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告訴訴權行政訴訟法
『壹』 行政訴訟法時效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時效是:一普通訴訟時效:1.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為3個月;2.經復議向法院提起訴訟的為15日。二:特殊訴訟時效: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特殊訴訟時效,比如30日。三:最長訴訟時效:1.是行政相對人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但未被告知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為2年;2.是行政相對人不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涉及不動產的為20年,其他的5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貳』 提起行政訴訟未告知訴權和起訴期限怎麼辦
根據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內訴訟的,應當自知道容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根據一般原則是6個月內提起行政訴訟。
未告知訴權的情況,可以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8號]
第四十一條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四十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叄』 裁定書漏告知復議權如何處理
在對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時,此時可以向上一級主管機關申請進行行政復議。
其實法律並沒有規定行政行為時未告知行政復議的期限,復議期限如何計算,只是告知自己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自己權利時在60日內可以提起行政復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並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行為。
行政復議針對的主體是行政機關,法院不是行政機關,而是審判機關,它作出的裁定書不能夠走復議程序。以上就是沒有告知行政復議期限該怎麼辦的答案。
實踐中有些行政機關或許擔心自己作出行政行為後行政相對人不服而申請行政復議,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故意不告知相對人申請行政復議的權利、行政復議機關和行政復議申請期限,有可能致使相對人的行政復議申請超過行政復議申請期限。對於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未告知訴權、起訴期限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即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然而,對於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未告知相對人申請復議的權利、復議機關和復議申請期限,相對人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如何起算,法律和司法解釋對此均沒有作出明確規定。
《行政復議法》第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列舉了幾種特殊情況下行政復議申請期限的起算方法,對於公告送達法律文書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自公告規定的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事後補充告知的,自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收到行政機關補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計算;被申請人能夠證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自證據材料證明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計算。
『肆』 不告訴訴權的行為是否為合法的行政行為
一、不告訴訴權的行為是違法的行政行為,行政訴訟法規定: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應當在文書中表述當事人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及期限。
二、案例中學校作出退學決定,不屬於行政行為,因為學校不是行政機關,因此不存在是否合法的問題。學校未直接將處罰決定遞交給本人的做法不合理。
『伍』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六個月之內提出,而非三個月,一般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是六個月,對於其他案件,也可申請法院延期。
法律分析
行政行為是具備行政主體資格的國家行政機關和經法定授權的社會組織行使國家行政權利而實施的對外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一般類行政起訴的期限為一百八十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而最長起訴期限為二十年,最長起訴期限是特殊期間是指,雖然超過了最長訴訟時間,但是如果有法定的合理理由,最長訴訟時效要考慮特殊情況予以適當考量,或扣除或延長,起訴人並不當然喪失訴權,法院仍然需要依法審理,這種觀點在理論與實務中也有很多人支持,意在最大限度地保障當事人的訴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陸』 行政機關作岀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為多少
這種情形,以行政相對人事實上知悉自己訴權的時間起,進行計算。相對人內就行政機關的具體行為向人容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應當在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柒』 沒告知行政訴訟權利的訴訟時效是多少
未告知行政訴訟權利的訴訟時效是六個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如果要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需要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則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捌』 行政機關作岀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為多長
按照最高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法的司法解釋第41條可以這樣理解:
(1)一般情況下,行回政相對人應該答在知道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到人民法院起訴。
(2)但是行政機關沒有告知相對人可以在3個月內到法院起訴的,就可以適用司法解釋第41條,實際41條有2層含義,一方面是相對人應該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之日起3個月內進行起訴,另一方面是,如果不知道或者無從知道訴權,起訴期限則是從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2年內進行起訴,否則就過了訴訟時效。