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勞動法的問答
A. 勞動法問題解答
1、如果合同規定轉正期和正式期的工資有差額,而且八個月一直發的都是轉正期工資的話,可以認定單位違約。
2、單位違約不導致合同無效,只要訂立合同時是雙方的真實合意的話就是合法有效的。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約定服務期的,應該是在入職的時候,有對該員工提供專業[培訓或專門的培訓,否則約定服務期解約賠償就是無效的。這種情形下,服務期內解約賠償的約定沒有法律約束力。
但如果勞動合同里只有服務期約定並取代勞動合同期限的約定的話,則該服務期可能被認定為勞動合同期限,在這個期限內解除合同應提前三十天通知,此時無需賠償。
此外,如果如問題1,單位不足額支付工資的話,屬於違反勞動合同法的情形,此時也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無需通知和賠償。
B. 論述勞動法從哪些方面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1、訂立勞動期限,保障;勞動者8小時工作;
2、明確工資待遇,要求單位購買社保,保障勞動者切身利益。
勞資雙方都應嚴格按照本法的規定規范自己的行為。勞動者處於弱勢地位是有目共睹的,立法者也充分的考慮到這一點,在我國經濟轉型時期出台了這樣一部法律。
雖然《勞動合同法》關於對勞動者權益的一些規定有待完善,但是此次立法首次確立側重對勞動者權益保護的立法宗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關於勞動法的問答擴展閱讀:
非全日制用工作為相對於全日制用工的特別規定,單列了一章,分別對這兩種特殊的用工形式進行了具體明確的法律規定。
勞動合同法將勞務派遣作為全日制用工的特殊形式,是在全日制用工的基礎上所作的特別規范,勞務派遣應當按照全日制用工和勞務派遣的特別規定進行規范。
C. 勞動法咨詢
勞動法來咨詢電話是12333進行投自訴舉報。
如果未及時支付工資,有兩個途徑可以要求支付工資:
1、勞動者可以到當地勞動局勞動監察投訴;優點:方式簡單。缺點:各地執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可以到當地勞動局申請仲裁,要求支付工資。如果未簽訂勞動合同,還可以要求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如果是以拖欠工資提出的解除勞動關系,還可以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優點:除了工資外,還可以主張經濟補償、雙倍工資等,並且一般都可以最終解決;缺點:申請勞動仲裁就是打勞動官司,程序稍多,需要專業人士指導。
法律依據:各省的工資支付規定。例如:
《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依法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應當在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當日結清並一次性支付勞動者工資。
《山東省企業工資支付規定》第三十三條企業與勞動者依法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企業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性支付勞動者應得的工資。
D. 2021勞動法最新規定
E. 新勞動法問答
案例分析
1、應當支付。理由:案例中屬於勞動合同到期用人單位方面解除勞動關系的情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補償金額:周某在用人單位9個月的勞動合同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2、是。用工滿一年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滿一年之日起自動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3、是。為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一項法定基本義務,這一法定義務已經我國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等法律予以確認。用人單位一切不繳納或者不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行為均為法律所禁止的違法行為。用人單位的該違法行為,不僅違反了自身應當承擔的法定義務,而且還嚴重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必須就此所造成的後果承擔責任,如因該行為給勞動者造成損失的,還應當賠償勞動者的損失。
F. 勞動法在線咨詢
無論簽訂了多久的勞動合同,勞動者在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都是可以辭職的。勞動者有自主擇業權。
一、個人提出離職分三種情況:
1、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書面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後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單位的批准,並可以要求支付剩餘的工資及經濟補償金(每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及辦理離職手續等;
2、依據《勞動合同法》37條,勞動者提前30天提出的書面離職,不需要用人單位批准就可以離職。其中,試用期提前3天書面提出;用人單位有義務結清工資辦理離職手續。
3、沒有提前30天提出離職,用人單位也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直接提交辭職信就走人,這個時候就是勞動者違法,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招聘該勞動者產生的費用,用人單位可以要求承擔。
二、勞動者可以通過快遞或掛號信郵寄給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通知(也就是通俗說的辭職信、辭職報告),這樣便於保留證據。用人單位不支付勞動者工資或不為勞動者辦理離職手續,可以通過申請勞動仲裁解決;
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試用期辭職提前3天即可離職,試用期後辭職需要提前一個月。也就是說,你只要提前30天打書面報告,即使是在服務期內依舊可以辭職。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候一定要保留書面報告或是批准離職的證據,以防止意外狀況的出現。
關於違約金的問題一般只有兩種情況下企業才能和勞動者進行約定:1、合同中約定的專項技術培訓並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2、約定保守公司商業秘密和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試用期離職是不能扣違約金的。除以上兩種情況之外,其餘勞動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都不算數,因此即使張某離職,也可以不用付違約金,正常程序辭職就好。
由此可見,簽訂勞動合同後即使反悔了也可以辭職,只要提前30天以書面報告的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就好。
G. 勞動法咨詢
1、公司通知你調整工作地點,你拒絕,說明你認為公司沒有按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勞動條件(包括工作地點),結果就是你「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償,所以這里的經濟補償標準是N,不存在N+1;(注意:你要正式的通知公司比如微信、電子郵件,否則公司會說要和你協商,你就不來上班了......)
2、公司通知你調整工作地點,你拒絕,公司沒有後續任何錶態,說明公司是通知你、不是和你協商。如果你沒有到新地點上班,公司將以連續曠工(嚴重違反公司制度)辭退你,沒有經濟補償。
所以,這件事的關鍵就是一點,你的勞動合同上的工作地點寫的是什麼,如果寫的是「北京市東城區」,請參考第1點;如果寫的是「北京市」,請參考第2點。
H. 關於勞動法的若干提問
1.12月3日--12月13,看是否為工傷,如是工傷按停工留薪,按月支付工資。不是工傷,就自掏腰包。按勞動合同法第82條規定,用人單位只用人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應付勞動者2倍工資。停工留新階段因用人單位還提供工資,因算合同關系成立。適用勞動合同法第82條規定。
(以上個人見解只供參考)
2.如上
3.勞動關系建立那天。應算用工那天,就是你上班第一天。
4.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
I. 關於《勞動法》等的提問
1、很遺憾,在校學生不是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學生打工還沒有納入勞動法律法規的調整范圍:所以他不能依照勞動法相關的規定申請工傷待遇,只能適用刑法、民法通則或僱工的相關規定。
2、他的損失最終的承擔者應是加害他的人即兇手。現階段,由於他是在校學生,學校有一定的管理責任,即使是私自外出打出、在校外發生傷害,也與校外管理失職有一定的關系,但他自己應負主要責任。
3、他與老闆是僱傭關系,但他是在下班回校的路上出事,所以老闆沒有賠償責任,但根據公平原則,他的打工行為使老闆受益,老闆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但比例不會太高,現實中已有相關案例。
4、建議:
(1)盡快報警:不管是搶劫還是報復性傷人,都讓警察來處理、不要你們再私下分析、推測,你們的經驗和水平、技術怎麼也比不上警察,耽誤的時間越長越不利於破案:報案早的話,兇手還未跑遠,如果能盡快將兇手抓獲,你朋友的生命危險、救命錢才會有著落。
(2)找輔導員和校領導匯報,不管什麼原因,學校都不會漠視學生的生命消滅:先不要追問該誰負責、該誰拿錢,只要有人拿錢先搶救他就行,算賬是日後的事。
(3)也可以找老闆要一部錢,但這不太好說,最好由學校或是教師出面,否則的話很難說通。
(4)可以把你們分析的理由、收集的證據向警察提供,以利於破案。
J. 關於勞動法的問答
你在別人那裡打工,這個肯定不是針對你一個人,肯定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的。而且呢,工資是按照工作日算的,51放假啊,工作是22天制度,你不是5月前入職的,不能享受51的工資呢。所以,這個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