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電大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宗旨包括

電大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宗旨包括

發布時間: 2022-05-26 13:27:12

『壹』 什麼是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

你好。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念涵蓋叄個方面的內容:
1、既要懲罰犯罪,又要尊重和保障人權;
2、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並重,程序公正的內容包括程序公開、程序中立、程序平等、程序安定、程序保障;
3、節約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

一、懲罰犯罪與尊重和保障人權

所謂懲罰犯罪,是指通過刑事訴訟活動,在准確及時地查明案件事實真相的基礎上,對構成犯罪的被告人公正適用刑法,以抑制犯罪,以及通過刑事訴訟程序本身的作用來抑制犯罪。所謂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指在通過刑事訴訟懲罰犯罪的過程中,保證公民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具體包括:(1)無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有罪的人受到公正處罰;(3)訴訟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和行使。

懲罰犯罪與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關系是,既統一又對立。一方面,正確懲罰犯罪與尊重和保障無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統一的;另一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權也不能脫離懲罰犯罪;一般認為懲罰犯罪與尊重和保障人權應當並重。

二、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

訴訟公正包括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實體公正,即結果公正,指案件的結局處理所體現的公正。刑事案件的實體公正,具體要求是:(1)據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實的認定,應當做到證據確實、充分;(2)正確適用刑法,准確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及罪名;(3)按照罪刑相適應原則,依法適度判處刑罰;(4)對於錯誤處理的案件,採取救濟方法及時糾正、及時補償。刑事案件的程序公正,具體要求是:(1)嚴格遵守刑事訴訟法的規定;(2)認真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特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權利;(3)嚴禁刑訊逼供和其它非法手段取證;(4)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5)保障訴訟程序的公開性和透明度;(6)按照法定期限辦案、結案。

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各有其獨立的內涵和標准,不能互相代替。

三、訴訟效率

追求訴訟效率,意味著應當降低訴訟成本,加速訴訟運作,減少案件拖延和積壓。公正與效率的關系是:公正第一,效率第二。公正優先,兼顧效率。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貳』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刑事訴訟的特徵主要有以下幾點:
1.刑事訴訟是行使國家刑罰權的活動。刑事訴訟的中心內容是解決被追訴者(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問題。因此,刑事訴訟法與刑法關系密切,學習刑事訴訟法必須對刑法有所了解。
2.刑事訴訟由國家專門機關負責進行。刑事訴訟活動主要由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負責進行。其中,享有偵查權的機關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檢察機關、軍隊的保衛部門、監獄和走私犯罪偵查局。在考試中,一般以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的偵查許可權為考察重點。人民檢察院是唯一享有檢察權的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檢察權貫穿始終,如對公安機關不立案的監督;自偵案件的偵查;批准逮捕;審查起訴;出庭支持公訴;抗訴;執行監督;等等。人民法院是唯一享有審判權的機關。根據第12條規定,審判階段是確定公民有罪的必經階段。因此,審判程序一直是律考的重點。
3.刑事訴訟必須有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在刑事訴訟中,訴訟主體除包括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外,還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自訴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被告和證人、鑒定人、書記員、翻譯人員等訴訟參與人。各訴訟參與人(尤其是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訴訟地位及其權利義務關系是刑事訴訟學習的重點。
4.刑事訴訟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這是刑事訴訟的一個重要特徵。與其它社會活動不同,刑事訴訟活動是刑事訴訟法的產物。只有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活動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刑事訴訟案件的流轉程序一直是律考關心的重點。

『叄』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訴訟效率三個。
1、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
(1)懲罰犯罪是對國家刑罰權的賦予,保障人權是對國家刑罰權的規制。
(2)當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發生沖突時,犯罪控制模式往往選擇懲罰犯罪,正當程序模式則往往選擇保護人權。
2、現代人權保障理念的核心是維護人的價值和尊嚴。
3、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
(1)實體公正是結果的公正,程序公正是過程的公正。
(2)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具有內在的一致性,終極目的都在於公正解決糾紛。
(3)在追求實體正義的過程中應將程序正義放在優先地位。
4、訴訟效率

『肆』 刑事訴訟基本理念中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關系

一、追究犯罪、懲罰犯罪是刑事訴訟的一個直接目的,也是我國制定刑事訴訟法宗旨中「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的一個方面。否則,就不能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和其他合法權利不受侵犯,就不能保障國家的安全和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就需要國家通過刑事訴訟行使刑罰權對犯罪加罰。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立案偵查。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而不立案偵查的案件,應當通過法律監督促使公安機關對犯罪追究。對於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案件,公安機關應當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檢察院應當提起公訴,人民法院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刑事訴訟目的的另一個方面是保障人權。除了通過打擊犯罪以保護人民的權利不受犯罪分子侵害以外,刑訴中的人權保障主要指:
①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等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行使;
②保證無罪的人不受到刑事追究和懲罰;
③保證有罪的人得到公正的懲罰。
以上三點中,第一點是從訴訟過程上說的,第二、三點是從結局上說的,只有訴訟參與人權利在訴訟過程中得到保障,才能使訴訟結果的人權保障得到實現。但是,國家專門機關在追究、懲罰犯罪的過程中,往往自覺不自覺地超越權力、甚至濫用權力,從而侵犯了訴訟參與人的權利,特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嚴重損害司法公正。
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的刑事訴訟法,都規定了旨在保障人權的各種原則、制度和程序。我國的刑事訴訟法也是如此。它不僅規定了「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任務,而且規定了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的訴訟原則,規定了辯護權、訴訟參與人權利及其保障,規定了其他一系列保障人權的原則、制度和程序。
法律規定公民的義務,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權利。刑事訴訟懲罰犯罪,從根本上說也是為了保護人民、保障人權。但刑事訴訟不可偏廢懲治犯罪,因為刑事訴訟的進行是以存在犯罪並應當追究為前提的。當然,也不能以削弱、犧牲人權保障為代價去追求和強化揭露犯罪、懲罰犯罪的效果。
總之,懲罰犯罪和人權保障,構成了刑事訴訟法目的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體,兩者並重,不可片面強調一面而忽視另一面。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應當有機結合在一起。

『伍』 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尊重和保抄障人權的原則;
2、偵查權、檢察權和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的原則;
3、嚴格遵守法律程序的原則;
4、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的原則;
5、依靠群眾原則;
6、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
7、對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則;
8、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
9、檢察機關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的原則;
10、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
11、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的原則;
12、未經法院依法判決不得確定有罪的原則;
13、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原則;
14、依法不追訴原則;
15、追究外國人刑事責任適用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原則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條至第17條規定了我國刑事訴訟中的基本原則和制度。

『陸』 刑事訴訟法的主要原則

第一條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維護社會主義法制,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四條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

第五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對於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第七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第八條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第九條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

第十條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

第十一條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

第十二條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第十三條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依照本法實行人民陪審員陪審的制度。

第十四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

對於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訴訟參與人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第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十六條對於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定。

對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十七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我國司法機關和外國司法機關可以相互請求刑事司法協助。

熱點內容
民法典司法機關 發布:2025-02-04 05:51:44 瀏覽:963
道德和情理 發布:2025-02-04 05:48:43 瀏覽:743
常人方法學的創始人是 發布:2025-02-04 04:47:18 瀏覽:415
刑事訴訟法中案情重大的標准 發布:2025-02-04 04:39:23 瀏覽:498
法治頻道懺悔錄 發布:2025-02-04 04:37:05 瀏覽:84
新勞動法崗位調整 發布:2025-02-04 04:06:08 瀏覽:466
沈險峰律師 發布:2025-02-04 03:50:53 瀏覽:363
西寧市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2-04 03:44:47 瀏覽:176
大學生必知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4 03:38:32 瀏覽:748
協議不追究此次沖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03:32:27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