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上海2018年勞動法

上海2018年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2-05-25 09:16:59

Ⅰ 上海女性視同繳費年限18年,50歲能退休嗎

根據勞動法規定:交滿15年養老保險(含視同繳費年限),同時滿足男60周歲、女職工50周歲、女幹部55周歲的條件,就可以退休。

Ⅱ 關於勞動法

1是否屬於工傷?屬於單位應當承擔醫療費用。不屬於自費。
2用人單位可以單方面解除勞動關系,只要依照《勞動合同法》第47條支付補償金。
3從18年9月到20年8月,工齡不足兩年,補償2個月工資完全合法。
4若還有不了解,勞動仲裁熱線12333。

Ⅲ 新勞動法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根據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五條 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條 國家提倡勞動者參加社會義務勞動,開展勞動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和保護勞動者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表彰和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第七條 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第八條 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

第九條 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勞動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工作。

Ⅳ 勞動法2021新規定有哪些

最新《勞動法》年假規定

1、最新《勞動法》年假規定之年假計算方法:

按《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為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為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為15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帶薪年休假的假期。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不能享受當年度的年休假:

(1)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2)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3)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4)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5)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用人單位應當根據生產、工作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但一般應在1個年度內安排。

2、最新《勞動法》年假規定之工資計算:

(1)年假安排及未休年假的工資怎麼算

用人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年休假。用人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年休假或者跨1個年度安排年休假的,應徵得職工本人同意。

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職工未休年假的工資計算: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用人單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但是職工因本人原因且書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單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4)上海2018年勞動法擴展閱讀

《勞動法》工作時間相關規定

勞動者每天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每周不得超過44小時。超過8小時的,應當支付勞動者150%的平時工資作為加班報酬,且每天最多加班不得超過3小時。

根據《勞動法》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Ⅳ 勞動法有什麼具體規定嗎

麻煩說出你的問題,幫你分析分析。

Ⅵ 上海勞動法

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單位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經濟補償金等!

首先你需要做的就是收集證明勞動關系的證據!

我是勞動仲裁員,需要進一步咨詢請HI我或點擊我名字加我其他聯系方式!

Ⅶ 上海最低工資標准2018是指稅後嗎

最低工資是指上一年度職工全市最低工資,2018年最低工資是2420元,不包括繳納社會專保險,高溫費,加班費等,而屬個人稅收起征點扣除社會保險個人繳費,高於3500元,才開始征稅,在上海貫徹勞動法還是很規范的,並且勞動局執法也很嚴格,如果有任何企業違背老動法,你可以咨詢12333,進行咨詢,投訴,希望能幫到你。

Ⅷ 勞動法關於社保的規定

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負傷;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國家鼓勵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為勞動者建立補充保險。

國家提倡勞動者個人進行儲蓄性保險。

國家發展社會福利事業,興建公共福利設施,為勞動者休息、休養和療養提供條件。

用人單位應當創造條件,改善集體福利,提高勞動者的福利待遇。

《勞動法》第九章明確規定:"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從這項規定中可以看出,建立養老基金對於切實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改革,發展經濟,穩定社會具有重大意義。市場經濟最本質的特徵是競爭。它既有激勵人們去獲取勝利和成功的作用,也有因之被陷入困境的風險。

為了克服市場經濟這種弊端,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建立了體現效率與公平兼顧原則的一套失衡機制, 如稅收調節機制、企業破產機制、社會保險機制等,以分散國家和社會的負擔,其中尤以社會保險是最為完整的社會穩定器,是市場經濟體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而社會保險中又以養老保險涉及的人最多,花費的金額最大,影響最深,關繫到幾代人。由此可見,從一定意義上講,養老保險更是重中之重了。

但是,目前我國養老保險的水平很低,其主要表現是現有離退休職工已達2600多萬人的龐大隊伍(而且這支隊伍每年還以較大比例日益增加),卻沒有養老基金積累,完全採取現收現付的辦法勉強予以維持。

而實際上,當前不少企業由於種種原因,其職工離退休費用已經處於難以為繼的境地,這種現象,顯然是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很不相適應的。

為把《勞動法》規定的建立社會保險基金的精神落到實處,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8)上海2018年勞動法擴展閱讀:

當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要正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根據《勞動合同法》、《勞動法》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勞動者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時,可以採取以下列途徑尋求救濟,維護自己的權益。

一、協商和解。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此途徑有利於勞動關系的穩定和諧。

二、勞動爭議調解。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到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依法設立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或者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有關組織申請調解。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

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蓋章,經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

三、行政舉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違反本法的行為都有權舉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核實,處理違法事實。勞動者就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行為向勞動行政部門進行舉報,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受理並立案查處。

一經查實,勞動行政部門可以責令用人單位依法對勞動者給予賠償。

四、勞動爭議仲裁。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五、申請支付令。對支付拖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事項達成調解協議,用人單位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勞動者可以持調解協議書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用人單位拖欠或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還可以直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六、訴訟。提請仲裁後對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外 ,勞動者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Ⅸ 按上班天數即可享公休共11天啥意思

來源:勞動法行天下 作者:劉秋蘇
本文匯總的25類假期如下:

1. 休息日 2. 法定節假日 3. 部分節假日 4. 事假 5. 病假
6. 婚假 7. 產假 8. 產前假 9. 護理假 10. 孕期產前檢查假
11. 哺乳假 12. 痛經假 13. 保胎假 14.節育假 15. 喪假
16. 年休假 17. 工傷假 18. 探親假 19. 路程假
20. 社會活動假 21. 豐收節 22. 經營性放假
23. 甲類傳染病假 24. 獨生子女護理假 25. 育兒假
01、休息日
正常情況下,星期六和星期日為每周休息日,雙休日不計薪,全年104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第146號令,1995年05月01日實施)第七條的規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統一的工作時間,星期六和星期日為周休息日。企業和不能實行前款規定的統一工作時間的事業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周休息日。
根據《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問題解答(勞部發[1995]187號)第一問,有條件的企業應盡可能實行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這一標准工時制度。有些企業因工作性質和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度的,應將貫徹《規定》和貫徹《勞動法》結合起來,保證職工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0小時,每周至少休息1天。因此,有的企業將40小時分攤在6天里,休息1天也是合法的。
02、法定節假日
國家法定休假日,共計11天。1、元旦,放假1天(1月1日);2、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3、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4、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5、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6、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7、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 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03、部分節假日
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主要有:1、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2、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3、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4、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國務院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注意,如果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不逢休息日,而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正常上班的,單位是無需支付加班費。
04、事假
事假的天數由用人單位通過制訂規章制度的方式確定。事假是無薪的,但如果用人單位有規定可發薪水的則從其規定。如第二十六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不予支付其期間的工資:(一)在事假期間的……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用人單位不扣勞動者在事假期間的工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人單位發了工資,且事假達到20天的,勞動者不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根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二)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05、病假(疾病或非工受傷醫療期)
根據《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五十九條規定,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關於病假(疾病或非工受傷醫療期)的天數,是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24個月(特殊情形的可延長)。 依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受傷醫療期規定》 第三條,企業職工 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第四條,醫療期三個月的按六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六個月的按十二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九個月的按十五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二個月的按十八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八個月的按二十四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二十四個月的按三十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
原勞動部關於貫徹《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的通知(勞部發【1995】236號)中規定,二、關於特殊疾病的醫療期問題: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對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癱瘓等)的職工,在24個月內尚不能痊癒的,經企業和勞動主管部門批准,可以適當延長醫療期。
第 二十七條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停止勞動,且在國家規定醫療期內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工資分配製度的規定以及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病假工資或者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三十一條的規定,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支付給勞動者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和生活費的,必須同時承擔應當由勞動者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因此,根據合同約定或用人單位的薪資制度,病假工資不得低於最低工資的80%;採用最低工資80%給薪的,用人單位還要負擔個人負擔的社會保險費與最低的個人繳納部分住房公積金。
06、婚假
《國家勞動總局、財政部關於國營企業職工請婚喪假和路程假問題的通知》規定:一、職工本人結婚或職工的直系親屬(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由本單位行政領導批准,酌情給予一至三天的婚喪假。三、在批準的婚喪假和路程假期間職工的工資照發。途中的車船費等全部由職工自理。
《勞動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的婚假天數要遵循當地的規定。根據各地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婚假在享受國家規定婚假的基礎上往往會延長一定期限,於是出現了最長的婚假居然達到30天(甘肅和山西)。婚假內照發工資,不影響福利待遇。其中江蘇,根據第二十四條規定:依法辦理結婚登記的夫妻,在享受國家規定婚假的基礎上,延長婚假十天。……前兩款規定的假期視為出勤,在規定假期內照發工資,不影響福利待遇,國家法定休假日不計入前兩款規定的假期。因此,江蘇省的婚假的天數是13天,且不包括國家法定休假日,假期內照發工資和福利待遇;南京市的婚假天數特殊是15天。
07、產假
產假的天數是:98天+各地獎勵天數。
國際勞工組織有關公約有「婦女須有權享受不少於14周的產假」的規定,14周即98天。
根據《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七條規定: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其中產前可以休假15天;難產的,增加產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個嬰兒,增加產假15天。女職工懷孕未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15天產假;懷孕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42天產假。
另外,根據《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25條規定,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獲得延長生育假的獎勵或者其他福利待遇。三胎政策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紛紛修改本地區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大部分地區加大了延長產假天數的力度,各地區延長的產假天數以60天居多,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遼寧、安徽、四川、新疆等。江蘇延長30天,廣東、重慶增加80天,江西、青海增加90天,海南、河南延長3個月,吉林、西藏甚至可延長至一年。黑龍江、甘肅則直接規定產假天數為180天。另外,個別地區加大了二孩、三孩的產假天數,如浙江一孩延長產假60天,二孩、三孩則延長90天。
08、產前假
第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給予孕期女職工下列保護:(三)在勞動時間內進行產前檢查的,所需時間計入勞動時間;(五)懷孕7個月以上且上班確有困難的,應當根據醫療機構的證明安排其休息。第五項情形下休息期間的工資按照勞動合同或者集體合同約定計發,但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80%。女職工懷孕後,經本人申請,用人單位同意安排其在孕期休息的,休息期間的工資由雙方協商確定,勞動合同或者集體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注意, 懷孕七個月以上(含七個月)女職工休產前假的前提是單位批准,不是強制性規定。
09、護理假(男方)
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在本地區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中規定了男方的護理假或者陪產假(福建稱照顧假、青海稱看護假)。
根據各地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陪產假基本上在7天到30天不等,譬如北京、江蘇、廣東等十幾個地區是15天,上海是10天,遼寧、湖南、重慶、四川省20天,內蒙古、廣西、寧夏省25天,雲南、江西、西藏、甘肅是30天,河南是1個月,而山東則僅7天。
10、孕期產前檢查假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六條規定:懷孕女職工在勞動時間內進行產前檢查,所需時間計入勞動時間。
11、哺乳假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每天的勞動時間內為哺乳期女職工安排1小時哺乳時間;女職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個嬰兒每天增加1小時哺乳時間。
第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給予哺乳未滿1周歲嬰兒的女職工下列保護......(四)每日勞動時間內應當安排不少於1小時的哺乳時間;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個嬰兒,每天增加1小時哺乳時間。哺乳時間以及在本單位內哺乳往返途中時間計入勞動時間。第十七條規定,經本人申請,用人單位批准,女職工可以休不超過6個月的哺乳假,待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80%,超過6個月的,待遇由雙方協商確定。
12、痛經假
1993年由原衛生部、全國總工會等5部門聯合頒布的《女職工保健工作規定》就已指出,患有重度痛經及月經過多的女職工,經醫療或婦幼保健機構確診後,月經期間可適當給予1至2天的休假。目前,包括北京、河南、陝西、浙江、江蘇、遼寧等在內的10多個省份,均在地方性規定中明確了女性勞動者的這一權益。
如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給予經期女職工下列保護:(一)不得安排國家規定的經期禁忌從事的勞動,應當暫時調做其他工作,或者休息1至2天;(二)對其他工種的女職工,月經過多或者因痛經不能堅持工作的,經醫療機構證明,安排休息1至2天。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可以每月發放一定的衛生用品或者費用。《遼寧省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第五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給予經期女職工下列勞動保護:(一)不得安排從事國家規定的經期禁忌從事的勞動;(二)從事連續站立勞動的,每2個小時安排至少10分鍾工間休息;(三)經醫療機構或者婦幼保健機構確診患有重度痛經或者經量過多的,給予1至2日的適當休息。
13、保胎假
原國家勞動總局保險福利司《關於女職工保胎休息和病假超過六個月後生育時的待遇問題給上海市勞動局的復函》(勞險字〔1982〕2號)中指出「女職工按計劃生育懷孕,經過醫師開具證明,需要保胎休息的,其保胎休息的時間,按照本單位實行的疾病待遇的規定辦理」,即 懷孕女職工在休保胎假期間,用人單位應按照病假工資標准發放工資。
在地方上的層面上,如廣東、江蘇、遼寧等地規定了「保胎假」。廣東省實施《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辦法第十條規定:「在女職工懷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遵守以下規定:......(二)女職工經醫療機構診斷確需保胎休息的,保胎休息的時間按照病假處理。......」第十一條規定,懷孕不滿3個月需要保胎休息,應當根據醫療機構的證明安排其休息。《遼寧省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第七條規定:女職工有先兆流產症狀或者有習慣性流產史,本人提出保胎休息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醫療機構或者婦幼保健機構的診斷和單位實際情況適當安排。
14、節育假
節育假是指:凡是自願落實節育措施的人享受的假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的規定,國家創造條件,保障公民知情選擇安全、有效、適宜的避孕節育措施。實施避孕節育手術,應當保證受術者的安全。育齡夫妻自主選擇計劃生育避孕節育措施。
在地方上的層面上,多地規定了「節育假」。第三十九條規定:「接受節育手術的公民,憑醫療單位的證明,可以按照規定享有相應的假期。」第四十一條規定:「經鑒定為節育手術並發症的,由縣級以上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負責治療。醫療機構證明需要休息的,休息期間視為出勤,不影響工資及福利待遇。」《江蘇省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給予實施計劃生育手術的女職工下列保護:(一)實行輸卵管結扎或者復通手術的,享受21天的假期;(二)放置或者取出宮內節育器的,享受2天的假期。第十四條規定:女職工享受產假或者計劃生育手術休假期間,按照國家和省規定享受職工生育保險待遇。《河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實施細則》第九條規定:施行節育措施的受術者,按下列規定享受節育假:(一)放置、取出宮內節育器的,自手術之日起休息不少於2天,至少在術後7天內不安排重體力勞動;(二)放置、取出皮下埋植劑的,休息不少於3天;(三)施行輸精管結扎的,休息不少於7天;(四)施行輸卵管結扎的,休息不少於21天。《》第三十二條規定,職工接受計劃生育手術的,憑醫療衛生機構的證明,可按照下列規定休假,假期工資、獎金照發,福利待遇不變:(一)放置宮內節育器的,休假三日,七日內不安排重體力勞動;(二)取宮內節育器的,休假一日;(三)結扎或者復通輸精管的,休假七日;(四)結扎或者復通輸卵管的,休假二十一日;(五)懷孕不滿三個月施行計劃生育補救措施的,休假二十五日;懷孕三個月以上施行計劃生育補救措施的,休假四十二日。施行計劃生育手術確需護理的,經手術單位證明,給予其配偶護理假,視為出勤。第三十三條規定,職工接受節育手術的,按照規定享受休假。在享受以上規定假期間的工資照發,福利待遇不變,不影響考勤、考核和晉級、晉職、提薪。
15、喪假
《國家勞動總局、財政部關於國營企業職工請婚喪假和路程假問題的通知》規定:一、職工本人結婚或職工的直系親屬(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由本單位行政領導批准,酌情給予一至三天的婚喪假。三、在批準的婚喪假和路程假期間,職工的工資照發。途中的車船費等,全部由職工自理。
《勞動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因此,實務操作中喪假的天數基本上為3天,且不包括國家法定休假日,假期內照發工資和福利待遇。
16、帶薪年休假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二條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單位應當保證職工享受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第三條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第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一)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二)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三)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四)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五)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第五條規定: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單位因生產、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需要注意的是,勞動者個人的累計工作年限應該是包括但不限於現就職單位的工作年限。
17、工傷假(停工留薪期)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18、探親假
《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規定:職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給予一方探親假一次,假期為30天;未婚職工探望父母,原則上每年給假一次,假期為20天;如果因為工作需要,本單位當年不能給予假期,或者職工自願兩年探親一次的,可以兩年給假一次,假期為45天;已婚職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給假一次,假期為20天。另外,根據實際需要給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節日在內。凡實行休假制度的職工(例如學校的教職工),應該在休假期間探親;如果休假期較短,可由本單位適當安排,補足其探親假的天數。
19、路程假
《國家勞動總局、財政部關於國營企業職工請婚喪假和路程假問題的通知》規定:三、在批準的婚喪假和路程假期間,職工的工資照發。途中的車船費等,全部由職工自理。
如果為探親假的,根據《探親待遇規定》第六條規定:職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職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費,由所在單位負擔。已婚職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費,在本人月標准工資30%以內的,由本人自理,超過部分由所在單位負擔。
20、社會活動假
《工會法》第四十條第二款規定:基層工會的非專職委員佔用生產或者工作時間參加會議或者從事工會工,每月不超過三個工作日,其工資照發,其他待遇不受影響。
《江蘇省工資支付條例》第三十條規定:勞動者因依法參加下列社會活動佔用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應當視同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並支付其工資:(一)行使選舉權或者被選舉權;(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依法履行職責;(三)當選代表,出席政府、黨派以及工會、青年團、婦聯等召開的會議;(四)出任人民法院陪審員;(五)出席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大會;(六)基層工會非專職工作人員履行職責;(七)擔任集體協商代表期間,參加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八)參加兵役登記等應征事宜和預備役人員參加軍事訓練;(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社會活動。
21、中國農民豐收節
2018年6月21日,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將每年秋分日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第一屆、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日期分別為公歷2018年9月23日、2019年9月23日。
22、公司經營性放假
第三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非因勞動者原因停工、停產、歇業,在勞動者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應當視同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支付其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據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按照雙方新約定的標准支付工資;用人單位沒有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當按照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支付勞動者生活費。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三十一條的規定,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支付給勞動者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和生活費的,必須同時承擔應當由勞動者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23、甲類傳染病假
2003年,SARS「非典」期間,奪去919人的生命。這場「非典型肺炎」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的「非典型記憶」。2019年底以來,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全球,這次的傷害相當巨大,截至2021年1月27日9時,全球新冠確診人數破1億,死亡人數超過200萬人,且至今仍在蔓延。
江蘇規定了甲類傳染病假,即《江蘇省工資支付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對依法被列為甲類傳染病或者採取甲類傳染病控制措施的疑似病人或者其密切接觸者,經隔離觀察排除是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其隔離觀察期間,用人單位應當視同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並支付其工資。注意,此類病假的天數是未知的,視醫學觀察結果而定,用人單位應當視同正常出勤支付勞動者薪水。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系問題的通知》(人社廳明電〔2020〕5號)第一條規定:「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在其隔離治療期間或醫學觀察期間以及因政府實施隔離措施或採取其他緊急措施導致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職工,企業應當支付職工在此期間的工作報酬。"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等七部門《關於妥善處置涉疫情勞動關系有關問題的意見》(人社部發〔2020〕17號)規定:「對不屬於被依法隔離情形但屬於因政府依法採取停工停業、封鎖疫區等緊急措施情形,導致企業延遲復工或勞動者不能返崗的,區分不同情況處理。……三是對企業未復工或者企業復工但勞動者未返崗且不能通過其他方式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參照國家關於停工停產期間工資支付相關規定與勞動者協商,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按照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由企業發放生活費,生活費標准按地方有關規定執行。」
24、獨生子女護理假
在地方性政策中,一些省、市、區作出類似的規定:享受獨生子女父母待遇的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療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支持其子女進行護理照料,並給予每年累計5-20天的護理時間。
據悉,福建、廣西、海南、湖北、黑龍江、淮安、廣州、重慶、四川、河北、山西、北京、河南、寧夏、內蒙古、雲南、貴州、西安、南京等多地出台了「獨生子女護理假」相關的具體規定。
為了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權益, 四川、黑龍江、寧夏、雲南等地還規定了非獨生子女也可帶薪護理, 7-10日。

各省份都規定了 子女帶薪護理需滿足「老年人患病住院期間」的條件。 其中,四川等省規定較嚴格,要求符合「老年人患病住院期間不能自理」的條件,重慶還規定了「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療且需要二級以上護理時」的條件。

福建作為最早將帶薪護理列入法規的省份,自2017年3月1日起就已經實施。
25、育兒假
2021年8月20日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 , 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 國家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父母育兒假 。遺憾的是只是鼓勵性條款,並且沒有規定天數。
2021年9月以來,20多省修改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如《四川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 「子女三周歲以下的夫妻,每年分別享受累計十天的育兒假,育兒假視為出勤。」《貴州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三周歲以下嬰幼兒的父母雙方每年享受育兒假各十天」的規定。《江西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在子女三周歲以下期間,給予夫妻雙方每年各十日共同育兒假」。《江蘇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推動實行父母育兒假制度。育兒假的具體實施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山西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符合本條例規定生育且子女不滿三周歲的,夫妻雙方所在單位分別給予每年十五日的育兒假。育兒假期間,可以享受與在崗人員同等的待遇。

Ⅹ 2018年上海最低工資標准如何調整

月最低工資標准從2300元調整為2420元。

《關於調整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滬人社規〔2018〕6號

一、月最低工資標准從2300元調整為2420元。下列項目不作為月最低工資的組成部分,由用人單位另行支付:

(一)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

(二)中夜班津貼、夏季高溫津貼及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下的崗位津貼。

(三)伙食補貼、上下班交通費補貼、住房補貼。

(四)個人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二、小時最低工資標准從20元調整為21元。小時最低工資不包括個人和單位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三、月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

(10)上海2018年勞動法擴展閱讀:

最低工資標準是指是應發工資。應發工資和實發工資是兩個概念。

應發工資是勞動者在提供了正常勞動情況下,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報酬,應發工資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實發工資是在做了合理的扣除後,實際上發到勞動者手裡的工資。如,按規定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事病假工資扣除等,做了這些合理的扣除後所實發的工資可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但這不是不執行最低工資標准。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臨聘人員適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04 12:46:29 瀏覽:281
銀行放貸合同法 發布:2025-02-04 12:02:27 瀏覽:172
出售非賣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11:24:23 瀏覽:189
公司頒布規章制度後的結束語 發布:2025-02-04 10:37:18 瀏覽:907
上市公司監事會主席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10:37:10 瀏覽:358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確定 發布:2025-02-04 10:35:44 瀏覽:605
招募刑辯法律援助律師 發布:2025-02-04 10:08:03 瀏覽:559
網路輿論與司法審判 發布:2025-02-04 10:02:38 瀏覽:631
2016年訴訟法收費標准 發布:2025-02-04 09:55:14 瀏覽:841
商法之商 發布:2025-02-04 09:23:02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