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警察行政法的內容

警察行政法的內容

發布時間: 2022-05-26 02:02:40

1. 什麼是警察權警察權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警察權,亦稱警察權力。是指國家賦予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管理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的一切權力,包括履行警察刑事職能和行政管理職能中所運用的一切權力。
警察權主要有兩大職權,即警察行政職權和警察刑事職權,本質是行政權。內容:1.命令權
2.指揮權;3.執法權;4.裁決權;5.處罰權;6.強制權;7.委託權;8.監督權;9.調解權

2.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什麼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價值觀念的准則。

資料擴展: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既包括行政法的實然狀態的原則,又包括行政法的應然狀態的原則。包括以下原則:行政法治原則、適度性原則、互動性原則、程序正當原則。

不同的定義體現了對行政法基本原則認識的逐步深化,也體現了其所依據的行政法基礎理論的發展。四種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概念都包含了相同的含義,即對行政法制定、實施等全部活動具有指導作用。

在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功能中,其「指導」作用才是最根本的,才是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行政法基本藉以建立和展開的基礎。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包括哪幾種法

主要分兩種:一般行政法和特別行政法。

一般行政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

特別行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海關法》、《教育法》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規范和保障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職責,制定本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教育法》的頒布是關系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件大事,對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制度,維護教育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設,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為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利益,加強海關監督管理,促進對外經濟貿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制定的法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為了規范公務員的管理,保障公務員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促進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制定本法。

4. 行政法包括哪些基本法律

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稅收徵收管理法、政監察法、審計法、行政復內議法百、行政訴訟法、國容家賠償法等。
1、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3、包括兩層含義:第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第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而不是別的社會關系。
4、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度。

5. 民警合法權益有哪些法律規定

一、
(一)對實施違法行為的人民警察的行政處分和刑事處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規定:人民警察不得實施下列行為: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泄露國家秘密、警務工作秘密;弄虛作假,隱瞞案情,包庇、縱容違法犯罪活動;刑訊逼供或者體罰、虐待人犯;非法剝奪、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體、物品、住所或者場所;敲詐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賄賂;毆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違法實施處罰或者收取費用;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或者受雇於任何個人或者組織;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義務;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如果人民警察實施了上述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追究刑事責任及給予行政處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的規定,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三)降低或取消警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的規定,對受行政處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降低警銜、取消警銜。
(四)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的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規定,對違反紀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時可以對其採取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的措施。
(五)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50條規定:「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或者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賠償。」
二、人民警察的行政處分
1、行政處分概念
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對違法、違紀的國家公務員所給予的內部行政懲戒。根據國家公務員法的規定,國家公務員實施了違紀違法行為,尚未構成犯罪的,或者雖然構成犯罪但是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給予行政處分。
人民警察的行政處分是指警察機關依法對違法、違紀的警察人員所給予的警察內部行政懲戒行為。是警察機關依照法律和有關規章,給所屬的違法或違紀警察人員的一種行政制裁,同時又是被處分人的行政責任的體現形式之一。行政法律責任從責任主體上說,行政責任與行政違法是對應的;從責任內容上說,行政責任與違法、違紀又是相互銜接的。據此,行政處分是人民警察因違反行政法規范、違反紀律而依法必須承擔的法律責任,是行政違法引起的法律後果。
2、人民警察行政處分的特徵
人民警察行政處分責任是是一種內部行政懲戒行為;人民警察行政處分是一種獨立的法律責任;人民警察行政處分是警察人員行政違法違紀引起的法律後果。 三、對人民警察行政處分的種類
人民警察法對人民警察人民警察的行政處分的種類作了較為明確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規定,對人民警察的行政處分可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六種。
(一)警告指對犯有一定錯誤或有過失的警察人員進行警示、告誡的一種行政處分行為。 (二)記過指將警察人員已經實施的過錯行為進行登記。並直接影響警察人員當年評優選先等資格的一種行政處分行為。
(三)記大過指將已經實施的過錯行為登記起來,並記入個人檔案,直接影響當年評優選先等資格,影響晉升工資、職務等一種行政處分行為。
(四)降級指行政機關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所犯錯誤的個人,進行降低職務或級別的一種行政處分。
(五)撤職指對違反有關規定的警察人員,按照法定程序和法定事由,經單位領導集體研究決定,向有管轄權的人事部門提出處分意見,經審批後,對其擔任的職務進行撤銷,不再擔任該職務的一種處分。
(六)開除指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警察人員,經過法定程序和出現法定事由,經警察機關、行政機關所作出開除公職的一種處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第2款規定:「對受行政處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降低警銜、取消警銜。」在處分期間,不能享受正常的晉升職務、級別,其中受警告以上的行政處分的,不得晉升工資檔次。由於警銜只在人民警察中實行,不涉及其他的國家公務員。因此,不宜把降低警銜、取消警銜列入國家公務員統一適用的行政處分種類之中。警銜降級的處分僅是針對人民警察警銜管理工作而言,不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所規定的行政處分相提並論。
除行政處分外,在行政機關內部的人事管理活動中,對國家公務員個人作出的具體人事處理決定,還有定級、考核等次、降職、免職、迴避、晉級、增資、辭職、辭退以及退休等涉及其個人權益的決定。

6. 警察行政法全部為強行法規范這句話對嗎

警察行政法全部為強行法規范這句話不對。
《警察行政法學》內容簡介:在公安改革大潮的涌動下,加快公安高等教育工作的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努力提高公安高等院校的教學水平和辦學質量已成為提高公安隊伍整體戰鬥力的迫切要求。

7. 人民警察法第六條的行政法規是指什麼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8. 結合實踐談談你對警察行政法基本原則的認識

第一,逐條列出行政法基本原則
第二,在每條行政法基本原則下談你的認識
第三,談完認識後,舉一個實際執法辦案的例子以驗證你的認識

9. 警察行政法的本質是什麼

警察行政法的本質(價值)本質:抽離具體法條而其判斷是非對錯的內在基礎。

10. 人民警察法屬於什麼法

人民警察法屬於行政法。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與行政相對人和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行為:
1、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
2、泄露國家秘密、警務工作秘密;
3、弄虛作假,隱瞞案情,包庇、縱容違法犯罪活動;
4、刑訊逼供或者體罰、虐待人犯;
5、非法剝奪、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體、物品、住所或者場所;
6、敲詐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賄賂;
7、毆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
8、違法實施處罰或者收取費用;
9、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
10、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或者受雇於任何個人或者組織;
11、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義務;
12、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九條 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經出示相應證件,可以當場盤問、檢查;經盤問、檢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將其帶至公安機關,經該公安機關批准,對其繼續盤問:
(一)被指控有犯罪行為的;
(二)有現場作案嫌疑的;
(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
(四)攜帶的物品有可能是贓物的。
對被盤問人的留置時間自帶至公安機關之時起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在特殊情況下,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延長至四十八小時,並應當留有盤問記錄。對於批准繼續盤問的,應當立即通知其家屬或者其所在單位。對於不批准繼續盤問的,應當立即釋放被盤問人。
經繼續盤問,公安機關認為對被盤問人需要依法採取拘留或者其他強制措施的,應當在前款規定的期間作出決定;在前款規定的期間不能作出上述決定的,應當立即釋放被盤問人。

熱點內容
勞動法工齡賠償從哪年生效 發布:2025-02-04 06:37:54 瀏覽:922
下列關於行政許可法律責任說法錯誤的是 發布:2025-02-04 06:32:56 瀏覽:954
勞動法工資不給 發布:2025-02-04 06:30:44 瀏覽:602
合同法中對日期的規定 發布:2025-02-04 06:23:35 瀏覽:131
道德經第77章 發布:2025-02-04 05:58:04 瀏覽:946
民法典司法機關 發布:2025-02-04 05:51:44 瀏覽:963
道德和情理 發布:2025-02-04 05:48:43 瀏覽:743
常人方法學的創始人是 發布:2025-02-04 04:47:18 瀏覽:415
刑事訴訟法中案情重大的標准 發布:2025-02-04 04:39:23 瀏覽:498
法治頻道懺悔錄 發布:2025-02-04 04:37:05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