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中關於獎勵懲罰條例
❶ 勞動法對獎金是如何規定的
法律分析:國家規定用人單位必須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發放工資,但沒有規定必須發放獎金。年終獎一般是由單位對員工進行考核後發放的,如果單位對其考核不符合發放獎金的條件,那自然可以不發放其獎金,如果員工離職了,由於未對其進行考核,也就不發放年終獎,畢竟發放獎金是單位自己的事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❷ 新勞動法關於對員工罰款有規定嗎
1、勞動法有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克服勞動者工資的。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3、《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2)勞動法中關於獎勵懲罰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單位對職工的處罰有行政處分或者經濟處罰。其中,對職工的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留用察看,開除。有下列特殊事情之一者,予以警告:
1、未經許可,擅自在廠內推銷物品者。
2、上班時間,躲卧休息,擅離崗位,怠忽工作者。
3、因個人過失致發生工作錯誤,情節輕微者。
4、妨害生產工作或團體秩序,情節輕微者。
5、不服從主管人員合理指導,情節輕微者。
6、不按規定穿著服裝或佩掛規定標志或穿拖鞋上班者。
7、不能適時完成重大或特殊交辦任務者。
綜上所述,有時候員工會因為工作疏忽失誤給公司帶來一定損失,有的企業設立獎勵和懲罰機制,對違反規定的員工罰款。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沒有法律依據。一般來說,公司對員工處罰措施有警告、撤職及開除等。通過罰款來加強管理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
❸ 勞動法對懲罰有什麼規定
企業不是行政部門,沒有處罰權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也根本沒有規定企業可以處罰員工
❹ 《勞動法》對企業對員工的處罰有什麼規定
法律規定單位是不得隨意剋扣員工的工資,所以單位對員工的處罰只能列入獎內勵性待遇中,或容者給予公司內部的行政處罰項目。如果員工給單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是可以扣工資的,但是每月不得超過工資的80%。
❺ 如何制定員工的獎懲規定
筆者請各位台商朋友就近尋找解決辦法,亦即在大陸現有的勞動法令中尋找可以適用的規定,其中一九八二年四月十日中共國務院公布施行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五條即規定有獎勵的原因:(一)在完成生產任務或工作任務,提高產品質量或服務質量,節約「公司」資財和能源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的(二)在生產、科學研究、工藝設計、產品設計、改善勞動條件等方面,有發明、技術改進或提出合理化建議,取得重大成果或顯著成績的(三)在改進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方面作出顯著成績,對「公司」貢獻較大的(四)保護「公司」財產,防止或挽救事故有功,使「公司」和職工利益免受損失(五)同壞人、壞事抗爭、對維護正常的生產秩序和工作秩序有顯著功跡的(六)一貫忠於守、積極負責、廉潔負責、事跡突出的。可以給予記功、記大功、晉級、通令嘉獎,並可發獎金。第十一條對於下列情況,職工可以給予行政處分或經濟處罰:(一)違反勞動紀律,經常遲到、早退、曠工、消極怠工、沒有完成生產任務或工作任務的(二)無正當理由不服從工作分配和調動、指揮,或者無理取鬧、聚眾鬧事、打架斗毆、影響生產秩序、工作秩序的,(三)玩忽職守、違反技術操作規程和安全規程、或者違章指揮,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公司財產遭受損(四)工作不負責任,經常生產廢品損壞設備工具,浪費原材料、能源,造成經濟損失(五)濫用職權,違反廠紀規章,損公肥私的(六)營私舞弊、盜竊、行賄受賄的(七)其他違章犯紀的。職工的行政處分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留用察看、開除,同時可以給予罰款。 一九八六年七月十二日國務院發布的《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第二條對下列行為的職工可以辭退:(一)嚴重違反勞動紀律、影響生產、工作秩序的違反操作規程、損壞設備、工具、浪費原材料、能源,造成損失的(二)服務態度很差,經常與顧客吵架或損害消費者利益(三)不服從正常調動的(四)貪污、盜竊、賭博、營私舞弊、不夠刑事處分的(五)無理取鬧、打架斗毆、嚴重影響廠紀廠規的。如勞動者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是可以隨時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而不需給予經濟補償的(勞動法第25條2 項),因此台商如無法明確了解大陸用辭遣字,只需善用以上大陸制定的獎懲規定,也就差強人意了。
❻ 勞動法對企業對員工的處罰有什麼規定
新勞動法怎樣規定對做錯事的員工罰款。〈勞動合同法〉對做錯事的員工,沒有明確約定處罰條款的,按現行的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對員工進行處罰的,沒有法律依據,不過如果員工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要求賠償的。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❼ 勞動法獎懲
你的以上問題實際就是2個問題,一是罰款,二是加班。
第一、罰款問題:
如果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涉及員工切身利益,該制度必須得到職代會的批准或審議通過才合法。法律依據如下:
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
三、關於減發工資
《規定》第十五條中所稱「剋扣」系指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扣減勞動者應得工資(即在勞動者已提供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應當支付給勞動者的全部勞動報酬)。不包括以下減發工資的情況:
(1)國家的法律、法規中有明確規定的;
(2)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有明確規定的;
(3)用人單位依法制定並經職代會批準的廠規、廠紀中有明確規定的;
(4)企業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相聯系,經濟效益下浮時,工資必須下浮的(但支付給勞動者工資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5)因勞動者請事假等相應減發工資等。
請注意該補充規定中的第三條第(3)項規定。
第二、加班問題:
根據《勞動法》第41條規定,用人單位延長工作時間(也就是加班),應與勞動者協商。既然是協商,當然就應該就加班時間和加班報酬協商一致,否則就是強迫勞動。
只有四種情況不得拒絕加班: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因其他原因,使人民的安全健康和國家資財遭到嚴重威脅,需要緊急處理;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須及時搶修;須利用法定節日或公休假日的停產期間進行設備檢修、保養;為完成國防緊急任務,或完成上級在國家計劃外安排的其他緊急生產任務,以及商業、供銷企業在旺季完成收購、運輸、加工農副產品緊急任務。
除了這4種情況外,單位要求員工加班,必須與員工協商。單位採取不正當手段要求員工加班,員工可以拒絕。雖然在上述4種情況下,員工不得拒絕加班,但單位還是應該支付加班工資,加班工資必須按照勞動法第44條規定的標准支付。拖欠或剋扣勞動報酬或加班工資的,可以按《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3條和《勞動合同法》第85條規定解決。
加班報酬的計算按以下規定執行:
1、《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第3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44條。
3、《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❽ 最新勞動法獎懲是怎麼規定的
勞動者的獎懲一般由用人單位依法制定,在勞動法中沒有明確規定。如果有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勞動者可向仲裁機構進行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訴維權。
❾ 人事方面的:請問勞動法是否有寫公司獎懲員工的相關規定
職工獎懲不在勞動法里,應該在職工獎懲條例裡面,你公司這樣做,屬於企業內部規章,事先要進行公示,公示期間,可以聽取員工意見,如果沒有不同意見,公示期滿後執行,
❿ 勞動法對扣發獎金的規定
法律分析:扣工資獎金的規定有:1、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2、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3、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4、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