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相關時效

行政法相關時效

發布時間: 2022-05-25 11:58:53

1. 民法典第193條說的訴訟時效包括行政訴訟時效嗎

民法典所說的訴訟時效,僅指民事訴訟時效,不包括行政訴訟時效。

因為民法典保護的是民事權利,不會保護行政權利。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fa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 行政法的追訴時效是多長

行政處罰法中的追訴時效一般是兩年。對於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如果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一般不再給予行政處罰;如果違法行為給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造成危害後果的,五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處罰。
【法律依據】
2021年7月15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六條
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後果的,上述期限延長至五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十一條
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二百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三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十條
行政機關應當自行政處罰案件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內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3. 行政法上的最長訴訟時效如何理解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內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容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這是司法解釋規定的。
理解這個規定要和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結合起來看,39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單從這一規定看,由於在特殊情況之下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時間可能會與作出行政行為的時間間隔很久,而且沒有限制,但是,一方面如果間隔時間過久證據難以取得,即使有證據也會花費大量成本,另一方面,行政行為作出經過相當長時間之後,社會關系已經根據行政行為作出相應的調整並且已經定型,如果此時允許通過訴訟推翻,則對穩定的社會關系產生不利影響,損害他人利益。而且在某些情況之下,行政行為作出與知曉時間相隔十分久遠,當事人沒有察覺行政行為對自己明顯的影響,也說明行政行政行為對其影響甚微。這些原因共同決定了法律對此時間作了一個20年的限定。

4. 行政法是否有訴訟時效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有訴訟時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5. 行政法訴訟時效兩年嗎

法律分析: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6. 過了行政處罰時效如何處理

在對其如何處理的問題上,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是,應對其依法查處。理由是,其違法行為至今仍未改正。另一種是,不再處罰,但應責令其限期改正,如不改,對其變更登記予以撤銷。最後,我們採納了第二種觀點。評析:
時效制度在我國三大法律體系「刑法」、「民法」、「行政法」中均有規定。大家通常都知道:債權超過2年不去行使,就會喪失勝訴權,這是時效制度在「民法」中的一般規定。那麼「行政法」中的時效制度又是怎樣呢?《行政處罰法》第29條是這樣規定的:「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要對該條有個准確全面的理解,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時效的起點
違法行為發生之日。「違法行為發生之日」是指違法行為完成或者停止之日。如,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應當以銷售完畢的最後一天起開始計算追責時效。
2、時效的期間
二年。對於大多數行政處罰案件來說,追究時效為兩年,同時也明確規定在行政處罰時效問題上「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考慮到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違法行為十分復雜,行政違法案件又千差萬別,作出這樣靈活的規定有利於行政處罰的有效執行。實踐中,《治安管理處罰法》對時效問題作出了特別規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在6個月內公安機關沒有發現的,不再處罰。前款期限從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根據這一規定,對於違反有關治安管理方面的行政違法行為,追責時效就應以六個月為限,不再執行兩年的規定。
(1)連續狀態,是在較長時間內反復實施同種行政違法行為的情形。比如長期出售偽劣商品作為謀生手段尚不構成犯罪的違法就是典型的連續違法。單獨看,此類行為人的每一次出售偽劣商品的行為均可構成一個獨立的違法行為,但從總體上看,處於一種連續狀態,視為一個行為。
(2)繼續狀態,是指一個違法行為發生之後,行為以及由此造成的不法狀態一直處於持續之中。《廣告法》第37條「虛假宣傳」是繼續違法的典型形態。這一違法行為從行為人准備廣告發布開始,一直到誤導消費者為止,其具有時間上不間斷性和侵害客體的同一性特點。再比如,無照經營,從開始起至被查處至,其違法行為一直處於持續之中。
以「違法行為」的「發生」為標准。「違法行為發生」與「違法行為結果」二者有聯系又有區別,不可混淆。《行政處罰法》中的「連續」、「繼續」,是「違法行為」的「連續」、「繼續」,而不是「違法行為結果」的「連續」、「繼續」。因
為如果按行為的結果來算,所有的行為都有結果,所有的結果也都是持續性的,這樣一來,也就無所謂時效規定了。比如殺人罪,其追訴時效是從行為發生之日計算,如果按行為結果來算,殺人結果是永久性的,殺人罪就沒有追訴時效可言了。
5、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1)《行政處罰法》中的「法律」是狹義的,是指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頒布的,其他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均無權對行政處罰時效做出規定。
(2)間隔性的如何計算追究時效。比如,王某01、02、03、04、05、06年均出售過一次假貨,是從01年開始追究,還是從04年開始追究?筆者認為應該從違法行為被發現之日起上推兩年,兩年以前的不予追究。「法律不究既往」,此乃《行政處罰法》設立「追究時效」的真正目的。但是,在進行處理時,對於超出追究期限的違法行為,可以作為情節予以考慮。
超過追究時效,不再予以處罰,不等於該行為就合法了,該行為仍然構成違法,仍然需要處理。其道理很簡單,為了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不容許該違法行為或其結果繼續存在。比如開頭的案例,可依據《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制發《責令改正通知書》,限期整改;屆時不改,可依據《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制發《行政處理決定書》,撤銷當初的行政許可行為。

7. 行政法的追訴時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行政的追訴時效期限為二年,凡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則不再予以追究。至於其他法律另有特別規定的,則以該特別規定所確定的期限為准。關於時效期間的起算時間,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九 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8. 《行政處罰法》對處罰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有明確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九容條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9. 行政法中,復議、聽證、許可等的相對人申請和行政(復議)機關答復期限。

復議: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行政復議機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後,應當在五日內進行審查,對不符合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並書面告知申請人;對符合規定,但是不屬於本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提出。 除前述規定外,行政復議申請自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收到之日起即為受理
依照規定接受行政復議申請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對依照規定屬於其他行政復議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自接到該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七日內,轉送有關行政復議機關,並告知申請人。接受轉送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依照上述規定辦理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復議機關決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後超過行政復議期限不作答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決定書之日起或者行政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自行政復議申請受理之日起七日內,將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或者行政復議申請筆錄復印件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申請書副本或者申請筆錄復印件之日起十日內,提出書面答復,並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
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一並提出對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對該規定有權處理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依法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在七日內按照法定程序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法處理,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應當在六十日內依法處理。處理期間,中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
行政復議機關在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時,認為其依據不合法,本機關有權處理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依法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在七日內按照法定程序轉送有權處理的國家機關依法處理。處理期間,中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
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於六十日的除外。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並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
關於行政復議期間有關「五日」、「七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節假日

10. 行政法的追訴時效

法律分析:行政的追訴時效期限為二年,凡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則不再予以追究。至於其他法律另有特別規定的,則以該特別規定所確定的期限為准。關於時效期間的起算時間,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六條 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後果的,上述期限延長至五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臨聘人員適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04 12:46:29 瀏覽:281
銀行放貸合同法 發布:2025-02-04 12:02:27 瀏覽:172
出售非賣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11:24:23 瀏覽:189
公司頒布規章制度後的結束語 發布:2025-02-04 10:37:18 瀏覽:907
上市公司監事會主席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10:37:10 瀏覽:358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確定 發布:2025-02-04 10:35:44 瀏覽:605
招募刑辯法律援助律師 發布:2025-02-04 10:08:03 瀏覽:559
網路輿論與司法審判 發布:2025-02-04 10:02:38 瀏覽:631
2016年訴訟法收費標准 發布:2025-02-04 09:55:14 瀏覽:841
商法之商 發布:2025-02-04 09:23:02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