵攻擊,誘使敵方注意,集中兵力防備,我方卻從另一個方向予以突擊。這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策略。古時有名的有: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呂蒙巧奪荊州、鄧文識破敵計。 ◎第九計-隔岸觀火◎ 靜觀對岸火勢,按兵不動,不論遇到任何事,就靜靜的觀察變化。古時有名的有:曹操隔岸觀火。 ◎第十計-笑裡藏刀◎ 表面上露出笑容,態度和善,使人疏於防備,而自己卻秘密策劃,准備充份後,一舉打敗對方,這是表面柔和,卻暗藏殺機的策略。古時有名的有:曹操機智除患、荊軻示好刺秦王、關羽大意失荊州。 ◎第十一計-李代桃僵◎ 就是舍棄李而獲得桃的策略。也就是用最小的損失得到最大的勝利。古時有名的有:孫臏以下駟敵上駟、程嬰殺子報恩、公子壽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原來的意思是說,在路上看到一隻羊,便順手把它牽回去的意思,就是趁對方不注意的時候,把人家的東西拿走。古時有名的有:滿清順手拿走大明江山、沿路撒財以保命。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以木棍揮打四周的草叢,使躲在草中的蛇驚惶奔走,進而加以捉捕。當敵情不明時,應切實掌握情況後,再展開行動,如此才不會陷入敵人的埋伏中。古時有名的有:打草驚縣官。 ◎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原意是指,已失去的效用東西,又以另外一種方式出現。古時有名的有:李鐵拐借屍還魂、劉備掠蜀自立、田子春為主討兵權。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老虎是山中之王,因此若想打虎,必須要先把老虎從山中引誘出來,所謂虎落平陽被犬欺,因為老虎離開了山區後,威風盡失。這句話用在戰略上,就是說當強敵一但離開其根據地,失去了優勢後,再予以攻擊。古時有名的有:韓信背水之戰、虞詡調虎離山脫困解危。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 以退為進,卻抑先與的策略。在包圍攻擊時,故意放縱敵人,並不是任意的放縱敵人,而是先放鬆一下,不把敵人逼的太緊,所謂的逼則兵反,縱則滅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散而後擒,兵不血刃。古時有名的有: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鄭武公巧計滅胡邦、王邑圍攻昆陽。 ◎第十七計-拋磚引玉◎ 其意是指:利用沒有價值的東西來換取珍貴而有價值的策略。有以小易大、以賤易貴的意思。古時有名的有:常健求詩、劉邦輕率受困、魏王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挽弓當自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作戰時要先把敵方的主力摧毀,先俘虜其領導人,就可以瓦解敵人的戰力。古時有名的有:張巡計擒子奇、曹操機智解危。 ◎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就是抽薪止沸,徹底根除的意思。換句話說,當敵人勢力強大,我方無法以實力與其相對抗時,就要運用策略以削弱敵方的氣勢,進而屈服對方,出其不意的打擊對方的弱點。古時有名的有:吳漢冷靜退敵、薛長儒勇挫敵人士氣、曹操火燒烏巢。 ◎第廿計-混水摸魚◎ 原意是指攪混池水,使魚兒昏頭轉向,然後加以捕捉。利用敵人內部混亂,失去主體性時再予以攻擊,即可以輕易擊潰對方。古時有名的有:益二州之計。 ◎第廿一計-金蟬脫殼◎ 在千鈞一發之際,設法留下偽裝的假像,以掩人耳目,然後暗中逃走,這種巧妙的脫身方法就是金蟬脫殼。古時有名的有:劉邦金蟬脫殼、王守仁脫身之計、齊景公換裝脫困。 ◎第廿二計-關門捉賊◎ 當賊跑到屋內時,將門窗關緊,讓其無路可退,再加以捕捉,有瓮中捉鱉的味道。也就是說緊緊的包圍對方予以一網打盡。古時有名的有:秦趙長平之戰、夫差未斷禍根。 ◎第廿三計-遠交近攻◎ 照字面上的意思是說:與遠方的國家締交聯盟,以攻擊鄰國。古時有名的有:秦始皇遠交近攻統一天下。 ◎第廿四計-假途伐虢◎ 就是趁小國有危難的時候,藉著救援之名而加以並吞。古時有名的有:趙燕唇亡齒寒、晉獻公假途伐虢。 ◎第廿五計-偷梁換柱◎ 就是暗中將對方的主力調換,削弱戰力的策略。和偷天換日、偷龍轉鳳的意義相同的。古時有名的有:秦始皇以謀略滅齊、趙高矯詔立胡亥。 ◎第廿六計-指桑罵槐◎ 勢力強大者要使弱小者屈服,應不露痕跡,委婉的提出警告,是一種間接的指責方法。古時有名的有:優孟辭相諫庄王、司馬穰苴統馭人心之法。 ◎第廿七計-假痴不顛◎ 便是裝成痴呆狀,讓對方消除戒心,其實內心非常的冷靜,等最佳的時機就立刻行動,和扮豬吃老虎是同義的。古時有名的有:司馬懿詐病欺曹爽、狄青擲錢振軍心、燕王假痴不顛。 ◎第廿八計-上樓抽梯◎ 以利益誘使對方深入困境後,再徹底的予以消滅,不留後路。和過橋拆板和過河拆橋意思是一樣的。古時有名的有: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項羽破釜沉舟之計。 ◎第廿九計-虛張聲勢◎ 當己方處於劣勢的時候,隱瞞自己的實力,明明乏力卻故作很有實力的樣子,讓敵方摸不清相,以便能出奇致勝,頗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味道。古時有名的有:李世民計救隋煬帝。 ◎第卅計-反客為主◎ 由被動的狀態轉為主動,進而掌握到控制權,與喧賓奪主意義相同,是以漸進的方式進行,一有機會就立刻把握住,進而掌握主導權。古時有名的有:劉邦忍辱負重、司馬氏反客為主、郭子儀化被動為主動。 ◎第卅一計-美人計◎ 兵強攻其將,將智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以利禦寇,順而相保。美人計就是用美女來迷惑對方,使其耽溺於享樂,失去戰斗的意志。古時有名的有:西施絕色媚夫差、紂王女色亡國、孫權貼了夫人又拆兵。 ◎第卅二計-空城計◎ 這是一種心理戰,讓敵人心生疑慮,以為我方有埋伏,而不敢貿然出擊,以佯裝來擾亂敵人的判斷力,使其嶨動退兵而解除危機,這也是不得已的辦法,若被敵方識破的話,可能會全軍覆沒。古時有名的有:諸葛亮設空城計、張守珪空城退敵。 ◎第卅三計-反間計◎ 利用間諜傳播假情報,以達到離間分化的目的。古時有名的有:陳平離間范增遭貶、岳飛反間破賊兵。 ◎第卅四計-苦肉計◎ 故意傷害自己,利用血淚換取敵人的信任,再行反間顛覆敵人。古時有名的有:黃蓋的苦肉計、王佐斷臂說文龍、要離刺慶忌。 ◎第卅五計-連環計◎ 就是計上計,先用一個計謀混淆敵人的判斷力,再以另一個計謀加以攻擊,如此計中生計,使敵人內部互相矛盾,以達到擊敗敵人的目的。古時有名的有:王允施連環計、張儀巧計縱橫天下。 ◎第卅六計-走為上策◎ 走為上策不是三十六計中最明智的計策,而是說當情況非常危險的時候,走到恰到好處,走到讓人覺得聰明的做法。古時有名的有:曹操的雞肋戰術、檀道濟走避魏

⑤ 36計的主要內容和讀書心得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些書,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這樣一本,它就是根據中國古代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又是中外政治家、軍事家、企業家最為重視的智慧寶典《三十六計》。全書分為六塊,分別為:勝戰計、強戰計、攻戰計、混戰計、弱戰計、退戰計,每一塊都充分展現了「三十六計」中所蘊含的智慧結晶。

《三十六計》是一部堪稱「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完全可以概括我這篇讀後感,因為《三十六計》的的確確是一部耐人尋味、值得鑽研的好書。其中共有整整三十六個計謀,可謂之計計精彩。我這里就擇要述之:苦肉計、連環計、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等等,這些都是很著名的計策,但最著名的要數最後一計,也就是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總之,由三十六計引出的故事很多,說不完,數不盡。

我看了《三十六計》之後,只想說一句話:它是一部使大家能在通俗生動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圖片中領會「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的精彩的好書!「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是我常從電影、相聲聽到的一句話。

《三十六計》裡面的故事有難有易,我有些詞不是很懂,但覺得這些詞讀起來琅琅上口:金蟬脫殼、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打草驚蛇、反間計、笑裡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指桑罵槐。細細。讀來,還真愛不釋手呢!特別是裡面的《空城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陽平,軍隊都派去攻打魏軍了,只有少數老弱殘兵留在城內,司馬懿率兵15萬前來攻城,此時急令蜀兵救援已經來不及了,諸葛亮臨危不亂,傳令大開城門,自己登上城樓頂端坐彈琴,嚇走了曹兵。這虛張聲勢,剛柔相濟的計謀因此被傳為美談,我真為諸葛亮的沉著冷靜和足智多謀叫好!當然書中還有許多回味的故事,它收集了我國許多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可謂計計精彩。打戰、經商需要三十六計,我們教師學習、工作、生活也離不開它。平時你可千萬別「瞞天過海」「混水摸魚」。看到「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的事情別「隔岸觀火」袖手旁觀。學校的發展,年級的建設需要你獻計獻策,我在這「反客為主」「拋磚引玉」了!

⑥ 36計的詳細解析

瞞天過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讓天知道就過了大海。形容極大的欺騙和謊言,什麼樣的欺騙手段都使得出來。 圍魏救趙:本指圍攻魏國的都城以解救趙國。現借指用包超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借刀殺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別人的手去害人。 以逸待勞:指作戰時不首先出擊,養精蓄銳,以對付從遠道來的疲勞的敵人。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東西。現比喻乘人之危,撈一把。 聲東擊西:指表面上聲言要攻打東面,其實是攻打西面。軍事上使敵人產生錯覺的一種戰術。 無中生有:本指本來沒有卻硬說有。現形容憑空捏造。 暗渡陳倉:後多比喻暗中進行某種活動(多指男女私通)。 隔岸觀火:隔著河看對岸的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熱鬧。 笑裡藏刀:比喻外表和氣而內心陰險。 李代桃疆:原指桃、李共患難。比喻兄弟相愛相助。後用來指互相頂撞或代人受過。 順手牽羊:順手就牽了羊。比喻不費勁,乘便得到的。現多指乘機拿走人家東西的偷竊行為。 打草驚蛇:打動草驚動了藏在草里的蛇。後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動不謹慎,而使對方有所覺察。 借屍還魂:迷信人認為人死後靈魂可附著於別人的屍體而復活。後用以比喻已經死亡或沒落的事物,又假託別的名義或以另一種形式重新出現。 調虎離山:設法使老虎離開山頭。比喻為了便於行事,想法子引誘人離開原來的地方。 欲擒故縱: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比喻為了進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鬆一步。 拋磚引玉:以自己的粗淺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見解。這是謙虛的話。 擒賊擒王:作戰要先擒拿主要敵手。比喻做事要抓關鍵。 釜底抽薪:從鍋底抽掉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混水摸魚:比喻趁混亂時機攫取不正當的利益。也作「渾水摸魚」。 金蟬脫殼: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幼早的殼。比喻用計脫身。 關門捉賊:關起門來捉進入屋內的盜賊。 遠交近攻:結交離得遠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秦國用以並吞六國,統一全國的外交策略。 假道伐虢:以借路為名,實際上要侵佔該國(或該路)。虢,諸侯國名。也作「假道滅虢」。 偷梁換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指桑罵槐:指著桑樹哭槐樹。比喻借題發揮,指著這個哭那個。 假痴不癲:假裝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圖。 上屋抽梯:上樓以後拿掉梯子。借指與人密談。也用以比喻慫恿人,使人上當。 樹上開花:比喻將本求利,別人收獲。語出《盪寇志》。 反客為主:本是客人卻用主人的口氣說話。後指在一定的場合下採取主動措施,以聲勢壓倒別人。 美人計:以美女誘人的計策。 空城計: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後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語出《三國演義》。 反間計:原指使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或使敵人獲取假情報而有利於我的計策。後指用計謀離間敵人引起內訌。語出元曲《英雄布》。 苦肉計:故意毀傷身體以騙取對方信任,從而進行反間的計謀。語出《三國演義》。 連環計:本為元雜劇名。劇本寫漢末董卓專權,王允設計,先許嫁美女貂蟬與呂布,後又獻給董卓,以離間二人,致使呂布殺死董卓。後用以指一個接一個相互關聯的計策。語出《兒女英雄傳》。 走為上計:指戰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現多用於做事時如果形勢不利沒有成功的希望時就選擇退卻、逃避的態度。 這三十六計,到今天還極具活力,廣為流傳,特別是在行軍用兵、商海談判,甚至日常生活中都經常用到。例如在毛澤東領導的反圍巢時和紅軍長征時多次運用到諸如「聲東擊西」、「以逸待勞」等方法克敵制勝。可以說,這種所謂的計策和這些詞語都給我們帶來了諸多方便。

⑦ 36計中的六套計策分別和相應的六條計謀有什麼關系

三十六計是後人整理歸納的戰爭典籍,把歷史上一些著名的戰役尤其是以弱勝強的戰役挑選出來,歸類組織成計策。其實計策遠不止36個,還有很多很多。說成幾套都是為了學習,不很重要,重要是領會計策的精神——出奇制勝,意想不到

⑧ 36計 一計一計的主要內容 急

第一套〖勝戰計〗
第01計 瞞天過海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第02計 圍魏救趙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第03計 借刀殺人 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第04計 以逸待勞 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第05計 趁火打劫 敵之害大,就勢取利,剛決柔也。
第06計 聲東擊西 敵志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敵戰計〗
第07計 無中生有 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第08計 暗渡陳倉 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第09計 隔岸觀火 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第10計 笑裡藏刀 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第11計 李代桃僵 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第12計 順手牽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
第三套〖攻戰計〗
第13計 打草驚蛇 疑以叩實,察而後動。復者,陰之媒也。
第14計 借屍還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計 調虎離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往蹇來返。
第16計 欲擒姑縱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計 拋磚引玉 類以誘之,擊蒙也。
第18計 擒賊擒王 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第四套〖混戰計〗
第19計 釜底抽薪 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
第20計 混水摸魚 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計 金蟬脫殼 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
第22計 關門捉賊 小敵困之。剝,不利有攸往。
第23計 遠交近攻 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第24計 假道伐虢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並戰計〗
第25計 偷梁換柱 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曳其輪也。
第26計 指桑罵槐 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第27計 假痴不癲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雲雷屯也。
第28計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
第29計 樹上開花 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以為儀也。
第30計 反客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
第六套〖敗戰計〗
第31計 美人計 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禦寇,順相保也。
第32計 空城計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
第33計 反間計 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第34計 苦肉計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第35計 連環計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第36計 走為上 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⑨ 三十六計的內容是什麼

三十六計
【總說】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

勝計戰
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之計謀。君御臣、大國御小國之術也。亢龍有悔。

第一計 瞞天過海

備周則意怠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②。太陽,太陰③。

【注釋】

①備周則意怠:防備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讓人鬥志鬆懈,削弱戰力。

②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陰陽是我國古代傳統哲學和文化思想的基點,其思想籠罩著大千宇宙、細末塵埃,並影響到意識形態的一切領域。陰陽學說是把宇宙萬物作為對立的統一體來看待,表現出樸素的辯證思想。陰、陽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現過,但作為陰氣、陽氣的陰陽學說,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國人老子所倡導,並非《易經》提出。此計中所講的陰指機密、隱蔽;陽,指公開、暴露。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在兵法上是說秘計往往隱藏於公開的事物里,而不在公開事物的對立面上。

③太陽,太陰:太,極,極大。此句指非常公開的事物里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計謀。

【按語】

陰謀作為,不能於背時秘處行之。夜半行竊,僻巷殺人,愚俗之行,非謀士之所為也。如:開皇九年,大舉伐陳。先是弼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歷陽,大列旗幟,營幕蔽野。陳人以為大兵至,悉發國中士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眾復散,後以為常,不復設備,及若弼以大軍濟江,陳人弗之覺也。因襲南徐州,拔之。

共敵不如分敵①,敵陽不如敵陰②。

【注釋】

①共敵不如分敵: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敵人,不如設法分散它而後再打。

②敵陽不如敵陰:敵,動詞,攻打。句意為 先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不如後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

【按語】

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疏;弱者塞其虛,如築堰。故當齊救趙 時,孫子謂田忌曰:「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擊,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解析】

對敵作戰,好比治水:敵人勢頭強大, 就要躲過沖擊,如用疏導之法分流。對弱小的敵人,就抓住時機消滅它,就象築堤圍堰,不讓水流走。所以當齊救趙時,孫子對田忌說:「想理順亂絲和結繩,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開,不能握緊拳頭去捶打;排解搏鬥糾紛,只能動口勸說,不能動手參加。對敵人,應避實就虛,攻其要害,使敵方受到挫折,受到牽制,圍困可以自解。」

第三計 借刀殺人

敵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②推演。

【注釋】

①友未定:「友」指軍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敵、我兩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時結盟而借力的人、集團或國家。友未定,就是說盟友對主戰的雙方,尚持徘徊、觀望的態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況。

②《損》:出自《易經·損》卦:「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誠心,就會有大的吉利,沒有錯失,合於正道,這樣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有《象》損卦:「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損」與「益」的轉化關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擊敵人,勢必要使盟友受到損失,但盟友的損失正可以換得自己的利益。

【按語】

敵象已露,而另一勢力更張,將有所為,便應藉此力以毀敵人。如:鄭桓公將欲襲鄶,先向鄶之豪傑、良臣、辨智、果敢之士,盡書姓名,擇鄶之良田賂之,為官爵之名而書之,因為設壇場郭門之處而埋之,釁之以雞緞,若盟狀。鄶君以為內難也,而盡殺其良臣。桓公襲鄶,遂取之。諸葛亮之和吳拒魏,及關羽圍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蔣濟說曹曰:「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心不願也。可遣人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釋。」曹從之,羽遂見擒。

第四計 以逸待勞

困敵之勢①,不以戰;損剛益柔②

【注釋】

①困敵之勢:迫使敵入處於圍頓的境地。

②損剛益柔:語出《易經.損》。「剛」、「柔」是兩個相對的事物現象,在一定的條件下相對的兩方有可相互轉化。「損」,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艮上)。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兌,兌為澤。上山下澤,意為大澤浸蝕山根之象,也就說有水浸潤著山,抑損著山,故卦名叫損」。「損剛益柔」是根據此卦象講述「剛柔相推,而主變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則。 此計正是根據「損」卦的道理,以「剛」喻敵,以「柔」喻已,意謂困敵可用積極防禦,逐漸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強變弱,而我因勢利導又可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不一定要用直接進攻的方法,同樣可以制勝。

【按語】

此即致敵之法也。兵書雲:「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兵書論敵,此為論勢,則其旨非擇地以待敵;面在以簡馭繁,以不變應變,以小變應大變,以不動應動以小動應大動,以樞應環也。如:管仲寓軍令於內政,實而備之;孫臏於馬陵道伏擊龐涓;李牧守雁門,久而不戰,而實備之,戰而大破匈奴。

第五計 趁火打劫

敵之害大①,就勢取利,剛決柔也②。

【注釋】

①敵之害大:害,指敵人所遭遇到的困難,危厄的處境。

②剛決柔也:語出《易經.央》卦。 央,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乾下兌上)。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乾,乾為天。兌上乾下,意為有洪水漲上天之象。《央央》的《彖》辭說:「央,決也。剛決柔也。」決,沖決、沖開、去掉的意思。因乾卦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貞卜,所以此卦的本義是力爭上游,剛健不屈。所謂剛決柔,就是下乾這個陽剛之卦,在沖決上兌這個陰柔的卦。此計是以「剛」喻己,以「柔」喻敵,言乘敵之危,就勢而取勝的意思。

【按語】

敵害在內,則劫其地;敵害在外,則劫其民;內外交害,敗劫其國。如:越王乘吳國內蟹稻不遺種而謀攻之,後卒乘吳北會諸侯於黃池之際,國內空虛,因而搗之,大獲全勝。

第六計 聲東擊西

敵志亂萃①,不虞②,坤下兌上 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釋】

①敵志亂萃:援引《易經.萃》卦中《象》辭:「乃亂乃萃,其志亂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說敵人情志混亂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科,未預料。

③坤下兌上:萃卦為異卦相疊(坤下兌上)。上卦為兌,兌為澤;下並為坤,坤為地。有澤水淹及大地,洪水橫流之象。

此計是運用「坤下兌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敵志亂萃」而造成了錯失叢雜、危機四伏的處境,我則要抓住敵人這不能自控的混亂之勢,機動靈活地運用時東時西,似打似離,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戰術,進一步造成敵人的錯覺,出其不意地一舉奪勝。

【按語】

西漢,七國反,周亞夫堅壁不戰。吳兵奔壁之東南陬,亞夫便備西北;已而吳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敵志不亂,能自去也。漢末,朱雋圍黃巾於宛,張圍結壘,起土山以臨城內,鳴鼓攻其西南,黃巾悉眾赴之,雋自將精兵五千,掩其東北,遂乘虛而人。此敵志亂萃,不虞也。然則聲東擊西之策,須視敵志亂否為定。亂,則勝;不亂,將自取敗亡,險策也。

第二套 敵戰計
處於勢均力敵態勢之計謀。或躍於淵。

第七計 無中生有

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①。少陰、太陰、太陽②。

【注釋】

①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誑,欺詐、誑騙。實,實在,真實,此處作意動詞。句意為:運用假象欺騙對方,但並非一假到底,而是讓對方把受騙的假象當成 真象。

②少陰,太陰,太陽:此「陰」指假象,「陽」指真象。 句意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護真象。

【按語】

無而示有,誑也。誑不可久而易覺,故無不可以終無。無中生有,則由誑而真,由虛而實矣,無不可以敗敵,生有則敗敵矣,如:令狐潮圍雍丘,張巡縛嵩為人千餘,披黑夜,夜縋城下;潮兵爭射之,得箭數十萬。其後復夜縋人,潮兵笑,不設備,乃以死士五百砍潮營,焚壘幕,追奔十餘里。

第八計 暗渡陳倉

示之以動①,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②」。

【注釋】

①示之以動:示,給人看。動,此指軍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動等迷惑敵方的軍事行動。

②益動而巽:語出《易經.益》卦。益,卦名。此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巽上)。上卦為巽,巽為風;下卦為震,震為雷。意即風雷激盪,其勢愈增,故卦名為益。與損卦之義,互相對立,構成一個統一的組紛。《益卦》的《彖》辭說:「益動而巽,日進無疆。」這是說益卦下震為雷為動,上巽為風為順,那麼,動而合理,是天生地長,好處無窮。

此計是利用敵人被我「示之以動」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虛而入,以達軍事上的出奇制勝。

【按語】

奇出於正,無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棧道,則不能暗渡陳倉。昔鄧艾屯白水之北;姜維遙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結營焉。艾謂諸將日:「維令卒還,吾軍少,法當來渡,而不作橋,此維使化持我.令不得還。必自東襲取洮城矣。」艾即夜潛軍,徑到洮城。維果來渡。而艾先至,據城,得以不破。此則是姜維不善用暗渡陳倉之計;而鄧艾察知其聲東擊西之謀也。

第九計 隔岸觀火

陽乖序亂①,明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④。

【注釋】

①陽乖序亂:陽,指公開的。乖,違背,不協調。此指敵方內部矛盾激化,以致公開地表現出多方面秩序混亂、傾軋。

②陰以待逆:陰,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靜觀敵變,坐待敵方更進一步的局面惡化。

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為。

④順以動豫,豫順以動:語出《易經.豫》卦。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為坤為地,上卦為震為雷。是雷生於地,雷從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飛騰。《豫卦》的《彖》辭說「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順時而動,正因為豫卦之意是順時而動,所以天地就能隨和其意,做事就順當自然。

此計正是運用本卦順時以動的哲理,說坐觀敵人的內部惡變,我不急於採取攻逼手段,順其變,「坐山觀虎鬥」,最後讓敵人自殘自殺,時機—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舉成功。

【按語】

乖氣浮張,逼則受擊,退則遠之,則亂自起。昔袁尚、袁熙奔遼東,眾尚有數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曹操破烏丸,或說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斬送尚、熙首來,不煩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傳其首。諸將問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並力;緩之,則相圖,其勢然也。」或曰:此兵書火攻之道也,按兵書《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後段言慎動之理,與隔岸觀火之意,亦相吻合。

第十計 笑裡藏刀

信而安之①,陰以圖之②,備而後動, 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③。

【注釋】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

②陰以圖之:陰,暗地裡。

③剛中柔外:表面柔順,實質強硬尖利。

【按語】

兵書雲:「辭卑而益備者,進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故凡敵人之巧言令色,皆殺機之外露也。宋曹瑋知渭州,號令明肅,西夏人憚之。一日瑋方對客奕棋,會有叛誇數千,亡奔夏境。堠騎(騎馬的偵宿員)報至,諸將相顧失色,公言笑如平時。徐謂騎日.「吾命也,汝勿顯言。」西夏人聞之,以為襲己,盡殺之。此臨機應變之用也。若勾踐之事夫差.則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①。

【注釋】

①損陰以益陽:陰:此指某些細微的、局部的事物。陽,此指事物帶整體意義的、全局性的事物。這是說在軍事謀略上,如果暫時要以某種損失、失利為代價才能最終取勝,指揮者應當機立斷,作出某些局部、或暫時的犧牲,去保全或者爭取全局的、整體性的勝利。這是運用我國古代陰陽學說的陰陽相生相剋、相互轉化的道理而制定的軍事謀略。

【按語】

我敵之情,各有長短。戰爭之事,難得全勝,而勝負之訣,即在長短之相較,乃有以短勝長之秘訣。如以下駟敵上駟,以上駟敵中駟,以中駟敵下駟之類:則誠兵家獨具之詭謀,非常理之可測也。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②。

【注釋】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敵方的某些漏洞、疏忽。

②少陰,少陽:少陰,此指敵方小的疏漏,少陽,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為我方要善於捕捉時機,伺隙搗虛,變敵方小的疏漏而為我方小的得利。

【按語】

大軍動處,其隙甚多,乘間取利,不必以勝。勝固可用,敗亦可用。

第三套 攻戰計
處於進攻態勢之計謀。飛龍在天。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疑以叩實①,察而後動; 復者,陰之媒也②。

【注釋】

①疑以叩實:叩,問,查究。意為發現了疑點就應 當考實查究清楚。

②復者,陰之媒也:復者,反復去做,即反復去叩實而後動。陰,此指某些隱藏著的、暫時尚不明顯或未暴露的事物、情況。媒,媒介。句意為反復叩實查究,而後採取相應的行動,實際是發現隱藏之敵的重要手段。

【按語】

敵力不露,陰謀深沉,未可輕進,應遍探其鋒。兵書雲:「軍旁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翳薈者,必謹復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注釋】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為世間許多看上去很有用處的東西,往往不容易去駕馭而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與①句相對言之。即有些看上去無什用途的東西,往往有時我還可以藉助它而為己發揮作用。猶如我欲「還魂」還必得藉助看似無用的「屍體」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說兵家要善於抓住一切機會,甚至是看去無什用處的東西,努力爭取主動,壯大自己,即時利用而轉不利為有利,乃至轉敗為勝。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語出《易經.蒙》卦。蒙,卦名。本紛是異卦相疊(下坎上艮)。本卦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坎為水為險。山下有險,草木叢生,故說「蒙」。這是蒙卦卦象。這里「童蒙」是指幼稚無知、求師教誨的兒童。此句意為不是我求助於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於我了。

【按語】

換代之際,紛立亡國之後者,固借屍還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權於人,而代其攻寧者,皆此用也。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誘之②,往蹇來連③。

【注釋】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種條件或情況。此句意為戰場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條件或情況對敵方不利時,我再去圍困他。

②用人以誘之:用人為的假象去誘惑他(指敵人),使他向我就範。

③往蹇來連:語出《易經.蹇》卦。蹇,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坎上)。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艮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險,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難;連,艱難。這句意為:往來皆難,行路困難重重。

此計運用這個道理,是說戰場上若遇強敵,要善用謀,用假象使敵人離開駐地,誘他就我之范,喪失他的優勢,使他處處皆難,寸步難行,由主動變被動,而我則出其不意而致勝。

【按語】

兵書曰:「下政攻城」。若攻堅,則自取敗亡矣。敵既得地利,則不可爭其地。且敵有主而勢大:有主,則非利不來趨;勢大,則非天人合用,不能勝。漢末,羌率眾數千,遮虞詡於隊倉崤谷。詡即停軍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乃發。羌聞之,乃分抄旁縣。翔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餘里,令軍士各作兩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發者,利誘之也;日夜兼進者,用天時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①。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

【注釋】

①逼則反兵,走則減勢:走,跑。逼迫敵入太緊,他可能因此拚死反撲,若讓他逃跑則可減削他的氣勢。

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為兵器上不 沾血。

②需,有孚,光:語出《易經.需卦》。需,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乾下坎上)。需的下卦為乾為天,上卦為坎為水,是降雨在即之象。也象徵著一種危險存在著(因為「坎」有險義),必得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險又要善於等待。「需」,等待。《易經,需》卦卦辭:「需,有享,光享」。孚,誠心。光,通廣。句意為:要善於等待,要有誠心(包含耐性),就會有大吉大利。

【按語】

所謂縱著,非放之也,隨之,而稍松之耳。「窮寇勿追」,亦即此意,蓋不追者,非不隨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縱七擒,即縱而隨之,故躡展轉推進,至於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縱,其意在拓地,在借孟獲以服諸蠻,非兵法也。故論戰,則擒者不可復縱。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類以誘之①,擊蒙也②。

【注釋】

①類以誘之:出示某種類似的東西並去誘惑他。

②擊蒙也:語出《易經.蒙》如。參前「借屍還魂」計注釋④。擊,撞擊,打擊。句意為:誘惑敵人,便可打擊這種受我誘惑的愚蒙之人了。

【按語】

誘敵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間,而在類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誘敵者,疑似也;以老弱糧草誘敵者,則類同也。如:楚伐絞,軍其南門,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勿捍采樵者以誘之。」從之,絞人獲利。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役徙於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門,而伏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又如孫臏減灶而誘殺龐涓。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①。

【注釋】

①龍戰於野,其道窮也:語出《易經.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疊(坤下坤上),為純陰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辭》:「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是說即使強龍爭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頓的絕境。比喻戰斗中擒賊擒王謀略的威力。

【按語】

攻勝則利不勝取。取小遺大,卒之利、將之累、帥之害、攻之虧也。舍勝而不摧堅擒王.是縱虎歸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圖辨旌旗,而當察其陣中之首動。昔張巡與尹子奇戰,直沖敵營,至子奇麾下,營中大亂,斬賊將五十餘人,殺士卒五千餘人。迎欲射子奇而不識,剡蒿為矢,中者喜謂巡矢盡,走白子奇,乃得其狀,使霽雲射之,中其左目,幾獲之,子奇乃收軍退還。

第四套 混戰計
處於不分敵友、軍閥混戰態勢之計謀。見龍在田。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不敵其力①,而消其勢②,兌下乾上之象③。

【注釋】

①不敵其力:敵,動詞,攻打。力,最堅強的部位。

②而消其勢:勢,氣勢—。

③兌下乾上之象:《易經》六十四卦中,《履》卦為 「兌下乾上」,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兌為澤。又,兌為陰卦,為柔;乾為陽卦,為剛。兌在下,從循環關系和規律上說,下必沖上,於是出現「柔克剛」之象。此計正是 運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計可勝強敵。

【按語】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陽中之陽也,銳不可當;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勢也,陰中之陰也,近而無害;故力不可當而勢猶可消。尉繚子曰:「氣實則斗,氣奪則走。」面奪氣之法,則在攻心,昔吳漢為大司馬,有寇夜攻漢營,軍中驚擾,漢堅卧不動,軍中聞漢不動,有傾乃定。乃選精兵反擊,大破之:此即不直當其力而撲消其勢也。宋薛長儒為漢、湖、滑三州通判,駐漢州。州兵數百叛,開營門,謀殺知州、兵馬監押,燒營以為亂。有來告者,知州、監押皆不敢出。長儒挺身徒步,自壞垣入其營中,以福禍語亂卒日:「汝輩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於左,脅從者立於右!」於是,不與謀者數百人立於右;獨主謀者十三人突門而出,散於諸村野,尋捕獲。時謂非長儒,則一城塗炭矣!此即攻心奪氣之用也。或日:敵與敵對,搗強敵之虛以敗其將成之功也。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

乘其陰亂①,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②。

【注釋】

①乘其陰亂:陰,內部。意為乘敵人內部發生混亂。

②隨,以向晦入宴息:語出《易經.隨》卦。隨,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兌上)。本卦上卦為兌為澤;下卦為震為雷。言雷入澤中,大地寒凝,萬物蟄伏,故如象名「隨」。隨,順從之意。《隨卦》的《象》辭說:「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為人要隨應天時去作息,向晚就當入室休息。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打仗時要得於抓住敵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機行事,使亂順我之意,我便亂中取利。

【按語】

動盪之際,數力沖撞,弱者依違無主,散蔽而不察,我隨而取之。《六韜》日:「三軍數驚,士卒不齊,相恐以敵強,相語以不利,耳目相屬,妖言不止,眾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將:此弱征也。」是魚,混戰之際,擇此而取之。如:劉備之得荊州,取西川,皆此計也。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存其形,完其勢①;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②。

【注釋】

①存其形,完其勢,保存陣地已有的戰斗形貌,進一步完備繼續戰斗的各種態勢。

②巽而止蠱:語出《易經.蠱》卦。蠱,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巽下艮上)。本卦上卦為艮為山為剛,為陽卦;巽為風為柔,為陰勢。故「蠱」的卦象是「剛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靜,風行於山下,事可順當。又,艮在上卦,為靜;巽為下卦,為謙遜,故說「謙虛沉靜」,「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計引本卦《彖》辭:「巽而止,蠱。」其意是我暗中謹慎地實行主力轉移,穩住敵人,我則乘敵不驚疑之際脫離險境,就可安然躲過戰亂之危。「蠱」,意為順事。

【按語】

共友擊敵,坐觀其勢。尚另有一敵,則須去而存勢。則金蟬脫殼者,非徒走也,蓋為分身之法也。故大軍轉動.而旌旗金鼓,儼然原陣,使敵不敢動,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敵而返,而友敵始知,或猶且不如。然則金蟬脫殼者,在對敵之際,而抽精銳以襲別陣也。如:諸墓亮卒於軍,司馬懿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向懿者,懿退,於是儀結營而去。檀道濟被圍,乃命軍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輿徐出外圍,魏懼有伏,不敢逼,乃歸。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小敵困之①。剝,不利有攸往②。

【注釋】

①小敵困之:對弱小或者數量較少的敵人,要設法去困圍(或者說殲滅)他。

②剝,不利有攸往:語出《易經.剝》卦。剝,卦名。本卦異卦相疊(坤下艮上),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坤為地。意即廣闊無邊的大地在吞沒山,故外名日「剝」。「剝」,落的意思。卦辭:「剝,不利有彼往」意為:剝卦說,有所往則不利。

此計引此卦辭,是說對小股敵人要即時圍困消滅,而不利於去急追或者遠襲。

【按語】

捉賊而必關門,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復追,恐其誘也。賊署,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勞我者也。吳子曰:「今使一死賊,伏於礦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懼千夫。」追賊者,賊有脫逃之機,勢必死斗;若斷其去路,則成擒矣。故小敵必困之,不能,則放之可也。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形禁勢格①,利從近取,害以遠隔②。上火下澤③。

【注釋】

①形禁勢格:禁,禁止。格,阻礙。句意為受到地勢的限制和阻礙。

②利從近取,害以遠隔:句意為,先攻取就近的敵人有利,越過近敵先去攻取遠隔之敵是有害的。

③上火下澤:語出《易經.睽》卦。睽,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離上)。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兌為澤。上離下澤,是水火相剋,水火相剋則又可相生,循環無窮。又「睽」,乘違,即矛盾。本卦《象》辭:「上火下澤,睽。」意為上火下澤,兩相離違、矛盾。

此計運用「上火下澤」相互離違的道理,說明採取「遠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敵相互矛盾、離違,而我正好各個擊破。

【按語】

混戰之局,縱橫捭闔之中,各自取利。遠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結;近者交之,反使變生肘腑。范睢之謀,為地理之定則,其理甚明。

第二十四計 假道伐虢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①。困,有言不信②。

【注釋】

①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假,借。句意為:處在我與敵兩個大國之中的小國,敵方若脅迫小國屈從於他時,我則要借機去援救,造成一種有利的軍事態勢。

②困,有言不信:語出《易經.困》卦。困,卦名。本紛為異卦相疊(坎下兌上),上卦為兌為澤,為陰;下卦為坎為水,為陽。卦象表明,本該容納於澤中的水,現在離開澤而向下滲透,以致澤無水而受困,水離開澤流散無歸也自困,故卦名為「困」。「困」,睏乏。卦辭:「困,有言不信。」意為,處在睏乏境地,難道不相信這基嗎?此計運用此卦理,是說處在兩個大國中的小國,面臨著受人脅迫的境地時,我若說援救他,他在困頓中會不

熱點內容
北京勞動法病假 發布:2025-02-04 20:26:20 瀏覽:373
行政法由哪兩部分組成 發布:2025-02-04 19:15:17 瀏覽:543
經濟法期末測試卷 發布:2025-02-04 19:07:38 瀏覽:580
錦州法律咨詢在哪裡 發布:2025-02-04 19:05:12 瀏覽:509
律師職業險 發布:2025-02-04 18:20:05 瀏覽:116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
滿城哪有律師 發布:2025-02-04 17:12:56 瀏覽:863
房產聯系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4 16:52:25 瀏覽:256
刑法宮廷劇 發布:2025-02-04 15:59:01 瀏覽:588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