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第5版
1. 跪求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法歷年真題和考研資料!!!!!!!!!!!!
2014年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碩士研究生參考書目
2014年世界貿易組織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1、王傳麗主編:《國際經濟法》(第3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王利明主編:《民法》(第5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范健主編:《商法》(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4、邵沙平主編:《國際法》(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
5、曼昆著:《經濟學原理》,梁小民譯,機械工業出版社,原書第三版;
6、《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結果:法律文本》,(中英對照),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際經貿關系司譯,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張文顯主編:《法理學》(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
8、焦洪昌著:《憲法學》(第4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國際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1、張文顯主編:《法理學》(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王傳麗主編:《國際經濟法》(第3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3、王利明主編:《民法》(第5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4、江偉主編:《民事訴訟法》(第5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5、范健主編:《商法》(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6、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7、邵沙平主編:《國際法》(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8、趙相林主編:《國際私法》(第3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民商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1、張文顯主編:《法理學》(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王傳麗主編:《國際經濟法》(第3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3、王利明主編:《民法》(第5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4、江偉主編:《民事訴訟法》(第5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5、范健主編:《商法》(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6、邵沙平主編:《國際法》(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趙相林主編:《國際私法》(第3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經濟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1、張文顯主編:《法理學》(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王傳麗主編:《國際經濟法》(第3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3、王利明主編:《民法》(第5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4、江偉主編:《民事訴訟法》(第5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5、范健主編:《商法》(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6、楊紫烜:《經濟法》(第4版),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7、邵沙平主編:《國際法》(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8、趙相林主編:《國際私法》(第3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知識產權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1、張文顯主編:《法理學》(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王傳麗主編:《國際經濟法》(第3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3、王利明主編:《民法》(第5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4、江偉主編:《民事訴訟法》(第5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5、吳漢東主編:《知識產權法學》(第5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6、邵沙平主編:《國際法》(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趙相林主編:《國際私法》(第3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8、范健主編:《商法》(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1、《高級英語》上下冊 張漢熙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5年
2、《新編英漢翻譯教程》 孫致禮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普通語言學》 胡壯麟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
4、《英國文學史》(1-4) 陳嘉 商務印書館 1981-1988年
5、《美國文學史》 童明 譯林出版社 2002年
6、《新公共法語》(1-3) 吳賢良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2年
7、《新編日語》(1-3) 陳小芬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9-2011年
8、《現代英語詞彙學》 陸國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8年
9、《新編英語國家概況》 王恩銘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8年
10、《當代實用英語精華》 羅國梁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6年第3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日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1、《日語綜合教程》五、六、七 陸靜華、陳小芬、季林根編著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6年第一版
2、《日語語法講座與測試》 徐曙主編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3、《新編日語語法教程》 皮細庚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1年8月
4、《日語慣用語諺語詳解》 王銳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1年3月
5、《日語概說》 皮細庚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7年
6、《商務日語大全》 周林娟 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 2001年7月
7、《日語精讀》第三、四冊徐久高、周異夫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7年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法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1、《法語課本》(五、六冊) 束景哲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2年重印版
2、《現代法語詞彙學》 曹德明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3、《法語文體學導論》 王文融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4、《全新法語語法》 Y·德拉圖爾等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9年版
5、《法國文學大手筆》 F·普洛坎、錢培鑫、陳偉 上海譯文出版社
6、《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指定教材(法語口譯,筆譯實務二、三級教材)》 曹德明總主編 外文出版社2005年版
7、《法國文化漸進(中級)》 曹德明主編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2年版
8、《法學文學史》 柳鳴九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
(包括區域經濟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
數量經濟學和金融工程專業)
入學考試初試參考書目
1、《西方經濟學》 高鴻業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第五版
2、《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 范里安著 格致出版社 2011年
3、《宏觀經濟學:現代觀點》 巴羅著 格致出版社 2012年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參考書目
(以下提供的參考書目均用最新版本)
1、《貨幣銀行學》中文版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投資學》中文版 滋維·博迪 機械工業出版社
3、《國際金融》 陳雨露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商業銀行管理學》 戴國強 高等教育出版社
5、《金融市場學》 張亦春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金融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參考書目
1、《金融工程》(第三版) 鄭振龍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2、《證券投資分析》(每年最新版)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教材
3、《證券市場基礎知識》(每年最新版)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教材
4、《財務管理學》 楊淑娥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9月
5、《金融學》(第三版) 黃達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3年1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參考書目
(以下提供的參考書目均用最新版本)
2013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會計、財務成本管理、審計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管理學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參考書目
1、《管理學》 海因茨·韋里克 經濟科學出版社 第12版或第13版
2、《管理學——案例、題庫、課件(第二版)》
徐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參考書目
1、《管理學》 海因茨·韋里克 經濟科學出版社 第12版或第13版
2、《管理學——案例、題庫、課件(第二版)》
徐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
3、《國際企業管理》 王朝暉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8年版
4、《戰略管理》 弗雷德·R·戴維 經濟科學出版社 最新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市場營銷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參考書目
1、《市場營銷原理》 Philip Kotler著樓尊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第13版
2、《消費者行為學》(原書第11版) 德爾·霍金斯、戴維·馬瑟斯博著 符國群、吳振陽等譯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1年版
3、《市場調研精要》(第6版) 邁克·丹尼爾著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0年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1、《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編寫組 2010年6月
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社政司編 2010年6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經濟技術及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參考書目
1、《新編技術經濟學》 袁明鵬、胡艷、庄越編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版
2、《資產評估》 全國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教材編寫組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2版
3、《財務成本管理》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12版
4、《不動產評估》應尚軍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10版
5、《建築工程評估基礎》 全國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輔導教材編寫組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12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旅遊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參考書目
1、《旅遊學概論》 李天元 南開大學出版社 第6版 書號:ISBN978-310-03293-8
2、《旅遊經濟學》 林南枝、陶漢軍 南開大學出版社 書號:ISBN978-7-310-03184-9
3、《會展導論》 張義 復旦大學出版社 書號:ISBN9787309-064933
同等學力加試參考書目:
1、《旅遊地理》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5年第1版書號:ISBN7-5623-2208-2
2、《旅遊英語》 旅遊教育出版社 2003.6 書號:ISBN7-5637-1104-X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數量經濟學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參考書目
復試筆試參考書目:
1、《統計學》 賈俊平、何曉群、金勇進編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4版(2010.12)
復試口試參考書目:
1、《運籌學》趙可培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2
同等學力加試參考書目同上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4年產業經濟學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參考書目
復試筆試參考書目:
1、《產業經濟學》 魏農建、谷永芬著 上海大學出版社 2008年版
2、《產業經濟學》 蘇東水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最新版
3、《產業經濟學》 王俊豪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4、《產業經濟學與組織》 安德魯索著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9年版
5、《信息規則:網路經濟時代的策略指導》 夏皮羅·范里安著
中國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同等學力加試參考書目:
1、《區域經濟學》 孫海鳴、張學良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
2、《發展經濟學》 波金斯著黃衛平等譯上海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13年區域經濟學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參考書目
復試筆試參考書目:
1、《區域經濟學》 孫海鳴、張學良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
2、《城市與區域經濟學》 麥凱恩著 格致出版社 2010年版
3、《區域經濟學與區域政策》 阿姆斯特朗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同等學力加試參考科目:
1、《發展經濟學》 波金斯著黃衛平等譯上海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城市經濟學》 奧沙利文著周京奎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年版
2. 民事訴訟規則
民事訴訟的規則如下:
1、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被告提出反訴,應當附有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材料;
2、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3、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4、人民法院應當向當事人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後果,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
5、當事人因客觀原因等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的,可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3. 對於民事訴訟法第五條理解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條規定,我國實行同等原則,回外國人、無國答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時,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但如果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實行對等原則。我國法院也對該國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4. 民事訴訟法的知識框架
1991 年我國頒行的《民事訴訟法》在總結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 為解決群體性糾紛,吸收借鑒美國的集團訴訟和日本的選定當事人訴訟的立法經驗,確立了我國群體訴訟的制度———代表人訴訟制度。1992 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若干問題的意見》對該制度進一步作了具體規范。
一、代表人訴訟制度對解決群體性糾紛的重要意義
群體性訴訟制度的主要功能是:
1. 解決主體眾多與訴訟程序空間容量有限的矛盾, 擴大司法解決糾紛的功能;
2. 保證訴訟標的相同或者屬於同一種類的糾紛能夠獲得相同的裁判, 避免法院做出矛盾的判決;
3. 增強單個受害者抗衡現代高技術企業或者行業等具有強大實力的組織的能力, 切實維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4. 降低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1]
二、現階段我國代表人訴訟制度的局限性
(一)、從訴訟成本來看 [2]
有人認為訴訟成本是「生產正義的成本」, 包括國家負擔的「審理成本」和由當事人負擔的「訴訟成本」。[3] 從審理成本方面看
(1)法院立案審查工作繁重。法院需要對眾多當事人一方的訴訟標的是否相同或者屬於同一種類,訴訟請求或者抗辯方法是否相同,還要審查代表人是否適格等,極其繁雜。
(2) 受理人數不確定的案件後不僅需要進行不少於30日的公告, 而且還要對陸續前來的當事人進行審查和登記。
(3), 當事人如果不能推舉出合適的訴訟代表人, 法院還要與全體當事人商定或者遴選訴訟代表人。
(4)法院必須對代表人是否忠於職責進行監督。
(5), 案件審結後每當有當事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起訴的, 法院都要對其請求進行審查並作出裁判。
顯然, 在這種制度約束下, 代表人訴訟案件的當事人愈多, 法院的上述工作任務就愈重, 法官需要投入的時間、精力和法院的投入成本也愈大。
1、 從訴訟成本方面說
(1), 在提起訴訟之前, 意圖提起代表人訴訟的當事人必須與其他當事人聯絡, 徵求各個當事人提出訴訟的意向、其後要彼此商談具體的訴訟請求、推舉適當的訴訟代表人選, 收集相關證據材料、物色滿意的代理律師等;
(2) 在提起訴訟後, 舉凡訴訟請求變更或者放棄、承認對方的訴訟請求、進行
和解和撤訴等訴訟事項發生, 都必須在所有的當事人之間征詢意見並達成共識, 才能做出相應的訴訟對策, 而涉及訴訟代表人變更的, 又必須重新確定代表人。
(3) 交通費、律師代理費等等訴訟費用。代表人訴訟涉及的受害人愈多, 搜尋有關信息和達成訴訟合意就越困難, 當事人需要付出的交易成本也就越大。
過高的訴訟成本為糾紛當事人提起代表人訴訟設置了難以跨越的門檻。
(二)、從當事人適格的角度來看
傳統理論強調訴訟當事人必須與案件有直接的利害關系, 這樣的當事人才是適格當事人。傳統的民事訴訟主體適格理論在現代型訴訟中同樣受到了沖擊和挑戰。現代型訴訟的特點是: 「紛爭當事人一方常常是數量眾多且處於弱勢的受害者, 從而在人數和利益等方面具有集團性行業擴散性。」4[4] 作為現代型訴訟的集團訴訟也往往超越個人的利害關系, 其爭議因具有公共性而得以社會化和政治化, 即群體性糾紛的大量出現, 已經使單獨個人的私益問題, 變成了一個廣泛的公益問題。5[5] 而傳統的訴權理論及當事人適格問題則關閉了公共利益保護之門。一定程度上也關閉了個人權益保護之門。2000 年發生的日本「東芝」筆記本電腦、「三菱」汽車事件中,眾多中國消費者無法通過便利有效的群體訴訟機制來實現對其受損權利的救濟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事例。[6] 我國代表人訴訟中有關當事人適格的規定存在以下幾個問題。7[7]
(1)在人數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中,用以最終確定人數的權利登記制度存在負面作用。由於群體訴訟多為「小額多數」之訴,在信息不發達地區或權利意識不強烈的情況下,會出現許多受損者沒有機會或不願意進行權利登記的實際情況,這樣就會導致登記的賠償總額與違法者的非法所得之間出現較大的差異,從而放縱違法者。
(2)代表人的訴權需要經由其他成員的明示授予而獲得,對對私人利益的側重保護,導致群體訴訟的提起困難重重。由於群體糾紛涉及的利益主體范圍廣,規模大,要求代表人只有在獲得其他當事人一一授予的訴訟實施權的情況下才能以「集團」的名義提起訴訟,無疑是一項復雜又艱巨的工作,而且在某些群體糾紛中當事人並不是可以完全確定的情況下,要想獲得所有當事人的明示授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3)代表人需要由經過權利登記的全體當事人明示授予其訴權與法院生效判決對那些未經權利登記的人具有「間接」拘束力存有制度上的矛盾,容易產生「搭便車」的懈怠訴訟心理。可能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大家誰都不先提起訴訟,等著直接適用判決,個人私利得不到保障的同時,社會利益被破壞殆盡。
(三)、從訴訟代表人訴訟代表人產生及許可權角度
1、 訴訟代表人訴訟代表人產生:
我國訴訟代表人產生需要經被代表人的推薦、商定及授權。但群體訴訟人數眾多且不確定性以及分布的廣泛性, 就決定了充分的授權是不可能的, 而且取得意見一致的授權更是有很大難度。即使實現了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授權, 也僅僅是登記范圍內權利人的授權,因為代表人並不能代表那些受到侵害卻沒有登記的人們, 而他們及其受到的侵害卻是客觀存在著。可以說,這個制度設計的本身就是以犧牲權利人的部分訴權的行使為代價的。
2、 訴訟代表人訴訟代表人的許可權:
民事訴訟法規定:「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人同意。」使代表人在訴訟中處分實體權利困難重重,由於代表人訴訟中當事人人數中眾多,居住分散,處分實體權利要徵得全體當事人的同意,不僅代表人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造成訴訟拖延,增大了訴訟成本,而且當事人人數眾多,極易造成意見不統一,使得代表人無法行使代表權,最終導致代表人訴訟無法進行。具體來說:
(1)、訴訟代表人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分離最終導致訴訟代表人的訴訟權利難以保障。訴訟代表人不享有實體處分權, 便無法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判斷, 自主地行使權利, 維護己方合法權益。代表人的許可權權相當於委託訴訟代理中的一般代理,忽視了代表人的當事人身份。
(2)、訴訟代表人缺乏實體處分權, 不能對實體問題獨立做出讓步和諒解, 而要徵求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一旦有人執意反對, 調解結案便成泡影。.為調解結案設置了障礙。其訴訟權利充其量不過是被動地把各當事人意思表示收集後代為轉告而已。
(四)、從訴訟標的同一的角度 [8]
訴訟標的同一或屬於同一種類的這一訴訟要件,導致代表人訴訟的提起要受到十分嚴格的限制。我國《民事訴訟法》第54 條、第55 條規定,當事人人數確定的代表人訴訟,其訴訟標的為同一或同一種類的,當事人人數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其訴訟標的為同一種類的。這兩條規定表明,我國代表人訴訟適用范圍是以訴訟標的同一或同一種類為前提,共同訴訟人之間不能因存在共同的「法律問題或事實問題」提起代表人訴訟。實踐中因同一事實造成眾多當事人損害時,不同的當事人依據不同的法律規定,可能有的用合同關系起訴,可能有的用侵權行為起訴,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並不同一,也不是同一種類的,這樣就導致造成眾多當事人損害的事實相同,訴訟標的並不同一或同種,在這種情況下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盡管受害人眾多,也因不符合代表人訴訟的要件而不能提起代表人訴訟。
(五) 從判決效力具有間接擴張性角度 [9]
判決效力具有間接擴張性導致「搭便車」的心理普遍存在,從而使代表人訴訟提起困難重重。我國民事訴訟所講的判決效力間接擴張是指在人數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中,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內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認定其請求成立的,裁定適用人民法院已作出的判決、裁定。這樣規定有利於維護同等情況得到同等對待這一司法統一的基本要求,也體現了訴訟經濟原則。但是,判決效力的間接擴張極易助長當事人「搭便車」的心態。參加訴訟的當事人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訴訟,而且他們還可能承擔敗訴的法律後果,而對於因同一事實遭受損害的未參加登記的當事人來講,在勝訴之後再行起訴,法院可直接裁定適用原裁判,這部分人以極小的代價獲得同等的利益,這樣做的後果會導致遭受損失的當事人都不先起訴,都等「搭便車」。從當事人的心態看,誰也不願意費力地帶頭到法院起訴,而讓他人坐享其成,分享利益。
(六)從上訴角度 [10]
當事人人數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內提起訴訟,人民法院裁定適用已作出裁判不得上訴,這一規定與二審終審制度相沖突。依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允許當事人提起上訴的裁定有四種:不予受理的裁定,對管轄權異議的裁定,駁回起訴的裁定和駁回破產申請的裁定。據此,對代表人訴訟中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內提起訴訟時,人民法院所作出的適用原裁判的裁定是不能上訴的,這種裁定是解決實體問題的,並且裁定所適用的案件均為民事權益爭議案件,並不屬於一裁終局的非民事權益爭議案件,不允許當事人上訴,這與二審終審制度是相沖突的。
(七)、從管轄角度:
級別管轄上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還是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如果二級人民法院都可管轄,應如何分工;地域管轄上,適用一般地域管轄的規定,還是適用特殊地域管轄的規定。代表人訴訟案件的管轄問題關於代表人訴訟案件的管轄,我國現行的民事訴訟法及相關解釋並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定,在實踐中,如果眾多的當事人已向同一法院起訴或者被同一原告向同一法院提起訴訟,且該法院有權進行管轄的,當然就不存在什麼管轄疑問。但現實的社會情況千差萬別,群體性糾紛案件的當事人人數眾多,往往可能會分散在許多法院管轄區之內,甚至跨縣、跨省,而不便於集中進行訴訟,直接套用傳統的民事訴訟管轄規則,對於代表人訴訟來說,就可能會顯得過於原則而缺乏應有的靈活性。如民事訴訟管轄規則對侵權行為引起的民事案件的管轄是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行使管轄權,這在侵權行為地較為分散的情況下仍優先適用,顯然不利於充分保障全體當事人的民事權利,也不利於人民法院集中調查取證、審理案件從而使案件得以全面合理有效地解決。
三、我國訴訟代表人制度的完善
(一) 適用范圍要擴大。
我國訴訟代表人適用范圍是訴訟標的同一或同類,而不涉及同一事實問題或法律問題。這就把訴訟代表人制度作為一種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的特殊處理形式,限制了訴訟代表人制度的適用。而依通說,所謂的訴訟標的就是發生爭議並提請法院裁判的民事法律關系,即民事權利義務關系。這樣就產生了盡管有相同的事實問題,但當事人依不同的法律規定,比如有的依合同關系,有的依侵權行為而提起的訴訟,都不能適用訴訟代表人制度。這必然把訴訟代表人局限於狹窄的范圍。所以應從寬理解為有同一的事實或法律問題就允許適用訴訟代表人制度。
(二) 人數不確定的訴訟代表人制度在登記權利時,程序要件應有所放寬。
如上文所述,我國人數不確定的訴訟代表人制度適用時要經過權利登記使人數確定化,而對於未登記並且在訴訟時效期間內也不主張權利的人則根據不告不理的原則不加保護。而現行的美國集團訴訟制度則採取相反的作法,凡是沒有申報退出將自己的實體權利作出處分的權利人,一律視為當事人並加以保護或拘束。相形之下,我國現行的代表人訴訟登記程序與美國1938 年聯邦民事訴訟規則的「申報加入」相似,而該規則已被1966 年聯邦民事訴訟規則所拋棄。這種拋棄是講究實證的美國人利弊權衡的結果。採取登記或申報的做法各有利弊,登記之後雖然確定了當事人,但是對於沒有登記的權利人不但沒有保護,而且會使侵權人因此而獲得非法利益。而申報退出的做法雖然有嫌於忽略當事人的實體處分的權利,但是相對於集團訴訟對於公益特殊的保護和預防功能,前者應該讓位於後者。
(三)、擴大訴訟代表人訴訟權利
1、在對訴訟代表人的資格予以規范的前提下,可以考慮賦予其更為廣泛的訴訟權利,在訴訟中留給其更為廣泛的活動空間。在我國現有的代表人訴訟制度框架下,訴訟代表人在訴訟活動中的訴訟行為所受的限制比較大。其中最集中的體現就是代表人在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的處分方面沒有自主權。從立法者的考慮來看,是為了防止因訴訟代表人的惡意行為而給其他當事人造成損失這一情況的發生。但是,從根本上說,這種安排是不符合群體訴訟制度自身的內在機理及其宗旨的。這是因為,群體訴訟制度的目的本來就是為解決大規模糾紛而設立的,而且群體訴訟制度的價值所在就是其效率性和經濟性。訴訟代表人可以看成是被「濃縮」的當事人,要保證整個訴訟活動真正富有意義,就必須賦予其充分而全面的訴訟權利,其中就包括處分權,尤其是實體處分權。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訴訟代表人的「代表」作用。倘若對代表人的行為做出較大的限制,不給予他充分的意志自由,無疑會束縛其手腳,不利於其能動作用的全面發揮。更為重要的是,關鍵時刻要求代表人徵求被代表人同意或授權的做法勢必造成訴訟的延誤,同時也造成不必要的程序耗費,和設立群體訴訟制度的初衷相悖。尤其是在當事人一方人數特別多,分布特別廣的情況下此種做法更是行不通,或者成本相當大。因此,我們有必要借鑒美國集團訴訟的某些處理方式,賦予代表人在法院的監督下行使處分權(尤其是實體處分權)的權利,從而使我國代表人訴訟制度徹底從共同訴訟的框架中走出來,成為適應現代社會需求、名副其實的大規模群體糾紛解決機制 [11] 2、加強對代表人資格的審查和監督
不斷擴大代表人訴訟權利尤其是實體性處分權利,要求訴訟代表人能夠本著被代表人利益行為。因此,對於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資格、訴訟能力以及必要的責任意識等問題有待
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進一步予以明確和具體化,法院在這方面的積極作用有待增強。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沒有對訴訟代表人的條件做出明確規定,顯然不利於對代表人實施有效的監督和制約。作為合格訴訟代表人,尤其在前述擴大其訴訟權利的基礎上,應該具備起碼的條件,才能為被代表當事人利益不受侵害提供保障。包括:1.訴訟代表人與其他成員應具有共同的利益;2.具有訴訟行為能力;3.能公正善意的維護所代表全體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另外,「當代表人沒有很好履行代表職責時,被代表的當事人應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更換代表人;同時人民法院對此也應承擔必要的監督職責,在審理中發現訴訟代表人不適格的,也有權通知當事人更換代表人。」 [12] 此外,對於訴訟代表人的失職或者與對方當事人串通損害被代表人利益的惡意行為,必須要有相應的、及時的救濟措施,比如人民法院可以宣布其惡意的訴訟行為無效。在訴訟代表人的產生問題上,應該更為充分的尊重當事人意志。當出現推選或者商討不出訴訟代表人的情形時,人民法院不應強行指定,而應告知這些當事人可以分別進行訴訟。
(四) 賦予某些團體以訴權
現代社會尊重個人權利, 但個人權利的實現往往須通過其所在的社會組織或團體實現,所有團體的行為最終可歸結為組成團體的個人的行為 [13] 。所以可借鑒德國的做法, 按照私法自治的原則, 尊重當事人的選擇, 在某些領域設立團體訴訟, 基於團體章程以公益事業為目的直接起訴。如果當事人不能或無法選擇訴訟擔當人, 則可以由法律或法規規定的某個機構作為其訴訟擔當人 [14]。可優先賦予消費者保護團體和環境保護團體以訴權, 賦予其直接提起侵權之訴或不作為之訴(停止侵害) 救濟的權利 [15]。在證券集團訴訟中, 可仿照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的做法, 專門成立一個「投資者權益保護協會」機構 [16] 。直接代表股東的利益, 代表股東從事訴訟活動。
(五)對民事訴訟法立法空白問題的構想
1. 管轄問題。
以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為原則,案情簡單、訴訟主體較少、訴訟標的不大的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主體特別多、標的額巨大,有重大影響的案件由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地域管轄適用民事訴訟法一般規定
2. 上擴問題。一審判決後,部分代表人上訴,部分放棄上訴的,部分上訴訴訟代表人的上訴行為對全體成員發生效力,上訴法院應當通知放棄訴訟的其他訴訟代表人參加上訴審,如其不願參加,可以上訴的部分代表人作為上訴審的訴訟代表人,二審判決的效力及於全體;一審判決的,全體訴訟代表人放棄上擴,群體中部分當事人不服原判,部分當事人無上訴權。[17]
E0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等規定的訴訟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五十一條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第五十二條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5)民事訴訟法第5版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九條 訴訟權利義務
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 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
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第四十八條 當事人訴訟權利能力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第五十五條 公益訴訟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
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6. 民事訴訟法學的圖書信息
作者: 譚兵 主編,肖建華 副主編
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12-1
字數: 763000
版次: 1
頁數: 641
印刷時間: 2004-12-1
開本: 16開
印次: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3652769
定價:¥46.00 本書對民事訴訟法學的基本概念和重點內容做了翔實和豐富的闡述,在一定程度上兼具資料性和學術性。本書共分二十四章,依據具體內容的性質不同,可以分為總論、原則制度論和程序論三部分。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的一種,總論和原則制度論在全書中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而程序論則是本書以大部分的篇幅進行詳細闡述的主體內容。
本書的主要特點和有點是對該學科資料和知識點介紹的完備,可以說該書囊括了與民事訴訟法相關的全部訴訟程序制度,包括民事訴訟普通程序、民事訴訟法特別程序、民商事仲裁、海事訴訟和海事仲裁製度。另外,本書還比較適當地將理論和法律地實際規定進行結合,讓學生在學習民事訴訟法律學科地同時,領略民事訴訟具體制度地運作。 第一章 導 論
第一節 民事爭議和民事訴訟
第二節 民事訴訟法
第三節 民事訴訟法學
第四節 民事訴訟法律關系
第二章 民事訴訟中的訴權、訴和反訴
第一節 民事訴訟中的訴權
第二節 民事訴訟中的訴
第三節 民事訴訟中的反訴
第三章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和民事審判的基本制度
第一節 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概說
第二節 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的種類
第三節 民事審判的基本制度
第四章 民事案件的主管和管轄
第一節 民事案件的-主管
第二節 民事案件管轄概說
第三節 級別管轄
第四節 地域管轄
第五節 裁定管轄
第六節 管轄權異議
第五章 民事訴訟當事人概說
第一節 當事人的界定
第二節 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能力和訴訟行為能力
第三節 正當當事人
第四節 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
第五節 當事人的更換和訴訟承擔
第六章 多數當事人訴訟
第一節 共同訴訟
第二節 第三人訴訟
第三節 代表人訴訟
第七章 民事訴訟代理人
第一節 民事訴訟代理制度概說
第二節 法定訴訟代理人
第三節 委託訴訟代理人
第八章 民事訴訟證據
第一節 民事訴訟證據制度概說
第二節 民事訴訟證據的學理分類
第三節 我國民事訴訟證據的法定形式一
第四節 證據能力和證明力
第九章 民事訴訟證明
第一節 證明對象
第二節 證明責任
第三節 證明標准
第四節 法院的舉證指導義務、證據調查和證據保全
第五節 法院對證據的審核判斷
第十章 民事訴訟保障制度
第一節 期間和期日
第二節 送達
第三節 財產保全
第四節 先予執行
第五節 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第六節 訴訟費用
第七節 訴訟救助
第十一章 普通程序
第一節 普通程序概說
第二節 起訴和受理
第三節 審前准備程序
第四節 開庭審理
第五節 撤訴、缺席判決和延期審理
第六節 訴訟中止和訴訟終結
第十二章 簡易程序
第一節 簡易程序概說
第二節 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
第三節 簡易程序的特點
第四節 簡易程序中的幾個特殊問題
第五節 我國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改革和完善
第十三章 第二審程序
第一節 第二審程序概說
第二節 上訴的提起和受理
第三節 上訴案件的審理
第四節 上訴案件的裁判
第十四章 再審程序
第一節 再審程序概說
第二節 當事人申請再審
第三節 人民法院決定再審
第四節 人民檢察院抗訴引起再審
第五節 再審案件的審理和裁判
第十五章 民事訴訟中的法院調解
第一節 法院調解概說
第二節 法院調解的原則和程序
第三節 法院調解書的製作和法院調解協議的效力
第十六章 民事訴訟中的法院裁判
第一節 民事判決
第二節 民事裁定
第三節 民事決定
第十七章 特別程序
第一節 特別程序概說
第二節 宣告公民失蹤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審理程序
第三節 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的審理程序
第四節 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的審理程序
第五節 宣告婚姻無效案件的審理程序
第六節 選民資格案件的審理程序
第十八章 督促程序
第一節 督促程序概說
第二節 支付令的申請和受理
第三節 人民法院對支付令申請的審查和處理
第四節 債務人異議和督促程序的終結
第十九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一節 公示催告程序概說
第二節 公示催告程序的適用范圍
第三節 公示催告案件的審理
第二十章 破產程序
第一節 破產程序概說
第二節 破產案件的申請和受理
第三節 債權人會議
第四節 和解和整頓
第五節 破產宣告、破產清算和破產終結
第六節 破產違法責任和破產責任的追究
第二十一章 民事執行總論
第一節 民事執行概說
第二節 執行主體和執行參與人
第三節 執行標的
第四節 執行根據和執行管轄
第五節 執行程序通則
第六節 執行程序的合並和執行競合
第七節 參與分配
第八節 委託執行和協助執行
第九節 執行救濟
第十節 對妨害執行的強制措施的特別規定
第二十二章 民事執行分論
第一節 各類執行措施概說
第二節 金錢債權的執行
第三節 非金錢債權的執行
第二十三章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
第一節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概說
第二節 涉外民事訴訟管轄
第三節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特殊規定
第四節 相互承認、執行外國法院裁判和外國仲裁裁決
第五節 我國涉外仲裁的司法支持和監督
第六節 涉港澳台民事訴訟
第二十四章 海事訴訟特別程序
第一節 海事訴訟概說
第二節 我國海事法院的受案范圍和海事訴訟管轄
第三節 海事請求保全、海事強制令、海事證據保全和海事擔保
第四節 海事審判程序
第五節 關於幾種海事非訴程序的規定
7. 民事訴訟法,第50,51,52條的具體規定是什麼
民事訴訟法,第50,51,52條的具體規定是:
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五十一條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7)民事訴訟法第5版擴展閱讀:
2013年1月1日,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新《民事訴訟法》)正式生效,新法在民事訴訟證據方面作了較大的修改:
在原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七類證據基礎上新增加了一類電子數據證據,以解決法律條文與司法實踐脫軌的問題;
「鑒定結論」的稱呼也被改變,成為「鑒定意見」,使之更符合證據的內在特性;
同時對原來的證據排列體系作了調整,把當事人陳述放在八種類證據之首,加強了當事人陳述的地位。
從這些修改的內容可以看出修法專家在證據方面的良苦用心,其對證據方面內容的修改所作的努力也值得認同。
8.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是什麼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
第五十條: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五十一條: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第五十二條: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8)民事訴訟法第5版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 :【釋義】
這是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前,當事人有權通過互相協商,達成解決爭議的和解協議,以終結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釋義】
反訴是指在一個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訴訟法上稱為本訴)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
該權利亦是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的重要體現,是本訴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權利,是保障本訴被告人民事權益的一項重要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釋義】
訴訟標的是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之間所爭執的需要通過審判機關的審判活動予以解決的民事、經濟法律關系,亦即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每個訴訟都有特定的標的,一般由原告的訴訟請求決定。
9. 民事訴訟法著作推薦
1、《民事訴訟法(第二版)》
是2017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艷麗。本教材吸收和借鑒既有民事訴訟法教材編寫經驗,在內容上注重對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界前沿理念和問題的介紹,以及民事訴訟法法規及司法解釋的理解和適用。
該教材在全面系統的介紹我國民事訴訟法理基礎上,更為注重學生對民事訴訟程序規定的掌握和運用,為此在教材的體例設置上,每章分設六個部分。
2、《新民事訴訟法 》
本書由邱聯恭教授發起並組織的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參與編寫,本研究會為台灣首屈一指的民訴研究會,每年集合台灣地區此領域菁英,收錄一次性發表當年研討會的重要論文,於文後註明原刊載論文的期別及年月,命名為《民事訴訟法之研討》。
該內容常列為台灣地區學術與實務研究者的指標性學術研究成果。 本集集合台灣民訴界實務與學界菁英作者群。歷年來有許多台灣民事訴訟領域的專家學者相繼加入,對於推動台灣民事程序法研究之進展及革新,貢獻匪淺。
本書對大陸民事訴訟領域的學術發展亦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並對即將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的相關理論有一定的參考。
3、《萬國法源·國家司法考試萬國授課精華:民事訴訟法(2013)》
《萬國法源·國家司法考試萬國授課精華:民事訴訟法(2013)》作者郭翔,是最接近我講課時隨堂所發講義的一本書。
4、《民事訴訟法》
是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也是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重點教材。《民事訴訟法》在修訂中吸收了民事訴訟法教學科研的最新成果,強調了程序法的理論,並更加突出了其教學適用性
5、《民事訴訟法》
張衛平著法律類圖書,以現行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為根據,系統地、全面地闡述了民事訴訟各種制度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原理。
《民事訴訟法》概念清晰、准確、分析簡明、透徹,難點、重點明確,體系結構合理,充分吸收了法學界最新研究成果,關注了民事訴訟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注意民事訴訟制度的實際運作。《民事訴訟法》有助於讀者正確理解、全面掌握民事訴訟理論和各種制度的動作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