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解釋166

民事訴訟法解釋166

發布時間: 2022-05-26 00:56:00

A. 法院對已生效判決發的補正裁定該如何處理

法院對已生效判決發出補正裁定,則是對原判決中筆誤的糾正,就補正裁定部分的效力要優於原判決書,因此須按補證裁定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1)民事訴訟法解釋166擴展閱讀:

雖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6條將「筆誤」解釋為「法律文書誤寫、誤算,訴訟費用漏寫、誤寫和其他筆誤」,但是該解釋的「筆誤」的范圍不夠明確,按照民訴法的規定和立法本意,裁定只適用於解決程序上的事項,因此法律文書中的筆誤應該界定為法律文書主文以外的誤寫、誤算、訴訟費用漏寫、誤算和其他筆誤,而不應包括涉及案件事實改變、實體變更的筆誤。

如果用裁定補正形式進行糾正錯誤,實際上是變更了實體處理結果,相當於又下發了新的判決,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作出的補正筆誤裁定,不允許上訴,如果當事人對法院作出的判決沒有意見不上訴,而對後來法院下發的補正裁定有意見卻不允許上訴,這實際上剝奪了當事人的上訴權,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此,該錯誤不能用裁定進行補正,只能通過審判監督程序糾正。

民事裁定書(補正裁判文書中的筆誤用),即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和執行民事判決的過程中,為保障訴訟的順利進行,就程序問題作出的書面處理決定,是應用寫作中常見的一種文體。

參考資料:中國最高法院-民事裁定書(補正法律文書中的筆誤用)

B.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第四條 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內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容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C. 民事訴訟法解釋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解釋全文包括:主要是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一些具體解釋,比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重大涉外案件的擴充性解釋、專利糾紛案的管轄機構、公民住所地和經常居住地的詳細解釋以及針對審判相關人員應該迴避的具體情況、訴訟過程中參加人在證據環節中的對當事人和證據具體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全文重要內容具體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2、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
3、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4、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5、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6、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7、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八條 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D. 宣告失蹤民法總則有哪些規定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66條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宣告公民失蹤,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必須有公民下落不明滿2年的事實

所謂下落不明,是指公民最後離開自己住所或居所地後,去向不明,與任何人都無聯系,杳無音訊。認定公民下落不明的起算時間,應當從公民離開自己的最後住所地或居所地之日起,連續計算滿2年,中間不能間斷,如有間斷,應從最後一次出走或最後一次來信時計算;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從戰爭結束之日起計算;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從事故發生之日起計算;登報尋找失蹤人的,從登報之日起計算。
必須是與下落不明的公民有利害關系的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利害關系人,是指與下落不明的公民有人身關系或者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人。包括失蹤公民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弟姐妹以及其他與之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如債權債務關系)的人。
必須採用書面形式提出申請

申請書應寫明失蹤的事實、時間和申請人的請求、並附有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機關關於該公民下落不明的書面證明。其他有關機關,是指公安機關以外的能夠證明該公民下落不明的機關。
宣告失蹤案件,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申請人的請求,清理下落不明人的財產,指定訴訟期間的財產代管人。

管轄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66條的規定,宣告公民失蹤的案件,由失蹤人住所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這樣便於受訴人民法院就近調查被申請人下落不明的事實,便於人民法院發出尋找失蹤人的公告,也便於人民法院審理案件。

公告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86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蹤案件後,應當發出尋找失蹤人的公告。公告期為3個月。公告期間是尋找該公民、等待其出現的期間。公告尋找失蹤人,是人民法院審理宣告公民失蹤案件的必經程序。因為宣告失蹤是一種推定,而這一推定又將給被宣告失蹤的公民帶來重大影響。所以,為了充分保護該公民的民事權益,使判決建立在慎重、准確的基礎上,人民法院必須發出公告。

判決

公告期滿,該公民仍然下落不明的,人民法院應確認申請該公民失蹤的事實存在,並依法作出宣告該公民為失蹤人的判決。如公告期內該公民出現或者查明下落,人民法院則應作出判決,駁回申請。

E. 民事訴訟法的解釋166條規定

法律分析: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案件,是指公民下落不明滿一定期間後,與公民存在法律上或者事實上的關系的人,根據法律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宣告該公民失蹤或者死亡的案件。

公民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為失蹤人。 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從戰爭結束之日起計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六條 公民下落不明滿二年,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其失蹤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申請書應當寫明失蹤的事實、時間和請求,並附有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機關關於該公民下落不明的書面證明。

F. 民事訴訟法對利害關系人如何界定的

統合《民事訴訟法》相關條文,大體上可將民事訴訟中的「利害關系人」分為以下三類:其一,通常訴訟程序中的利害關系人。通常訴訟程序乃處理一般民事案件的步驟、次序或方法。該程序中的當事人與訟爭案件的實體法律關系(利害關系)密切相關,如《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或者,當事人對訴爭案件當事人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的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可見,通常訴訟程序中的利害關系人與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密切。其二,非訟程序中的利害關系人。非訟程序即指審理非訟案件所適用的程序,其目的在於形成、確認一定的私法秩序。因非訟案件大多不具有爭訟性,故《民事訴訟法》沒有以「直接利害關系」來限定非訟程序中的利害關系人。如《民事訴訟法》第93條規定:「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財產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民事訴訟法》第166條規定:「公民下落不明滿2年,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其失蹤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其三,執行程序中的利害關系人。執行程序的目的固然在於依法強制實現生效判決所載明的權利義務,但是,執行程序中也不能忽視對債權人及其他權利人的及時救濟,以恢復、維護一定的司法秩序。對利害關系人作如上分類的理由是,通常訴訟程序、非訟程序、執行程序因其處理的對象不同,故在功能上存在著較大差異。具體而言,一般民事案件具有明顯的爭訟性、對抗性和私益性,因此,以處分原則和辯論原則為核心的通常訴訟程序所具有的實現當事人實體權益的功能較為明顯;相比之下,非訟程序因其審理的對象不具有明顯的爭訟性和私益性,其確認、形成一定私法秩序的功能相對突顯;執行程序似乎介於二者之間,其既要關注執行當事人的實體權利義務,又要關注案外第三人的利益,以恢復、維護一定的司法秩序。據此,對不同程序中的利害關系人分別進行考察,顯然有助於剖析「利害關系人」在民事訴訟立法上的特點。供參考。

G. 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六十六條

法律分析:裁定採取保全措施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解除保全裁定:(一)保全錯誤的;(二)申請人撤回保全申請的;(三)申請人的起訴或者訴訟請求被生效裁判駁回的;(四)人民法院認為應當解除保全的其他情形。解除以登記方式實施的保全措施的,應當向登記機關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六條 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並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

H. 民事訴訟法解釋

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主要是針對民事訴訟法中一些法律條款的一些具體解釋,比如對民事訴訟法中重大涉外案件的擴充性解釋、專利糾紛案的管轄機構、公民住所地和經常居住地的詳細解釋以及針對審判相關人員應該迴避的具體情況、訴訟過程中參加人的相關規定和在證據環節中的對當事人和證據具體內容的法律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根據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等十九件民事訴訟類司法解釋的決定》修正。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第一條 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爭議標的額大的案件、案情復雜的案件,或者一方當事人人數眾多等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熱點內容
商法之商 發布:2025-02-04 09:23:02 瀏覽:154
工商局合同科向群眾宣傳合同法 發布:2025-02-04 09:09:19 瀏覽:363
疫情防控司法所 發布:2025-02-04 08:50:42 瀏覽:856
法律援助中心特邀監督員 發布:2025-02-04 08:49:16 瀏覽:247
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試題 發布:2025-02-04 08:49:15 瀏覽:279
行政訴訟法異同 發布:2025-02-04 08:33:54 瀏覽:373
失去交流能力簽名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4 08:18:58 瀏覽:325
過磅單和發票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4 08:16:47 瀏覽:811
勞動法工齡賠償從哪年生效 發布:2025-02-04 06:37:54 瀏覽:922
下列關於行政許可法律責任說法錯誤的是 發布:2025-02-04 06:32:56 瀏覽: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