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氣溫勞動法

氣溫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2-05-24 19:35:26

勞動法對工作環境溫度的規定

法律分析:在高溫天氣期間,用人單位應根據下列規定,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確保員工勞逸結合、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但因行業特點不能停工或者因生產、人身財產安全和公眾利益的需要必須緊急處理或及時搶修的情況除外。(一)日最高氣溫達到40℃時,當日應停止工作;(二)日最高氣溫達到38℃時,當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六十條 不得安排女職工在經期從事高處、低溫、冷水作業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㈡ 勞動法關於惡劣天氣的規定

法律分析:依現行勞動相關法律,勞動者完全有權利拒絕極端天氣工作。職工確因惡劣天氣影響不能按時到崗到位的,造成誤工的,用人單位不得作遲到、缺勤處理,不得扣減工資福利,不得以法定假日、休息日補償,不得因此對誤工者給予紀律處分或解除勞動關系等。用人單位因極端嚴寒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工資支付參照國家和省關於停工、停產期間工資支付相關規定與職工協商確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六條 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㈢ 勞動法對防暑降溫費怎麼規定的

法律分析:國家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勞動保障部門表示,高溫下工作應發放高溫補貼。高溫補貼不得列入最低工資中。按照國家勞動保障部門的相關規定,當氣溫超過35攝氏度時,企業應依據勞動合同中簽訂的內容,視工種和工作環境的不同,向職工發放高溫補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四條 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九十二條 用人單位的勞動安全設施和勞動衛生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或者未向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勞動保護設施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以罰款。

㈣ 中國勞動法規定氣溫達到多少度可以不上班

40度`
不過氣象台不可能報40度的.
他不會讓你不上班.

㈤ 勞動法規定多少度可以不上班的

勞動法沒有法律明確規定 但是現下已經有重慶、長沙、南京等城市氣溫達到40℃時不上班,39℃時上半天班。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

㈥ 勞動法中有對工作溫度的規定嗎

有對高溫環境下工作的規定。

《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安監總安健[2012]89號

第八條 在高溫天氣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採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輪換作業、適當增加高溫工作環境下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室外作業等措施:

(一)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台當日發布的預報氣溫,調整作業時間,但因人身財產安全和公眾利益需要緊急處理的除外:

1.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

2.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

3.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37℃以下時,用人單位應當採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勞動者連續作業時間,並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勞動者加班。

(二)在高溫天氣來臨之前,用人單位應當對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對患有心、肺、腦血管性疾病、肺結核、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其他身體狀況不適合高溫作業環境的勞動者,應當調整作業崗位。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三)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懷孕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期間從事室外露天作業及溫度在33℃以上的工作場所作業。

(四)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

第十七條 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

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並納入工資總額。高溫津貼標准由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適時調整。

2017年全國各地高溫補貼標准發放標准

山東

山東發放時間:6月、7月、8月、9月;

發放標准:室外作業和高溫作業人員每人每月120元,非高溫作業人員每人每月80元。

浙江

浙江高溫作業人員160元/月;非高溫作業工人130元/月;一般工作人員110元/月。發放時間為6月-9月共4個月;

江西

江西發放時間:6月、7月、8月、9月;

發放標准:從事室外作業和高溫作業的勞動者,每人每月高溫津貼由原來的120元調整到240元;室內非高溫作業的勞動者,每人每月高溫津貼由原來的80元調整到160元。

天津

天津發放時間:每年6月到9月;

發放標准:職工上年日平均工資的12%確定,實行動態調整。

廣東

廣東發放時間:6月至10月期間。發放標准:每人每月150元;如果按照規定需按天數折算高溫津貼的,按每人每天6.9元計算。

陝西

陝西每天10元。

北京

北京每年6-8月,室外露天作業人員高溫津貼每人每月不低於120元;在33℃(含33℃)以上室內工作場所作業的人員,高溫津貼每人每月不低於90元。

海南

海南發放時間:4月1日到10月31日期間;

發放標准:每人每天10元的標准發放高溫津貼。

河南

河南勞動者在日最高氣溫達35℃以上的天氣下露天工作,可享受企業發放的每人每工作日10元的高溫津貼。

湖北

湖北發放時間:6、7、8、9月;

發放標准:用人單位對在崗職工發放高溫津貼的標准由原來的每人每天8元,調整為每人每天12元。

福建

福建發放時間:5-9月;

發放標准:每人每天按8—10元標准發放。

青島

青島從事室外作業和高溫作業人員每人每月120元;非高溫作業人員每人每月80元。全年按6月、7月、8月、9月4個月計發,列入企業成本費用。

四川

四川發放時間:未設定;

發放標准:每人每天6元至10元調整為每人每天8元至12元。

重慶

重慶發放時間:每年5-9月份;

發放標准:一般高溫天氣,按每人每天不低於5元標准發放;中度高溫天氣,按每人每天不低於10元標准發放;強度高溫天氣,按每人每天不低於15元標准發放。

上海

上海發放時間:每年6月至9月;

發放標准:標准為每月200元。

江蘇

江蘇如果企業安排職工在6月、7月、8月、9月這四個月安排職工在33度以上高溫天氣(環境)工作的,要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具體的標准按照江蘇省的規定,是每人每月200元。

新疆

新疆發放時間:6-8月;

發放標准:每人每天按10至20元標准發放。

貴州

貴州發放時間:6-9月;

發放標准:每人8元/天或168元/月標准發放。

寧夏

寧夏發放時間:每年6月、7月、8月、9月;

發放標准:高溫、露天作業人員每人每天12元,其他作業人員每人每天8元。

安徽

安徽發放時間:每年的6月至8月;

發放標准:每人每工作日不低於10元。

吉林

吉林發放標准:每人每日10元以上。

雲南

雲南發放時間:6月至9月;

發放標准:每人每月不低於60元,室內工作場所溫度無法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於45元的標准發放。

甘肅

甘肅發放時間:7-9月;

發放標准:每人每月45元。

湖南

湖南發放標准:每人每月最低150元;

發放時間:從7月1日起到9月30日止。

河北

河北發放時間:6月-9月份;

發放標准:有三檔(200元/月;160元/月;130元/月)。

廣西

廣西發放時間:每年6月至10月;

發放標准:高溫津貼標准可在每人每月100元-200元之間。

內蒙古

內蒙古發放時間:未設定;

發放標准:高溫崗位津貼為180元/月;高寒崗位津貼為230元/月。

遼寧

遼寧發放時間:6月份至9月份;

發放標准:每天分別為6元、8元、10元、12元,最高每月372元。

山西

山西發放時間:6月份至8月份;

發放標准:每人每月發放高溫津貼240元。

㈦ 勞動法對室內高溫作業的規定

法律分析:勞動法沒有規定室內多少溫度以上可以高溫休假,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用人單位每年6月至8月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露天工作,按每人每月不低於60元的標准發放津貼;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室內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於45元的標准發放。

法律依據:《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第八條 在高溫天氣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採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輪換作業、適當增加高溫工作環境下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室外作業等措施:(一)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台當日發布的預報氣溫,調整作業時間,但因人身財產安全和公眾利益需要緊急處理的除外:1.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2.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3.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37℃以下時,用人單位應當採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勞動者連續作業時間,並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勞動者加班。(二)在高溫天氣來臨之前,用人單位應當對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對患有心、肺、腦血管性疾病、肺結核、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其他身體狀況不適合高溫作業環境的勞動者,應當調整作業崗位。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三)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懷孕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期間從事室外露天作業及溫度在33℃以上的工作場所作業。(四)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

㈧ 勞動法中高溫補貼是怎樣規定的

2012年6月份,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衛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屬合發出《關於印發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的通知》規定,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包括35℃)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不包括33℃)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並納入工資總額。

㈨ 勞動法關於防暑降溫費的規定

北京防暑降溫費發放標准

一、北京防暑降溫費發放標准


室外露天作業人員高溫補貼調整為每人每月不低於180元;在33℃(含33℃)以上室內工作場所作業的人員,高溫補貼調整為每人每月不低於120元。高溫補貼屬於勞動者工資組成部分,應計入企業工資總額。

33℃以上室內工作月補120元

根據北京市安監局、衛計委、人力社保局和市總工會聯合發布的相關文件規定,北京市高溫津貼的發放時間為每年6至8月,室外露天作業每人每月不低於180元;在33℃(含33℃)以上室內工作場所作業每人每月不低於120元。

此外,用人單位應當為從事高溫作業、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提供防暑降溫飲料和必需葯品。相關負責人介紹,「錢物不能替代防暑降溫飲料和必需葯品,防暑降溫飲料和必需葯品也不得充抵高溫津貼。」

北京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露天作業如交巡警、快遞員、建築工人、環衛工人、戶外線路檢測工人;室內作業如煉鋼工人、機械鑄造工人等都有可能享用到高溫津貼。


二、用人單位能否以提供清涼飲料等沖抵防暑降溫費

不能。《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安監總安健〔2012〕89號)第十一條規定「不得以發放錢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溫飲料。防暑降溫飲料不得充抵高溫津貼。」全國各省份也均有類似的規定,例如:《山東省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第十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向在高溫天氣期間工作或者戶外露天作業的勞動者供給足夠的符合衛生標準的清涼飲料和含鹽飲料;提供的清涼飲料等不能充抵防暑降溫費。」


三、除高溫補貼或防暑降溫費外,職工在高溫天氣應享有的其他權利

根據《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規定,職工在高溫天氣還享有以下權利:

(1)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天氣,調整作息時間:

①日最高氣溫達到40攝氏度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

②日最高氣溫達到37攝氏度以上、40攝氏度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

③日最高氣溫達到35攝氏度以上、37攝氏度以下時,用人單位應當採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勞動者連續作業時間,並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勞動者加班。

(2)用人單位應當為高溫作業、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供給足夠的、符合衛生標準的防暑降溫飲料及必需的葯品。

(3)用人單位應當在高溫工作環境設立休息場所。休息場所應當設有座椅,保持通風良好或者配有空調等防暑降溫設施。

(4)用人單位應當制定高溫中暑應急預案,定期進行應急救援的演習,並根據從事高溫作業和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數量及作業條件等情況,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足量的急救葯品。

(5)勞動者出現中暑症狀時,用人單位應當立即採取救助措施,使其迅速脫離高溫環境,到通風陰涼處休息,供給防暑降溫飲料,並採取必要的對症處理措施;病情嚴重者,用人單位應當及時送醫療衛生機構治療。

(6)在高溫天氣來臨之前,用人單位應當對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對患有心、肺、腦血管性疾病、肺結核、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其他身體狀況不適合高溫作業環境的勞動者,應當調整作業崗位。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7)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懷孕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期間從事室外露天作業及溫度在33℃以上的工作場所作業。

(8)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

為企業單位發放防暑降溫費提供了依據,任何企業單位都不得剋扣職工的防暑降溫費,確保職工能夠及時得到這筆費用。如果有不發的,職工也可以積極的投訴舉報。家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勞動保障部門表示,高溫下工作應發放高溫補貼。高溫補貼不得列入最低工資中。按照國家勞動保障部門的相關規定,當氣溫超過35攝氏度時,企業應依據勞動合同中簽訂的內容,視工種和工作環境的不同,向職工發放高溫補貼。但目前有個別企業在發工資時雖然名義上發放了高溫補貼,但卻將高溫補貼金額計入最低工資中,侵害了職工利益。

熱點內容
刑法宮廷劇 發布:2025-02-04 15:59:01 瀏覽:588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
行政法庭審筆錄 發布:2025-02-04 15:22:21 瀏覽:280
民事訴訟法是民告官嗎 發布:2025-02-04 15:06:06 瀏覽:876
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 發布:2025-02-04 14:39:00 瀏覽:126
2014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試題 發布:2025-02-04 14:26:57 瀏覽:706
最新勞動法保胎怎麼發工資 發布:2025-02-04 14:12:58 瀏覽:161
兩高司法解釋最新 發布:2025-02-04 13:55:39 瀏覽:682
李榮凱律師事務所法律咨詢 發布:2025-02-04 13:55:26 瀏覽:233
違反工會法的法律責任分為哪幾類 發布:2025-02-04 13:49:52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