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第14條

行政訴訟法第14條

發布時間: 2022-05-25 20:37:48

❶ 屬於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第三項規定,是指定什麼,

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沒有第三項,該條只有一款:「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❷ 行政訴訟解釋

(一)行政訴訟管轄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1.便於當事人參加訴訟,特別是便於作為原告的行政管理相對人參加訴訟。
2.有利於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判決和執行。
3.有利於保障行政訴訟的公正、准確。
4.有利於人民法院之間工作量的合理分擔。
(二)級別管轄
級別管轄是指按照法院的組織系統來劃分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行政訴訟法》第13條至第16條對級別管轄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
1.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2.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行政訴訟法》第14條對此作了具體規定:
(1)確認發明專利案件和海關處理案件;
(2)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3)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這里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根據《若干解釋》第8條的規定,有下列幾種情形:①被告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基層人民法院不適宜審理的案件;②社會影響重大的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③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案件;④其他重大、復雜案件。
3.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中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❸ 行政訴訟案件由哪一級人民法院管

縣級的法院管理

❹ 《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中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中什麼是海關處理的案件

訴訟法普遍地把「海關處理的案件」提高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有它的原因。
一是內,海關的業務種類繁容多,有的專業技術性較強,同時又涉及對外貿易和科技文化的交往。
二是,海關的行政級別比較高,基本相當於縣級以上行政部門。同時這也跟行政訴訟法把」縣級以上部門做被告的案件提高到中級人民法院」保持了一致性。
海關處理的案件主要就是一下兩種:
1,關稅的納稅義務人同海關發生納稅爭議
2,因海關做出的扣押查禁等行政處罰發生的糾紛

❺ 法律,行政訴訟,對市國土資源局的行政復議決定書不服,是向市的法院,還是省的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呢

法院的分級不是按市、省這樣的級別來區分,法院正確的分級是四級: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對市級行政部門提起訴訟的,應當到中級人民法院,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四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五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二)海關處理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六條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5)行政訴訟法第14條擴展閱讀:

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訴訟受理和訴訟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❻ 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規定的中院管轄行政案件第二條中

國務院組成部門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中國人民銀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11項和第十四條之規定,是什麼內容和定義。

新修改的《行政訴訟法》直接涉及行政合同(行政協議)的條款有:第12條11項「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第60條1款「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和第78條「被告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本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的協議的,人民法院判決被告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責任。被告變更、解除本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的協議合法,但未依法給予補償的,人民法院判決給予補償。」
這三條規定結束了以往立法上有無「行政合同」的爭論,但卻為今後行政合同制度的設計和發展埋下了更多的爭議伏筆。例如,新《行政訴訟法》第12條11項的規定,明確了相對人可以依據行政合同提起行政訴訟,那麼行政機關對相對人不履行行政合同應當如何救濟?行政合同是否僅限於第12條11項規定的「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類」行政合同?如果還有,那麼依據什麼標准判定行政合同的范圍?以往司法實踐中按民事合同審理的案件,今後有無按行政合同審理的可能和必要?(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關於「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的規定)。可以說,新《行政訴訟法》出台,並未終止有關行政合同的爭議,相反相關爭議更趨具體化、白熱化。

❽ 行政訴訟的法律基本要求

你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章的相關規定,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使國家行政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所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利,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並做出裁判,從而解決行政爭議的制度。它對保障一個國家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確保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利免受行政權力的侵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特有原則
1、選擇復議原則
2、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原則
3、具體行政行為不因訴訟而停止執行原則
4、不適用調解原則
5、被告負舉證責任原則
6、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
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行政徵收、行政許可、行政給付等8類侵犯相對人人身權和財產權的具體行政行為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受理事項:①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產等行政處罰不服的。②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③認為法律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④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⑤申請行政機關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⑥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⑦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⑧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除上述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而侵犯相對人人身權、財產權之外的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則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除非法律、法規作出了特別規定。行政訴訟的排除范圍,是指哪些行政行為不可訴、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根據《行政訴訟法》及《若干解釋》的有關條文規定,下列九種行為不屬於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
行政訴訟的管轄是指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分工。《若干解釋》第6條第1款規定:「各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和審查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第2款規定:「專門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不審理行政案件,也不審查和執行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這些規定都表明行政案件只能由普通人民法院管轄。
(一)行政訴訟管轄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1.便於當事人參加訴訟,特別是便於作為原告的行政管理相對人參加訴訟。
2.有利於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判決和執行。
3.有利於保障行政訴訟的公正、准確。
4.有利於人民法院之間工作量的合理分擔。
(二)級別管轄
級別管轄是指按照法院的組織系統來劃分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行政訴訟法》第13條至第16條對級別管轄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
1.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2.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行政訴訟法》第14條對此作了具體規定:
(1)確認發明專利案件和海關處理案件;
(2)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3)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這里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根據《若干解釋》第8條的規定,有下列幾種情形:①被告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基層人民法院不適宜審理的案件;②社會影響重大的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③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案件;④其他重大、復雜案件。
3.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中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三)地域管轄
地域管轄又稱區域管轄,是指同級法院之間在各自轄區內受理第一審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
1.一般地域管轄
在行政訴訟中按照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劃分案件管轄稱作一般地域管轄,有時也稱普遍地域管轄。《行政訴訟法》第17條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2.特殊地域管轄
行政訴訟的特殊地域管轄,是指法律針對特別案件所列舉規定的特別管轄。《行政訴訟法》規定了兩種具體情形:
(1)《行政訴訟法》第18條規定: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當事人選擇其中之一進行訴訟時,按我國行政訴訟的管轄規定,可以就行政行為造成人身損失和財物損失都在同一法院訴訟,而不是分別提起訴訟。
(2)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3.共同地域管轄
共同地域管轄是指兩個以上人民法院對同一案件都有管轄權的情況下,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法院起訴。共同地域管轄是由一般地域管轄和特殊地域管轄派生的一種補充管轄方式。
行政訴訟參加人,是指參加行政訴訟的當事人以及與當事人訴訟地位相似的人。它包括當事人和具有類似訴訟地位的訴訟代理人。
根據中國《行政訴訟法》第4章關於參加人的規定,行政訴訟參加人的范圍是:原告、被告、第三人和訴訟代理人四種。
行政訴訟參加人與參與人不同,後者的范圍比前者寬。參與人包括參加人和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勘驗人等。後一類參與人與前一類參加人不同,他們在法律上與本案沒有利害關系。當然,他們在訴訟中也享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

❾ 簡述我國行政訴訟法中對級別管轄的有關規定

行政訴訟法關於級別的管轄有以下內容:
《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基層人民法院回管轄答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五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二)海關處理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六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❿ 行政訴訟制度的管轄

行政訴訟的管轄是指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分工。《若干解釋》第6條第1款規定:「各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和審查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第2款規定:「專門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不審理行政案件,也不審查和執行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這些規定都表明行政案件只能由普通人民法院管轄。
法庭
(一)行政訴訟管轄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1.便於當事人參加訴訟,特別是便於作為原告的行政管理相對人參加訴訟。
2.有利於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判決和執行。
3.有利於保障行政訴訟的公正、准確。
4.有利於人民法院之間工作量的合理分擔。
(二)級別管轄
級別管轄是指按照法院的組織系統來劃分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行政訴訟法》第13條至第16條對級別管轄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
1.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2.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行政訴訟法》第14條對此作了具體規定:
(1)確認發明專利案件和海關處理案件;
(2)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3)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這里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根據《若干解釋》第8條的規定,有下列幾種情形:①被告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基層人民法院不適宜審理的案件;②社會影響重大的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③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案件;④其他重大、復雜案件。
訴訟
3.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中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三)地域管轄
地域管轄又稱區域管轄,是指同級法院之間在各自轄區內受理第一審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
1.一般地域管轄
在行政訴訟中按照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劃分案件管轄稱作一般地域管轄,有時也稱普遍地域管轄。《行政訴訟法》第17條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2.特殊地域管轄
行政訴訟的特殊地域管轄,是指法律針對特別案件所列舉規定的特別管轄。《行政訴訟法》規定了兩種具體情形:
(1)《行政訴訟法》第18條規定: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2)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3.共同地域管轄
共同地域管轄是指兩個以上人民法院對同一案件都有管轄權的情況下,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法院起訴。共同地域管轄是由一般地域管轄和特殊地域管轄派生的一種補充管轄方式。

熱點內容
2016年訴訟法收費標准 發布:2025-02-04 09:55:14 瀏覽:841
商法之商 發布:2025-02-04 09:23:02 瀏覽:154
工商局合同科向群眾宣傳合同法 發布:2025-02-04 09:09:19 瀏覽:363
疫情防控司法所 發布:2025-02-04 08:50:42 瀏覽:856
法律援助中心特邀監督員 發布:2025-02-04 08:49:16 瀏覽:247
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試題 發布:2025-02-04 08:49:15 瀏覽:279
行政訴訟法異同 發布:2025-02-04 08:33:54 瀏覽:373
失去交流能力簽名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4 08:18:58 瀏覽:325
過磅單和發票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4 08:16:47 瀏覽:811
勞動法工齡賠償從哪年生效 發布:2025-02-04 06:37:54 瀏覽: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