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中關於訴訟代理人
㈠ 民事訴訟可以委託哪些人作為代理人
除了律師和法律工作者以及近親屬代理,還可以公民代理(民事訴訟法第58條和民事訴專訟法的司法解釋第屬87條),但是公民代理有一定條件,比如和當事人是同一個社區居委會或者村委或者同一個組織或者單位(雖然沒有很具體的法律規定,但是已經有最高法的相關案例了),需要有其所在的居委會或者村委會或者組織或者單位出具推薦書,推薦你作為其公民代理代理本案案件,一般寫你具有一定法律知識什麼的,有了推薦書,那剩下就是寫授權委託書了
㈡ 民事訴訟代理人的范圍及分類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代理人因產生的原因與基礎不同,可分為:
1、委託代理人,即根據當事人的委託授權,代理當事人進行訴訟行為的人,其代理許可權依當事人的委託授權而定。委託代理人行使代理權應持有合法有效的授權委託書。
2、法定代理人,即根據法律規定具有代理權的人。這主要是為了保護無民事訴訟行為能力的人的合法權益而由法律作出一定的條文規定。法定代理人基於一定的身份關系而產生,如親屬關系,監護關系等。法定代理人行使代理權不是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是基於法律的規定。
3、指定代理人,即為保護無民事訴訟行為人的合法權益而由人民法院指定代理其進行訴訟的人。指定代理人的許可權依法院指定范圍而定,是法定代理的補充。在海事訴訟中,訴訟代理人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九條 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㈢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訴訟代理人資格的認定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對訴訟代理人資格的規定如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其他依法不能作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不得委託其作為訴訟代理人。
第八十五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以及其他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可以當事人近親屬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第八十六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職工,可以當事人工作人員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第八十七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有關社會團體推薦公民擔任訴訟代理人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 社會團體屬於依法登記設立或者依法免予登記設立的非營利性法人組織;
(二) 被代理人屬於該社會團體的成員,或者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位於該社會團體的活動地域;
(三) 代理事務屬於該社會團體章程載明的業務范圍;
(四) 被推薦的公民是該社會團體的負責人或者與該社會團體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工作人員。
專利代理人經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推薦,可以在專利糾紛案件中擔任訴訟代理人。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八十五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以及其他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可以當事人近親屬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第八十六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職工,可以當事人工作人員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第八十七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有關社會團體推薦公民擔任訴訟代理人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 社會團體屬於依法登記設立或者依法免予登記設立的非營利性法人組織;
(二) 被代理人屬於該社會團體的成員,或者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位於該社會團體的活動地域;
(三) 代理事務屬於該社會團體章程載明的業務范圍;
(四) 被推薦的公民是該社會團體的負責人或者與該社會團體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工作人員。
專利代理人經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推薦,可以在專利糾紛案件中擔任訴訟代理人。
㈣ 民事訴訟法代理人范圍
法律分析:1、當事人的近親屬。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2、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律師是國家法律和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維護者,近年來我國的律師隊伍不斷擴大,素質不斷提高,已經成為我國法治建設中一支強有力的隊伍。根據律師法規定,律師的一項主要業務就是接受民事案件當事人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律師參與訴訟對人民法院查清事實,正確運用法律,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作用。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也允許進行民事訴訟代理。
3、社會團體推薦的人。社會團體指依法或經有關部門批准成立的,有章程、有名稱、有一定數量成員、有經費來源、有辦事機構、有辦公地點的非營利性組織。主要包括:
(1)人民群眾團體。如工會、婦聯、學聯、青年團等;
(2)社會公益團體。如中國福利基金會、中國紅十字會、消費者協會等舉辦社會公益事業的團體;
(3)文藝工作團體。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戲劇工作者協會、音樂工作者協會等從事文學、美術、戲劇、音樂等文藝工作的團體;
(4)學術研究團體。如自然科學工作者協會、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醫學會等從事某種專門學術研究的團體;
(5)宗教團體。如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從事宗教活動的團體。社會團體不是以團體的名義代理訴訟,而是以團體推薦的人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4、當事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當事人所在單位為保護其職工的合法權益,可以在單位中推薦一人為當事人代理訴訟,但被推薦的人作為訴訟代理人必須經當事人同意和授權。
5、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除上面所列幾種人,當事人也可以委託朋友、同事等他所信任的人,這些人經人民法院許可,就可以作為他的訴訟代理人。當然,此條非常缺乏可操作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㈤ 民事訴訟中代理人有什麼
民事訴訟中代理人有以下幾種:
1、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2、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3、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4、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
民事訴訟代理人,是指在一定許可權內代替或協助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的人。民事訴訟代理人可分為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和委託代理人。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㈥ 民事訴訟法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他人代理訴訟么
民事訴訟中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他人代理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回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答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第五十九條 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㈦ 哪些人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代理人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回作為訴答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