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實施後勞動法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沒有並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有七編,分別是: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以及侵權責任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② 民法典對勞動爭議的新規定
法律分析:一、正確認識民法與勞動法的關系
二、勞動合同法不會因《民法典》的出台而被廢止
三、勞動者維權的程序不會有變化
四、繼續沿用「年滿十六周歲」的法定勞動年齡
五、進一步擴大了用人單位的主體范圍
六、重大誤解簽訂的協議撤銷權行使期限為三個月
七、合夥人提供勞動有無報酬看約定
八、用人單位有義務預防和制止職場性騷擾
九、勞動者履職造成損害,單位承擔責任後可追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七十一條 合夥人不得因執行合夥事務而請求支付報酬,但是合夥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一千零一十條 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採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③ 勞動法與民法典的關系
【法律分析】
民事法規規范之間總是存在交叉的現象的,勞動法屬於民法,自然會受到民法典的影響,民法典與勞動法之間也會相互影響。例如,民法典之中關於失蹤、死亡宣告的規定出現後,勞動合同也就自然終止;民法總則規定的法人終止的事項出現後,勞動關系也立即終止。民法典與勞動合同法都是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民法典雖然沒有收編勞動法,但由於「民法是萬法之母」,勞動法也將受到民法典的影響,其中民法典所確立的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對勞動法的影響的廣度和深度是值得我們持續探討和關注的。勞動合同法建立的基礎應該是民法典。雙方就勞動合同的簽訂、解除發生糾紛的,民法典裡面沒有適用條款的,則應該以勞動合同法作為依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十一條 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④ 問現執行民法典,原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是否有效繼續執行
民法典實施後同步廢止了原先的九部民事單行法,但是其中並不包括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所以這兩部法律還是有效繼續執行的。
⑤ 民法典勞動法相關內容
法律分析:實務中的勞動用工問題與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它規定了可以成為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的法定年齡,以及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規定都是在勞動用工過程中所要依據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二十一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⑥ 民法典勞動法新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不涉及「關於勞動法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是一部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適用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調整的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十一條 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
⑦ 民法典實施後勞動法有沒有改變
沒有!民法典涉及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民法總則、擔保法、收養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已廢止,和勞動法無關,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仍有效!
⑧ 民法典勞動法新規
我國民法典主要包含以下法律法規:1、《民法總則》;2、《物權法》;3、《合同法》;4、《婚姻法》;5、《繼承法》;6、《侵權責任法》;7、《民法通則》。
所以民法典與《勞動合同法》沒有必然的關系,也就沒有新規一說了。
⑨ 民法典與勞動法的關系
法律分析:勞動法與民法典關系如下: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調整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統稱用人單位)、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目的在於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調整的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目的在於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⑩ 民法典有勞動法內容嗎
民法典裡面沒有勞動法內容。民法典的意義和價值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貫徹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等,國家出台民法典,主要是對有關法律規定進行符合實際的修改和調整。
【法律分析】
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直接相關,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國家機關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必須清楚自身行為和活動的范圍和界限。各級黨和國家機關開展工作要考慮民法典規定,不能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同時,有關政府機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要依法履行職能、行使職權,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系和諧有序。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民法典頒布,有利於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有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是國家法律的進一步完善,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大舉措,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民法典的頒布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