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刑事訴訟法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刑事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05-26 17:00:43

①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屬於哪個級別的法律,他屬於部門規章

應該不屬於。因為規章調整的是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法范疇。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調整的是刑事訴訟關系,應屬於公安機關內部辦理刑事案件方面的規范性文件。

② 刑事訴訟法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的區別

《刑事訴訟法》由全國人大制訂、修正,是一部法律,規定的是公安機關回、檢察院、答法院辦理刑事案件應該履行的職責及遵守的程序;《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由公安部制訂,是部門規章,規定的是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該遵守的程序。

③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了什麼

公安機關負責刑事案的偵查工作,主要內容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等,偵查結束就可以移交檢察院審查起訴。
立案是刑事案件的起點,一般而言只有立案後,公安機關才會正式開始偵辦。公安機關是根據什麼立案呢?很簡單,老百姓發現有人在犯罪或者自己受到犯罪侵害的,就可以公安機關報案,符合條件的公安機關就立案;或者當公安機關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也會自行立案。報案一般就近就行,如果公安機關沒有管轄權,可以將案件移送有權的其他公安機關,這是內部程序。
公安機關在辦理案件過程中,為查明真相或者防止逃跑,可以對嫌疑人採取必要的強制措施,主要有拘留、取保候審、監視居住、逮捕等。刑事拘留是臨時剝奪犯罪嫌疑人自由的措施,公安機關偵查過程中,遇有緊急情況時,對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採取,拘留期限在3-37天之間,到期後根據情況可以變更為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逮捕等強制措施。逮捕是最嚴厲的偵查措施,要在看守所執行,一般情況,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就要逮捕,逮捕期限在2-7月不等。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是相對較輕的措施,取保候審最輕,取保期間在所居住城市可以自由活動;監視居住一般住所執行,期間未經批准不能離開住處。
偵查結束後,公安機關認為構成犯罪的,就會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認為不構成犯罪的就釋放回家。
審判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公安機關就是查清事實的,這項工作是整個案件基礎,對嫌疑人非常重要,而且偵查階段只能律師會見。一旦被抓要盡早請專業刑事律師幫助,就像治病就醫一樣,越早越有利。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

④ 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1

我國大部分刑事案件都是國家提起公訴的,公訴案件由國家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檢查機關審查起訴、法院審判量刑幾級國家機關辦理完成。首先,當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的,會對案件進行立案偵查。公安機關此階段可能會羈押犯罪嫌疑人、對嫌疑人和證人進行訊問、搜查、扣押證據,最後公安機關會把起訴意見書和材料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接下來,檢察院審查材料,對於犯罪事實清晰,證據充分的案件,檢察院會作出起訴的決定,向人民法院移送材料,提起公訴。人民法院對材料審查後,對案件進行開庭審判,對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而律師可以上述每個階段會見當事人,並向各個辦案機關提供無罪或罪輕、變更強制措施的法律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五
條公安機關對已經立案的刑事案件,應當進行偵查,收集、調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罪輕或者罪重的證據材料。對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對符合逮捕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應當依法逮捕。

⑤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修正)

(2012年12月13日公安部令第127號修訂發布 根據2020年7月20日公安部令第159號《公安部關於修改〈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的決定》修正)


第十條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向同級人民檢察院提請批准逮捕、移送審查起訴。

第十一條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對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應當使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訊問。對外公布的訴訟文書,應當使用當地通用的文字。

第十二條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各地區、各部門之間應當加強協作和配合,依法履行協查、協辦職責。

上級公安機關應當加強監督、協調和指導。

第十三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和公安部簽訂的雙邊、多邊合作協議,或者按照互惠原則,我國公安機關可以和外國警察機關開展刑事司法協助和警務合作。

第二章管 轄

第十四條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除下列情形外,刑事案件由公安機關管轄:

(一)監察機關管轄的職務犯罪案件。

(二)人民檢察院管轄的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以及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偵查的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

(三)人民法院管轄的自訴案件。對於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因證據不足駁回起訴,人民法院移送公安機關或者被害人向公安機關控告的,公安機關應當受理;被害人直接向公安機關控告的,公安機關應當受理。

(四)軍隊保衛部門管轄的軍人違反職責的犯罪和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

(五)監獄管轄的罪犯在監獄內犯罪的刑事案件。

(六)海警部門管轄的海(島嶼)岸線以外我國管轄海域內發生的刑事案件。對於發生在沿海港嶴口、碼頭、灘塗、台輪停泊點等區域的,由公安機關管轄。

(七)其他依照法律和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

第十五條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法律、司法解釋或者其他規范性文件對有關犯罪案件的管轄作出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六條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犯罪行為發生地,包括犯罪行為的實施地以及預備地、開始地、途經地、結束地等與犯罪行為有關的地點;犯罪行為有連續、持續或者繼續狀態的,犯罪行為連續、持續或者繼續實施的地方都屬於犯罪行為發生地。犯罪結果發生地,包括犯罪對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實際取得地、藏匿地、轉移地、使用地、銷售地。

居住地包括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戶籍所在地最後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醫的除外。單位登記的住所地為其居住地。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與登記的住所地不一致的,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其居住地。

第十七條針對或者主要利用計算機網路實施的犯罪,用於實施犯罪行為的網路服務使用的伺服器所在地,網路服務提供者所在地,被侵害的網路信息系統及其管理者所在地,以及犯罪過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使用的網路信息系統所在地,被害人被侵害時所在地和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公安機關可以管轄。

第十八條行駛中的交通工具上發生的刑事案件,由交通工具最初停靠地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交通工具始發地、途經地、目的地公安機關也可以管轄。

第十九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中國航空器內發生的刑事案件,由該航空器在中國最初降落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第二十條中國公民在中國駐外使、領館內的犯罪,由其主管單位所在地或者原戶籍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⑥ 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一條
為了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貫徹實施,保證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正確履行職權,規范辦案程序,確保辦案質量,提高辦案效率,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第三條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基本職權,是依照法律對刑事案件立案、偵查、預審;決定、執行強制措施;對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不予立案,已經追究的撤銷案件;對偵查終結應當起訴的案件,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對不夠刑事處罰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行政處理的,依法予以處理或者移送有關部門;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代為執行刑罰;執行拘役、剝奪政治權利、驅逐出境。第七條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建立、完善和嚴格執行辦案責任制度、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等內部執法監督制度。在刑事訴訟中,上級公安機關發現下級公安機關作出的決定或者辦理的案件有錯誤的,有權予以撤銷或者變更,也可以指令下級公安機關予以糾正。下級公安機關對上級公安機關的決定必須執行,如果認為有錯誤,可以在執行的同時向上級公安機關報告。第十條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向同級人民檢察院提請批准逮捕、移送審查起訴。第十二條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各地區、各部門之間應當加強協作和配合,依法履行協查、協辦職責。上級公安機關應當加強監督、協調和指導。第二十條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的,應當將指定管轄決定書分別送達被指定管轄的公安機關和其他有關的公安機關。原受理案件的公安機關,在收到上級公安機關指定其他公安機關管轄的決定書後,不再行使管轄權,同時應當將案卷材料移送被指定管轄的公安機關。對指定管轄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被指定管轄的公安機關提請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需要提起公訴的,由該公安機關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第二十二條公安機關內部對刑事案件的管轄,按照刑事偵查機構的設置及其職責分工確定。第五十一條辯護律師會見在押或者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聘請翻譯人員的,應當經公安機關審查。對於符合相關規定的,應當許可;對於不符合規定的,及時通知其更換。翻譯人員參與會見的,看守所或者監視居住執行機關應當查驗公安機關的許可決定文書。第五十九條公安機關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取證據,應當經辦案部門負責人批准,開具調取證據通知書。被調取單位、個人應當在通知書上蓋章或者簽名,拒絕蓋章或者簽名的,公安機關應當註明。必要時,應當採用錄音或者錄像等方式固定證據內容及取證過程。第六十三條物證的照片、錄像或者復製品,書證的副本、復製件,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的復製件,應當附有關製作過程及原件、原物存放處的文字說明,並由製作人和物品持有人或者物品持有單位有關人員簽名。第六十四條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起訴意見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依法追究責任。第七十九條需要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的,應當製作呈請取保候審報告書,說明取保候審的理由、採取的保證方式以及應當遵守的規定,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製作取保候審決定書。取保候審決定書應當向犯罪嫌疑人宣讀,由犯罪嫌疑人簽名、捺指印。第九十條執行取保候審的派出所可以責令被取保候審人定期報告有關情況並製作筆錄。第一百零一條對於保證人罰款的決定已過復議期限,或者經上級公安機關復核後維持原決定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通知指定的銀行將保證人罰款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上繳國庫,並在三日以內通知決定取保候審的機關。第一百零二條對於犯罪嫌疑人採取保證人保證的,如果保證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情況發生變化,不願繼續擔保或者喪失擔保條件,應當責令被取保候審人重新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或者作出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負責執行的公安機關應當自發現保證人不願繼續擔保或者喪失擔保條件之日起三日以內通知決定取保候審的機關。第一百零六條對犯罪嫌疑人監視居住,應當製作呈請監視居住報告書,說明監視居住的理由、採取監視居住的方式以及應當遵守的規定,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製作監視居住決定書。監視居住決定書應當向犯罪嫌疑人宣讀,由犯罪嫌疑人簽名、捺指印。第一百一十三條公安機關決定監視居住的,由被監視居住人住處或者指定居所所在地的派出所執行,辦案部門可以協助執行。必要時,也可以由辦案部門負責執行,派出所或者其他部門協助執行。第一百二十一條拘留犯罪嫌疑人,應當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製作拘留證。執行拘留時,必須出示拘留證,並責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證上簽名、捺指印,拒絕簽名、捺指印的,偵查人員應當註明。緊急情況下,對於符合本規定第一百二十條所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將犯罪嫌疑人帶至公安機關後立即審查,辦理法律手續。公安機關未能抓獲犯罪嫌疑人的,應當將執行情況和未能抓獲犯罪嫌疑人的原因通知作出拘留決定的人民檢察院。對於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在人民檢察院撤銷拘留決定之前,公安機關應當組織力量繼續執行。第一百三十四條對於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並通知補充偵查的,公安機關應當按照人民檢察院的補充偵查提綱補充偵查。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完畢,認為符合逮捕條件的,應當重新提請批准逮捕。第一百三十五條對於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而未說明理由的,公安機關可以要求人民檢察院說明理由。第一百三十八條接到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決定書後,應當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簽發逮捕證,立即執行,並將執行回執送達作出批准逮捕決定的人民檢察院。如果未能執行,也應當將回執送達人民檢察院,並寫明未能執行的原因。第一百三十九條執行逮捕時,必須出示逮捕證,並責令被逮捕人在逮捕證上簽名、捺指印,拒絕簽名、捺指印的,偵查人員應當註明。逮捕後,應當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執行逮捕的偵查人員不得少於二人。第一百四十一條對犯罪嫌疑人執行逮捕後,除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逮捕後二十四小時以內,製作逮捕通知書,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逮捕通知書應當寫明逮捕原因和羈押處所。本條規定的「無法通知」的情形適用本規定第一百零九條第二款的規定。無法通知的情形消除後,應當立即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對於沒有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家屬的,應當在逮捕通知書中註明原因。第一百四十二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決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決定逮捕的法律文書製作逮捕證並立即執行。必要時,可以請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協助執行。執行逮捕後,應當及時通知決定機關。公安機關未能抓獲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應當將執行情況和未能抓獲的原因通知決定逮捕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逃的,在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撤銷逮捕決定之前,公安機關應當組織力量繼續執行。第一百四十九條看守所應當憑公安機關簽發的拘留證、逮捕證收押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送至看守所羈押時,看守所應當在拘留證、逮捕證上註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達看守所的時間。查獲被通緝、脫逃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執行追捕、押解任務需要臨時寄押的,應當持通緝令或者其他有關法律文書並經寄押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送看守所寄押。臨時寄押的犯罪嫌疑人出所時,看守所應當出具羈押該犯罪嫌疑人的證明,載明該犯罪嫌疑人基本情況、羈押原因、入所和出所時間。第一百五十條看守所收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應當進行健康和體表檢查,並予以記錄。第一百五十三條繼續盤問期間發現犯罪嫌疑人需要拘留、逮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應當立即辦理法律手續。第一百五十四條對犯罪嫌疑人執行拘傳、拘留、逮捕、押解過程中,應當依法使用約束性警械。遇有暴力性對抗或者暴力犯罪行為,可以依法使用制服性警械或者武器。第一百九十條公安機關偵查犯罪,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應當保密。第二百零四條對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實、無罪或者罪輕的事實、申辯和反證,以及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證明自己無罪、罪輕的證據,公安機關應當認真核查;對有關證據,無論是否採信,都應當如實記錄、妥善保管,並連同核查情況附卷。第二百零七條本規定第二百零一條、第二百零二條的規定,也適用於詢問證人、被害人。第二百一十四條對已查明死因,沒有繼續保存必要的屍體,應當通知家屬領回處理,對於無法通知或者通知後家屬拒絕領回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及時處理。。第二百二十六條對作為犯罪證據但不便提取的財物、文件,經登記、拍照或者錄像、估價後,可以交財物、文件持有人保管或者封存,並且開具登記保存清單一式兩份,由偵查人員、持有人和見證人簽名,一份交給財物、文件持有人,另一份連同照片或者錄像資料附卷備查。財物、文件持有人應當妥善保管,不得轉移、變賣、毀損。第二百二十九條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及其孳息權屬明確無爭議,並且涉嫌犯罪事實已經查證屬實的,應當在登記、拍照或者錄像、估價後及時返還,並在案卷中註明返還的理由,將原物照片、清單和被害人的領取手續存卷備查。查找不到被害人,或者通知被害人後,無人領取的,應當將有關財產及其孳息隨案移送。第二百四十一條偵查人員應當做好檢材的保管和送檢工作,並註明檢材送檢環節的責任人,確保檢材在流轉環節中的同一性和不被污染。第二百四十四條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提出申請,以及辦案部門或者偵查人員對鑒定意見有疑義的,可以將鑒定意見送交其他有專門知識的人員提出意見。必要時,詢問鑒定人並製作筆錄附卷。第二百六十八條公安機關接到通緝令後,應當及時布置查緝。抓獲犯罪嫌疑人後,報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憑通緝令或者相關法律文書羈押,並通知通緝令發布機關進行核實,辦理交接手續。第二百六十九條需要對犯罪嫌疑人在口岸採取邊控措施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製作邊控對象通知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審核後,層報省級公安機關批准,辦理全國范圍內的邊控措施。需要限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應當附有關法律文書。緊急情況下,需要採取邊控措施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可以出具公函,先向當地邊防檢查站交控,但應當在七日以內按照規定程序辦理全國范圍內的邊控措施。第二百七十一條通緝令、懸賞通告應當廣泛張貼,並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計算機網路等方式發布。。。第三百零一條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一)遵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安部制定的有關規定,服從監督管理;(二)不得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三)不得組織或者參加集會、遊行、示威、結社活動;(四)不得出版、製作、發行書籍、音像製品;(五)不得接受采訪,發表演說;(六)不得在境內外發表有損國家榮譽、利益或者其他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言論;(七)不得擔任國家機關職務;(八)不得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的領導職務。第三百零二條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違反本規定第三百零一條的規定,尚未構成新的犯罪的,公安機關依法可以給予治安管理處罰。作出調查報告的,在提請批准逮捕、移送審查起訴時,應當結合案情綜合考慮,並將調查報告與案卷材料一並移送人民檢察院。第三百二十一條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除本節已有規定的以外,按照本規定的其他規定進行。第三百三十條公安機關將沒收違法所得意見書移送人民檢察院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或者被抓獲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第三百三十七條對獲取的犯罪線索,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及時移交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第三百四十一條異地公安機關請求協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年齡、違法犯罪經歷等情況的,協查地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在七日以內將協查結果通知請求協查的公安機關;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應當在十五日以內將協查結果通知請求協查的公安機關。異地公安機關請求協助調查取證或者查詢犯罪信息、資料的,協作地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協查並反饋。第三百四十二條需要異地辦理查詢、查封、扣押或者凍結與犯罪有關的財物、文件的,執行人員應當持相關的法律文書、辦案協作函件和工作證件,與協作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聯系,協作地公安機關應當協助執行。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將辦案協作函件和相關的法律文書電傳至協作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協作地公安機關應當及時採取措施。委託地公安機關應當立即派員前往協作地辦理。第三百四十三條對不履行辦案協作職責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當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三百四十四條協作地公安機關依照請求協作的公安機關的要求,履行辦案協作職責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由請求協作的公安機關承擔。第三百四十九條犯罪嫌疑人為享有外交或者領事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應當層報公安部,同時通報同級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由公安部商請外交部通過外交途徑辦理。第三百五十八條對外國籍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決定或者執行拘留、逮捕後,由省級公安機關根據有關規定,將其姓名、性別、入境時間、護照或者證件號碼、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涉嫌犯罪的主要事實,已採取的強制措施及其法律依據等,通知該外國人所屬國家的駐華使館、領事館,同時報告公安部。經省級公安機關批准,領事通報任務較重的副省級城市公安局可以直接行使領事通報職能。外國人在公安機關偵查或者執行刑罰期間死亡的,有關省級公安機關應當通知該外國人國籍國的駐華使館、領事館,同時報告公安部。未在華設立使館、領事館的國家,可以通知其代管國家的駐華使館、領事館;無代管國家或者代管國家不明的,可以不予通知。第三百六十一條對判處獨立適用驅逐出境刑罰的外國人,省級公安機關在收到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書、執行通知書的副本後,應當指定該外國人所在地的設區的市一級公安機關執行。被判處徒刑的外國人,主刑執行期滿後應當執行驅逐出境附加刑的,省級公安機關在收到執行監獄的上級主管部門轉交的刑事判決書、執行通知書副本或者復印件後,應當指定該外國人所在地的設區的市一級公安機關執行。我國政府已按照國際條約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的規定,對實施犯罪,但享有外交或者領事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或者不可接受並拒絕承認其外交或者領事人員身份,責令限期出境的人,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自動出境的,由公安部憑外交部公文指定該外國人所在地的省級公安機關負責執行或者監督執行。第三百六十二條辦理外國人犯罪案件,本章未規定的,適用本規定其他各章的有關規定。第三百六十三條辦理無國籍人犯罪案件,適用本章的規定。第三百六十六條在不違背有關國際條約、協議和我國法律的前提下,我國邊境地區設區的市一級公安機關和縣級公安機關與相鄰國家的警察機關,可以按照慣例相互開展執法會晤、人員往來、邊境管控、情報信息交流等警務合作,但應當報省級公安機關批准,並報公安部備案。

⑦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和《刑事訴訟法》有什麼區別

你好復,刑事訴訟法是對整制個刑事案件在訴訟過程中的操作流程及方式作出的規定,公檢法部門都應遵守,是法律。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是公安部制定的單獨對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應當遵守的規定。兩者的制定主體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全國人大,一個是公安部。適用范圍也不一樣。

熱點內容
道德經第77章 發布:2025-02-04 05:58:04 瀏覽:946
民法典司法機關 發布:2025-02-04 05:51:44 瀏覽:963
道德和情理 發布:2025-02-04 05:48:43 瀏覽:743
常人方法學的創始人是 發布:2025-02-04 04:47:18 瀏覽:415
刑事訴訟法中案情重大的標准 發布:2025-02-04 04:39:23 瀏覽:498
法治頻道懺悔錄 發布:2025-02-04 04:37:05 瀏覽:84
新勞動法崗位調整 發布:2025-02-04 04:06:08 瀏覽:466
沈險峰律師 發布:2025-02-04 03:50:53 瀏覽:363
西寧市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2-04 03:44:47 瀏覽:176
大學生必知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4 03:38:32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