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制監督分哪兩類

行政法制監督分哪兩類

發布時間: 2022-05-26 10:32:29

Ⅰ 行政機關的法律監督分為哪幾類

行政機關的法律監督,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所進行的法律監督。它既包括國家行政系統內專部上下級之間屬以及行政系統內部設立的專門機關的法律監督,也包括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時對行政相對人的監督。因此,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可以分為四類,即:一般行政監督;專門行政監督;行政復議;行政監管。

(一)一般行政監督

一般行政監督是指行政隸屬關系中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所進行的監督。

(二)專門行政監督

專門行政監督是指行政系統內部設立的專門監督機關實施的法律監督。

它包括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兩種。

(三)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是指由行政復議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對被申請的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復查並作出決定的一種活動。

(四)行政監管

行政監管,是指行政機關以法定職權,對相對方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執行行政命令、決定的情況進行的監督。

Ⅱ 什麼是行政監督,什麼又是行政法制監督

民事行政檢察監督的對象是什麼?

民事行政檢察監督的對象一般包括一切適用民事行政訴訟程序的民事行政案件。目前,我國主要有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訴訟。民事行政檢察監督主要有三類案件:

1、因民法、知識產權法、婚姻法、繼承法調整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所發生的案件。

2、由組織法、勞動法調整的組織關系、勞動關系所發生的並且由這些法律、法規明文規定,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程序審理的案件。

3、依照《行政訴訟法》規定,由人民法院審理的行政案件。

首先應當指出,行政法制監督並不是行政監督的一個部分,行政法制監督與行政監督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行為,前者以行政主體及其行政行為為監督對象,其行為本身並不具有行政行為的特點;後者則屬於行政行為。行政監督的對象在行政法制監督中上升為監督主體,相反,行政監督主體則在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角色變換為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行政法制監督具有以下特徵:

(1)行政法制監督,是以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為對象的監督;
(2)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具有多樣性;
(3)行政法制監督的范圍具有廣泛性;
(4)行政法制監督的監督方式具有多樣性及非行政性。

二、行政法制監督主要類型及其特點

(一)執政黨的監督

黨對行政的監督是廣泛而全面的。監督的內容包括對行政活動合法性、合理性的監督以及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遵紀守法的監督。監督的方式也比較全面,既可採用召開座談會、民意測驗等不帶強制性的監督方式,也可採用責令有關部門和人員匯報工作、說明情況、提交文件等具有明顯強制性的監督方式。

應當指出的是,執政黨的組織在行政法制監督中不應直接代替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

(二)權力機關的監督

權力機關的監督,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

(三)司法機關的監督

司法機關對行政的監督包括人民檢察院對行政的監督,以及人民法院對行政的監督。

(四)公民與社會組織的監督

公民個人的監督是指公民有權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工作人員的活動提出批評和建議、申訴、控告、檢舉和揭發。

社會組織的監督中,有兩種監督形式特別引人注目:一是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等通過人民政協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監督,其監督方式主要有政協委員到基層視察工作,列席各級人大或其常委會的會議,向政府提出批評、建議等;二是新聞單位對行政建造的輿論監督,其監督方式主要是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工作,揭露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活動,維護人民發行人的合法權益。促使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改正錯誤。

Ⅲ 行政法制外部監督是指什麼

行政法制外部監督是指行政系統以外的國家權力機關和司法機關監督。我國行政內部監督體系包括一般監督和專門監督。其中一般監督主要包括層級行政監督、主管監督和職能監督;專門監督主要包括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行政外部監督有兩大類,一類是法制監督,第二類是社會監督。法制監督包括:立法監督、司法監督、檢查監督、黨的監督;社會監督包括:社會輿論、公民批評、公民投票、壓力集團等。

Ⅳ 我國行政監督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6種:

1.報告工作。聽取、審查報告,是上級政府監督下級政府、各級政府監督其工作部門執行情況的主要方式。

2.執法監督檢查。執法檢查大致有三類:

①全面檢查和專項檢查;

②單獨檢查和聯合檢查;

③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

3.審查批准。審查批準是監督主體對監督對象的普遍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如對財政預算、決算、賬冊、報表等進行審閱核對並加以確定的行為。

4.備案。備案是根據法律規定或上級行政機關要求,監督對象將其他規范性文件或某些重大行政行為的書面材料報上級行政機關供其了解情況的行為。

5.行政復議。行政復議制度是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實施行政法制監督的一項重要制度。

6.懲戒。懲戒處分分為兩種:

①對行政機關適用的;

②對違法機關的領導人或直接責任人的行政處分。

(4)行政法制監督分哪兩類擴展閱讀

我國行政監督的具體表現

黨對國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領導和監督的方式有五個方面:

一是通過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來實現黨對國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領導和監督;

二是通過黨的各級組織對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具體實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令的過程實行監督;

三是通過推薦優秀黨員幹部擔任政府重要職務來實現黨對政府工作的領導和監督;

四是通過宣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來實現黨對政府公職人員的領導和監督;

五是通過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審查和處理黨員領導幹部違反黨紀政紀的行為實行監督。

Ⅳ 國家監督的種類有哪些

我們國家監督的種類主要有兩大種類,一類是民主監督,一類是法制監督,法制監督主要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的監督,而民主監督主要是社會與公眾的監督。

Ⅵ 依監督的主體劃分,行政監督有哪幾種類型

以其主體的任務為標准,可分為依職權的監督與依授權的行政監督。行政監督的作用主要是對行政的政治方向和對行政政策的貫徹執行起保證作用,保護國家、社會、集團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推進行政法制化造就優秀政務家和公務人員。 通過行政監督,保障行政機關正確地行使行政權力,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和國家的整體利益。

行政人員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的利益集團,如果沒有有效的行政監督機制,當行政目標與行政人員的個人利益相沖突時,實際的情況往往是,整體利益得不到保護個人利益成為第一位的考慮。鑒於這種情況,必須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行政監督。

實施和加強對行政行為的監督,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並及時加以解決,防止或糾正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懲罰行政人員違法犯罪行為,使國家保持正常的行政秩序。

(6)行政法制監督分哪兩類擴展閱讀

行政監督是行政管理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行政監督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以保證行政監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一)合法性原則:行政監督的合法性是行政監督主體從事行政監督的必要條件。這種合法性主要體現在行政監督主體的合法性、行政監督活動符合法定程序、行政監督活動符合法定方式三個方面。

(二)經常性原則:行政監督作為一種經常性活動,存在於行政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具體貫穿於決策、協調、執行等各個環節。經常性監督,有利於及時發現政府行政組織和公務員在處理公務中的不當行為、違法現象,並及時糾正和處理,避免增加社會成本。

(三)平等性原則:依法監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社會主義行政監督的基礎。不論是領導機關還是被領導機關,不論是專門監督機構還是一般機構,不論是領導者還是一般公民,在進行監督的權利和接受監督的義務上完全平等,不存在不受監督的特權或享有特權的監督。

(四)廣泛性原則:主要指監督主體、監督對象和監督范圍的廣泛性。行政監督的性質決定了全體公民對政府的公務活動均有實施監督的權利,這種廣泛性還表現在行政監督要對一切政府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行政措施、行政制度的實施進行監督。

Ⅶ 高一政治: 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由哪些方面組成

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包括行政系統外部的監督和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

行政系統外部的監督有: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中國共產黨的監督,人民政協的監督,社會與公眾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有:上級政府的監督,政府內部的監察、審計、法制等部門的監督。

監督體系對維護法治,捍衛民主,防止專橫,抑制腐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是國家權力機關依法履行其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重要方面。



我國行政監督意義:

1、行政監督有利於促進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確保國家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對行政工作中的失誤和偏差,則督促糾正;對嚴重違法亂紀現象,則依法處理,以保證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正確性和有效性,維護憲法、法律、法規的權威。

2、行政監督有助於激勵行政工作人員成為人民勤務員,即社會公僕。建立和健全行政監督機制,正是為了保障選舉者,人民群眾切實履行這一職責,加強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檢查,保持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為人民的本色。

3、加強行政監督,是發展民主政治,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的重要途徑。社會主義國家區別於剝削階級專政國家的根本之點在於勞動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勞動人民利益的維護者。

4、完善和執行行政監督是懲治腐敗,克服官僚主義,推進廉正建設的必要措施。近幾年來,由於黨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反腐倡廉的力度,反腐敗斗爭的形勢依然嚴峻,某些消極腐敗現象經過整治又有反復,有的依然在蔓延。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我國行政監督機制不完善,對行政法律、法規的實施缺乏強有力的有效的執法監督。

Ⅷ 行政法制監督

行政法制監督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和是否遵紀守法所進行的監督。

熱點內容
勞動法工齡賠償從哪年生效 發布:2025-02-04 06:37:54 瀏覽:922
下列關於行政許可法律責任說法錯誤的是 發布:2025-02-04 06:32:56 瀏覽:954
勞動法工資不給 發布:2025-02-04 06:30:44 瀏覽:602
合同法中對日期的規定 發布:2025-02-04 06:23:35 瀏覽:131
道德經第77章 發布:2025-02-04 05:58:04 瀏覽:946
民法典司法機關 發布:2025-02-04 05:51:44 瀏覽:963
道德和情理 發布:2025-02-04 05:48:43 瀏覽:743
常人方法學的創始人是 發布:2025-02-04 04:47:18 瀏覽:415
刑事訴訟法中案情重大的標准 發布:2025-02-04 04:39:23 瀏覽:498
法治頻道懺悔錄 發布:2025-02-04 04:37:05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