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銷毀證據
Ⅰ 公安差不多銷毀證明該怎麼辦
此罪與彼罪
與包庇罪區分
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是1997年修訂後新《刑法》第307條第2款新增的罪名。由於該罪立法規定過於籠統,又缺乏相應的司法解釋,在司法實踐中,與包庇罪等相近罪難於區別,導致司法適用困難。為此,本文就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與包庇罪的區別作粗淺探析。
《刑法》第307條第2款規定:「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它是在《刑事訴訟法》第38條基礎上修改而來的,該法第38條規定:辯護人不得幫助他人隱匿、毀滅、偽造證據。這就是本罪名的法源。但本條的犯罪不限於刑事訴訟中,它可以指任何訴訟活動,包括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行政訴訟法》第49條都明確規定:偽造、隱匿、毀滅證據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據此,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是指與當事人共謀或受當事人指使,在物質上、精神上幫助刑事訴訟、民事訴訟或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行為。
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的構成要件是: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司法機關正常的訴訟活動。其行為往往使當事人逃避法律制裁,或者冤枉無辜,使他人的人身和財產權受到侵犯。
(2)本罪客觀方面表現是:為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提供幫助。所謂毀滅證據,是指將證據銷毀、徹底破壞,使證據完全消滅或者完全喪失證據的作用,如:燒毀足以有犯罪的物證,消除犯罪現場的血跡,等等。所謂偽造證據,是指製造虛假的證據,對證據內容進行篡改,使其與真實不符。如:製造虛假的書證、物證、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等等。行為人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既可以表現為共同直接實施各種毀滅或偽造證據的行為,亦可表現為出謀劃策、提供工具等,幫助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無論行為人採取那種手段,其主觀目的都是為了幫助當事人逃避法律責任,或者意圖加害他人,減輕當事人的責任,通過阻止司法機關獲取案件真實情況來達到幫助當事人逃避法律制裁的目的。上述行為必須「情節嚴重」才構成犯罪。
(3)本罪行為人在主觀上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兩種心理狀態。在認識因素上,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是在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而且所實施的行為危及國家機關審判活動的公正性,仍決意要實施。在意志因素上,行為人一方面希望或放任自己的行為能夠為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亦希望或放任通過自己的幫助,使當事人能夠順利地逃避法律制裁並造成一定的結果。放任結果發生,主要指不作為的幫助行為。
Ⅱ 銷毀證據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會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零七條 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Ⅲ 被告與律師合謀銷毀原告證據 依法被各罰5萬
前不久,福建某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某穎收到了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的決定書,因為與當事人合謀銷毀證據,法院依法對其處以5萬元罰款。該院還同時向福州市司法局發出了司法建議函,建議依照律師法有關規定,對王某穎進行處理。與王某穎同時收到決定書的還有她的委託人王某銘。他也因銷毀證據被處以5萬元罰款。
這事還要從此前的一場庭審說起。原告小林與被告王某銘系朋友關系。今年3月28日,王某銘因經商需要資金周轉,向原告借款6萬元,並出具了借條及收條,承諾於今年6月28日前還款。借款到期後王某銘沒有還款。原告在多次催討無果後,於7月27日將王某銘及其妻子告到鼓樓法院。
9月11日上午10時20分,鼓樓法院對該案進行了開庭審理。庭審中,應被告方要求,原告當庭將四份證據原件交予被告進行核對。庭審結束後,鼓樓法院書記員小吳在核對證據原件時,卻發現原告提供的證據借條及收條原件不翼而飛。書記員小吳與原被告雙方找遍了卷宗材料、隨身包物,連法庭的桌椅下都細細搜尋了一遍,卻沒有發現任何蹤跡。小吳當即向主審該案件的法官林巧匯報。林巧當即趕回法庭詢問原、被告雙方。原告說法庭質證時,已將證據原件都交給被告。被告及律師滿臉茫然的樣子,被告的律師還建議法院調取庭審時的錄像看看。神聖的法庭上,眾目睽睽下,證據是怎麼不翼而飛的呢?考慮到當時已到下班時間,在被告方表示庭審時確有見到借條及收條原件,且對該份證據沒有異議後,林巧就讓他們離開了法院。
“決不能讓這事就這樣了了!”一心想揭開謎團的林巧顧不上午休,當即聯系鼓樓法院相關技術人員,調取庭審時的法庭錄像和法庭走廊的監控錄像反復認真察看,終於發現了證據失蹤的線索。原來當庭審進行到上午10時47分,一直在將桌上材料翻來翻去的被告代理律師王某穎,從中抽出一份悄悄塞給了被告王某銘,並與王某銘低聲耳語。隨後,王某銘趁人不備,將材料迅速放入隨身攜帶的快遞信封里。從法庭走廊的監控畫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庭審一結束,被告王某銘就以上廁所為借口立即拿著快遞信封快步走出法庭。王某穎隨後也跟著往廁所方向走去。
庭審的監控還原了庭審過程,為了進一步了解情況,林巧立即給王某銘及其律師打電話,要求他們下午上班後必須到法院接受調查。被告王某銘及其代理律師王某穎先是以各種借口推脫,最後迫於法律的威懾,不得已才同意到法院做筆錄。剛開始,兩人還百般抵賴,拒不承認證據是他們銷毀的。當得知自己的行為已經被庭審錄像和監控錄像清清楚楚地拍了下來,在鐵的證據面前,兩人只好承認了事實。
鼓樓法院迅速對此事作出嚴肅處理,依照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決定對王某銘、王某穎分別罰款5萬元。
“我認識到我的錯誤了,也願意以最積極方式彌補錯誤。”面對威嚴的法律和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後悔莫及的王某穎向法庭請求。
“被告律師與被告合謀毀證據,這種行徑嚴重違反了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和律師從業准則,與律師的身份定位,與法治精神背道而馳,應依法予以制裁。”林巧表示。
Ⅳ 民事主審法官故意毀滅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涉嫌什麼犯罪
這位法官的行為構成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是指在訴訟活動中,唆使、協助當事人隱匿、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行為。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 訴訟參加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Ⅳ 銷毀證據罪怎麼判
《刑法》第三百零七條:妨害作證罪;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本條的犯罪不限於刑事訴訟中,還包括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行政訴訟法》第49條都明確規定:偽造、隱匿、毀滅證據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民事訴訟法銷毀證據擴展閱讀:
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所謂幫助,是指為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准備工具、掃除障礙、出謀劃策、提供條件、撐腰打氣、堅定其毀滅、偽造證據信心等。
其既可以表現為體力上的、物質上的幫助,也可以表現為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支持。
既可以是在訴訟中,有時也可以是在訴訟前。所謂毀滅,是指湮滅、消滅證據,既包括使證據從形態上完全予以消失,如將證據燒毀、撕壞、浸爛、丟棄等,又包括雖保存證據形態但使得其喪失或部分喪失其證明力,如砧污、塗劃證據使其無法反映其證明的事實等。
Ⅵ 當事人把證據毀滅,需要承擔怎樣的法律後
您好!人民法院會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內任。
根據《民事訴訟法》容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重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Ⅶ 騙取借條而銷毀是否構成犯罪
騙取並銷毀借條,不構成犯罪。銷毀的借條僅僅是代表債權的證據,債權債務關系沒有因借條的損毀而消失,這屬於民事財產糾紛,不構成刑事犯罪。
如果當時有及時報警,有警方的相關記錄,並且有一份欠條復印件或者能夠還原被撕毀的欠條,可以起訴追償。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Ⅷ 當天銷毀證據又恢復證據是違法行為嗎
銷毀證據屬於違法行為,這是法律規定的,但是銷毀的當事人又恢復相關證據,只能說明其中止了違法行為,是否要進行處罰,還要根據造成的損失去決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Ⅸ 民訴法111條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如果訴訟中的參與者或其他人有以下行為之一,則人民法院可處以罰款或根據情況的嚴重性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或者毀壞重要證據,阻止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 (2)使用暴力,威脅或賄賂來防止證人作證或煽動,賄賂或強迫他人作假; (三)隱瞞,轉讓,出售,毀滅已經查封,扣押的財產,已經盤算,責令保存的財產或者凍結的財產; (四)致司法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鑒定人,檢查員或者協助執行,侮辱,誹謗,陷害,毆打,報復的人員;(六)拒絕執行人民法院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人民法院可以對實施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負責的人員處以罰款或者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其中一種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的嚴重程度處以罰款或者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或者銷毀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 (2)利用暴力,威脅或賄賂來防止證人作證或煽動,賄賂或強迫他人作假; (三)隱瞞,轉讓,出售,銷毀已經查封,扣押的財產,已經盤算,責令保存的財產或者凍結的財產; (四)致司法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鑒定師,檢查員,協助執行,侮辱,誹謗,陷害,毆打或報復的人員; (五)使用暴力,威脅或其他方式阻礙司法人員履行職責的; (六)拒絕執行人民法院現行法律的有效判決和裁定。
Ⅹ 對方毀滅證據如何處理
當事人毀滅證據的,可以對其進行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給予刑事處罰。根據法律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