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對工作地點的更改

勞動法對工作地點的更改

發布時間: 2022-05-24 09:49:20

A. 勞動合同的地點變更

[案例2] 王某於2004年進入北京市一家房地產經紀公司工作,任職銷售員。該公司總部設在市中心,另在郊區有兩個銷售部。 王某進入公司後一直在總部工作。2005年,公司通知王某,由於第一銷售部剛接到某大型小區的房屋銷售任務,急需增補銷售員,決定調王某到該銷售部工作。王某認為自己一直在總部工作,現在調到分部,屬於變更工作崗位,自己有權不同意,向人力資源部門提出了異議。公司則認為,調動王某純屬公司內部合理的人員調動,完全合理合法。 公司和員工誰更有理呢? 王濤:王某對調到分部銷售部工作屬於變更工作崗位的理解是錯誤的。王某的工作崗位就是銷售員,工作崗位並未發生變化;另外,工作地點的變化是否屬於變更勞動合同,要看公司與員工在當時的勞動合同中是如何約定工作地點的。如果明確約定工作地點在北京總部,則公司將王某調到銷售部工作,屬於變更勞動合同,需要與王某協商一致。如果僅約定北京市,我認為這樣的調動屬於公司管理制度的范疇,公司是有此權利的。 張雪:勞動者在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應該明確工作地點。如果需要變更工作地點,要與員工協商一致。在本案例中,雖然王某的具體工作地點發生了變化,但我認為這樣的調動僅屬於工作地點的變動,而不屬於勞動合同的變更。公司對王某的調動是從市中心調到郊區,仍是限於同一個城市。在一般情況下,我認為這種變動不必徵得王某的同意,除非當時在勞動合同中對此有明確的禁止規定。不過公司將王某調到分部,畢竟或多或少會給王某的生活帶來不便,公司可以考慮提供一些交通、生活補貼,更有利於解決問題。 賈富春:《勞動法》第17條明確了變更勞動合同應協商一致的原則。工作地點變動是否構成勞動合同變更、是否需要協商一致,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勞動合同約定工作地點的,工作地點的變動也屬於勞動合同的變更;如果勞動合同中沒有約定,工作地點的變更應具有合理性。在本案例中,首先要看王某與公司是如何約定的。正如王濤女士所說的,如果勞動合同約定的僅是北京市,則公司對王某的調動屬於用人單位正常行使法律賦予的用工自主權的正常范圍,不必一定徵得王某同意,除非勞動合同明確規定王某的工作崗位僅限於北京總部等。其次,如果勞動合同就此沒有約定,則要看公司的調動有沒有合理性。比如說不能單方面將員工從北京市調到上海市等,應綜合考慮工作調動的遠近,上班的交通等。

B. 公司可以隨便調動員工工作地點嗎

《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之所以將工作地點作為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之一,並要求雙方只有協商一致才能變更,其目的主要在於限制用人單位因隨心所以增加勞動者工作及生活成本等。

公司為了能夠隨意調動員工且無需承擔法律責任,以格式條款的方式將工作地點確定為「公司業務覆蓋范圍內」,企圖讓員工在遭遇調動時「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無疑屬於迴避公司的主要義務。

對此,《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另一方面,從合理性角度上看,可以不受工作地點為「公司業務覆蓋范圍內」的約束。

對於過於籠統、過分寬泛勞動地點的界定,應當兼顧用人單位經營管理需要與勞動者提供勞動的便利來綜合考量。

《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勞動合同期限;

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勞動報酬;

社會保險;

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2)勞動法對工作地點的更改擴展閱讀:

對於用人單位而言,其變更員工工作地點,目的是為了降低經營成本、優化人力資源結構、獲得更有利的市場以及政策優惠,即其主要是考慮經濟利益的取捨。

對勞動者而言,則要綜合考慮自身發展需要、獲得勞動報酬、時間精力的付出等因素。而工作地點變遠,會造成勞動者上下班在途時間加長、交通成本增加、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改變、照顧家人不便等等,直接影響其建立勞動關系的目的。

在此情況下,如果用人單位變更工作地點未對勞動者的合同目的產生較大不利影響,也沒有給勞動者履行勞動合同造成實質困難,勞動者應當配合;如果用人單位變更工作地點嚴重影響勞動者勞動合同目的實現,在勞動者拒絕的情況下,則不應對勞動者產生約束力。

與之對應,公司不顧在簽訂勞動合同後,應當視為雙方已經確定具體工作地點的實際,不顧你工作環境不適、不便照顧家人客觀情況等強行為之,無疑是錯誤的。建議勞動者可以先與單位溝通協商,表明其不願意接受新的工作地點,充分說明理由。

C. 工作地點變更勞動者不同意怎麼辦

如果原來公司地址距離新公司地址非常遠,增加勞動者的時間和消費成本,給勞動者帶來極大的不便,我們就可以認定:嚴重影響勞動者原有生活。
根據《勞動法》第26條和《勞動合同法》第40條的相關規定: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可以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解除勞動合同。

D. 上班地址變更符合勞動法嗎

法律分析: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合同應當明確員工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但在實踐當中,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工作地點形形色色、五花八門,除了常見的明確具體地點外,還有類似「中國」、「華東地區」、「寶山區和虹口區」等,對於這些約定是否合法和合理的判定,法律未有明確的界定,通常來說,用人單位對工作地點作出的相對寬泛的約定是符合公司業務特點或者員工崗位特點的,是合理和善意的,原則上認定有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七條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第十八條 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E. 勞動法工作地點變更的問題

你好!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回動保護或者答勞動條件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同時,根據該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如果對我的解答還算滿意,請採納答案並給好評吧,有什麼法律問題還可以進我的法律工作室找我咨詢,您的肯定是對我的最大鼓勵!

F. 新勞動法工作地點調動

法律分析:原則上變更工作地點對員工造成消極影響的須經員工同意並書面確認,但若工作地點調整對員工造成的影響很小或者幾乎沒有的情況下,盡管工作地點變動從實質上講也構成合同內容的變化,但如果員工在此情形下仍可以未經雙方協商一致而拒絕搬遷,顯然不符合常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G. 新勞動法中,變動工作地點是如何界定的,在同一個鎮內不同一個管理區,算不算變動工作地點

對於變動工作地點,法律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從審判實踐看,一般是以一個區或者一個市為准,因此如果僅僅是在一個鎮里予以變動,一般不視為已經變動了工作地點。

H. 勞動合同里寫了公司有權對員工進行調崗,代表公司也可以改變工作地點嗎更換城市了

公司有權利對員工進行調崗是對的,但是調崗/變更工作地點就是變更勞動合同,公司對勞動合同進行變更,需要徵得員工同意,協商不一致,公司可以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只要按照規定的要求支付補償金就可以。

崗位變更屬於勞動合同變更的內容,故一般情況下的崗位變更應依據《勞動法》第十七條的規定進行。某些情形下,用人單位可以不經勞動者同意變更勞動者的工作崗位,勞動合同沒有變更,用人單位不得安排勞動者從事合同規定以外的工作或調換崗位。
但下列情況除外:
(一)發生事故或災害,需要及時搶修或救災;(二)因生產、工作需要,單位內部機構或工種、崗位之間的臨時調動;(三)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情況。司法實踐中,在勞動合同明確約定了勞動者工作崗位的情況下,用人單位變更勞動者工作崗位,一般應與勞動者協商,用人單位不能單方變更勞動者工作崗位。而在勞動合同未明確約定勞動者工作崗位,且無其他證據證明雙方對具體工作崗位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單方變更勞動者工作崗位應屬於用人單位的用人自主權。
勞動合同的變更是指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後,在合同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履行完畢之前,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當事人協商同意,對勞動合同內容作部分修改、補充或者刪減的法律行為。勞動合同的變更是原勞動合同的派生,是雙方已存在的勞動權利義務關系的發展。
根據本法第十六條和第三條第款的規定,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調一致,並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因此,勞動合同一經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受法律保護,雙方當事人應當嚴格履行,任何一方不得隨意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但在,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有時不可能對涉及合同的所有問題都做出明確的規定;合同訂立後,在履行勞動合同的過程中,由於社會生活和市場條件的不斷變化,訂立勞動合同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變化,使得勞動合同難於履行或者難於全面履行,或者使合同的履行可能造成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不平衡,這就需要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對勞動合同的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否則,在勞動合同與實際情況相脫節的情況下,若繼續履行,由可能會對當事人的正當利益造成損害。因此本法允許當事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更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可以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經協商一致,就勞動合同的部分條款進行修改、補充或者刪減,通過對雙方權利義務關系重新進行調整和規定,使勞動合同適應變化發展了的新情況,從而保證勞動合同的繼續履行。
勞動合同的變更是在原合同的基礎上對原勞動合同內容作部分修改、補充或者刪減,而不是簽訂新的勞動合同。原勞動合同未變更的部分仍然有效,變更後的內容就取代了原合同的相關內容,新達成的變更協議條款與原合同中其他條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對雙方當事人都有約束力。

I. 變更工作地點如何賠償

法律分析:1.勞動合同約定了工作地點,公司無權單獨變更,應當與勞動者協商,經過協商達成一致的,變更合同,合同繼續履行;不能達成一致的,公司應當提前30天通知勞動者或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後解除合同,並按照勞動者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2.公司不經協商變更工作地點的,勞動者有權拒絕(救災、搶險等臨時性緊急情況除外),公司因此解除合同或者給予處罰的,都屬於違法行為,可以通過勞動爭議仲裁維權。解除合同的需要支付二倍經濟補償金的賠償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熱點內容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
滿城哪有律師 發布:2025-02-04 17:12:56 瀏覽:863
房產聯系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4 16:52:25 瀏覽:256
刑法宮廷劇 發布:2025-02-04 15:59:01 瀏覽:588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
行政法庭審筆錄 發布:2025-02-04 15:22:21 瀏覽:280
民事訴訟法是民告官嗎 發布:2025-02-04 15:06:06 瀏覽:876
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 發布:2025-02-04 14:39:00 瀏覽:126
2014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試題 發布:2025-02-04 14:26:57 瀏覽:706
最新勞動法保胎怎麼發工資 發布:2025-02-04 14:12:58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